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管理 » 安理會文件中國可以做生意嘛
擴展閱讀
可以馴化動物原始人游戲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圖片 2025-05-18 03:53:44

安理會文件中國可以做生意嘛

發布時間: 2022-10-07 17:19:31

㈠ 中國人可以去敘利亞做生意嗎

可以的,不過16年17年現在每個月外簽去敘利亞的人不過100人,人比較少。
主要都是做生意與旅遊的人,這些人勇氣可嘉。
敘利亞阿勒頗戰斗比較激烈。那裡是古皂生產基地,所以敘利亞的古皂生產基地基本被打個稀巴爛。很多本地的家族企業損失慘重。
要做敘利亞生意的話,建議可以考慮做古皂,流行千年不衰。

㈡ 解放初農村人不能做生意,城裡人可以做生意嗎

農村規定是農民,種地,中國有戶籍制度控制的

㈢ 想成立一個做伊拉克外貿的機構或者代表處之類

您好,我是做貿易的,我公司年出口3.5億USD以上,算是還可以吧。近2年全球經濟都不景氣,您想到了伊拉克貿易,是個冷門,首先我對您提出表揚,對於一個大學生來說,這樣的思路是很好的,也是很前沿的。另外聲明下,我司沒做伊拉克貿易,本人知識有限,未達到達人標准,不過有些東西,我需要對您闡述,至少讓您明白一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想做伊拉克貿易?
不見得 會很好做,但我看過一期魯豫有約節目,2個大學生在伊拉克做生意的事,很厲害喔~~ 非常贊!有時間的話,你也可以去看看,網上搜索下

伊拉克市場需求旺盛5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1483號決議,解除了對伊拉克長達13年的經濟制裁,恢復除武器及相關材料外的一般貿易活動。由此,伊拉克彷彿一夜之間融入了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中。伊拉克市場顯現出巨大的商機,建築材料、食品、飲用水過濾器材、服裝、家電等的需求都很旺盛。
美歐等國的公司壟斷了伊拉克的重建項目和大型物資進口的機會,周邊很多阿拉伯國家,如約旦、科威特、沙特等國的商人抓住地理、民族和語言等優勢,成為最早進軍伊拉克市場的外國人之一。他們主要從事轉口貿易,從其他國家進口商品,再轉運到伊拉克。中國的輕紡產品、小家電等產品在戰前就占據伊拉克市場,但這些商品大都是當地人直接從中國進貨或者經過周邊阿拉伯國家轉口進入的。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也成功地開進伊拉克市場,拿到了聯軍的凈水裝置訂單。而南亞的一些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則對解禁之後的伊拉克勞務市場躍躍欲試。
伊拉克還沒有保險公司
面對戰後伊拉克市場的巨大商機,中國企業一方面期盼盡早返伊,另一方面又擔心局勢動盪,人員、貨物不安全。商務部近日也發布公告指出:由於目前伊拉克國內局勢尚未完全穩定,安全得不到保障,我駐伊外交機構仍未恢復運轉,因此,各類經貿人員進入伊拉克仍需謹慎,在開展對伊貿易時要加強風險防範意識,注意收匯安全。

我認為,中國企業現在返伊時機還不成熟,返伊應該慎重考慮風險成本和貿易成本等問題。例如現在伊拉克還沒有保險公司,貨物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風險無人承擔。在付款問題上,個體商人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用現款現貨的方式交易,企業收匯則面臨風險。另外,現在伊拉克老百姓還在使用薩達姆政府時期的貨幣第納爾,與美元之間的匯率極不穩定。所以企業在開展對伊貿易時需小心謹慎,如果只盯著伊拉克誘人的市場,沒有清醒認識到其中的風險就貿然進入的話,會「得不償失」的。
每天晚上還能聽到零星的槍聲
實際情況正如那樣,有位先生叫陳憲忠,據目前在伊拉克介紹,他在那裡的吃、住、行都遇到了難題。伊拉克的電力供應雖然已經開始恢復,但每天還有6小時停電。現在室外的最高氣溫已接近50攝氏度,如果沒有自己的發電機,日子肯定很難過。
陳先生還告訴記者,伊拉克目前的局勢還不穩定,搶劫時有發生,連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只要太陽一下山,我就不敢再出去了。如果開車,一定得有當地的阿拉伯人坐在旁邊,否則車就可能被搶。」現在伊拉克新政府還未成立,司法系統還未建成,沒有維護治安的警察,美國駐軍盡管已經開始收繳民間槍支,但是到了晚上,還是能聽到零星的槍聲。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是被搶,都找不到說理的地方。「美國人每天都遭到襲擊,哪還顧得上我們。」
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貨物的安全就更沒有保障。陳先生告訴記者,他不敢信任伊拉克的運輸公司,貨物在運輸途中很可能丟失,原來信譽頗佳的伊拉克商人「現在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由於伊拉克形勢不穩,約旦又沒有運輸公司敢到那裡去。所以,從4月27日返伊至今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陳先生只能看看形勢,鋪鋪路,還沒有發貨。
去伊拉克,最好再等一年
提醒國內的同行們:在伊拉克商機是有的,但還得再等等看。至於中國企業何時能夠直接打入伊拉克,殷罡認為,要在伊拉克局勢穩定和新貿易政策確立以後。這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國內的商家要耐心等待。中國的家電、小五金是有自己的競爭優勢的,企業不會因為一時的等待而錯過商機。
就目前的情況來講,中國公司要參與伊拉克重建項目,特別是直接投標還比較困難。但中國公司仍然可以從一些歐美國家或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拿到轉包的重建項目合同。中國企業要想在伊拉克進行貿易活動,最好通過約旦、阿聯酋、埃及等傳統商品集散地開展商品轉銷,充分發揮有避險能力的當地商人的作用。
還提醒您:要想把握商機,必須清楚地知道戰後伊拉克最需要什麼,而不是企業自己有什麼。如果企業無視伊拉克的市場需求,只是把自己手頭上的商品一股腦兒送到伊拉克市場,恐怕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伊拉克的商機:

2006年3月,由50多位客商組成的「伊拉克重建采購團」帶著10億美元的采購額到了上海。從1991年海灣戰爭到2003年的美伊戰爭,伊拉克一直處於重建與摧毀的邊緣,這使很 多中國商人打起了去伊拉克挖掘商機的念頭。

取暖器在中東意外好銷

「除了有市場,其他什麼都沒有」,這是商人們對伊拉克的評價。戰後伊拉克物資的嚴重缺乏帶來了無限商機。20 06年的伊拉克戰後重建展預測,此次用於伊拉克戰後重建電力業的經費高達120億美金,石油業為80億美金,水和衛生業為70億美金,農業為30億美金。

從2004年9月起,溫州瑞安市東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外貿業務員黃穎捷三年裡去了四次約旦,算得上一個「中東通」了,這幾天她正在約旦阿曼參加伊拉克重建國際商品展。

「很多商機之前想都沒想到過,」黃穎捷說,有個伊拉克客戶向我們訂購了大量家電,其中光是取暖器,每年就需要 10個貨櫃(相當於150萬美元的總額,數量大約三四萬台)。「我們一直都以為中東地區是很炎熱的,哪裡想得到取暖器也有市場,不來這里是不會知道的。」原來,約旦的氣候和中國新疆比較相似,溫度可以低到零攝氏度,還會下雪。

「伊拉克和約旦商人采購的都是中低檔日常生活必需品,基礎市場潛力很大。」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國企業負責人說,伊拉克人對中國商品的印象非常好,因為符合他們的消費特點和購買能力。

小五金、日常生活用品都有機會

伊拉克商人穆斯塔法正在約旦參加第三屆伊拉克重建國際貿易博覽會,這回是在家門口挑選中國商品。一個月前,他還到過杭州采購成衣,包括夏裝和秋裝。他說,有空還要來浙江看看浙江的潤滑油、輪胎橡膠、車身噴漆。

穆斯塔法的SAFFARINTERNATIONAL公司是一家伊拉克外貿公司,由其父親創辦,他負責中國公司,在廣州工作,同時在杭州、寧波、義烏等地進行采購,主要為化學醫葯、汽車部件、成衣等。

「伊拉克重建需要大量的日用品和建材、交通運輸產品,訂單多在百萬美元以上,浙江商品成本低,工藝熟練且做工精良,交貨時間短,因此在伊拉克口碑較好。」穆斯塔法說。

國內外人士對伊拉克重建市場進行分析,認為戰後重建的商機中很大一部分來自建築重建工程,以及由此產生的對鋼鐵、建材等產品的需求,這部分的訂單可能被以美英等國瓜分,中國企業的機會主要來自輕工業,比如小五金、日常生活用品等。

中國商品城在約旦悄然而起

不少商人對伊拉克重建貿易很感興趣,但擔憂安全問題。不過,一些去過中東的浙江商人說,其實絕大部分關於伊拉克的貿易都是在鄰國約旦進行的。

上海國際廣告展覽有限公司已經承辦了三屆在約旦舉行的伊拉克重建中國商品展,總經理潘建軍說,約旦北部的亞客巴(Aqa-ba)港是進入伊拉克北部唯一的港口,而約旦首都到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高速公路被伊拉克人稱為「陸上生命線」,有70%的民用重建產品從此路線進入伊拉克。途經約旦進入伊拉克市場的產品在約旦是免稅的。

約旦政局穩定,社會安定,交通便利,基礎設施良好,也是整個中東地區的度假勝地。在政治關繫上,約旦是唯一對伊拉克人實行免簽證的國家。所以在戰爭後,目前大約有8萬伊拉克商人在約旦,大多數比較富裕。有近萬家約旦企業與伊拉克有貿易關系。

迅速發展的貿易也得益於約旦非常發達的銀行體系,外匯沒有管制,匯率穩定。伊拉克戰爭後,伊拉克的銀行體系癱瘓,伊拉克商人的銀行信用證都在安曼開證。

伊拉克重建商品都是通過約旦Aqaba進入伊拉克巴格達的。上海日崎進出口有限公司主要出口水泥到伊拉克,總經理秘書方小姐說,發貨渠道一般都走曲線,當地商人和中國企業談好單子,從國內發貨至約旦,再從約旦發貨去伊拉克。

因為對伊貿易的興起,Aqaba出現了首個中國商品城,是中國民間商人們自發組織形成的。

國際展會目前仍是主要途徑

5月8日舉行的第三屆伊拉克重建國際貿易博覽會,有來自杭州、寧波、瑞安、台州、義烏、紹興等55家浙江企業,包括了溫州三信電器、天正集團、奇迪電器、杭州榮康貿易等企業,產品涉及機械設備、閥門、五金工具、電器、紡織品等。

商品展主要針對重建市場,一般每年5月是「伊拉克重建國際貿易博覽會」,是全球性的,來自全球的1500多家參展商參加,8月份是約旦中國商品展暨伊拉克戰後重建展,主要是針對中國商人。

在博覽會上,建材、發電類產品最受歡迎,建材類的佔40%。傢具、食品、機械、醫療設備、日用消費品等也都比較受歡迎。今年,報名參加的汽車企業有10多家。

上海靈光傢具有限公司總經理辛煒光建議,和伊拉克人做生意,最好採取貿易方式而不是投資建廠。因為伊拉克道路交通、電信網路都較為落後,原材料、機器設備等要依賴進口,熟練的技術人員匱乏。

如果在約旦設辦事處的話,要考慮房租、水電、人工等成本,是否能適應當地文化風俗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在當地尋找代理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地經商小貼士

吃住行方面:旅館條件不算太好,溫州人開的三星級旅館可能比當地的四星級還要好一些。豬肉在中國餐館可以吃到。當地市場可以買到大米,醬油、醋等調味品需要自帶。總體物價比中國國內貴一些,一瓶在國內售價1元錢的礦泉水,當地需3-4元人民幣。到當地最好隨時和大使館保持聯系。

貿易方面:注意准備貨物樣品的實樣,因為中東人不喜歡看紙樣。比起迪拜這個自由貿易市場,約旦相對落後一些,因此關稅成本是企業要考慮的成本之一。最好是現金交易,一定要找到信用好的銀行,最好是駐在中東的美歐銀行。

祝你成功。
不過話說回來,我個人認為,那裡還是有危險的。
您的想法很好。非常贊。不過要怎麼做,全在個人決定。
希望您成功,等到個3,5年載,希望可以像您在貿易伊拉克,取經請教

㈣ 70年代的中國可以私人做生意嗎

在我國上個世紀70年代國民經濟是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還沒有發展個體經濟,所以70年代不能做個體戶。就是不能私人做生意。
那時候每個人都在國營單位或者集體單位上班,單位每個月給發工資。1978年,改革開放之後,到80年代初期,出現了個體經濟,最早的正式的允許私人經濟的政策是1980年11月4日,北京允許個體戶經營。那時,一些暫時沒有工作的人搞起了個體戶,個體經濟補充了國營經濟和集體經濟的不足,在當時屬於一個新鮮事物。
北京市政府決定允許個體戶從事餐飲,小商品貿易等經營活動。1980年10月,北京市領照營業的個體戶己有1992戶,比1979年底增加了4信。這些個體戶對彌補國有商業網點不足,方便人民生活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
為何70年代是不能做個體戶的呢?因為按照當時我們國家經濟體制,一切都是國家統一規定和管理的,國家實行計劃經濟,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都是按照國家統一規劃進行的。因此,個人無權進行任何行業的生產和經營銷售,一切收入個人也無權擁有,都歸集體所有。70年代前期可以自由買賣東西,但必須是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那時是農村供銷合作社,一切東西在供銷合作社進行(商店)。私人不許經營,屬於投機倒把,走資本主義道路。那個時期,經濟沒有現在商品繁華,地方產品佔主打地位,利用相互交流的方式交易。由於經濟有限,受地方條件限制(窮),大型產品無法買賣,生產工具基本還是舊的遺傳工具,改進型先進工具很少,若供銷社從外地購來較新鮮的(本地沒有)東西或工具,還得憑證購買或按人分配。

㈤ 為什麼有些國家的貨幣兌換人民幣多

目前東南亞與美國或其他經濟體做交易時,為尋求自身資金的安全、減少跨境交易的中介成本,紛紛將目光投向人民幣。原本美元在東南亞國家的跨境交易支付體系中,可謂一家獨大,但如今隨著世界格局的變化以及東南亞國家對美國美元政策不滿情緒的增加,導致這些國家越來越多地傾向於使用人民幣。
實際上,東南亞國家之所以越來越對人民幣感興趣,也是出於多方面考量。
第一,從跨境交易支付成本而言,東南亞國家認為,盡管美元作為全球流通的通行貨幣已經被全球各個國家及經濟體接受,但隨著美元的濫發及大額交易中間支付成本增加,東南亞國家的交易額越多,跨境支付的中介成本也越來越高。當年美元一家獨大,沒有出現可替代流通貨幣時,大家只能任由美國及美國在背後操縱的中介公司「割韭菜」,如今人民幣出現,很多國家在從事大規模跨境貿易時,為攤薄中介成本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機會。因此,這是很多東南亞一方面繼續使用美元,另一方面也在積極使用人民幣作為跨境交易貨幣的原因。
第二,也是出於自身金融安全方面的考慮,實際上美國的全球霸權建立在三大支柱之上,美國的軍事霸權、科技霸權與美元霸權共同支撐起美國的全球霸權。美元霸權集中反映美國對於全球經濟秩序的強大影響力,甚至從相當意義而言,華爾街一有風吹草動,全世界經濟體都要跟著吃葯打針,這就是美國霸權的威力所在。更何況,外界都很清楚,為伸張美元霸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實質上也是美國的「白手套」。
圖片
當年攜著二戰勝利的成果,美國建立起「布雷頓森林體系」,1971年尼克松徹底放飛,宣布美國不與黃金掛鉤後,依託美國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美國可以輕松利用自己的美元霸權收割任何地區的財富。離中國最近的例子則是1997年至1998年金融風暴,率先從泰銖開始隨後席捲整個東南亞,背後顯然是美國在操刀。誰都知道索羅斯及其對沖基金,但索羅斯這一與各國政權、央行對抗的資本還能安然無恙地生活下去,還能繼續享受生活,這是由於以索羅斯為代表的所謂國際游資實際上就是美國圈養的一頭「惡狼」。
如今美國國內的國債危機與高企不下的通貨膨脹十分嚴重,美聯儲不斷加息的行為也讓全世界各個主要經濟體感受到寒冬的到來,美國必然會揮舞鐮刀收割全球的「韭菜」。從整體而言,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實力並不弱,但如果將東南亞分散,每個國家在單獨面對美國時確實如同「死神來了」,當「死神」揮舞著手中鐮刀收割靈魂時,任何國家都無處可藏,躲無可躲。因此,如今人民幣的出現為包括東南亞國家在內的其他世界經濟體提供了安全港灣,可以利用人民幣對沖美元帶來的巨大金融風險,對於保護本國貿易進而保護金融秩序與安全而言,人民幣可謂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經濟不斷發展、前景越來越好的東南亞國家實在不願意自己幾十年辛辛苦苦的血汗錢被美國拿走,在這種強大利益驅動之下,當然會把人民幣當作對沖美元風險的選擇。
第三,人民幣之所以堅挺,是因為背後有中國這一超級經濟體的良好資質做保障。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也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擁有14億人口超大規模的經濟體量。對於東南亞國家而言,中國是一個可以放心與之進行貿易交往的對象,畢竟中國奉行的政策是不幹涉他國內政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中國這一友好國家做生意,不擔心在發生經濟危機或政治變動時,自己的財富會被這一超級大國掠奪而去,這是中國與美國最根本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