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資訊 » 酸奶可以坐什麼美術
擴展閱讀
網易雲字體怎樣設置 2025-05-07 00:54:41

酸奶可以坐什麼美術

發布時間: 2025-05-06 21:53:39

『壹』 大班美術變廢為寶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准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美術變廢為寶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美術變廢為寶教案1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事事都是父母包辦,動手能了較差,而且浪費的習慣很嚴重,從小就不知道節約,為此我設計了《變廢為寶》這一活動。我是以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為中心,通過不同的廢舊物品,啟發幼兒想像、組合、嘗試、體驗創新設計的樂趣。教材本身內容來源於生活,激發幼兒多留意、關注並觀察自己身邊的周圍事物。本活動由一次性紙杯、雞蛋殼、牙膏盒,鉛筆削等廢舊物品變成藝術品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大膽改良,使孩子感受到廢舊物品的用途和組合創新。在此基礎上注重了觀察能力、組合創新能力相互滲透和培養。同時讓孩子養成節約、不浪費資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孩子們在玩中做,在做中思,既提高了動手能力又發展了思維想像力。

我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了孩子們常見的幾種物品,比如:雞蛋殼、鉛筆削;在孩子製作的程序上我也選擇了簡單的剪、貼、畫的方法,這樣孩子容易掌握,易於完成作品。

活動目標:

1.認識可回收利用的廢舊物品,培養幼兒的節約意識,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2.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學會自己改造廢舊物品。

3.使幼兒大膽發揮想像,嘗試創造新奇的藝術品。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並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5.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像、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活動准備:

1.提前讓幼兒收集家中的廢舊物品:牙膏盒、餅干盒、葯盒等紙盒(大小不一)、一次性紙杯(用過的)、雞蛋殼、鉛筆削。

2.剪刀、膠水、雙面膠、水彩筆、水粉顏料。

3.一些廢舊物品做的玩具、裝飾畫:娃娃(一次性紙杯做的)彩虹圖(雞蛋殼做的)跳舞的姑娘圖(鉛筆削做的),各種汽車(各種紙盒做的),高蹺(易拉罐做的)、飛盤(毛線和硬紙板做的)等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欣賞變廢為寶的作品

教師帶領幼兒參觀作品,請幼兒細心觀察,注意作品的做法和材料。

2.討論作品

師:(1)請小朋友們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麼?

(2)這些作品跟我們平時見到的有什麼不同?

(3)這些漂亮的作品是怎麼做的?

3.講解製作方法

(1)一一出示作品,將步驟演示一遍,讓幼兒邊看邊說。

(2)鼓勵幼兒發揮想像,用同樣的材料製作不一樣的作品。

(3)出示用廢舊物品製作的玩具,讓幼兒欣賞,玩弄,了解廢舊物品的多種用途,並啟發幼兒由單一向多面發散思維,說出我們班利用廢舊物品製作的玩具,看誰說得多。

4.幼兒操作

請幼兒做一次小小設計師,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動手製作。比比誰的作品最別致。

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廢舊物品,通過畫、剪、粘貼、包裝等組合創新出新穎獨特的玩具和物品。從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在製作的過程中教師要來回巡視指導,發現有不同做法的孩子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幫助,以便孩子完成作品。對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選擇簡單易做的材料完成作品,做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做的認真,學的開心。

5.作品展示

將幼兒的作品放在展示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別人的作品,享受成功的喜悅。讓幼兒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學習交流、分享心得。

活動延伸: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培養幼兒在生活中注意節約的精神,讓幼兒學會廢物利用,讓幼兒在生活中收集一些平凡的.廢舊物變成生活中有用的物品,成為一個勤學善思、心靈巧手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反思一:創設環境,引起幼兒興趣。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布置了一個展覽會,展出了有很多幼兒和教師用廢舊材料製作的玩具和用具,幼兒在參觀的時候,可以拿來看一看,玩一玩。幼兒興趣非常高,注意力也非常集中。對廢舊材料能做這么多的東西,非常的驚奇,有了自己想製作的慾望。所以孩子們都能積極的投入到參觀當中。

反思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大膽表述,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

談話活動中,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到廢舊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廢舊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廢舊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孩子們紛紛說:「我平時喝過的礦泉水瓶子可以留下。」:「我把爸爸的煙盒保存下了。」「我喝的乳娃娃的瓶子也可以留下。」並且激發了幼兒自己利用這些廢舊材料製作有用的東西的慾望。

反思三:指導製作活動,及時發現幼兒創造的閃光點。

幼兒製作前我給幼兒介紹了製作材料,並提出要求。在活動的過程中及時幫助幼兒解決困難,對幼兒有創新的想法及時給予肯定。比如有個小朋友用礦泉水的瓶子製作了一個沙漏,並且讓全組的幼兒用來灌沙子。在評價中就特別提出給予肯定,起到的很好的榜樣作用。

大班

活動中,我發現,提供給幼兒活動材料的種類有點多,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浪費。活動時,有不少幼兒模仿展示的範例來進行製作。我想,如果只給幼兒提供一種材料。而在展示的範例中把用這種材料製作的玩具去掉。引導幼兒在操作活動中,運用一種材料,進行多種製作的方法就會多一些。可能會對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有更好的啟發和幫助。

大班美術變廢為寶教案2

設計背景

為了更直觀地讓幼兒了解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以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我結合幼兒的實際年齡特點,以做手工的方式讓孩子把一些廢舊物品重新改造,變廢為寶。

活動目標

1、喜歡閱讀知識類讀本,願意參與環保行動,保護環境。

2、進一步豐富有關可回收利用的東西方面的知識。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重點難點

引導幼兒參與環境保護。

活動准備

1、經驗准備:對廢舊物品回收利用有一定的經驗,認識可回收利用標志。

2、材料准備:可以用於製作手工作品的廢舊材料。

活動過程

一、復習大書

1、師:上次課我們認識了可回收利用的十六垃圾,小朋友們還記得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有哪些嗎?(請幼兒回答相關內容)

2、全體幼兒齊讀大書《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復習學過知識。

二、熟知圖標

1、教師出示可回收利用標志圖標,提問:

(1)小朋友們,這是什麼標志?你怎麼看出來的?

(2)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這樣的標志?

師小結: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標志。

2、教師出示帶有可回收利用標志的各類實物,發放給小朋友們找出標志。

3、出示不可回收利用標志,提問:有哪些東西是不可回收利用的?

4、出示多張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圖片和不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圖片,請小朋友進行分類並貼上標志。

三、廢舊物品手工製作展示

1、教師提問:這些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可以用來做什麼?

2、通過視頻展示廢舊物品改造成品。

四、幼兒自己動手,變廢為寶。

1、師:這些玩具可愛嗎?你們可別小看這些廢舊物品,我們可以用它做出很多好玩的玩具,現在我們也一起來動手做一做,變廢為寶,好嗎?

2、幼兒製作玩具。

3、展示表揚優秀作品。

教學反思

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可以回收?哪些不可以回收?在經過上《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這一讀本中,我們知道了答案。我上的這一節匯報課是讀本的第三課時,主要通過游戲讓幼兒了解哪些垃圾可以回利用並對它們進行分類回收,嘗試用廢舊物品進行手工製作,從而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不亂丟垃圾,爭當環保小衛士。

整個活動總體而言還是比較順利的,幼兒的積極性非常高,在製作手工時,我們的家長也一起參與進來,促進老師與家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在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回憶讀本的內容,讀本裡面提到哪些垃圾可回收利用,回收利用以後做成什麼,大部分幼兒都還是能夠回憶起來,但還有少部分幼兒還是不夠熟悉,因而在復習閱讀大書時部分幼兒讀不出來。

第二個環節,我准備了一些垃圾實物給幼兒找可回收利用的圖標並對各類垃圾進行分類,幼兒對這個游戲非常感興趣,都想上來親自表現,以至於輪不到的幼兒一直在下面大叫,課堂秩序掌握不夠好。

在第三個環節,我收集了很多廢舊物品,讓幼兒對這些廢舊物品進行裝飾,之前我還擔心他們做不出東西來,但是看到他們的作品時擔心沒有了,更多的是為他們的想法、創意贊嘆不已,有的小朋友用牛奶盒和易拉罐做成一輛大卡車,有的小朋友用食品盒和一次性紙杯做成一個機器人,有的小朋友用卷紙筒做成一隻小鳥,有的用紙杯做成一朵漂亮的花和電話……

上這節公開課,給自己一個成長的機會,並充分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我還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和研究。

大班美術變廢為寶教案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進行製作,體驗活動的樂趣。

2、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在想像創作過程中能用簡單的材料裝飾,體驗成功的樂趣。

5、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幼兒已有一定的手工製作技能

物質准備:紙盤、紙杯、紙卷芯、香皂包裝紙盒、果凍盒、飲料瓶蓋、光碟、一次性筷子、酸奶紙盒、煙盒、吸管、手工紙、卡紙、工字釘、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一、《手影游戲》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及創造力,願意動手製作。

手影兒歌:兩把大剪刀,八把小尖刀,背個大書包,總愛橫著跑。

(兩只手指分開,手心面向自己,兩只手心重疊交錯,大拇指朝上,大拇指為鉗子,手心為殼,其餘手指為腿)

二、1、教師逐個出示自製成品,幼兒欣賞並觀察。

(如:紙杯做的「卷發娃娃」,香皂紙盒、工字釘、飲料瓶蓋做的照相機,飲料瓶蓋和卡紙做的「蛇」、果凍盒和卡紙做的青蛙,煙盒和吸管做的機器人等,一次性筷子和卡紙做的蜻蜓,酸奶盒和氣球、吸管做的吹氣魚等等)

2、教師通過介紹部分作品,引導幼兒討論製作的材料並提問幼兒。

3、教師講述特殊材料用法及注意事項。

a.雙面膠的使用:先將一面粘在材料上,再將另一面扒開粘合

b.工字釘的使用:抓住「帽子」一頭以防扎住手

c.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甚至可以將成品拆開研究製作方法

d.培養幼兒常規意識有始有終,將物品歸放整齊

4、分組投放材料,教師巡迴指導幼兒完成,鼓勵幼兒做出與老師不同的作品。

三、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並評價,教師點評幼兒新穎有創造力的作品並推廣。

活動反思:

本次美術教學活動比較成功,整堂課環節思路清晰流暢,形式新穎,真正體現幼兒為主體這一教學宗旨,下面是我的感悟:

一、優點

1、改變老師教,幼兒學的傳統模式,充分體現幼兒為主體,讓幼兒自主創造,教師不包辦、不代替,尊重幼兒的想像和創作。

2、能大限度的激發幼兒的創造興趣,很好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動的興趣性強,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在開始部分,我採用了有趣的手影游戲激發了幼兒的參與熱情,充分調動了幼兒創作的興趣,而「興趣」是第一位「老師」,是活動的「催化劑」尤為重要,沒有興趣的活動不能使其目的落實到位,充其量也不過是「教學載體」,而非幼兒內心真正的需求,沒有內驅力。

3、創作效果比預期的強很多,幼兒的作品新穎獨特有想像力,來源於生活中的經驗積累。

二、缺點

1、在分組時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應將能力強的和能力弱的搭配在一組進行創作,這樣能相互帶動,共同發展。

2、手工創作中教師的指導語不應太多,應讓幼兒多觀察,多探索,在創作中尋求方法並和同伴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