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嬰兒長到多少個月時可以把屎把尿
嬰兒多長時間可以把屎把尿呢?
我家大寶之前把屎把尿比較多,二寶我選擇沒有把過尿,我先來說說優缺點吧:
一般老年人會比較優先考慮這個,覺得一泡尿丟一塊尿布太浪費了,特別是月子,大小便次數非常多。
我家大寶後來就有這種現象,因為每次大便時間比較久,要把很久,就發現有脫肛的情況。
白天把屎把尿對寶寶的影響不大,但是晚上寶寶的睡眠很受影響,而且寶寶的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是在夜間深睡眠狀態,所以頻繁把孩子叫醒把尿會影響孩子生長激素分泌,間接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看孩子情況,如果孩子很小,盡量不要把尿。
孩子添加輔食後,偶有大便比較干,可以把一把,讓孩子好拉一點,但是盡量不要次數過多。
寶寶大一點之後可以白天把,晚上給寶寶兜上紙尿褲,大人跟孩子都能睡得更好。
寶寶逐漸大了之後,大小便次數會減少,有的寶寶可以表達自己要尿尿了或者便便了,或者覺得包紙尿褲不舒服,媽媽就可以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夜間可以繼續選擇紙尿褲,讓寶寶睡眠更好。
總之,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每個家庭情況不同,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盡量選擇紙尿褲,等寶寶大一點再開始如廁訓練。
個人真心覺得沒有必要去把屎把尿,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自然會尿尿和拉臭臭。
我說一下我家大頭情況,我沒有給他把尿把屎過,尿不濕用到3歲,上幼兒園前2個月不穿尿不濕,訓練自主排尿和排便,1個月就完全脫離尿不濕了,尿尿和便便都會自覺叫我們大人,大頭到現在很少尿床和尿褲子,個人覺得,很多事情都要遵循孩子生長的規律,很多老人說不能用尿不濕,會紅屁股怎麼的,我看過 育兒 書,只要孩子尿濕的時候及時給與清理並塗上護臀霜,孩子半天尿不濕沒濕的話也需要換一個即可,夏天也可以用。
個人建議如廁的訓練最好放在2.5歲以後,而且最好是夏天,因為天氣炎熱,孩子不容易著涼。
這只是我個人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現代科學 育兒 方法,不提倡給孩子把屎把尿,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在嬰兒期把屎把尿,對孩子的脊柱和髖關節發育不利。把尿的姿勢是讓小把嬰兒靠在大人身上,大人把著她的雙腿。尤其是老人必須要讓孩子拉出屎來才能結束。把屎把尿這樣長時間的保持一種姿勢,對他的骨骼發育不利。
第二,把尿使嬰兒心理上形成假自我。大人都是通過人為的方式來訓練寶寶排便,比如每天早上或每天晚上,但是忽略了寶寶自身的身體需求,久而久之寶寶失去了控制自主排便的反應能力。他們無法正確的對自己的身體做出反應,比如上幼兒園後無法排便或者睡覺尿床。
第三,可能造成寶寶的逆反心理,尤其是當他在大人需要她排便時沒有反應,有可能會遭到訓斥,長時間寶寶就會不自覺的憋屎憋尿。
當寶寶能夠聽懂大人的說話,並且能夠有意識的告知大人自己要排便排尿時,就可以訓練寶寶如廁了。這時候大人不要覺得麻煩,或者是沒有耐心,寶寶慢慢在一天天的長大,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給家長帶來驚喜的。
嬰兒長到多少個月時可以把屎把尿?
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過小時候被打屎把尿的經歷,但是近年來把屎把尿把尿幾乎被釘上了 歷史 的恥辱柱。
很多人都說無論多大,都不能給寶寶把屎把尿。這個說法真的對嗎?
其實從科學角度出發,這個建議不無道理。把屎把尿是為了給寶寶形成條件反射,三歲以下的寶寶們括約肌沒有發育完全,什麼時候排泄幾乎完全聽從大人的指揮。所以很多的人都會發現,只要自己一把屎把尿孩子就會乖乖排泄。但是一直把屎把尿會影響括約肌發育,而且不利於寶寶們形成自主排泄意識。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其實不給孩子把屎把尿才是最佳選擇。如果家長們實在覺得把屎把尿有必要,也要盡量選擇在三歲以後進行。
給三歲以下寶寶把屎把尿的不利影響:
1.嚴重可能導致寶寶便秘甚至脫肛
很多嬰兒便秘除了跟飲食有關之外,也可能跟把屎把尿有密切關系。如果長時間把著寶寶上廁所非常有可能造成脫肛現象的發生。
2.很難形成自主排泄意識
很多寶寶已經上了幼兒園,還是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排泄,什麼時候該排泄。很多拉褲子的寶寶們都是因為太過於依賴家長的把屎把尿,導致自我排泄意識模糊。
3.對寶寶脊柱可能會造成傷害
三歲以下寶寶的脊柱和身體都非常柔軟脆弱,把屎把尿姿勢,一不小心就可能傷害到寶寶的脊柱 健康 。
給寶寶把尿,就是家長給寶寶建立條件反射的行為,通過發出「噓噓」的聲音,以及固定的動作,訓練寶寶來排尿或者排便。
現在80、90後的爸爸媽媽很少再像以前老人一樣,沒事就給寶寶把尿了,各種 育兒 專家、書籍告訴他們,給寶寶把尿的危害有這些:影響寶寶尿道、肛門括約肌發育,容易造成脫肛,把尿姿勢影響寶寶脊椎發育,寶寶依賴被把尿,難建立自主如廁意識,最最重要的,如果你被人逼著拉屎撒尿,心裡爽嗎?
一般寶寶的括約肌要到3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全,在這之前孩子並沒有能力完全自我控制排尿排便。過早訓練把尿,容易影響括約肌的發育,同時讓他形成「被把尿才需要尿」的習慣,即使真有尿也強憋著,分不清到底是該尿還是不尿。有的孩子,到6,7歲的時候還在尿床;有的孩子夜裡不把尿就不睡覺;有的孩子明明尿急的哭不把就尿不出來,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而在孩子沒有需要的時候,強迫把尿把便,大人急寶寶不舒服也急,讓孩子頻繁用力掙特別容易造成脫肛、肛裂,長此以往甚至引發心理障礙,排便更困難。
孩子1歲以後,開始有自我排尿排便的意識,也會通過一些行為向父母表達自己這方面的需求。譬如想便便的時候,就會出現頻繁放屁,嘴裡發出「嗯嗯」的聲音等。此時爸爸媽媽可以詢問寶寶是不是想便便了,如果是,及時把一下也無妨。
在給孩子把尿把便這個事上,遵循不過早、不主動誘導、不強迫三大原則。等寶寶1歲半-2歲以後,可以開始訓練他自己上廁所啦。
Hi,我是孩子王首席 育兒 顧問,持有國家高級育嬰資格證,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樣的 育兒 顧問為寶媽們提供嬰兒撫觸、產婦催乳、寶寶理發、營養指導、母嬰護理、成長培育等服務,讓當媽媽變得更簡單!
以前住在農村那會,那邊的小孩基本都有把屎把尿的,甚至一兩個月的孩子就開始把屎了。就連現在去到農村,還是能看到老人家在給小孩把屎把尿,小孩子因為沒有便意而被老人強行放在膝蓋上面「噓噓」的哄著,導致孩子扭來扭去的哭鬧,看得我都著急。
那麼,嬰兒長到多少個月可以把屎把尿?
年齡越小的寶寶排便的次數越多,尤其是吃母乳的寶寶大小便的次數更多,對於月齡比較小的寶寶,科學 育兒 是不建議把屎把尿的。
因為寶寶的括約肌要到3歲左右才能發育完善,在這之前強行給寶寶把屎把尿,只會影響到寶寶正常發育的。況且現在紙尿褲這么好用,價格也不是太貴,孩子都生的起,還在乎這點錢干什麼。
所以,孩子在一歲之前盡量不要給寶寶把屎把尿。夏天怕寶寶屁股捂的熱就多准備些換洗的褲子,在家裡就不要穿紙尿褲了,讓寶寶「自由排便」,媽媽也能在這段時間掌握寶寶排便的規律,方便以後訓練寶寶有規律的排便。
我覺得良好的排便習慣和正確的把屎把尿,不僅能減少媽媽的許多麻煩,而且對寶寶 健康 也是有幫助的。
現代科學 育兒 方法,不提倡給孩子把屎把尿,原因有如下幾點。
第一,在嬰兒期把屎把尿,對孩子的脊柱和髖關節發育不利。把尿的姿勢是讓小把嬰兒靠在大人身上,大人把著她的雙腿。尤其是老人必須要讓孩子拉出屎來才能結束。把屎把尿這樣長時間的保持一種姿勢,對他的骨骼發育不利。
第二,把尿使嬰兒心理上形成假自我。大人都是通過人為的方式來訓練寶寶排便,比如每天早上或每天晚上,但是忽略了寶寶自身的身體需求,久而久之寶寶失去了控制自主排便的反應能力。他們無法正確的對自己的身體做出反應,比如上幼兒園後無法排便或者睡覺尿床。
第三,可能造成寶寶的逆反心理,尤其是當他在大人需要她排便時沒有反應,有可能會遭到訓斥,長時間寶寶就會不自覺的憋屎憋尿。
當寶寶能夠聽懂大人的說話,並且能夠有意識的告知大人自己要排便排尿時,就可以訓練寶寶如廁了。這時候大人不要覺得麻煩,或者是沒有耐心,寶寶慢慢在一天天的長大,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給家長帶來驚喜的。
一般,大小便自然訓練宜在寶寶兩歲到兩歲半之間進行,這時候他們可以開始控制肛門和尿道的肌肉運動,可以嘗試不由父母的幫忙學會自己排泄。專家認為最好在寶寶一歲半之後再進行把尿,太早的話會影響寶寶性格的發育。但是如果寶寶在尿尿方面比較有規律的話,也可以早些試試。
感謝悟空小秘書的邀請!
1—1.5歲是養成寶寶有規律大小便的關鍵期,16個月的寶寶可以給買小馬桶了,尿尿時,最好引導寶寶去做馬桶,如果寶寶抗拒,可以抱著把尿,同時配著「噓噓」的聲音,幫助寶寶形成條件反射,幾次之後只要一抱到馬桶旁,發出「噓噓」的聲音,寶寶就會尿尿了。
時間上的把握。每天早上起床後一定要引導寶寶去大小便,可以跟寶寶說,起床後我們去尿尿,拉臭臭,培養寶寶早上尿尿,排宿便的好習慣,平時把尿間隔,家長要慢慢琢磨出自己寶寶的規律,一般一到兩個小時可以去把尿一次。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幫到大家!
「生孩子後你和婆婆吵過架嗎?」
「簡直不可開交!」
「那個問題吵得最激烈呢?」
「到底要不要給孩子把屎把尿 !」
朋友告訴我,寶寶還在月子里,她的婆婆就要給孩子把屎把尿,最有趣的是每隔半個小時來一次,說是怕把床墊弄臟,還說要幫助寶寶建立習慣。朋友堅持不讓,最後她的婆婆使用了必殺技:「你老公都是這么把過來的,不也長這么大了么!」
這個每個家庭都會存在的爭議性問題,它的答案又是什麼呢?
答案是:可以。別著急,還有「但是」!可以把屎把尿,但是要滿足下面三個條件:一是寶寶有屎有尿,二是寶寶願意,三是寶寶不能太小。至於不能太小這一點,是因為寶寶的括約肌在3歲左右的才會發育完全,過早把屎把尿會影響寶寶發育,讓寶寶分不清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排便。
另外,寶寶沒有需要的時候長時間把著等待,時間長了會導致寶寶脫肛,長此以往,甚至有可能造成痔瘡。
寶寶小時候可以依靠紙尿褲,當寶寶一歲半以後,又有了下面這些表現,就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
1、寶寶能夠分辨出尿意和便意,能夠用自己的方式告知大人。
2、寶寶有自己如廁的興趣,這時也可以給寶寶准備可愛的小便盆小尿桶。
3、當打人詢問是否如廁時,能表達需要或者不需要。
4、能夠自己嘗試脫褲子和穿褲子。
訓練寶寶如廁的難點不在白天而在晚上,晚上要不要把屎把尿呢?我的經驗是,前期可以在確定的時間進行一次,比如寶寶晚上8點30睡覺,每次到了11點左右,寶寶就會翻身哼哼,那麼11點左右可以讓寶寶尿一次。慢慢的隨著寶寶的成長,就回形成在一定的時間尿一次。夜晚睡覺前也可以減少寶寶喝水量,2歲半以後,寶寶就可以嘗試睡整覺了。
寶寶的養育還需要科學的養育依據和方法,而每個寶寶又不一樣,所以需要寶媽們多多用心。
我家倆個寶寶都是在月子里就開始把屎把尿,有時把尿不願意,但是如果有便便,給他把便便,就特別願意,在月子里就很有規律的要把屎,每天都是規定的時間,現在兩個多月基本上不會拉屎在紙屎褲上了,他自己不願意拉在紙尿褲上,有便便時總是左右不自在……給他把屎自己都很努力的掙,拉完了特別舒服,可以自己玩好久....我家大寶半歲之後就開始自己蹲在地上拉便(不過需要大人牽著他的手一起陪他蹲著)孩子都很有規律的,只是需要大人和他一起執行,說什麼專家建議兩歲後再訓練孩子自己拉便便,我感覺純屬扯蛋,大家想想孩子一歲基本上啥都會了,啥食物也可以吃了,天天還給他穿個紙尿褲由他隨便大小便,這該多難受,拉了屎應多臭呢……有些孩子很早送托兒所,不會定時拉便便,穿著紙尿褲拉了便便還會受老師虐待呢。我家大寶月子里就開始把屎把尿,今年十二歲了,身材好得很,也沒像專家說那樣會啥啥變形。學習也好也很聰明。
B. 寶寶幾個月能把屎把尿
18個月左右。
不建議時間過早,大概18個月左右為宜。
因為嬰兒的膀胱括約肌還沒有發育成熟,其次是因為寶寶太小的話,髖關節還在發育,如果過早且頻繁的話,對孩子髖關節的發育不利。
再有,若姿勢不正確,還有可能會導致孩子髖關節脫位,只有等到孩子18個月以後,身體各功能逐漸完善才可以。
C. 寶寶多大可以把尿
不建議把尿,會增加脫肛和髖關節脫位的風險。
D. 嬰兒多久可以把屎把尿寶寶把尿的好處有什麼
在6個月以後就可以給寶寶進行了把屎把尿了。之所以要等到6個月以後,那麼也是有一個考慮的,畢竟孩子在6個月以後脊柱 已經逐漸的發育成熟了,這樣寶寶的各個部位才會形成一定的支撐力,才容易進行,把屎把尿,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孩子的發育。如果過早的進行把屎把尿,但孩子的脊柱並沒有發育成熟,那麼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的。脊柱 發育成熟以後,頸椎、胸椎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生理彎曲,腰部和腿部以及其他的骨骼也都能夠有一定的支撐力了,這樣的話才不會給孩子造成影響。
但是如果給寶寶進行把屎把尿以後,那麼就不會導致屁股直接部位受到一定的污染,也不會給我們帶來衛生清理的麻煩,我們也不用在清理過程當中去聞這些難聞的氣味了,只需要給寶寶擦屁股就可以了。
E. 寶寶多大可以把尿
不是每個寶寶都必須統一時間,因為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特點。但一般來說,從寶寶兩個月起就可以開始訓練。因為太早了,寶寶根本沒有這個意識,而且排便排尿前的特徵也不一定很明顯。 一般,大小便自然訓練宜在寶寶兩歲到兩歲半之間進行,這個時候他們可以開始控制肛門和尿道的肌肉運動,可以嘗試不由父母把,學習自己排泄了。
F. 寶寶什麼時候可以把尿
嬰兒幾個月可以把尿 爸媽最好在寶寶0—4個月大期間開始給寶寶把尿。寶寶越大,開始時可能越難適應,因為他多半已經習慣了用尿布或紙尿褲。有些醫生會建議越早給寶寶把尿越好,事實上,寶寶一出生就可以了。不過,在最初的幾個月里,爸媽得注意在把尿時支撐好寶寶的頭、頸和背。如果想等到寶寶能很好地豎起頭來再說,也沒什麼問題。 如何給寶寶把尿 1、觀察寶寶,了解他的排便模式。寶寶一般什麼時候排便,多久排便一次?他總是會在某個特定時間排便,比如剛剛睡醒的時候?還是會在必須排便的時候,做出某些特定的聲音、動作或表情? 2、當你的寶寶發出典型的即將排便的信號時,你用雙手從後面輕輕地分開寶寶的雙腿,扶著寶寶凌空坐在馬桶、尿盆、痰盂等上方。如果寶寶還很小,豎頭不是很好,就讓他的頭、頸、背舒適地靠著你的一側胳膊或是你的腹部。 3、在寶寶排便時,你要發出噓噓」的聲音,或是其他類似水流的聲音,或是說尿尿」。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他在這個聲音和排便之間產生關聯。 4、每當你發現寶寶要排便時,擺好把尿的姿勢後,你都要重復這個聲音,直到他排便結束。時間久了,你的寶寶就會把這個聲音作為要排便的信號,把自己要排便的意願,跟把尿聯系起來。 5、晚上睡覺時,在床邊放個尿盆。晚上寶寶醒來吃奶之前,或是有煩躁表現的時候,就給他把尿。媽媽也可以晚上給寶寶戴尿布,不過這可能會讓一些寶寶對把尿這件事感到混亂。如果你想讓寶寶光著屁股睡覺,別忘了在他身下墊二三塊防水尿布,以防他尿床。當他尿濕後,可以輕輕地抽出最上面那塊防水尿布,這樣可以盡量少打擾他的睡眠。 給寶寶把尿注意事項 1、當寶寶失誤,也就是尿褲子的時候,爸媽要保持平靜、放鬆。爸媽的態度可能會決定寶寶對把尿這件事的態度。要知道選擇給寶寶把尿,就意味著你已經准備好他偶爾或經常會失誤。千萬不要給寶寶施壓,也不要懲罰寶寶。爸媽要溫柔、積極,再加上一點幽默感,讓寶寶喜歡把尿。 2、在給寶寶把尿這件事上,爸媽不用過於較真。偶爾可以給寶寶用尿布,比如晚上或是外出的時候,這樣會更方便。為了減少寶寶因此產生的混亂感,爸媽可以盡量用傳統棉布尿布,因為紙尿褲吸水性能太好,寶寶尿濕或便污後,自己往往意識不到。 3、不要強迫寶寶把尿。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增強,即使爸媽始終如一地堅持給寶寶把尿,方法也無可挑剔,但寶寶仍有可能突然抗拒把尿,把尿時哭鬧,一放下就尿了。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隨他自己的意願。多准備幾條給寶寶換洗的褲子,並及時清洗、消毒。 4、為了方便,把尿的寶寶多半會穿開襠褲。現在市面上很多嬰兒褲子都是開閉襠兩用的。買回來後,只要小心剪開褲子的襠部就可以了。一般來說,根據寶寶的身體結構特點,後襠開縫會比前襠略長些。如果給寶寶穿開襠褲,得注意家裡的衛生,特別要注意地板的清潔。外出時,給寶寶戴上尿布,或是閉襠褲,別忘了再拿幾條更換的尿布或褲子。 有必要給寶寶把尿嗎 如果爸媽給寶寶把尿的目的是,少用一些紙尿褲,或是少洗一些尿布,那把尿很有意義。而且,把尿還能為以後寶寶自己大小便奠定基礎。但是如果想通過把尿讓寶寶很早就學會控制大小便,從來都不尿褲子,那成功的幾率不會很大。 大部分寶寶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膀胱才能發育得能憋住尿了,才能明白自己必須上廁所時的身體感覺信號,並會提前告訴爸媽。到那時,寶寶才准備好了,真正的大小便訓練最好從那時開始。
G. 嬰兒長到多少個月時可以把屎把尿
其實,在育兒領域關於「該不該給嬰兒把尿」這件事情一直都存在著很多爭議。年輕一些的爸爸媽媽會覺得把尿這件事情太不衛生啊,不舒服啊,影響孩子的專注啊什麼的,不應該給他們把尿。老一些的爺爺奶奶們認為,他們都是從那時候過來的,孩子早早的就把尿可以讓他們更快的訓練出來自行排尿的習慣,對以後也是有幫助的。至於危害,這么多年了,也沒見被把尿過的人有什麼不對勁的啊!
3.寶寶3歲以後,寶寶基本上可以自主大小便了。在我國,90%的女孩和75%的男孩在兩歲半就可以大小便了。其實,如果不考慮經濟因素,可以用尿不濕到寶寶自己不用為止,兩歲左右,沒幾個寶寶願意戴尿不濕了,到他自己能控制大小便時,用不了幾天訓練,就能自主入廁了。
H. 多久可以給寶寶把屎把尿
小嬰兒剛生下來的時候總是想拉就拉,想尿就尿,根本沒有控制排便的意識。但是隨著寶寶逐漸長大小寶寶會逐漸有了控制排便的意識,媽媽們可以觀察寶寶的反應,及時給寶寶把屎把尿。那麼嬰兒幾個月可以把屎把尿呢?嬰兒把屎把尿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呢?
一、嬰兒幾個月把尿
嬰兒幾個月把尿?嬰兒幾個月開始把尿?當寶寶超過三個月之後,這時候媽媽可以給寶寶把尿了。
當寶寶三個月大的時候,寶寶頸椎的肌肉已經有力了,可以自主抬頭。這時候媽媽給寶寶把尿,那麼寶寶頭部也不會耷拉下來的弄傷頸椎。因此,如果是給寶寶把尿,等寶寶超過三個月就可以的。雙手抓住寶寶的大腿,讓寶寶的身子和頭部靠在你的身體上,這樣就可以把尿了。
媽媽可以在白天可以鍛煉把大小便的習慣。首先,媽媽要觀察寶寶本身的排便刺激反應,一般排便時會有臉部發紅、皺眉、眼睛凝視、腿扭動等,應立即拿便盆,發出「嗯、嗯」或者「噓、噓"的聲音,誘導排便。注意時間不能太長,如果排不出來,可以過一會兒再把,堅持下來就會習慣的。如果是到冬天和晚上,冬天太冷,晚上睡覺時間長,媽媽可以給寶寶適量使用紙尿褲。
二、給寶寶把尿最好時間
在中國,很多媽媽早早地希望通過把尿來進行把尿訓練,實際上,媽媽不適宜給1歲前的寶寶把尿,因為這時候給寶寶把尿,會引發寶寶多種傷害。給寶寶把尿最好時間是在寶寶1歲半到2歲之間。
相對來說,1歲半至2歲,寶寶心理和生理器官發育逐漸成熟,如寶寶的膀胱具備控制能力,具備了訓練大小便的基礎,能夠聽懂和配合媽媽的抱姿與口語提示(如尿尿、噓噓聲等),媽媽可以給寶寶兒把尿,並適時地做出示範。
I. 給寶寶把尿好嗎多大可以把尿,應該如何正確給寶寶把尿
寶寶一歲半的時候就可以給孩子把尿,過早把尿會導致寶寶不能很好的控制括約肌不能自主排尿,甚至會導致寶寶憋尿而引起一系列的感染,最大的危害就是把尿的姿勢會影響寶寶脊椎的成長,因此一歲以內的寶寶不要把尿讓寶寶自由的拉在尿不濕裡面。給孩子把尿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家長付出時間和耐心的「戰役」,千萬不要強迫寶寶,反而會引起寶寶的逆反心理,因此孩子成長道路上每一件事都不是小事,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J. 孩子幾個月可以把尿我們家寶寶四個月,家裡老人天天說讓給他把尿
我感覺我最有發言權,去年夏天寶寶還小6個月,那些親戚呀婆子媽呀就說這么熱的天帶什麼紙尿褲,定時給他把尿就行了,我想:你來嘛,一會兒又尿一會兒又尿又粑粑,反正我沒聽,主要是自己帶只有自己最清楚,現在寶寶一歲半了,一些話都聽得懂了,你多教教,開始自己尿尿差不多會忘記,但是自己還是有蹲著尿尿的意識,天氣冷的時候就穿紙尿褲,比較熱的時候就不穿,開始經常尿褲子,但是每次要跟他示範要蹲著尿尿,差不多一天要換五六條褲子,如果有時間可以定時把尿,慢慢他就習慣自己要尿尿就蹲著尿了,學會都是有個過程的,不能急。
我懷孕的時候我婆婆就說要把尿,當時臉皮子薄想著長輩嘛不跟她爭論,我就說最少也三個月以後把,等頭能抬起來,她說沒關系啊,就靠在大人身上。後來月子里反正也沒提過把尿這回事。我老公有一次說媽你還說月子里就把尿,月子里那麼小(我女出生六斤六),抱著都要用包被,我婆婆直接一句,我沒有說過月子里把尿啊。呵呵呵睜眼說瞎話雷劈也不怕。其實老人都會主張把尿,我爸是讓她光著屁股抱著,屁股下面放垃圾桶,不會說嗯嗯不會噓噓,跟穿著尿不濕被抱沒區別。我婆婆偷偷把尿被我發現,說了沒用,我女兒哭了,我老公說她這樣寶寶不舒服,她還要說好舒服,大概我女兒是喜極而泣的。關於用尿不濕,叫的最歡的就是我媽和我婆婆,我說誰用誰洗,我媽說洗就洗只要寶寶舒服,我婆婆說當然是你們做父母的洗,其實這話沒毛病,但我覺得既然這樣那用不用也應該我們做父母的說了算對吧。我公公沒退休要上班不帶人,這些事情他不會多管。我爸的工作在家時間多,但是他都會聽我的,寶寶今天要不要洗澡都會問我,要洗他就來洗,我用尿不濕也行,我用尿布也行。夏天嘛,有時候換完尿不濕我也會給她墊個尿布透透氣,反正衣服乾的也快,尿濕了不會著涼。昨天墊好了尿布我就去做飯我婆婆陪寶寶玩,後來寶寶就一直哭一直哭我婆婆也哄不好,一邊哄著一邊說寶寶怎麼哭了怎麼怎麼。我沒去哄,我覺得吧既然人奶奶在看孩子,要是哭了我去哄去抱不太好,別搞得我不放心奶奶帶樣的(但事實上我真的超級心痛)。後來還是我爸提醒我婆婆是不是尿濕了,結果一看果然是。我想表達的就是,既然你用尿不濕,那寶寶一哭就要去檢查是不是尿濕了要去換。在然後我餵奶還是墊的尿布,我女兒吃好了就拉屎,打水洗屁股洗尿布都是我爸做(我抱著一屁股屎的女兒),那兩個叫用尿不濕聲音最大的我媽和我婆婆在客廳聊天。反正人家說的振振有詞但是不動手,反正有人做,我女兒我最心疼,我是我爸的女兒我爸最疼我,就這樣吧。愛誰誰。
最好在寶寶15個月後再進行把尿訓練,太早的刻意訓練可能會影響寶寶性格的發育。當然,如果寶寶在尿泡泡方面比較有規律,也不妨早些試試,但最早也不要超過6個月,因為太小的寶寶脖子、背部都不夠結實,很容易發生危險。
最近回來婆家,婆婆又開始念叨著,要給寶寶把屎把尿了啊,要給他養成習慣啊,這天氣包著紙尿褲會把他憋壞了啊……更氣憤的是,老公也和婆婆統一戰線了,開始說服我給寶寶把屎尿。
回想起兒子剛出生那會的情景,我至今還感到震驚。那時候兒子才出生兩三天,我婆婆到醫院看我,因為身體虛弱,我基本都在睡覺,婆婆就在一邊看著小孩。當我迷迷糊糊醒來的時候,發現兒子不知道什麼時候醒了,而婆婆竟然抱著那麼小的,才六斤的兒子,就給他把屎。我整個人都醒了,跟我婆婆說,這么小的孩子,不能給他把。我婆婆卻說,老人家傳下來的,說小孩子三天的時候給他把屎,以後便便都會有規律了。我很無奈,又沒辦法當場說服她,所以我決定搜尋資料,給老公科普一下,讓他去說服婆婆。
有些人因為給寶寶把屎尿的時候,寶寶剛好有拉出來,所以就覺得早點把屎尿是對的。可是,寶寶剛出生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尿尿和便便都是不受控制的,你成功把到了,並不是因為寶寶聽懂了你的信號,而是他剛好要尿尿便便了。很多小孩子根本沒有尿意的時候,大人一直把著,然後發出噓噓的聲音,寶寶沒尿也會憋出一點尿,這就是很多人會有尿頻習慣的原因。不遵循自然規律,肯定會受到傷害。所以,我拒絕給寶寶把屎把尿。
1、易導致嬰兒脫肛
嬰兒的括約肌,肛門括約肌要在3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成熟,1歲半最有發育完善,所以,太早把尿容易導致寶寶脫肛。 1歲前,與其說把尿是訓練孩子,還不如說是訓練家長找到孩子比較容易排尿的時間,比如吃奶後5--15分鍾,寶寶睡醒後。
2、不利於寶寶膀胱功能的成熟
失敗的排尿訓練在1歲前有很多,後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據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據「把尿」這個動作來反射性排尿,而不是生理性的需求了。
有些寶寶在把尿的時候能尿出來了,更多的原因是一種條件的反射。久而久之這種條件反射會限制了寶寶大腦發育去控制排便的功能,於是有可能會讓膀胱功能無法發育成熟,再有,頻繁地把尿更是會影響膀胱儲存功能的健全。
3、容易導致成年痔瘡
對1歲以下的孩子進行把尿訓練,加上自身控制肛門括約肌的韌帶相對鬆弛,非常容易造成直腸黏膜經肛門突出的現象,俗稱就是脫肛。
聽一個朋友說,小孩子基本要到兩歲左右才能自主控制括約肌,所以她很少給她的孩子把尿,兩歲左右斷了尿不濕,人家還是很少尿床的。把不把尿爭論不斷。我覺得端看照顧孩子的那個人選擇用什麼方式吧。不過我個人的觀點是不過早把尿,我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她的親媽給她的女兒把尿,結果把下面撕裂了,她就告訴我少給娃把尿。老人都是這么過來的,我覺得女寶寶的話還是注意點吧。
寶媽們,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常見?其實說真的,太早把尿對孩子的身體發育是不好的。那麼寶寶多大才開始把尿呢?
把尿這種傳統習慣,似乎只在我們中國人的身上。對於外國的寶寶而言,他們就直接讓寶寶穿著尿不濕。我們的長輩們,覺得包尿不濕費錢。有的在月子里,就開始給寶寶把尿。
其實,一歲以內的寶寶,因為膀胱發育還不是很完善,所以他們是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排尿的。兒科專家認為,小寶寶最好在15個月之後再進行把尿訓練,如果過早會影響寶寶的性格和身體發育。
1、損傷括約肌
寶寶的排便是沒有規律而的,所以父母把尿就毫無規律可言,那麼頻繁的給寶寶把尿。萬一用力過猛,造成括約肌鬆弛,易造成肛門突出的症狀。
2、容易導致成年痔瘡
如果寶寶太小進行把尿,容易造成的脫肛症狀,會造成寶寶排便困難,引發裂肛,成年人的痔瘡症狀,和嬰兒時期的把尿有一定的關系的。
3、對寶寶的脊椎發育不好
新生兒的脊椎是非常軟的,如果過早的給孩子把尿,那麼他的背部就處於彎曲的狀態,對脊椎的影響很大。當我們給孩子把尿的時候,孩子不會立馬尿出來,就需要這個彎曲的姿勢很長一段時間,容易造成脊椎移位,或者弄傷。
一、嬰兒多大才能把尿呢
有些媽媽交流經驗的時候,就會發現,把握寶寶尿尿的規律非常重要。比如說,新生兒,可能剛剛喝完奶或者喝完水就立刻要小便,有的甚至喝的時候就會小便。慢慢等到寶寶大些了,就能稍微控制一點點,吃完奶或者喝完水15分鍾到30分鍾,就會有尿,這個時候把一把也許就能尿出來。寶寶有一個共性,就是睡醒了都會尿尿,寶寶醒了,稍微休息休息就把尿,這個時候一般都會尿。
寶寶到了一歲半的時候,尿道括約肌才會發育成熟,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寶寶才能控制自己的尿便。這之前,都要靠媽媽的觀察。
最後,我還想說幾句。照看寶寶,最好讓他經常接觸大自然,接觸小朋友,鍛煉生存能力和交際能力。如果有充足的時間,不如放在戶外活動上,讓寶寶呼吸新鮮空氣。如果還有大把時間,就可以適當的把把尿,鍛煉一下寶寶的控制能力也不錯啊。
二、怎麼樣給嬰兒正確把尿
寶寶沒日沒夜地包著紙尿褲,會不會很不舒服呢?經常聽到老人家說要給寶寶把把尿,這樣既可以讓寶寶的小PP通風透氣,又可以鍛煉他的排便能力。但是,具體該怎麼做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1、掌握寶寶大小便的信號
學習辨認寶寶何時將要排便,就像學習辨認寶寶在飢餓時嚎啕大哭一樣。細心的媽媽要不斷地觀察、學習、記錄、總結,一定會找到寶寶大小便時發出的特有信號。一般而言,預示寶寶排便的信號多種多樣,例如哼哼聲、左右擺動、發抖、皺眉、哭鬧、煩躁不安、放氣、不專心吃奶等。
2、幫助寶寶建立條件反射
寶寶從出生到五六個月,有一個對排便功能的學習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如果成人對寶寶的排便要求及時做出反應,可以幫助寶寶慢慢建立條件反射。以後只要將寶寶抱成排便的姿勢,並配合「噓噓」、「嗯嗯」的誘導聲,寶寶就會排便了。不過即使如此,訓練成功的幾率也不高。對此,媽媽們不必著急,更不能強迫寶寶,應該明白此階段訓練的目的不是成功,而是幫助寶寶形成條件反射。
3、適時訓練不容錯過
寶寶出生1~2個月就可以開始進行大小便訓練了。這個時期寶寶每天排尿次數多、間隔短,具體次數因人而異。一般寶寶會在剛睡醒、吃完奶或飲水後15分鍾左右時,最有尿意。連續兩次後,間隔會長一些。媽咪們了解了這些規律後,就可以有意識地把尿了。如此連續執行15~30天,即可養成習慣,注意不要隨意更改訓練時間。把尿的便盆也最好放在固定的位置,這樣有利於形成條件反射。
三、寶寶把尿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給寶寶把尿是一場持久戰,家長們必須溫柔、積極、不強迫,以免寶寶產生逆反心理,反而延誤了把尿訓練。下面一起來了解下給寶寶把尿的注意事項吧。
1、當寶寶失誤,也就是尿褲子的時候,保持平靜、放鬆。你的態度可能會決定寶寶對把尿這件事的態度。要知道你選擇給寶寶把尿,就意味著你已經准備好他偶爾或經常會失誤。千萬不要給寶寶施壓,也不要懲罰寶寶。你要溫柔、積極,再加上一點幽默感,讓寶寶喜歡把尿。
2、在給寶寶把尿這件事上,你不用過於較真。你可以偶爾給寶寶用尿布,比如晚上或者外出的時候,這樣會更方便。為了減少寶寶因此產生的混亂感,你可以盡量用傳統棉布尿布,因為紙尿褲吸水性能太好,寶寶尿濕或便污後,自己往往意識不到。
3、不要強迫寶寶把尿。隨著寶寶自我意識的增強,即使你始終如一地堅持給寶寶把尿,方法也無可挑剔,但你的寶寶仍有可能突然抗拒把尿、把尿時哭鬧、一放下就尿了。這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隨他自己的意願。多准備幾條給寶寶換洗的褲子,並及時清洗、消毒。
4、為了方便,把尿的寶寶多半會穿開襠褲。如果你給寶寶穿開襠褲,得注意家裡的衛生,特別要注意地板的清潔。外出時,給寶寶戴上尿布,或是閉襠褲,別忘了再拿幾條更換的尿布或褲子。
四、給寶寶把尿壞處是什麼
有不少專家反對過早給寶寶把尿,這對新爸爸媽媽來說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
1、把尿耗費時間和精力。支持把尿的人也認為:你不必一天24小時都給寶寶把尿,可以在白天不外出的時候給他把尿,其他時間給他用尿布。但是,這可能會讓寶寶感到混亂。事實上,你越是始終一致地堅持給寶寶把尿,你成功的幾率就越高。如果你已經重新上班了,家裡請了保姆,你得說服保姆能夠堅持給寶寶把尿。所以無論如何,你都得為此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
2、寶寶可能還沒准備好。兒童發育專家說,寶寶在12個月大之前,無法控制自己的膀胱和排便機制,而且在18個月大之前,也才只有一點點的自控能力。雖然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但是,在滿18個月大之前,大多數寶寶都無法自己有意識地上廁所,甚至連告訴你他們有排便的需求都不能。
3、寶寶可能會抗拒。給寶寶把尿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有的寶寶這幾周配合把尿,過兩周卻頻頻尿褲子;有的寶寶排便之前不給你信號;也有的寶寶反抗把尿,甚至幾天不排便。
把尿其實是一種條件反射,有點像巴甫洛夫實驗中的狗,聽到鈴聲就分泌唾液。如果你的寶寶不適應這種訓練,那你不妨再等等,讓他自己來決定什麼時候准備好了。不要讓寶寶對把尿有負面的聯想。千萬不要強迫把尿,或是在寶寶失誤時,訓斥或責罰他。
4、寶寶可能會失誤。如果你給寶寶把尿,不戴尿布,那他可能會經常尿褲子。有時,寶寶可能不會給你要排便的信號,你也可能來不及給他接尿。雖然支持給寶寶把尿的人堅持說,這種方式總體來說要比用尿布更干凈,不過你可得隨時准備好清潔用品和寶寶的換洗衣物。
現在一出去就是怎麼給穿紙尿褲啊,給把尿多好啊,穿那個多熱啊,
怎麼不給孩子穿襪子啊,小孩沒有六月,必須穿襪子,我就煩死了,
你自己想怎麼帶我管不著,你也別管我好嗎,科學 育兒 ,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別拿老一套過來人的身份在那說事,
整得現在都不想出去,在家裡一個公公婆婆一天天摻和帶孩子還不夠,出去還有一堆人摻和,太討厭了,真想早點搬出去,要不真的快抑鬱症了。
都科學坐月子了帶孩子也應該科學了在農村就是這樣一些上了年紀的人總是說以前就是這樣帶孩子的,不能做到建議以後就閉嘴嗎
如果按照現在的 育兒 觀念,不存在什麼時候可以把尿,因為根本不需要。
以前把尿,主要是因為孩子穿尿布,一泡尿就會從里濕到外,夏天還好,冬天單單洗衣服就會讓人起凍瘡。所以,為了讓孩子能夠早早不尿褲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像訓練動物一樣讓他們適應口令。
我們都知道控制寶寶排尿的系統是括約肌,正常情況下寶寶到兩歲的時候括約肌基本上發育完善,但是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速度不一樣,有些孩子可能發育更晚。所以把尿是違背孩子發育規律的。
尿不濕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幫我們更從容的等待孩子的成長。
尿不濕的好處說起來一堆,但還有很多人不願給孩子用尿不濕。總結下來反對意見主要有:
1.不透氣。
2.容易羅圈腿。
3.太貴。
4.不容易學會自主大小便。
理論的東西我不多說,談一下我自己孩子用尿不濕的經歷。
在孩子出生前,我家姥姥也給她做了很多尿片,當時想著少用尿不濕,怕孩子紅屁屁。結果還沒出院我媽做的60多片尿布就被扔了一大半,原因就是孩子胎便很難洗,洗完看上去臟臟的,乾脆不要了。而且孩子一尿濕就會醒,睡眠也不穩。後來一出院就直接換了尿不濕,從此相安無事。
在孩子會站之後,夏天我會在尿完給她脫掉尿不濕,快尿了再穿上;在過了兩歲之後,只有午睡和夜裡才用;過了兩歲半,只有晚上睡覺用;三歲後正式脫掉尿不濕。
只要給孩子選擇口碑好的尿不濕,並且注意經常更換,孩子的 健康 是不會受到影響的。而且孩子的睡眠質量更好。
1.把尿有時會使孩子髖骨損傷,或者造成尿頻的毛病。
2.一不留神還有可能導致孩子脫肛。
3.非正常的人為干預給孩子增加了心理負擔。
4.大了反而比穿紙尿褲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尿床。
5.過早的憋屎憋尿容易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
因此,別想著幾個月可以把尿,真的沒必要,等孩子一歲半左右可以教會她蹲下或者坐馬桶,在此之前最好都穿尿不濕。這種事情不能聽老人的。
「把尿」?我從來都不明白把尿是什麼?名詞?動詞?孩子他自己有他的發育規律,為什麼我們要去過多干涉?干涉多了有什麼好處?是,有些老人會說:你還不是這么帶大的又沒有什麼問題呢?可是那個時候是沒有紙尿褲,所以逼不得已才會把尿啊!再者說本身嬰幼兒的直腸都很短,發育並不成熟,隨意把尿,是會造成肛裂,脫肛的。運氣好的或許不會,如果運氣不好怎麼辦?那就得花錢找醫生!我們不能一昧的聽從老人的話,很多都不是很科學的,不要因此而害了孩子!
我家大寶都是等她一歲半了才開始把尿的,順帶訓練她大小便。帶她出去,別人也會讓我給娃把尿,但我對他說的:我不會給他把尿的。他們也會問為什麼?我的回答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從小就能自主決定什麼時候大小便,而不是大人來管控他的大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