❶ 地窖烤全豬的做法
1、選料。從事燒烤乳豬的這一行當的人都知道,選取乳豬是燒烤的第一關口。在個頭上,十幾至二十斤重的最為理想。當天出圈的乳豬必須當天烘烤,萬不得已,不能過夜烤制。
2、去毛。將乳豬放在七十度左右的熱水中,反復滾燙,然後用手搓除去乳豬身上的毛。此道工序適合的水溫是關鍵
3、除凈。將乳豬手搓未凈的細毛用刀及刀片進行最後的處理。
4、剖肚。從豬肚底部位切開,將下水全部掏空。
5、切脊。嫻熟的碎骨刀法是切開脊椎的關鍵。乳豬的脊椎長而細,沒有嫻熟的刀法和熟練而適度的刀力,所切的脊椎會偏刀,缺少工整疏密之美。
6、碎骨。細膩的碎骨刀法 (轉貼時,圖片看不到,只有給大家留下遺憾了)
7、尖利的牙棒從乳豬的下部一直插穿到腮幫部位,而且串穿著排骨而過,又不能傷著表皮,此工藝簡單扼要,燒烤的師傅基本精通。
8、勒緊。燒烤的時候,如果不對乳豬的四支加上綁緊固定,燒烤時乳豬就會出現隨著乳豬的烤熟而豬肉收縮的現象,既影響肉質的烘烤,又影響烤完後豬型的美觀。
9、文火。上佐料三個小時間後,烘烤前在乳豬皮部位抹上一層天然含糖質佐料。將乳豬置於用鐵皮做成半圓型的烤箱里,放進少量的木炭,用文火慢慢地烘烤。
10、烘烤。一會的功夫,乳豬皮開始略見焦黃。
11、抹油。輕輕翻動,塗上花生油,使皮不起泡又增色增味。
❷ 烤全豬的做法有哪些你最喜歡哪種做法
烤全豬的做法有很多,有的窖烤,全豬有脆皮烤,相比較之下,小編還是非常喜歡脆皮烤全豬這種做法,香嫩可口,又非常的美味。烤全豬的時候選擇的乳豬是第一關口,在個頭上面大概以十幾至20斤重為最佳,而且當天出圈的乳豬一定要當天進行烘烤。首先要把乳豬放在70度的熱水裡面,反復的滾燙然後把乳豬身上的毛全部去掉。這個工序中的水溫是關鍵,隨後把乳豬身上沒有搓干凈的細毛用刀或者是刀片進行處理。
差不多一會兒的功夫乳豬皮就會出現焦黃的現象,然後在乳豬上面抹上油,輕輕的翻動,這樣的話會讓皮膚變深色,同時還能夠增加顏色和味道。切記,在烤乳豬的過程中一定要給乳豬進行腌制,這樣的話,在烤制的過程中,每一層皮肉都能夠達到美味的效果。
❸ 烤爐豬圖片
烤乳豬:RoastedSucklingPig
「烤乳豬」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早在西周時此菜已被列為「八珍」之一,那時稱為「炮豚」。
〔歷史背景〕
關於烤乳豬,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一戶人家院子里突然起了火,火勢兇猛,必必剝剝,很快就烈焰沖天,把院子里的東西都燒光了。這時宅院的主人匆匆趕回家,只見一片廢墟,驚得目瞪口呆。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主人循著香味找去,發現原來是從一隻燒焦的小豬身上發出來的。主人看那小豬另一面,皮烤得紅朴朴的。他嘗了又嘗,味道很好。院子燒掉了,他很傷心,但卻為發明了吃豬肉的新方法而欣慰。這個傳說,源於18世紀英國大學者查理·蘭姆《談談燒豬》一文。
在我國,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已把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而記載在《齊民要術》中了。他寫道:「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的烹飪技藝已有這樣高深的造詣,實令世人贊嘆。
清朝康熙年間,烤乳豬是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曾傳遍大江南北。在廣州,烤乳豬在餐飲業中久盛不衰,深受食客青睞。
用乳豬為主料製作而成,在舊京食饌中應算是「陽春白雪」,是宮廷中達官富紳宴飲時吃的一道名菜。後傳到各地,也是廣州最著名的特色菜,在譽滿中外的廣東燒烤中,此菜堪稱一絕。
傳說上古時有個獵豬能手,平時以獵取野豬為生。他的妻子為他生了個兒子,取名火帝。兒子稍長大後,父母每日上山獵豬,兒子在家飼養仔豬。有一天,火帝偶然拾得幾塊火石,便在圈豬的茅棚附近敲打玩耍,忽然火花四濺,茅棚著火,引起一場大火。火帝到底是個不知事的孩子,平時也沒有見過什麼好玩的,見茅棚起火,不但一點兒也不擔心害怕,反而感到很開心。他驚奇地聽柴草的劈啪聲和仔豬被燒死前的嚎叫聲音。待那些豬叫聲停止了,這場由火帝引起的火災也自行熄滅了。在被燒過的廢墟中一股聞所未聞的香味飄散而至,是什麼東西這么香?火帝撿開雜物,循味探尋。他找來找去,驚奇地發現,這誘人的香味發自皮燒焦肉烤熟的仔豬。那誘人的色澤,饞人的香氣,早已令火帝垂涎三尺。他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提那豬腿,卻被豬皮表面吱吱作響的油猛燙一下,他忙用嘴唇去舔那燙疼的指頭,卻意外地嘗到了香美的滋味。
火帝的父母親狩獵回來,見豬棚化為灰燼,仔豬全被燒死,正要喊來火帝問個究竟時,只見火帝向父親呈獻上一道美味菜——一隻燒烤得焦紅油亮、異香撲鼻的燒乳豬。父親不但沒有責備兒子,反而高興得跳了起來,兒子發明吃豬肉的新方法了!據說,人類最早得知動物燒熟更加美味可口便是從此時開始的。
經代代相傳,今天的燒乳豬早已改進烤法,且烹技十分精細,成為馳名世界的中國絕菜之一。
[編輯本段]製作原料
:小乳豬一隻(3000克),精鹽200克,白糖100克,八角粉5克,五香粉10克,南乳25克,芝麻醬25克,白糖50克,蒜5克,生粉25克,汾酒7克,糖水適量。
[編輯本段]製作方法
:將凈光乳豬從內腔劈開,使豬身呈平板狀,然後斬斷第三、四條肋骨,取出這個部位的全部排骨和兩邊扇骨,挖出豬腦,在兩旁牙關各斬一刀。
取125克香料勻塗豬內腔,腌30分鍾即用鐵鉤掛起,滴干水分後取下,將除香味料及糖水外的全部調料拌和,勻抹內腔,腌20分鍾後叉上,用沸水遍淋豬身使皮綳緊、肉變硬。
將燙好的豬體頭朝上放,用排筆掃刷糖水,用木條在內腔撐起豬身,前後腿也各用一條木條橫撐開,紮好豬手。
點燃炭火,撥作前後兩堆,將豬頭和臀部烤成嫣紅色後用針扎眼排氣,然後將豬身遍刷植物油,將爐炭撥成長條形通烤豬身,同時轉動叉位使火候均勻,至豬通身成大紅色便成。上席時一般用紅綢蓋之,廚師當眾揭開片皮。
[編輯本段]〔特點〕
:色澤紅潤,光滑如鏡,皮脆肉嫩,香而不膩。
[編輯本段]〔行家提示〕
敢賣烤乳豬的飯館都不是那種街頭小館,都有一定實力,但是也不排除技術不到家或偷工減料的情況。主要是使用調料不全和烤制不到位。表現為豬皮顏色和口感不正,豬肉過老發柴,調料的香氣不足。還要防止吃到「剩貨」。如果豬皮抽縮,顏色黯淡,入口發硬,則定是「剩貨」無疑。
要能聞到多種調料香料復合的香氣。顏色發黑是火猛了,色發淺則是火候不到家。
[編輯本段]〔消費支招〕
這是一道大菜,適合人多或高檔正式宴請,地位相當於燕窩魚翅,做主菜絕對夠格。若人較少也可以點「份餐」,雖然沒有「全豬」氣派,品嘗風味是沒有問題的。正因為是大菜,一般的飯館沒有,要到比較「正宗」的大粵菜館才能吃到,大多數情況下要事先預訂,並且對價格要有心理准備。
[編輯本段]〔健康叮嚀〕
豬皮含大量膠原蛋白,有養顏健膚功能。乳豬較瘦,脂肪含量少,老年人亦可放心食用。
❹ 烤全豬的做法及腌制。
准備材料:土豆、洋蔥、鹽、豬一頭
製作步驟:
1、首先將豬清洗干凈。
❺ 什麼豬種可以用來燒烤
供燒烤豬種的選擇以華中、華南地區的地方豬種較為 理想。湖窗省近年來用中約克夏豬與本地母豬雜交的後 代作燒烤豬種,因其生長快、皮薄、體大肥胖、皮下有少量 的脂肪,為燒烤乳豬的上等原料。另外雲、貴等省的香豬 體小,性成熟早,可作為燒烤豬原料的佳品。
❻ 烤豬肋排怎麼做才好吃
時間過得好快,今天是元宵節,我已經15天沒出門了😂,整個假期都宅家裡沒得出門真的太無聊了。畢竟今天過節嘛,我們還是要有點儀式感滴,好不容易買了一些豬排和牛肉,絕對不能浪費這么好的食材。生活不易,多才多藝😚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道好吃又簡單操作的「硬菜」-烤豬肋排。我決定等疫情結束了好好招待我那些可愛又美麗的小夥伴們,因為。我真的太想你們了~
注意事項
烤制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家烤箱適當調整烤制溫度,用竹簽能輕易扎透排骨肉就是熟了。
雖然這道菜看起來用鹽比較多,但是排骨只吸收其中一部分,很多會留在汁裡面,不必擔心。
❼ 烤豬肋排的推薦做法
食材
肋排 6根
雞蛋 1個
洋蔥 半個
醬油 3勺
鹽 少許
蒜 8瓣
糖 少許
蚝油 2勺
蜂蜜 一點點
老抽 1勺
白鬍椒粉 一點點
孜然 少許
豬排洗凈,瀝干。將洋蔥,大蒜剁碎(喜歡蒜味重一點的可以多加一點蒜泥喲)加入生抽,少許鹽,白糖,蚝油,老抽,白鬍椒粉,蜂蜜,打入一個雞蛋,給豬排做一個全身按摩~完了放到保鮮袋密封,冰箱保鮮一晚~😋
方法/步驟
❽ 烤乳豬用的什麼豬
烤乳豬用的是還未斷奶的豬崽子。
挑選乳豬時要特別留意三個基本標准:
1,是個頭在4-5斤,分量剛剛好,乳豬個頭太小,除了有礙面子,原來還會影響風味。一兩斤的豬叫「BB豬」,雖然皮薄、脂肪少,但不適合用於燒烤,下再多白酒都難以燒出持久酥化的麻皮來。
2,是燒豬的色澤要均勻,皮色以棗紅色為佳,皮色偏黑的最不可取。
3,是要觀察整隻乳豬是否完整,麻皮完整才能讓乳豬皮持久酥化。
(8)可以烤的豬的圖片擴展閱讀
烤乳豬是許多年來廣東人祭祖的重頭戲,幾乎是家家都少不了的應節之物,用乳豬祭完先人後,親戚們聚會大吃一頓。清明前,廣東各地的賓館、酒店都紛紛將烤乳豬作為清明祭品銷售的一大招牌,在大門口大做廣告。
那一隻只乳豬烤得焦黃,是祭祖儀式上最為誘人的祭品。清明期間,有點名氣的酒家可賣出燒豬幾百隻,每隻乳豬一般在2公斤到5公斤重左右。各地的養豬場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有小豬專門提供給各個酒家,用來製作燒豬。
❾ 求一張關於豬的圖片
就只有這個
❿ 烤全大豬做法
原料與輔料
原料均為巴馬香豬,體重約6-10千克。
配方1:食鹽60~70克,白糖120~150克,白酒20~50克,味精10克,芝麻醬50~100克,南乳50~60克,五香粉8~15克,硝酸鈉5克,蔥、米醋及麥芽糖各適量。
配方2:食鹽45~55克,白糖200~250克,白酒15克,味精6~10克,芝麻醬100~150克,豆腐乳4小塊,姜絲、蔥、香油及麥芽糖各適量。
配方3食鹽40~50克,白酒60~10克,白糖200~300克,醬油15~50克,味精5克,豆腐乳5~7小塊,五香粉6克,蒜泥30克,姜絲、蔥及麥芽糖各適量。
2 加工設備
秤、案板、大鍋、特製烤鉤及烤爐等。
3 加工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原料的屠宰與整理→腌制→燙皮、掛糖色→烤制→成品。
原料的屠宰與整理:宰殺放凈血,用65℃左右的熱水浸燙,注意翻動,取出迅速刮凈毛,注意颳去粗皮上的黑皮,用清水沖洗干凈。
從腹中線用刀剖開胸腹腔和頸肉,取出全部內臟器官及板油,剔出體內所有的骨頭,不要破壞皮膚。也可將頭骨和脊骨劈開,取出脊髓和豬腦,剔出第2~3條胸肋骨和肩胛骨。在肋骨間用刀劃開,較厚的肌肉部位用刀切花,便於佐料滲透入味。
腌制:除米醋和麥芽糖外,將所有輔料混和後,均勻地塗擦在體腔內,放入2~5℃的腌制室內腌制。時間為夏天5~8小時,冬天可延長到12~24小時。
燙皮、掛糖色:腌制好的豬坯,用特製的長鐵叉從後腿穿過前腿到嘴角,把其吊起瀝干水。然後用90℃熱水燒淋在豬皮上,直到皮膚收縮,達到定型的作用。在燙皮的水中加入適量的米醋,可使烤香豬的皮更脆。
待晾乾水分後,將麥芽糖水(1份麥芽糖加6份水)刷在皮面上,只能刷1次,而且要均勻,否則烤香豬的皮色深淺不一。最後放在通風處晾乾表皮。
烤制:採用掛爐烤制。熱源有電或炭2種。傳統加工用炭爐,工廠生產一般用電烤爐。
將燙皮並已塗麥芽糖晾乾後的豬坯掛入加溫的烤爐內,烤爐要有穩定的爐溫,並掌握好火候,烤制時正常的爐溫需控制在160~200℃之間。烤制40分鍾左右,豬皮開始轉色時,將豬坯移出爐外扎針,用竹針或鋼針從皮刺入,均勻地刺遍豬身,可防止皮與肉分離。然後刷上1層油(最好用生茶油),作用是把香豬的皮層炸脆。再掛入爐內烤制40~60分鍾,至皮脆呈棗紅色時即可出爐。烤制期間經常調換香豬的位置,使其烤制均勻。
4 原料與成品質量的評定
原料的體重選擇及其產品(烤香豬)的感官評定結果:體重在6~10千克范圍內的巴馬香豬製作的烤香豬質量最佳。6千克體重以下的香豬,水分含量高,肉不夠結實,產品質量不佳,產品率低;另外,體重太小的香豬其屠宰率也較低,成本高,因此不宜選擇為烤香豬的原料。12千克體重以上的香豬,皮下脂肪一般均在3厘米以上,烤制時脂肪流失多,產品率低,同時產品的油膩感強,風味欠佳,所以也不宜作為烤香豬的原料。
成品的質量指標:①感官指標:見表1;②理化指標:食鹽含量(以氯化鈉計)少於4%;水分含量少於35%;食品添加劑按GB2760規定。
5 小結
製作烤香豬的原料以體重在6-10千克范圍內的巴馬香豬為最好。其色、香及味均佳。
在2~5℃的低溫環境下腌制,比傳統加工時在常溫下腌制的效果更好,其腌制時間長,更入味,而且原料肉不易變質,產品的保存時間可大大延長。
產品出爐後,掛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放置的時間不宜過長(不超過10小時),否則皮硬而不脆,應及時包裝或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