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斗導航可以用了嗎
北斗導航可以用了嗎
可以!現在有些牌子手機已經內建了北斗晶片
手機可以用北斗導航不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1年12月27日起提供連續導航定位與授時服務,但是卻找不到正規地址下載。現在用不起來,您可以在手機上下載騰訊地圖使用試試,我覺得它的功能也不少,我是路痴出門使用他都覺得自己認識路了,就算在外地也不怕了。
北斗導航現在能用嗎
北斗導航現在現在的情況是,定位不準確,尋星時間長,並且經常尋不到衛星。未來還會有收費的可能性,因為目前北斗公司並沒有確認永久民用免費,只是暫時民用免費。
手機要有北斗導航的模組才能使用北斗導航,就好像是GPS一樣,不是說你想用就能用的,好像只有幾款手機支援北斗導航。
北斗導航現在能用嗎
可以!現在有些牌子手機已經內建了北斗晶片
什麼時候能用上北斗導航
明年起,我國的私家車主就可以使用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以下簡稱「北斗」系統)提供的定位服務,且導航晶元價格要低於現在市場上使用的GPS系統。只要100元左右。未來,「北斗」系統還將用於治理交通擁堵等領域。
目前,我國已成功發射七顆北斗導航衛星。「北斗」系統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20日透露,明年「北斗」系統將覆蓋亞太地區,2020年左右將覆蓋全球。
資訊來源:news.ifeng/gundong/detail_2011_03/22/5287176_0.shtml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世界上可以使用嗎
2012年12月27日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新聞釋出會上宣布,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
據冉承其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簡稱北斗系統,英文名稱為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縮寫為BDS。北斗系統是中國自主建設、獨立執行,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在全球范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使用者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致力於向全球使用者提供高質量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包括開放服務和授權服務兩種方式。開放服務是向全球免費提供定位、測速和授時服務,定位精度2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授權服務是為有高精度、高可靠衛星導航需求的使用者,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通訊服務以及系統完好性資訊。導航精度上不遜於歐美之外,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解決了何人、何時、何地的問題,這就是北斗的特色服務,靠北斗一個終端你就可以走遍天下。預計,我們在2020年就可以用到這套系統了。
北斗導航現在能用嗎
可以使用,但是必須使用支援北斗導航衛星的手機才可以使用。
北斗導航可以用了嗎
可以!現在有些牌子手機已經內建了北斗晶片
北斗導航都能用在什麼
北斗現在還是軍用,商用還要走一段路。因為這個涉及到泄密,如果商用了,中國人能用,美國人也能用,如果相關技術被破解了,中國軍事將受到影響
現在能用北斗導航嗎?
可以,民碼的已經開放,問題是現在的終端裝置多數使用gps,因為晶片便宜,北鬥成本還是很高的。
❷ 北斗衛星導航什麼時候投入民用
北斗衛星導航從2012年12月27日投入民用。北斗系統空間信號介面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導航業務正式對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中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枯晌侍星導航系統。
2000年,首先建成北斗導航試驗系統,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的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測繪、沒吵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特別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國家建設與發展,滿足全球應用需求,我國啟動實施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
(2)中國北斗導航什麼時候可以民用擴展閱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原則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與發展,以應用推廣和產業發展為根本目標,不僅要建成系統,更要用好系統,強調質量、安全、應用、效益,遵循以下建設原則:
1、開放性謹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發展和應用將對全世界開放,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免費服務,積極與世界各國開展廣泛而深入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各衛星導航系統間的兼容與互操作,推動衛星導航技術與產業的發展。
2、自主性。中國將自主建設和運行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獨立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
❸ 北斗衛星導航什麼時候投入民用
北斗衛星2012年開始實現小規模使用,2020年覆蓋全球使用
但是民用之旅陷入泥沼
自 「北斗一號」衛星升空之後,國家有關部門就全面開始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民用化工作。中國GPS應用協會資源與環境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GPS應用研究室主任過靜王君教授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只有『中國衛通』、『北斗星通』、『神州天鴻』3家公司被批准取得了『北斗一號』特許民用運營權。」
據介紹,北斗星通衛星導航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衛星通信市場的主導企業,2000年轉制為民營企業。2003年12月15日,北斗運營服務中心正式投入運行。
「如果按照每位用戶平均每年約50美元的消費標准計算,北斗系統潛在的市場規模可達1.5億美元。但事實上,『北斗星通』正式投入運營1年多以來,其注冊用戶僅有幾千名。」長期關注於衛星定位行業的市場專家張彤萱稱。
「北斗星通」業績如此,那麼,「中國衛通」和「神州天鴻」的情況又如何呢?為「中國星通」提供終端設備的下游廠商長春巨龍公司總裁王少軍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稱:「為『中國衛通』生產終端設備的下游廠商有兩家,因另一家的技術沒能獲得『中國衛通』通過,因此只有我們一家為『中國衛通』供貨,目前只為其提供了幾十台終端接收機。」
而據「巨龍北斗」總經理王建忠介紹,到目前為止,他們只交付給了「中國衛通」10套終端設備,近期正在生產200套,按計劃今年將交付1000多套。
相較於「北斗星通」和「中國衛通」,「神州天鴻」的日子也並不好過。「神州天鴻」市場部總經理劉艷武告訴記者:「我們現在所擁有的客戶僅為1000個左右,其中正式商業用戶只有800個,另有200個還是處於試用產品階段的試用用戶。」他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成本和收益賬:為搭建民用平台而建立的運營中心耗資2500萬元,設備維護、消耗每年達300萬元,以1000個用戶每個收取30000元費用計算,收入為3000萬元。如果再加上人力和管理成本,「神州天鴻」已經無利可圖。「如果長期虧損,我們也有可能放棄。」劉總經理這樣告訴記者。
被批准取得「北斗一號」特許民用運營權的3家企業業績都不佳,「北斗一號」叫好不叫座,為什麼?難道專家們興奮的前瞻真的只是一個美麗的夢?
「北斗一號」照亮衛星導航產業
2003年5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上太空,標志著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完善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被批准取得「北斗一號」特許運營權的「神州天鴻」公司總經理劉艷武接受記者采訪時稱:「該系統是我國第一代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信息並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區域導航系統,它由兩顆工作星和一顆備份星組成。前兩個『北斗一號』衛星分別於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發射升空。」
「北斗一號」的升空曾引得我國從事衛星導航業務的企業一片歡呼,認為我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有關專家測算,到「十五」末期,我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市場的產值將超過100億元,而由它帶動的相關產業產值將是這一數字的5倍至10倍。
這一產業真的有那麼大潛力?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靠什麼來吸引消費者?
「衛星導航定位是指利用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提供的位置、速度、時間等信息來完成對地球各種目標的定位、導航、監測和管理。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都要用到衛星導航定位,通信行業用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做時間同步;電力、有線電視、城市地下管道採用衛星定位技術布設線路;公安、銀行、醫療、消防等用它營建緊急救援或報警系統;汽車、船舶用衛星定位技術導航;在電子商務領域,衛星定位技術被用於客戶管理和物流配送。」北斗星通衛星導航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儒欣說,「現在有的手機上已經安裝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晶元,衛星導航定位與普通百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電腦製造商、通訊設備商正在推動通信、電腦、衛星導航定位接收器一體化的各類移動信息終端,衛星導航定位進入消費領域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比如,車載導航系統已經有一部分民用的市場開拓。車輛安裝了衛星定位系統後,一是不會迷路,二是當遇到匪徒時可用它來報警。
專家們興奮的前瞻描繪了這樣一個讓我們同樣感到興奮的夢想:將來每個人都可以配一個衛星定位終端,我們每個人以後都可以與「星」同行!但讓人困惑的是,第三顆「北斗一號」上天至今已近兩年,為何在其民用化道路上卻碰了個灰頭土臉呢?
技術先進、市場滯後
「除了從媒體上零星得知外,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有關方面對『北斗』的宣傳,也沒有業務員上門和我們聯系過,成本是多少、有無優惠政策、什麼機構在具體運作這些問題都不知道。」經營美國GPS衛星定位系統而拒絕使用國產「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的金22世紀(北京)網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一位李姓業務經理這樣告訴記者。「美國GPS衛星定位系統中有24顆衛星,不管目標在什麼地方,都有4顆衛星在圍繞目標同步運行,而『北斗一號』總共才只有3顆衛星。」「不是說『北斗一號』比美國GPS更先進嗎?」記者問。李經理稱並不了解,近期也不打算引進「北斗一號」項目,因為重新更換系統的成本非常大,除非上游廠商能夠提供政策、技術和資金支持,否則他們不會考慮使用。
而引進「北斗一號」項目的「長春巨龍」總裁王少軍也有一肚子苦水。他告訴記者:「作為『北斗一號』下游終端生產廠商的投資很大,這就要求我們去融資。但『北斗一號』由於星道比較狹窄、發展比較晚、商化程度低等原因,投資方往往持懷疑態度,擔心『中國衛通』不能付款,導致我們融資出現極大困難。資金鏈出現問題,就必然會影響到客戶的開發,從而影響到『北斗一號』的民用化進程。另一方面,被批准取得『北斗一號』特許民用運營權的企業實力不是很強以及市場推廣、品牌宣傳力度不夠等也制約了『北斗一代』的民用化。」
「在用戶群方面,不能把『北斗一代』和美國GPS相比較。『北斗一代』作為軍用和民用的衛星定位系統,提供給民用的大約在100萬戶左右,客戶群應該鎖定在災害監測等特殊客戶群體方面。」 中國GPS應用協會資源與環境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GPS應用研究室主任過靜王君教授說。不過,專門從事衛星定位系統研究的她也承認,「北斗一代」在民用開發利用上「慢了半拍」,「美國GPS是同步進行,而『北斗一代』是在衛星上天後才開始終端設備研發等民用化工作的,這應該是一個教訓。」
「此外,我國衛星導航應用在產業化過程中還存在其他一些問題,首先是車載導航地圖成為制約的瓶頸。在車載導航產業鏈中,最為上游的是導航衛星系統,其後是電子地圖生產商,之後才是西門子這樣的硬、軟體廠商,汽車生產商則處於這個產業鏈的最下游。目前,中國多數GPS導航系統都是進口的,價格高達1萬元到1.5萬元。價格偏高,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費,加快國產化進程勢在必行。但是,目前中國僅有兩種車型提供車載導航系統,該產業仍處於萌芽階段——而且由於政府對地圖數據的控制,中國已實現地圖數字化的地區極少。迄今為止,兩種具有車載導航系統的車型僅覆蓋了20座城市,而且只有3家公司獲准製作和銷售數字地圖。」 西南證券研究員張彤萱分析說,「對於參與定位系統的公司來說,除了在電子地圖業務上目前沒有任何回報而需要持續投入外,拿到原始地圖也是問題之一。一般來說,要先從各地測繪機構購買相關地圖資源及衛星地圖,再進行數字化。但是,作為國家事業單位的測繪機構在出售地圖產品時,必然會涉及到地圖產品的知識產權如何定義和對待的問題。地圖測繪的產權歸屬問題導致購買者購買的價格難以達成共識,電子地圖製作公司還遇到測繪機構不願意出售自己測繪資料的情況,於是部分地圖製作單位只能自己投入人力、物力去測繪,這一操作模式的投入成本極大。」
據了解,在民用化工程中,「中國衛通」也將觸角伸進了移動通信市場。目前,「中國衛通」推出的衛星移動手機除了通話功能外,由於通信制式不一致,發簡訊、上網等相關增值服務還未開通。這款依託「全球星」的雙模手機,其資費為每分鍾2.60元;而面向個人用戶的亞星資費稍低,為每分鍾2元。較之以前每分鍾9元至20元的「中國衛星」通話的高資費,這一價格水平已經大幅下降。由於目前銷售量還不大,「中國衛星」電話機的價格仍較高,全球星SAT550手機高達8500元,遠比市場上一般的GSM手機高出許多。
此外,「在中國目前的GPS行業中,短期行為比比皆是。比如,產品未經過有效驗證、不了解國家有關政策便倉促上馬、未調研就盲目布設銷售網點、產品質量低劣、做冒險的『一錘子買賣』等等,影響了行業的名聲。」深圳賽格導航公司萬新宇總監直言不諱地說。
毫無疑問,衛星導航產業已經成為21世紀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在發達國家得到廣泛應用的導航系統已經產生了巨大經濟效益,而我國自主開發的「北斗一號」衛星定位系統,在民用化之路上正面臨著「技術先進、市場滯後」的困局——如何打破這一困局已是相關各方不得不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❹ 北斗導航能民用了嗎
2012年底北斗導航業務對亞太地區就已經支持民用了,在中國境內可以使用北斗定位。
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統空間信號介面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導航業務正式對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
北斗系統是國家投資建設的衛星導航系統,功能是定位、導航、授時,可以給大家常用的高德地圖、網路地圖、北斗地圖等商家提供一定技術支撐,但自身並非能生成地圖,導航衛星只能提供定位,遙感衛星才能生成地圖。
(4)中國北斗導航什麼時候可以民用擴展閱讀
北斗導航系統是免費的
北斗系統從建設之初,便秉承「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的理念,是開放、包容的衛星導航系統,目標是為全球用戶提供高精度的服務,所以不存在收費一說。像打著「北斗」為名的地圖App等,都是私人商業行為。
另外,包括美國GPS在內的全球各大衛星導航系統都是互相兼容、互相補充的,目的也是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體驗。因此,在普通用戶實際體驗中,一次簡單的位置定位,也許是由GPS和北斗共同完成的,手機本身也支持多種衛星導航系統,大家大可不必再糾結自己用的哪一種衛星導航系統,它們都在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