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州園林的思維導圖 急急急!
蘇州園林的思維導圖如下:
蘇州古典園林,亦稱「蘇州園林」,是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境內的中國古典園林的總稱。蘇州古典園林溯源於春秋,發展於晉唐,繁榮於兩宋,全盛於明清。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境內私家園林始建於前6世紀,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現存50多處。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蘇州古典園林所蘊涵的中華哲學、歷史、人文習俗是江南人文歷史傳統、地方風俗的一種象徵和濃縮,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精華,在世界造園史上具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和重大的藝術價值。
Ⅱ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圖片欣賞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不論是蘇州園林的秀美還是紫禁城的金碧輝煌無不顯露著中國古代建築的智慧。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特點是多方面的。今天小編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布局角度的特點。
框架式結構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同時,由於房屋的牆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置有極大的靈活性。此外,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級建築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梁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庭院式組群布局
從古代文獻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築形象一直到現存的古建築來看,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築,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築和一些圍廊、圍牆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後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後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宋朝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門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處,就都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築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徵。
同時,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也稱前後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比較重要的建築都安置在縱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北京故宮的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體現這一組群布局原則的典型實例。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它最便於根據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尊卑、長幼、男女、主僕之間在住房上也體現出明顯的差別。
中國的這種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所造成的藝術效果,與歐洲建築相比,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一般地說,一座歐洲建築,是比較一目瞭然的。而中國的古建築,卻象一幅中國畫長卷,必須一段段地逐漸展看,不可能同時全部看到。走進一所中國古建築也只能從一個庭院走進另一個庭院,必須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宮就是最傑出的一個範例,人們從天安門進去,每通過一道門,進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變換,給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宮的藝術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腦海中了。
平面布局
建築的平面布局是決定一座建築、一組建築、一群建築,甚至一個村鎮、一個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基本上有兩種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種是庄嚴雄偉,整齊對稱,一種是曲折變化,靈活多樣。舉凡帝王的京都、皇宮、壇廟、陵寢,官府的衙署廳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宮觀以及祠堂、會館等等,大都是採取前一種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點是有一條明顯的中軸線,在中軸線上布置主要的建築物,在中軸線的兩旁布置陪襯的建築物。這種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對稱。以北京的寺廟為例,在它的中軸線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樓,然後是山門,山門以內有前殿、其後為大殿(或稱大雄寶殿),再後為後殿及藏經樓等。在中軸線的兩旁布置陪襯的建築,整齊劃一,兩相對稱,如山門的兩邊有旁門,大殿的兩旁有配殿,其餘殿樓的兩旁有廊廡、配殿等等。工匠們運用了烘雲托月,綠葉托紅花等手法,襯托出主要建築的庄嚴雄偉。這類建築,不論建築物的多少、建築群的大小,一般都採用此種布局手法。從一門一殿到兩進、三進以至九重宮闕,龐大帝京都是這樣的規律。這種庄嚴雄偉、整齊對稱、以陪襯為主的方式完全滿足了統治者和神佛教義對於禮敬崇高、庄嚴肅穆的需要,所以幾千年來一直相傳沿襲,並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種布局方式則與之相反,不求整齊劃一,不用左右對稱,因地制宜,相宜布置。舉凡風景園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鎮等等,大都採用這種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勢、地理環境和自然的條件等靈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廟、官衙,凡位於山腳河邊者,總是迎江背山而建,並根據山勢地形,層層上築。這種情況最適宜於西南山區和江南水網地區以及地形變化較多的地點。這種布局原則,由於適應了我國廣大的不同自然條件的地區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的需要,幾千年來一直採用著,並有科學的理論基礎。中國式的園林更是靈活布局,曲折變化的實例。山城、水鄉的城市、村鎮布局也根據自然形勢、河流水網的情況,因地制宣布局,出現了許多既實用又美觀的古城鎮規劃和建築風貌。
建築不僅僅是技術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中國古代建築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成為了中華文化的一種無形的文化遺產。
Ⅲ 想去蘇州旅遊,到蘇州的哪裡可以觀賞到蘇州園林之美
想去蘇州旅遊,到蘇州的哪裡可以觀賞到蘇州園林之美?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此話無疑高度概括了蘇州園林的美,蘇州有大大小小的園林200餘處,中國四大園林是北京的頤和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再就是蘇州的拙政園和留園。蘇州無疑擠佔了半壁江山,這兩個園林畢竟有他的過人之處才能力拔頭籌,當之無愧,所以我建議你去留園和拙政園。留園以精巧、雋秀、典雅見長;拙政園則以廣大、多景、豐物而顯耀。
Ⅳ 蘇州園林主要的著名的有哪幾個
蘇州園林主要的著名名園: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獅園、怡園
拓展資料:
一、蘇州園林介紹:
蘇州古典園林,簡稱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蘇州古典園林素有「園林之城」之稱,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蘇州古典園林始於春秋時期吳國建都姑蘇時,形成於五代,成熟於宋代,興旺鼎盛於明清。在世界造園史上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範,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
二、發展歷史:
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當時號稱「吳中第一」。以後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至明代建園之風尤盛,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蘇州贏得了「園林之城」的稱號。
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之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在16~18世紀的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並因此使蘇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1997年12月4日,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全體會議批准了以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為典型例證的蘇州古典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4屆會議批准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增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3年,蘇州古典園林被中央文明委命名為全國創建文明行業工作先進單位。
2017年5月30日,「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旅遊文化推介會30日在中國駐法國大使館文化處舉行,通過旅遊宣傳片、圖片展、VR(虛擬現實技術)體驗等多種形式向法國民眾展示蘇州古典園林「多方勝景,咫尺山林」的獨特魅力
三、所獲榮譽:
1997年,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和環秀山莊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代表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0年,滄浪亭、獅子林、耦園、藝圃和退思園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古典園林是中國園林的傑出代表」,這是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次全體會議對蘇州古典園林的評價。
Ⅳ 江蘇有哪些旅遊景點好玩的地方
江蘇好玩的景點有:
1、蘇州園林
蘇州古典園林,亦稱「蘇州園林」,是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境內的中國古典園林的總稱。蘇州古典園林溯源於春秋,發展於晉唐,繁榮於兩宋,全盛於明清。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美譽,境內私家園林始建於前6世紀,清末時城內外有園林170多處,現存50多處。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游,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
Ⅵ 蘇州園林哪個最有特色
蘇州四大名園:
1、獅子林
建於宋代的滄浪亭,原是五代吳越廣陵王的池館,如今是蘇州現存最古老的園林,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崇阜廣水」、「城市山林」而著稱。
整個園林以清幽古樸見長,以山林為核心,四周環列建築,巧於因借,將園外縈回之葑溪納入園景,臨水處建復廊,以漏窗通透內外景物,使內外山水融為一體,有未入園先得景,引人入勝之妙。滄浪亭外臨清池古樹蒼蒼,壘疊湖石,曲欄迴廊,因此人稱「千古滄浪水一涯,滄浪亭者,水之亭園也」。
(6)哪裡可以搜索中國古典園林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四大名園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僅有的四座中國古典園林,它們被公認為中國最優秀的園林建築。
1961年3月4日國務院頒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份名單中屬於園林方面的有四處[1],分別為:江蘇省蘇州市拙政園、 北京市海淀區頤和園、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江蘇省蘇州市留園。
拙政園江蘇省蘇州市 編號121-74
頤和園北京市海淀區 編號122-75
避暑山莊河北省承德市 編號123-76
留園江蘇省蘇州市 編號124-77
2015年3月,拙政園、頤和園、避暑山莊、留園四家園林管理單位,就如何相互藉助優勢平台等話題進行了討論,並形成了中國四大名園合作框架意向書。
Ⅶ 古代園林建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其地理位置有什麼特殊要求
眾所周知,我的東方園林是以我國的古典園林為代表,是以自然山水形式為主,著稱於世界的獨特風格。 中國古典園林按照所有者分為:皇家園林、私家園林、寺觀園林;按照造園形式分為:自然式(自由式)、規則式(整齊式)、混合式;按照地域分:江南園林、嶺南園林、北方園林.;那麼古代園林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呢?
一、宮殿和樓閣
(1) 亭。是古典園林造園普遍使用的一種建築形式。它小巧靈活,形體多樣,最具有民族田格和地方色彩,用來點綴風景也最容易出效果。造園家對它從形體設計,選址定位建築施工,到油飾彩繪,都作為珍品精心處理。蘇州拙政園單是中園部分,就應心遂意地布置了上十座亭子,各個形體優美,炭址適宜,寓意不同,無外不恰到好外。游覽拙政園不說觀賞別的景物,單是這些亭子也足以使你欣賞不已。園林中的亭子多數都建在游覽線上。蘇州是中國園林之城,每年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蘇州游園。但從2020年初全球新冠疫情爆發,前往園林游園的老年人遊客和兒童遊客逐漸減少,園林游園的遊客主要是成人遊客。蘇州園林的歷史演變發展為其文化創意產業、旅遊業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創意發展的空間,目前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業已經在該地區形成了一定的規模。
(2)齋。在園林中大多作靜修、讀書、休息之用,可以是一座完整的小園,如北京北海的靜心齋;也可以是一個庭院,如蘇州網師園的殿春簃,更多則為一幢小屋。 其實“齋”不像宮殿、寺廟、陵墓那樣有一個具體的建築形態,它的講究並不多,建造方法也因主人的喜好而不同。據《中國古代建築辭典》里介紹,“齋”,並不代表任何一種建築形式,只是一種幽居的房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