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資訊 » 可以生吃的蘑菇有哪些圖片

可以生吃的蘑菇有哪些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9-16 07:26:34

❶ 可以吃的野生蘑菇有哪些

1、松樹菌

松樹菌是一種自然生長在松樹腳下的蘑菇,為黃褐色,少量藍綠,銅紫色。一般在每年重陽節後,從松樹下長出,傘狀。大如香菇,是無公害的野生食用菌,味道鮮美,出產眾多。

2、馬屁浡

又稱馬勃菌,圓形,味美。嫩時色白,圓球形如蘑菇,但較大,鮮美可食,嫩如豆腐。老則褐色而虛軟,彈之有粉塵飛出,內部如海綿。產於我國河北、江蘇 、內蒙古等地。

3、大紅菌

在廣西藤縣新慶、嶺景、象棋和欽州浦北縣,有一種珍稀野生菌——紅菌。紅菌是在漫長的歲月里形成的紅椎林土壤腐殖層在高溫高濕的特定氣候條件下,自然生長的純天然食用菌。

4、雞油菌

雞油菌為真菌界雞油菌目。菌肉蛋黃色,味美。雞油菌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 、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性味甘、寒。具有清目、利肺、益腸胃的功效。常食此菌可預防視力下降、眼炎、皮膚乾燥等病。

5、黑牛肝菌

是一種可食用的蘑菇。在歐洲,黑牛肝菌經常被拿來食用。外邊和菌肉都是黑色的。味道鮮美,是最香的牛肝菌之一。夏季生馬尾松,油茶林中地上。我國特有品種。

❷ 可食用的野生蘑菇有哪些

  • 松樹菌

    生於松樹林里,採食期於8月至12月,有青墨和淡黃色兩種。

  • 麻母雞菌:形似雞毛,顏色麻灰。朵大,味鮮。

  • 麻栗窩

    生長於麻栗樹下,成簇生。味美。

  • 馬屁泡:又稱馬勃菌,圓形,味美。

  • 大紅菌

    為野生珍菌,內含氨基酸,維生素等成份,能安神補血。鑒別方法:朵大腳粗,顏色深紅為大紅菌;朵小腳細為另類紅菌,有毒的,不能食用。

  • 水雞縱

    形似雞縱,味相似。

  • 火把雞縱:因在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四)出現而得名。火把雞縱成片生長,味美,可煮湯、炒食。

  • 黃皮雞縱

    出的比較晚,一般到10-12月出,色黃朵大肉厚,一朵就可煮一大碗,味道鮮美。

  • 雞屁股菌

    因形似雞屁股而得名,味美。

  • 雞油菌

    雞油菌性寒、味甘,具多種葯效:益肺明目、利腸胃、清熱利尿、益氣寬中;清熱利尿,改善皮膚粗糙、乾燥,治夜盲症。吃法有炒吃、煮吃。

  • 黃賴頭

    因色黃,菌蓋賴而不平滑而得名。黃賴頭是同類菌中最美味好吃的一種,很膩滑鮮香可口。吃法多,炒吃、煮吃均可。

  • 黑牛肝菌

    富含蛋白質、10多種氨基酸。能防癌、止咳、減肥、補氣、治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高血脂等病。

  • 黃牛肝菌

    具多種微量元素、礦物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有清熱解煩、養血和中、助消化等葯效。

  • 奶漿菌

    有乳白漿汁,分粗褶奶漿菌、細褶奶漿菌兩種,可生吃,味美。

  • 青頭菌

    顏色青灰,帶花點,味美。

  • 松茸

    營養豐富,抗幅射能力極強,是一種名貴的野生菌,味道鮮美。

❸ 野生蘑菇,哪些可以吃

1、猴頭菌

生長環境:朽木樹干、樹樁或樹枝。形狀:球形,直徑常6-10厘米,菌體白色或略帶黃色,有香味,略苦。

2、樅樹菌,即松茸。

生長環境:松林下,尤其喜生長於剛枝葉蓋地的幼松林下,土生。鄂西北常見有2種。一種菌蓋菌柄雞蛋黃色,嫩時菌圓形下卷,成熟後傘蓋上展,中間下凹,下有褶裂;一種菌體橙黃色,蓋面略帶灰藍色,色澤不如前者鮮黃。

3、花櫟樹菌,又叫綠豆菌。

生長環境:櫟類樹林下或雜林下,土生。菌蓋直徑達6-12厘米,菌蓋上面表皮呈綠色,有時呈綠豆色,平或略下凹,下面傘褶白色,有菌香氣味,老時菌柄、菌蓋均多生蟲蛆。

4、大紅袍

生長環境:櫟類林下,土生。菌蓋直徑4-8厘米,上面表皮紅色或粉紅色,傘褶白嫩,老時菌柄、傘蓋肉內亦生蟲蛆,口嚼略有辣味。此菌有小毒,品味較差。

5、雞爪菌,即雞樅,又叫珊瑚菌

生長環境:箭竹、拐棍竹(龍頭竹)林下,或櫟類疏林下及林緣荒坡,土生。菌體呈珊瑚狀,灰色,高5-8厘米。

6、羊肚菌

生長環境:雜林及灌林下,土生。特喜生過火後的火燒林地。菌體呈白色或灰黑色,菌蓋呈雞心狀,外有羊肚狀褶皺

7、樅菌

生長環境:多生長在海拔800-1800米陰濕的朽木樹幹上。常較密集生長,菌體白色,鮮嫩,菌柄常偏斜。

8、香菇

生長環境:多生長還海拔800-2200米翻倒櫟類朽木樹幹上,喜群生。菌蓋褐黃色,有時有白色花裂,俗稱「花菇」,菌柄暗黃白色,香氣較濃。

9、漆樹菌,又名雞冠菌。

生長環境:常生長在漆樹或其他朽木樹干或樹樁上。菌體肉紅色,深裂呈重雞冠狀,無傘褶,老時呈木質。

10、茅草菌

生長環境:荒坡茅草叢中或腐爛的雜草堆邊。菌體白色,常呈叢生長。

11、柿樹菌

生長環境:常生長在柿子樹干腐朽的傷疤處或砍伐後的樹樁上。菌體白色,菌蓋大,肉厚,質鮮嫩,菌柄偏斜,呈成叢生長。

12、桐樹菌

生長環境:常生長在油桐樹腐朽的疤痕處或砍伐後的樹蔸上。形狀與柿樹菌差不多,但菌蓋較薄。

13、牛肝菌

生長環境:松林下或櫟類雜林下。鄂西北常見的牛肝菌菌體呈黃色,菌蓋較厚,上面不下凹,有油滑狀物質,下面無傘褶,密生小孔。

14、雞蛋菌

生長環境:常生長在海拔1000-2000米山林下,土生。菌體白色,菌蓋球形,鴨蛋狀,可層層剝離。

(3)可以生吃的蘑菇有哪些圖片擴展閱讀:

吃野生菌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類,尤其是顏色鮮艷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雜,最好每次食用一種野生菌。

2、采來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為種類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沒毒的菌子也變成有毒的了。加工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辦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減低,以減少中毒發生的可能性。

3、去市場買菌時,最好買曾吃過的,沒發生任何危險的菌子,買來後應炒熟炒透後再吃。

4、吃菌時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雖然無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會與酒中所含的乙醇發生化學反應,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時最好不要飲酒。

5、吃完菌後如感不適,有惡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萬一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葯物,進行催吐、洗胃、導瀉或灌腸等處理,盡快排除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菌或減緩有毒物質的吸收,從而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經過這些處理後,還要盡快轉送醫院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