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那幾種人不宜喝酸奶
飲用牛奶的注意事項是:
1) 不可空腹喝牛奶。最好喝牛奶前先吃點東西或邊吃食物邊飲用,以降低乳糖的濃度,利於營養成分的吸收。
2) 避免與茶水同飲。乳糖中含有豐富的鈣離子,茶葉中鞣酸會阻礙鈣離子的吸收。
3) 不宜採用銅器加熱。銅能加速對維生素C的破壞,並對牛奶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具有催化作用,因而會加速營養的損失。正規企業銷售的鮮奶已經過科學滅菌游燃,不必加熱即可飲用。如天氣冷時需加熱,則以40℃-50℃為宜。
4) 喝牛奶時,忌同含植酸的食物(如菠菜)同食,以免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
喝牛奶對人體至少有13點好處:(1)牛奶中的鉀可使動脈血管在高壓時保持穩定,減少中風危險;(2)牛奶可阻止人體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屬鉛和鎘;(3)酸奶中的乳酸菌可增強免疫系統功能,阻止腫瘤細胞增長;(4)牛奶中的酪氨酸能促進血清素增長;(5)牛奶中的鐵、銅和卵磷脂能大大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6)牛奶中的鐵、銅和維生素A有美容作用;(7)牛奶中的鈣能增強骨骼和牙齒,減少骨骼萎縮病發生;(8)牛奶中的鎂能使心臟耐疲勞;(9)牛奶中的鋅能使傷口更快癒合;(10)牛奶中的維生素B能提高視力;(11)常喝牛奶能預防動脈硬化;(12)牛奶含鈣量高且容易吸收;(13)睡前喝牛奶可幫助睡眠。
病後不宜喝冷酸奶嗎?
答:久病初愈的病人不是不能喝酸奶,而是喝酸奶更好。因為酸奶比普通牛奶更易消化和吸收,而且許多病人在治療過程中常常大量使用抗生素,腸道菌群的正常比值異常,影響胃腸的正常功能,此時食用酸奶具有調節胃腸功能的作用,有利於恢復健康。
喝酸奶無須加熱,喝冷酸奶更能體現酸奶特有的口感和風味。如果一定要加熱,則要控制溫度,最好在60℃以下的熱水上將酸奶加熱至40℃為宜,但經過加熱的酸奶其口感和風味受到一定影響。
喝酸奶還要注意:口服抗生素時不宜喝酸奶,因為酸奶對抗生素的療效有一定影響;胃酸過多時不宜空腹喝酸奶,如一定要喝,則宜將酸奶和其他食品同時食用。
嬰兒喝牛奶有哪些好處?
答:鼓勵母乳喂養嬰兒,用牛奶作為輔助最佳。嬰兒在晚上喝牛奶,會使其易入睡,並延長睡眠時間,還可減少減輕嬰兒晚間的哭鬧。
怎樣用牛奶喂小兒?
>答:用牛奶喂養幼兒,要注意以下幾點:
1、 煮牛奶不要去皮。在煮牛奶時,常在牛奶表面上產生一層膜,叫奶油皮,不少人喜歡將這層皮去掉。其實這層皮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對人的眼睛有益處。
2、 每日喝牛奶不要過多。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兒,每天喝牛奶不得超過一公斤。
3、 牛奶不要與酸性食物同食。其原因是,牛奶中某些蛋白質遇到果汁等弱酸性飲料會形成凝膠物質,而影響消化吸收。
4、 煮牛奶時不要加糖。如果要喝甜牛奶,最好等牛奶煮開涼一會兒再放糖。但不宜加糖過多。
5、 牛奶不要煮得太久。牛奶加熱以剛沸為度,如果是嬰兒食用,可用文火再煮2至3分鍾。牛奶久煮,營養成分會有一定損失。近年還發現,普遍存在於牛奶中具有防止嬰兒腹瀉作用的輪狀病毒抗體,亦可因加熱遭破壞。
6、 小兒不宜空腹喝牛奶。空腹喝牛奶,喝進去的牛奶如同流水一樣,在胃腸內停留的時間很短,胃腸來不及全部吸收,就被排泄掉了神吵虛。最好喝牛奶前先給孩子吃一些如餅干、麵包、饅頭之類的食物,然後再讓孩子喝牛奶。
7、 牛奶中不要加鈣粉。有的家長為了給嬰幼兒補鈣,就在牛奶里加些鈣粉讓孩子一同喝下。其實,這樣服用鈣粉是不科學的。加入鈣粉,過多的鈣離子就會與牛奶中的酪蛋白結合,使牛奶出現凝固,使蛋白質和鈣的吸收都受到影響。
8、 牛奶內不要加米湯。有人做過實驗,將牛奶與米湯混合分別置於各種溫度下,結果維生素A損失的程度驚人。所以最好把牛奶與米湯分開喂。
9、 保溫杯內不宜久放牛奶。牛奶煮沸(在100℃左右)放在保溫杯中時間一長,溫度會逐漸下降,在適宜的溫度下,細菌(保溫杯中不是無菌的)就會生長、繁殖碰盯,使牛奶酵解變質。另外,保溫杯中恆定的溫度,使牛奶中微量的維生素全部被破壞掉,長期服用此種牛奶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老年人喝牛奶好還是喝豆奶好?
答:牛奶和豆奶都是很適合老年人的食品。如果條件許可,最好既喝牛奶又喝豆奶。如果兩者只能擇其一,還是常喝牛奶好。
牛奶和豆奶都是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兩者的蛋白質含量相近。牛奶的優點還在於:維生素A、D、C、B族、尼克酸含量比豆奶高(豆奶中根本不含維生素A、C),含鈣量比豆奶高一倍以上,含有吸收率很高的乳脂。所以,一般來說,老年人應常喝牛奶為好。老年人最好喝脫脂牛奶。
豆奶的營養雖然沒有牛奶那麼全面,但豆奶的優點在於:不含膽固醇,而且大豆蛋白具有降膽固醇作用;含有防癌物質;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
如果既喝牛奶,又喝豆奶,兩種食物可以取長補短,在營養上起到互補作用。
患有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對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喝鮮奶容易引起腹瀉,則以喝酸奶為好。
心血管病人可以喝牛奶嗎?
答:一些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對於喝牛奶存在著疑慮,認為牛奶中含有脂肪和膽固醇,喝了會使人體膽固醇增高,對身體健康不利。於是很多這類患者和一些老年人不敢喝牛奶了。其實,這種認識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比如非洲東部的馬賽人依靠畜牧業為生,每人每天要喝幾加侖牛奶。牛奶是他們的主食之一。如果按照一些人「喝奶可增加膽固醇」的說法,這些馬賽人體內的膽固醇一定會高得驚人,而且患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會很多。可是,恰恰相反,馬賽人體內的血清膽固醇卻低於其他民族,而且患心血管病者極少。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心血管病症的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精神因素、飲食因素、代謝因素、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等。人體中的膽固醇,大約只有30%是從食物中攝入的,70%的膽固醇是由人的肝臟所合成。即使不吃含有膽固醇的食物,人體仍然會存在膽固醇。牛奶中雖含有一定量的膽固醇,但同時也含有能降低膽固醇的乳清酸和耐熱的低分子化合物,這兩種物質均有抑制人體肝臟合成膽固醇的功能。並且,牛奶中的鈣具有減少人體吸收食物中膽固醇的作用。這種綜合作用使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總含量降低,大大超過牛奶本身所帶入體內的膽固醇量。研究發現,長期喝牛奶者體內,肝臟合成膽固醇比不喝奶者低50%左右。最近,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營養學家曼斯的研究發現,堅持每天喝牛奶可以減少心臟病的發生。而且牛奶中的脂肪與膽固醇和冠心病的發生沒有關系。牛奶中的一些氨基酸還有保持血管彈性、防止血管硬化的能力。由此可知,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喝牛奶只有好處,沒有害處。
『貳』 四個月吃母乳寶寶拉肚子能吃干桂圓嗎
孩子大便比較稀沒什麼 母乳的就是比較稀的 有泡沫說明孩子消化有點不太好 其他很正常健康的情況下不要隨便給孩子吃葯的 停葯 媽媽飲食盡量不要太刺激油膩 孩子慢慢就好了 寶寶出現腹瀉,最有可能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不要以為就是簡單的吃壞了肚子,或者著涼了;也不要擅自給寶寶吃止瀉葯。因為,引起寶寶腹瀉的原因...多種多樣,媽媽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葯。 腹瀉可能1:生理性腹瀉 生下沒幾天就開始腹瀉,每天大便薄薄的,呈黃色或黃綠色,少則2-3次,多則4-5次,時間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但寶寶長得很好,也不見瘦。這種症狀在醫學上稱「嬰兒生理性腹瀉」,多見於6個月以下純母乳喂養的寶寶。 預防 媽媽要少吃蝦蟹類食物及各種生冷食物。 護理 如果不能及時給寶寶換尿布和清洗臀部,還可能引起紅臀,甚至局部感染,因此,尿布只要濕了就得換同,每次給寶寶換尿布時,還應先清洗臀部,必要是抹護臀霜,以保護局部皮膚。>>跟夏日紅屁屁say goodbye 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生理性腹瀉會不治自愈,因此不必用葯。 腹瀉可能2:喂養不當 過早過多地以粥類與粉糊喂養小兒,碳水化合物過多能引起發酵,產生消化紊亂。未按時添加輔助食品,於斷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變食物成分,因不能適應而產生消化紊亂發生腹瀉。 預防 1、4個月以上寶寶,可從少量米粉開始,逐漸添加輔食,從2勺開始,直到寶寶腸胃適應,大便正常,才可逐漸加量。 2、添加的輔食品種一種一種加,適應一種後,再加另外一種。 3、肉食類食物不可一次食用過多,以免造成嬰幼兒胃腸道負擔過重,以致食物在胃腸內消化吸收障礙而出現腹瀉。 護理 腹瀉時暫時停止輔食添加,腹瀉好轉後再逐漸添加。 看護人要了解寶寶的食用量,不可一次性喂寶寶太多食物,尤其是肉食。 腹瀉可能3:乳糖不耐受 乳製品中的糖類主要是乳糖,其消化是靠乳糖消化酵素,缺少這種酵素就無法消化乳糖。有些寶寶斷奶後,不再吃奶和奶製品,由於長期「廢用」,乳糖酶活性便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少,最終成為乳糖酶缺乏。或者由於寶寶腹瀉,損傷了腸粘膜細胞,使之分泌乳糖酶的能力下降,這就是平時所說的「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如果飲用乳類便可產生腹瀉、腹脹等症狀,總稱為乳糖不耐症。 另外,還有先天性乳糖不耐受,是指從嬰兒出生即無乳糖酶。無論飲用母乳、牛乳均可導致明顯的腹瀉。 預防 1、配合穀物同吃 乳糖不耐受的寶寶空腹喝奶會有較重症狀,但和其它食物同時吃,乳糖濃度可能在特定環境中得到「稀釋」。胃腸中的乳糜作用可提高乳糖吸收率。如喝奶前吃些餅干、麵包會減少排氣和不舒服感覺。 2、少量多次 即使乳糖酶缺乏的寶寶,也可耐受少量乳類(30-50毫升),不會出現不耐受的症狀。所以,媽媽給寶寶哺乳,也可採取少量多次食用的方法,一次食用量不超過50毫升為宜。每天多喝幾次,仍可達到建議的奶量。而且久而久之,寶寶腸道中的乳糖酶也會逐漸增多(醫學上稱為「酶的誘導作用」),寶寶即可減輕乳糖不耐受的反應,或避免乳糖不耐受症狀的出現。 3. 喝酸奶 酸奶是加入一定量的乳酸桿菌經發酵後生成的,發酵過程使得原奶中20%-30%的乳糖分解,蛋白質和脂肪也分解成為小的組分,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所以喝酸奶可避免不適症狀的發生。 護理 因乳糖不耐受而引起的腹瀉,一般不嚴重,只要不再吃乳製品,一天後就可好轉。 先天性的可選用特製的無乳糖配方奶粉。 腹瀉可能4:秋季腹瀉 寶寶秋季發生的腹瀉,一般為輪狀病毒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輪狀病毒腹瀉發病高峰。輪狀病毒在乾燥、寒冷季節容易爆發。由於6個月-2歲的嬰幼兒局部免疫力和腸道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輪狀病毒而發生腹瀉。 預防 1、不要帶寶寶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去,避免接觸患腹瀉的孩子。 2、寶寶使用的玩具、能夠觸摸到的傢具,都要勤用清水沖洗;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 3、喂寶寶吃奶或吃飯前,一定要用肥皂及流動的水洗手。 4、冷熱要適度,預防感冒,使寶寶能夠抵禦輪狀病毒的侵襲。 5、不要讓寶寶接觸有感染病毒可能的東西。 6、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護理 1、最重要的是保證液體的攝入,如果寶寶沒有嘔吐,爸媽要耐心地頻頻喂口服補液,就象靜脈點滴那樣,一點一點地喂。只要把住脫水這一關,寶寶病情就不會加重。 2、治療秋季腹瀉,抗菌素是無效的,相反,還可能造成小兒腸道正常菌群失調,加重腹瀉症狀。 3.可繼續進食和母乳喂養,6個月以內人工喂養的寶寶用米湯稀釋牛乳,2-3天後改為正常飲食;6個月以上寶寶可食用粥、面條或軟飯,加些蔬菜,還可以吃新鮮水果、果汁以補充鉀。總之要鼓勵進食,喂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直至腹瀉停止後2周。 4、處於輔食添加期的寶寶,可暫時停部分輔食,如肉、蛋等,待腹瀉減輕再開始食用。停輔食時間不要超過3天。保證寶寶所需熱量和營養同樣重要。 5、體溫超過38℃,使用退熱葯,要按葯物的說明書服用,注意服用量及時間間隔。 輪狀病毒腹瀉是自限性的,病程一般5-10天,多數患兒如果護理得當,愈後不會有問題。如果不伴有嘔吐等嚴重症狀,在家治療也可以。 腹瀉可能5:細菌性痢疾 當各種細菌興風作浪時,細菌性痢疾發病率就會提高。通常表現為,寶寶在腹痛的同時,還會發燒達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數增多,呈膿血便,腹瀉前常有陣發性腹痛,肚子里「咕嚕」聲增多。由於腹瀉次數多,體內電解質失調,寶寶脫水嚴重,皮膚彈性差,全身無力。 預防 1、洗手很重要 做飯前應該先洗手;在接觸肉和蛋類後也應該馬上洗手;不要留過長的指甲,不要直接戴著戒指或手錶洗手。 2、飯菜要盡量現做現吃 避免吃剩飯剩菜。新鮮的飯菜營養豐富,剩飯菜在營養價值上已經是大打折扣。而且越是營養豐富的飯菜,細菌越是容易繁殖,如果加熱不夠,就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媽媽不要試圖用鼻子和眼睛來判斷食物是否變質,食物是否受到細菌的污染僅憑顏色和氣味是很難判斷出來的。所以即使只有一點「擔心」、「奇怪」的感覺都要下決心把它扔掉。 3、高溫消毒 寶寶的奶瓶、碗、勺等餐具先用專用洗滌劑仔細地清洗,然後用流水將泡沫完全沖凈後,煮沸或用專用的消毒鍋、微波爐等進行消毒。最後還要仔細擦乾。如果還留有水,就會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一定要擦乾徹底殺滅細菌。 護理 1、不要因寶寶腹瀉就不讓他吃東西,而是要給寶寶吃易消化的軟食,如面條湯、米粥等。 2、讓寶寶多喝水或口服補液鹽,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失水厲害的要進行輸液治療。 腹瀉可能6:腹部受涼 有些寶寶睡覺時,會踢被子,或者白天玩鬧時,腹部露在外面,這樣就很容易使腹部受涼。一旦腹部著涼,就會使腸管平滑肌受刺激,收縮加強,腸道蠕動也隨之加快,正在進行著消化和吸收的食物在腸內通過加快,這不僅影響營養物質在體內的消化和吸收,還可造成排便次數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爛狀,因而出現了腹瀉。 預防 1、不要給寶寶穿「露臍裝」,內衣不可過小,最好上衣能塞入褲子內,保證肚子不會受涼。 2、平時讓寶寶穿著睡衣入睡。 3、半夜醒來時看看寶寶是否蓋好被子。 護理 保持腹部溫暖,可多穿一件衣服,或用熱水袋壓在腹部。 1、腹瀉時保護好小屁屁 由於寶寶腹瀉時排便次數增加了許多,所以會不斷地污染小屁屁,而且腹瀉時排出的糞便對皮膚刺激較大,通常腹瀉的寶
『叄』 快兩個月的寶寶拉屎拉糊狀一天拉十拉十次次正常嗎
一天十次相比較來說還是算多的,但是相對於十天的寶寶來說,又不是太多,說寶寶感冒吧,現在十天大的寶寶感冒很少,寶寶從母親得來的抵抗力比成人的都要強。 綜合建議就是,您觀察寶寶的大便顏色(應該是黃色),軟硬(應該是糊狀)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可再觀察幾天,一般會逐漸減少次數歸於穩定的。如果比較稀,那就是寶寶...的腸胃問題,寶寶應該是拉稀了,這時候寶寶一定要注意保暖,還有如果是母乳喂養,媽媽一定要飲食清淡,多喝水。還有如果是奶粉喂養,一定要注意衛生,奶粉不要過濃。 如果寶寶症狀沒有我上面的所說的,建議您及時讓寶寶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