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資訊 » 簡易門診可以干什麼
擴展閱讀
簡易門診可以干什麼 2025-08-16 05:14:59

簡易門診可以干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8-16 05:14:59

A. GP 診所簡易門診

      天天的工作項目之一就是跟GP(general practitioner全科醫生)negotiate (協調交涉,討價還價),一干就是十年。總能聽到很多負面的說法, 諸如GP無能!GP沒用!說到底大家遇到的GP也就那麼一兩個,反聵的也就是那一兩個GP的情況。不象咱這種一天因為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情況,電話里抑或面對面跟不同的GP們交涉。什麼樣的都遇到過,也深刻體會他們的苦衷。尤其是budget control(配額)真的不是他們能控制的,他們也是配合NHS的現有規章制度,盡量將有限的資金獲得最大限度的用途,讓更多人獲得最基本的醫療保障。他們類似於一個國內大醫院被很多人忽視的一個門診--簡易門診(方便門診)。

        很多人給GP(general practitioner全科醫生)翻譯成家庭醫生, 其實這個不算準確的翻譯也是誤解和很多怨聲的根源。傳統的家庭醫生是以前的富有家庭付費請來的負責家人健康的醫生,現在的GP其實更象是一種共享家庭醫生。他們負責涵蓋的范圍超出於單一的家庭,這就意味著在時間和精力上實際用於單一家庭和個體時不能與傳統的家庭醫生相比。之所以說GP診所是簡易門診,因為他們職能類似,處理的是非緊急的病情。同時擔負患者本身對分診和自身症狀認識不足時需要的專業認識和協助。當然一般的頭痛腦熱、感冒發燒、炎症感染也就順便處理了。因為大多數情況如病毒感染等等並無特效葯,開一些緩解症狀或者讓你自己去葯房買類似非處方葯也是常規操作。尤其是在NHS需要收處方費時。而有些情況如肌肉酸痛等在病因去除/身體適應後會自行緩解,也不需要特殊處理。當時GP一個人問診查體10分鍾的時間有限,如果本人或carer(照顧者, 所有負責照顧病人的人含親友都可以這么稱呼。)在那有限的時間內不能給出有效信息,而GP又非常不湊巧的沒能看/查出問題,那麼誤診的可能性就很多。尤其是當基數是百萬計是,這個概率即使低於萬分之一也是數百。所以我們被打發回家觀察也是有一個常被大家忽視的醫囑:一旦病情變化/加重時要及時尋求專業醫務人員幫助!

        GP在NHS規定普通門診一個患者只有10分鍾,如果是慢性病人的annual review(年檢)或其他已知需要超過這個時間的預約必須提前預約double appointment(加倍預約時間)或特殊加時。否則預約會被取消或另行安排。其實NHS即使不收費,budget control(配額)還是大概£50/次門診,不過這個賬單不是給私人,而是NHS處理並存檔。這個門診收費GP和必要時安排的practice nurse(門診執業護士)是一樣的收費。如果家裡有持訪客簽證的客人可以暫時注冊在家人用的GP診所,按私費病人收費處理。£50/次的這個費用就在每次10分鍾的門診時產生賬單。

        GP這里處理不了的問題會轉專科,也有GP發現是需要及時送醫院處理的,那麼他們可以直接聯系相關的部門,患者直接通過急診或入專科就診。而這所有的都是以病人的病情為准,沒有人情或其他。NHS的條條框框在那裡,他們必須遵從,這是沒辦法的事。所以要想得到該有的處理就需要自己或幫自己的人能夠准確描述病情,足夠的交流技巧也是需要的。不是所有的病情都是在缺乏主訴時依舊顯而易見。心臟病發作緩解的病人跟999閑聊家常,信誓旦旦的跟999接線員說自己不是心臟病發作亦無心臟病發作史也是被我遇到過。如果不是我要求電話交給我,她老人家會直接跟999接線員友好再見。那樣的情況還真就遇到過。結果是999接線員聽完我的病史病情闡述,8分鍾內急救員救護車都趕到,現場拉心電圖出來後直接送最近的可以做心臟支架的醫院,四小時內手術完成。

      很多私人醫療保險已經給GP作為把關人,所以有私人醫療的患者可以告訴GP。這樣在refer (轉專科)時速度很比普通的NHS系統內快很多。但是具體的也要看病情和等的人多少來定。當然最快的是直接付費,這樣可以完全跳出NHS的框架也不用在乎私人醫療保險的條款和協作單位,直接給搜索的范圍擴大到所有提供相關服務的地方。如果個人對當地的信息不了解,也可以要求GP提供輔助信息和必要時幫助預約。一個私人專科醫生家訪價格在£300+/次,門診£150+/次,特別有名的專家價格可能更貴。具體的根據他們的私人門診的網站信息或電話電郵secretary (秘書)預約,他們的費用含秘書工資經營場地費還有執業保險等等。但是理論上關於私費這一塊,你不問的話,GP不可以說,否則會有推銷收費服務之嫌。有些時候不是必須要看專科醫生,僅僅一個檢查就可以,比如CT, 按NHS規定達不到檢查標准或等很久。而你個人覺得非常有必要就可以要求GP幫助聯系私費CT, 一般三天之內就能安排檢查。當然有條件自己也可以聯系,運氣好第二天的都能約上。

        NHS其實還提供翻譯服務的,雖然現在很多時候因為預約不到合適的翻譯未必能實現這個承諾。但是提前通知GP診所有這個需求,還是有可能會被安排。這對語言非母語又自己找不到合適的人陪同就診翻譯非常有必要,否則就診時交流不暢的誤診可能性更高。

B. 醫生的收入到底高不高,為什麼很多醫生說他們收入很低

大家都羨慕醫生的收入較高。但是,為什麼又有很多醫生朋友卻始終認為自己的收入實在太低了呢?
對此,我們認為中國的醫生收入並不算高,甚至醫療行業還排不到薪資最高行業的前十名內。但是,現在各家醫院「以葯養醫」問題比較嚴重,也造成了嚴重的醫患茅盾,希望將來醫生的收入與自己的能力掛鉤。這樣醫生可以憑著精湛的醫療技術拿高薪酬,醫患茅盾就會得到緩和。那麼,中國的醫師收入究竟算不算高呢?為什麼很多醫生都說自己的工資收入太低呢?
第一,培養一個醫生的前期投入太大。做醫生至少需要8年時間,而在這么長的時間內是沒有任何收入的,如果家境不好,需要你養家糊口的,恐怕也撐不了這么長時間。試想,其他行業學個二三年就畢業了,而讀醫療專業卻一學要8年以上。別人大學畢業只有20多歲,而學醫者碩士或博士畢業都要30多歲了。顯然,一個剛畢業只拿3000多學實習的大專生,與學了十多年的醫學碩士相比,醫生拿相對高一些的工資並不算過分。
第二,從可替代性的角度來看,國內醫生拿的工資收入也並不算很高。社會上很多工作是可以替代的,你不願意干,換其他人也可以,所以這樣工作一般工資收入都不高。比如超市收銀員、飯店服務員等。而醫生在某個領域研究了很多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這樣的醫生各家醫院搶都搶不過來,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
第三,醫生工作強度較大,加班加點是常態,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不多,也很少有私人時間。有的人過年過節好不容易在家休息,只要醫院里一個電話,就要去救死扶傷。而且,現在醫患茅盾也大,醫生也要有很強的抗壓能力。你認為,在機關事業單位整天無所事事的人拿5000元/月,而醫生整天累死累活拿6500元/月,算不算過分呢?我覺得一點也沒過分。
第四,中國醫師平均薪酬報告,只是告訴我們,醫師的平均收入是6500元/月。而能拿到6500元/月的醫師起碼要工作十幾年,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通常一般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醫師收入恐怕也只有4000多元。所以,如果只看中國醫師的平均工資,你會覺得醫師收入不算太差,但是要知道通常有60%以上的醫師是拿不到這么高的平均收入的。
第五,在歐美國家,醫師是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受人尊敬的。所以,從醫者的年收入在25萬美元左右,而普通美國人的年收入也就是5-6萬美元之間。顯然,醫師的收入要高出普通打工者幾倍。在歐美國家醫生算是高收入群體。而在國內,醫師的收入略高於社會平均工資,並沒有進入到社會薪酬前10名的行業中。反而是娛樂界演員的收入在不斷刷新歷史紀錄。
在國內,很多人都覺得醫生工資薪酬很高,這主要是醫生工作穩定、收入又略高於普通人。但實際上,醫師行業比較特殊,無論從前期投入、工作強度、可替代性等角度來看,中國醫師的收入水平並不算高。而且這個醫師平均工資也只是少數醫生能拿得到,多數醫生的收入還達不到6500元/月的水平。醫師這份職業,對普通人來說實際上是沒什麼可羨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