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抗美援朝英雄楊根思
民間傳說故事構成了中國民間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民眾的生活有著深刻的影響。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抗美援朝英雄楊根思:在抗美援朝紀念館里,陳列著一塊墓碑,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特等功臣楊根思的墓碑。1952年10月15日,楊根思生前所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把楊根思的遺體運回祖國,安葬在安東市錦江山麓,並立了一塊墓碑。1953年9月,楊根思烈士墓從安東遷往沈陽,墓碑湮沒地下。
1983年12月,楊根思烈士墓碑出土於丹東市錦江山,由抗美援朝紀念館收藏。
當參觀者停留在這一方墓碑的時候,人們便會從解說員那裡聽到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小高嶺守衛戰」。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楊根思任某部3連連長。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楊根思帶領3連3排奉命堅守下碣隅里外製高點107.1高地東南方的小高嶺,這里是卡住敵人南逃的重要通道。對奪取整個戰役的勝利至關重要。
營長向3排下達命令:「不許敵人爬上小高嶺一步!」楊根思親率第3排戰士趁著夜色進入小高嶺地陣地。
黎明時,天下著大雪,戰士們蹲在用凍土塊築成的工事里,腳上的鞋襪早已凍在了一起,手指已經凍得拉不開槍栓,飢餓更是一陣陣地襲人。
敵人密集的炮彈落在陣地上,沉重的爆炸聲,尖銳的呼嘯聲響成一片。鐵片、樹枝、石塊、黑色的雪團飛濺起來,又被濃煙所掩蓋,小高嶺不再是石、土、樹木和積雪構成的山頭,而是彈片橫飛、汽油彈燃燒的地方;小高嶺不再是原來的標高,而是削去了一層,改變了原貌的山丘。美軍爬向小高嶺,這些迷信鋼鐵力量的傢伙,以為這個小山頭是可以輕易佔領的。
小高嶺上的重機槍首先開火,顆顆手榴彈准確地在敵人堆里爆炸。像割麥子一樣,敵人笨拙的身軀一片片地倒下。敵人的第一次進攻被打退後,又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小高嶺,小高嶺很快籠罩在炮轟和空襲的煙霧里。
敵人在坦克的掩護下又一次沖了上來,隨著手榴彈的爆炸聲,楊根思帶著戰士們沖進敵人堆里射擊聲、刺刀的格鬥聲和喊殺聲響成一片。而楊根思的聲音壓過了所有的聲響:「為了祖國,為了朝鮮人民,沖啊!」
在混戰中,又有一批敵人湧上來。機槍手在敵群中不甘屈服地倒下了;3排副排長在用槍托砸向敵人的腦殼時也倒下了。憤怒的志願軍戰士再一次如猛虎下山般沖向敵人
敵人的第三次進攻又失敗,他們一批批地被殲滅在小高嶺陣地前。然而更慘烈的戰斗仍在繼續,楊根思率領的3排勇士們也越來越少了。雪山上,火海里,鋼鐵的戰士們在堅守著鋼鐵般的陣地。
戰斗又開始了。8班長一手端著自動槍。一手拿著手榴彈跳出工事,他橫掃著自動槍,投擲著手榴彈。在反復的沖殺中,8班長被罪惡的子彈擊中了。戰士劉玉亭一把扯去頭上的紗布,把機槍端在手上掃射。四周的炮彈在爆炸,彈片擊中了他,他把身子使勁地壓在機槍上,打完了最後一顆子彈
煙霧里,重機槍排長爬向楊根思報告說:「重機槍子彈打光了。」
「人呢?」
「除了我,還有一個負傷的射手。」
「撤下去。」楊根思命令。
「你呢?」重機槍排長問,
楊根思說:「有我在,陣地就在,你們撤下去,這是命令!」
小高嶺突然寧靜下來。
正在這時,敵人又向小高嶺發起猛烈的沖擊。這是敵人的第九次沖擊,也是最後一次。敵人見陣地上無聲無息,猜測可能是沒人了,或者是沒有子彈了,於是四五十個敵人蜂擁而上,舉著美陸戰第一師軍旗的士兵正准備把它插在小高嶺上。美軍指揮官也出現了,他喊叫著,揮舞著小旗子。
此時,在解放戰爭時被譽為「爆破大王」的楊根思突然從陣地上虎躍而起,他抱著炸葯包,導火索吱吱地冒著青煙。
讀完本故事,你有什麼收獲呢?如果你對民間故事很感興趣,歡迎收藏並訂閱
英雄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