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為什麼能生存下來
人為什麼能生存下來
人為什麼能生存下來,從人類的出現到現在已經有了數百萬年的歷史了,人類之所以能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活下來,依靠的是智力的不斷增長。下面來詳細了解人為什麼能生存下來。
人為什麼能生存下來1
因為地球上有空氣,水,陽光,所以人可以生長。人吸的是氧氣,呼的是二氧化碳。太空沒有空氣,沒水,沒適合人的溫度。所以人不能在外太空生活。
人類的誕生與發展:
人類誕生於500萬年前...也就是說恐龍滅絕6000萬年後人類誕生了 人類是由動物界分化出類的,在分類學上,人(Homo sapiens)屬於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靈長目、類人猿亞目、人科。
大約450萬年前,人和猿開始分化,產生臘瑪古猿,以後在由臘瑪古猿演化成200萬年前的南方古猿,進一步再發展為現代人類。關於人類的發展過程,一般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
1、早期猿人階段。大約生存在300萬年到150萬年前,已具備人類基本特點,能直立行走,製造簡單的礫石工具。
2、晚期猿人階段。大約距今200萬年到30萬年前,身體象人,腦量較大,可以製造較進步的舊石器,並開始使用火,如我國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3、早期智人(古人)階段。距今10-20萬年到5萬年前,逐漸脫離猿的特徵,而和現代人很接近,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
4、晚期智人(新人)階段。大約4-5萬年前,這時的人類的進化出現了明顯的加速,在形態上已非常象現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與繪畫的藝術,並出現裝飾物。如1933年發現的周口店龍骨山山頂洞人。此時原始宗教已經產生,已進入母系社會。在晚期智人階段,現代人開始分化和形成,並分布到世界各地。
人為什麼能生存下來2
人類懂得運用工具,懂得思考,這對其他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動物已經是降維打擊了,再加上人類長跑追蹤獵物的強大耐力,語言交流能力,長壽命,使人類可以不斷生存繁衍進化
優勝劣汰,可以理解為人類是再殘酷的生存演變中最終進化過來的物種,劣者淘汰掉了,人類作為勝者自然就占據了生存的主導地位。
眾所周知,地球形成於50億年前,而在大約40億年前,地球上才出現最早的生命。隨後,在3億年前,一些脊椎動物及其旁系動植物,才開始適應陸地生活。
而後,隨著環境的變化和生物的進化,哺乳動物在生物界占據統治地位達6000萬年。而人類的祖先——南方古猿——大概在400多萬年前,才出現在非洲草原上。
不得不說,人類之所以能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活下來,依靠的是智力的不斷增長。當時的南方古猿,已經有一部分能使用簡單的石制工具和武器。
他們憑借自身智力的發展,還發明了一種「石刀技術」。運用這種技術,他們可以製作各種新型工具,以及「製作工具用的工具」。這時的人類,除了可以捕獵動物、採集果實,甚至還穿上了獸皮縫制的衣褲。
這就是歷史上的「舊石器時代」,這個時期的人類,史學家稱之為「原人」,他們學會了說話、製作工具和使用火。
當時的原人,通常各自成群,組成20到50人的團體。團體一般由父親、母親和他們尚未成年及未未婚的子女組成。在團體中,男人負責狩獵動物、提供肉食,女人負責採集營地周圍的一切所能食用的東西:漿果、野菜、昆蟲、貝類等。
這個階段的人類,《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稱之為「食物採集者」。
在「食物採集」時期,雖說男人掌控著武器,而且弄來的肉食極受歡迎。但事實上,女人採集的食物常常是男人的兩倍,同時女人還承擔著生育和撫養小孩的責任。因此,在那個時候,男人和女人是處於平等地位的,甚至女性的地位還在男性之上。
食物採集者依靠大量不同種類的動植物,保證了他們的生活所需。這就使他們不必種植莊稼和圈養牲畜。正因為如此,早期人類對大自然有著大量的第一手知識。
但他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會遭遇洪水、乾旱等等天災。於是,他們開始祈求大自然的保護——信仰便產生了。
原始人認為,他們的食物是否充裕、是否無病無災,全受某種神力的支配。通過把某種有用的動物或植物作為本團體的圖騰,並且樹立偶像、跳起模仿性的舞蹈,就能得到大自然之神力的保護。而巫醫、巫師則和這些神力有著某種特殊的聯系。
巫師們從此便從食物採集和工具製作的活動中脫離出來,專職於施弄巫術,為大家祈福——他們相信,只要嚴格遵守有關圖騰和信仰的種種規定,他們的食物來源就會豐盛,團體就會壯大。
與此同時,隨著對住地環境的了解,他們能利用動植物中的有益品種,分辨並且發明了許多新的工具和武器。
他們懂得使用石板燒烤技術、在北極圈內冷凍食物、通過風干來保存食物、用牛油或獸脂來密封食物,甚至是製作簡易的樹皮船、獨木舟等等。
技術的發展導致生產力的提高,從而使得食物能供養的人口大大增加。據估計,舊石器時代初期到後期,原人的人口數從12.5萬人,增長到了農業革命前夕的532萬人。而由於技術發展的速度不同,導致了各部落的人口增長不均衡,使得人口分散的范圍更加廣闊。
於是,人類在向世界各地分散的`同時,逐步有了種族的差別,出現了各種在膚色、發型和面型上的顯著特點。到了距今約一萬年時,各種族在全球各地的分布,便已經和今天大體一致了。
人為什麼能生存下來3
從人類的出現到現在已經有了數百萬年的歷史了,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每個人都經歷了出生、成長和死亡這個歷程。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在地球上生存下來?先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我們人類本身吧!
人是哺乳動物,是自然界中的消費者。作為自然界的一員,我們也有著自己的作用。但是我們能夠生存下來是離不開一些必需物質的,其中陽光、水、食物和氧氣是我們人類的必需品。人想在地球上活下去,水和食物是必不可少的,水維持著人體的新陳代謝。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物質就是水,我們體內的一切化學反應都必須在介質水中才得以進行。
沒有水的作用,我們所攝取的營養物質將不能被人體吸收,氧氣也無法運送到人體所需部位,而且人體產生的廢物也不能排出,新陳代謝將停止,人將面臨死亡的危險。同時水還可以帶走代謝產生的熱量,維持體溫恆定。食物為我們提供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和能量。
陽光是地球生命得以生存的保證,有了陽光,植物才能夠凈化空氣,產生動物和人所需要的能量,沒有陽光地球將成為一顆死星。對於人類而言,氧氣使得人類能夠呼吸,生命得以繼續。而在這個星球上,太陽給予了我們陽光,地球豐富的淡水資源保持了我們每天的新陳代謝,而動物和植物則提供了我們每天必需的能量。
我們能夠在地球上生存,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但我們也應該保護地球環境,這樣才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持續發展。
⑵ 人為什麼可以飛出地球到太空
因為人可以利用宇宙飛船,離開地球,到達太空。
宇宙飛船是靠火箭強大的助推力克服了地球的引力,才能飛到太空的。
宇宙飛船到太空之後,其受到的萬有引力和宇宙飛船繞地心的離心力正好相等,因而即使發動機不工作,宇宙飛船仍然可以在太空飛行而不掉下來,但並不是說宇宙飛船的加速度就是零,而是說這個加速度正好與飛船能夠作圓周運動的加速度相等另外在沒有空氣的情況下,飛船上有特殊的氧化劑和燃料,飛船的發動機仍然能夠點火工作,還有些飛船使用其他類型的推進器比如小推力電推進。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探索外太空的腳步也越來越快,隨著大推力的火箭被製造出來,人們可以探索更廣闊的宇宙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