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野鸡2周龄可以分笼养殖
这是可以的。
育雏期
雉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雉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育雏期是饲养雉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雉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雉鸡多在这一时期死亡。
雏雉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雉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所以育雏鸡要特别保持环境幽静,操作按程序,不要随意更改或经常换人。如果环境条件较差时(如各种声响、黑暗、强光、各种颜色等),应在雏雉出壳30小时内输送给雏雉鸡,建立对这种刺激的条件反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会引起恐惧而四处逃窜。育雏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立体式育雏(笼式育雏);另一种是平面育雏(地面垫草育雏、网上平养育雏)。其中笼式育雏和网上平养育雏清洁卫生,便于防疫。地面平养垫草育雏容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球虫病等。育雏前的房舍、饲养用具等准备工作均与家鸡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雉鸡育雏比家鸡难度大,要求高,刚出壳雉鸡体小娇嫩,必须提供完全符合雉鸡生长的良好生活环境和营养。
严格保温 温度是雉鸡育雏的重要条件,必须控制好适宜、恒定的温度。如温度忽高忽低,变化太大,雉鸡容易感冒,患消化道疾病等,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可引起死亡。育雏温度随着雏雉鸡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脱温时间应视育雏季节、天气变化、给温方法、雏雉鸡体况,灵活掌握,可采取20日龄以后白天脱温,晚上供温的方式,使育雏效果达到最佳。
湿度 育雏的环境湿度也很重要,适宜的育雏湿度见表2-7。 育雏湿度过大,雏雉鸡水分蒸发散热困难,食欲不振,容易患白痢、球虫、霍乱等病;湿度过低,雏雉体内水分蒸发过快,会使刚出壳的雏雉鸡腹内卵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受阻,毛发焦干,出现啄毛、啄肛现象。
密度 育雏雉鸡密度大小直接影响雏雉鸡的生长发育。密度大,雏雉鸡生长速度减缓,易发生啄癖。因此,应按时调整雏雉鸡的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饲养50只雏雉鸡,2周龄每平方米40只,从3周龄起每平方米面积的饲养密度每周减少5只,到7周龄时为15只。
光照 雏雉鸡的光照基本与家鸡光照制度一样,但是雉鸡胆小,敏感易惊吓,在控制光照开关应采用渐暗、渐明式开关调控器,避免引起对雏雉鸡的惊吓刺激造成意外损失。
及时断喙 雉鸡易发生相互啄斗,到2周龄时,就有啄癖发生,应对其进行断喙。在14~16日龄时进行第一次断喙,7~8周龄进行第二次断喙,由于雉鸡喙部生长很快,应根据生产情况,及时安排断喙。断喙前2天要作好准备工作,为防止雉鸡应激,应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维生素K3,连用3天,同时料槽中饲料应加满。
初饮 雏雉鸡从出雏器出来后24~36小时,应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雏雉鸡35℃温开水,为防白痢、大肠杆菌病,在水中加入0.01%氟哌酸或环丙沙星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或葡萄糖。
开食 在雏雉鸡进行初饮后2~3小时,将饲料用水调制到干湿适中,均匀撒在开食盘中或垫纸上,诱使雏雉鸡采食。喂料量控制在半小时内采食完,少给勤添,防止饲料腐败。1周后饲料中拌1%~2%砂砾,以助消化[1]
立体笼养法 以商品肉用雉鸡为目的大批饲养,在育成期采用立体笼养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此期间雉鸡的饲养密度应随鸡龄的增大而降低,结合脱温、转群疏散密度,使饲养密度达到每平方米20只左右,以后每2周左右疏散1次,笼养应同时降低光照强度,以防啄癖。
网舍饲养法 网舍饲养法对作为种用的后备雉鸡可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使种用雉鸡繁殖性能提高。在雏雉鸡脱温后,转到网舍饲养时,为防止由于环境突变,雉鸡惊慌突然起飞乱冲乱撞,造成死亡损伤,应将雉鸡的主翼羽每隔2根剪掉3根。网舍饲养应在网室内或运动场上设沙地,供雉鸡自由采食和进行沙浴。
散养法 可以根据雉鸡的野生群集习性,充分利用荒坡、林地、丘陵、牧场等资源条件,建立网圈,对雉鸡进行散养,为防雉鸡受惊飞逸,可在雉鸡出壳后进行断翅,即用断喙器切断雏雉鸡两侧翅膀的最后一个关节。在外界环境温度不低于17~18℃时,雏雉鸡脱温后即可放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这种饲养方法,雉鸡基本生活在大自然环境中,空气新鲜、卫生条件好、活动范围大,既有天然野草、植物、昆虫采食,又有足够的人工投放饲料、饮水,极有利雉鸡育成期的快速生长。同时,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的雉鸡具有野味特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2]
育成期
雉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为雉鸡的育成期,这时期正是雉鸡长肌肉、长骨骼、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鸡日增重达10~15克,到3月龄时雄雉鸡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3%,雌雉鸡可达到成年雉鸡的75%。因此,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日后商品雉鸡的上市规格或种雉鸡性能的质量关系密切。所以对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同样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1.饲养方式
2 .饲养管理
(1)饲养5~10周龄的雉鸡每天喂4次以上,11~18周龄,每天喂3次。饲喂时间应早晚2次尽量拉开时间间距,中间再喂1次,这样就可避免夜间空腹时间过长,切忌饲喂不定时,饲喂量时多时少,雉鸡饥饱不均。在饲养过程中,必须给雉鸡不间断地供给清洁饮水。
(2)转群雉鸡胆小敏感,易受惊吓。因此,在雉鸡转群前,要进行大、小、强、弱分群,以便分群饲养管理,达到均衡生长。同时,雉鸡由育雏笼养转到育成舍平面饲养,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使得雉鸡精神不安,惊慌万状,易在舍内四角起堆,互相挤压,造成局部密度过大,特别是夜间,天气较凉,雏雉鸡更易扎堆,造成死亡。为避免压死雉鸡,应在四处墙角用垫草垫成30度角的斜坡,将垫草踏实,这样雉鸡钻不进草下,减少了挤压的伤亡。在转群的前2~3天内,夜班人员要随时将挤堆的雏雉鸡及时分开。
(3)驱赶驯化在网舍饲养条件下,在转群的1周内,将雉鸡关在房舍内,定时饲喂,使之熟悉环境及饲养员的操作动作等,建立条件反射,使之不怕人,愿意接近人。在天气暖和的中午可将雉鸡赶到室外自由活动,下午4点以前赶回房舍。1周后,白天将雉鸡赶到网室运动场自由活动,晚上赶回房舍。如遇雨天,应及时将雉鸡赶回舍内,以防淋雨感冒,待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后,就可以昼夜敞开鸡舍门,使雉鸡自由出入。
(4)网养密度5~10周龄每平方米6~8只,如运动场面积计算在内则每平方米3~5只,雉鸡群以300只以内为宜。11周龄每平方米3~4只,将运动场面积计算在内,每平方米为1.4~2.5只,按雌雄分群饲养,每群100~200只。 据报道,育成期饲养密度直接关系到体重发育、羽毛完整、疾病流行。饲养密度与雉鸡尾羽生长和长度呈反比关系,饲养密度为2只/㎡时,背羽和尾羽生长良好,无光背和尾羽损伤。饲养密度为4~5只/㎡时,背羽生长良好,但尾羽多有损伤,部分尾羽长不出。饲养密度8只/㎡时,虽然体重仍能达到上市标准,但光背雉鸡增多,尾羽受损,基本上长不出来。因此,要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在4只/㎡以下,保证羽毛特别是尾羽的生长。争取好的市场售价。[3]
(5)光照如果留作种用的雉鸡,应按照种鸡的光照要求,分别对雄、雌种用雉鸡适时达到同步性成熟来管理。对于肉用雉鸡,采用夜间增加光照来促使雉鸡群增加夜间采食、饮水,提高生长速度和脂肪沉积能力。
(6)日粮营养在夏季天气酷暑和冬天寒冷时,应提高雉鸡日粮的能量水平,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以保证育成期的生长发育所需。
(7)卫生防疫在雉鸡的育成期间,应将留作种鸡所应做的防疫工作,在此期完成,在育成期如果是网室平养,应预防球虫病和禽霍乱,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贰’ 蛋鸡多少只一笼比较合适
在蛋鸡的养殖中,如果密度过大会使鸡群产生混乱,而且容易使鸡舍内的空气污浊,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所以要及时地调整蛋鸡饲养密度,现小编将蛋鸡饲养密度调整方法介绍如下:
饲养密度大则鸡群混乱,竞争激烈,鸡舍内空气污浊,环境恶化,特别是采食、饮水位置不足时会使部分鸡体重下降,还会引起啄肛、啄羽。但饲养密度过小,造成饲养成本增加。一般笼养蛋鸡为每平方米15~16只,网上平养时每平方米10~12只。
定期称重每周称重1次,随机抽样。依群体大小制定抽取比例,一般抽取鸡群5%的个体称重。抽测结果要与品种标准体重比较,然后调整饲料喂量和制定换料时间,使鸡群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范围。
及时合理地调整鸡群挑出体质较弱的鸡集中饲养,推迟换料时间,使其尽快达到标准体重;死亡、淘汰鸡时,及时补充缺位,使每笼鸡数保持一致;对于断喙不整齐或漏断的鸡只,应及时修整补断。
保证鸡群适量的采食量育成期加料要均匀,每次喂完料后要匀料4~5次,保证每只鸡均匀采食。若实行限饲,要注意设置足够的料槽,并将鸡群分为大、中、小三群,根据体重标准适当调整喂料量。限饲时要严格执行限饲方案,按标准加料,饲喂次数宜少不宜多,以每日两次为宜,防止强鸡多吃,弱鸡少吃。
‘叁’ 蛋鸡的一个下蛋周期是多少天
笼养蛋鸡,饲养周期是500天,即从小雏鸡出壳到淘汰,要500天左右。根据每天喂料量与产蛋量及蛋价、饲料价和淘汰鸡价格来确定淘汰时间。
‘肆’ 蛋鸡一般养多少天淘汰合适
养鸡场的蛋鸡正常情况下450—500天左右长时间淘汰合理。
1、淘汰鸡要看料蛋比,鸡群的产蛋率。
2、看当时的鸡蛋价市场格,鸡蛋价格高,淘汰稍微迟些日子。
3、看当时饲料的价格,饲料价格低,淘汰稍微迟些日子。
4、有疫情或生鸡价格好的话会提前淘汰 。
(4)蛋鸡多少蛋鸡多长时间可以分笼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看粪淘鸡
规模养鸡户每天可以挑一个固定时间去查看鸡粪,如果鸡粪偏干硬的鸡可以淘汰,因为产蛋高峰期的鸡的粪便一般都是松软湿润的。
2.看腹淘鸡
有时候养鸡户会发现鸡场常常会出现一群大腹鸡,这个时候养殖户朋友应该用手去感受鸡的腹部,如果鸡腹部柔软像果冻一样或者是腹部大还发硬,这些鸡一般是有卵黄性腹膜炎或者是输卵管囊肿,这样的鸡基本都已停产,一旦发现可以及时淘汰。
3.换羽淘汰
鸡群换羽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基本上鸡群每完成一个产蛋周期,十月份左右就会开始换羽。但是一些产蛋量低的蛋鸡可能会八月份就开始,而且换羽的周期也比较长,这种鸡也可以及时淘汰的。
4.卵巢炎的鸡淘汰
患卵巢炎的鸡在开始的几个月内基本看不出外观症状,上高峰之后每天观察鸡群产蛋情况,对于笼里四只鸡而产蛋三枚或者三只鸡产两枚蛋的鸡笼做好记号,连续观察3-4天,持续是这样情况的每天早上在未产蛋之前对这些鸡笼内的鸡逐个摸下是否有蛋,没有蛋的鸡直接淘汰。间隔一二月重复这样操作一次。
‘伍’ 蛋鸡养殖时间多久才产蛋
蛋鸡120天左右就开始产蛋了 产蛋后1到2个月进人产蛋高峰期 产蛋高峰期间如果鸡的体质好没有发生疾病 高峰期可以维持3到4月 一般到16个月左右就淘汰了 也可以视产蛋量而定
‘陆’ 蛋鸡饲养阶段
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无论笼养或平养,总会打乱原来的群序。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蛋鸡 饲养 阶段,一起来看看。
蛋鸡饲养阶段
蛋鸡的饲养过程大致分为育雏期、育成期、预产期和产蛋期四个阶段。
1.一般,鸡舍第一周的温度要保持在33-35度之间,以后每周下降2度,在育雏期的鸡舍的温度底线是20度左右。还要注意鸡舍的通风处理,鸡舍的通风处理通常选在雏鸡生长1周以后,这个时期的雏鸡相对以前有了一定的抵抗力,通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防雏鸡因空气质量差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产生,值得注意的是通风的同时也要注意温度的保持。最后,随着雏鸡的慢慢长大,要逐渐降低养殖的密度,以免影响到雏鸡的正常生长。对雏鸡的关照处理、饮水、饲料和营养、断喙。以及定期防疫接种等,方面也需要引起管理者的注意。蛋鸡育雏的管理:育雏期一般是指蛋鸡的周龄在0-6月,在这个时期是蛋鸡饲养中最基础最关键的阶段,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将决定其一生的生长、发育和产蛋性能。因此,首先要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在进雏鸡之前要对育雏鸡舍做全面彻底的打扫和消毒处理,包括鸡舍外面的墙面以及鸡舍周围的树木等。还要备足饲料、雏鸡的保温燃料、常用药品等,然后制定出雏鸡的注射疫苗的时间和程序,为雏鸡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为雏鸡生长提供一个温度环境,新孵化出来的雏鸡对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作为雏鸡的管理人员要将雏鸡生存的温度控制在最佳状态,以保证雏鸡较高的成活率。
2.育成期的管理:蛋鸡的育成期的周龄一般是在7-18个月,育成期的饲养工作的重点是,鸡舍内通风换气、关照管理、以及对蛋鸡胫长和体重的控制。
(1)育成期的光照管理:育成期光照时间将直接影响到母鸡的性成熟的早与晚,关照时间加长,母鸡的性成熟就提前,光照时间缩短则对性成熟起到推迟的作用。一般在到达雏鸡的育成期后,常采用光照渐减的 方法 ,来阻止母鸡性成熟的提前完成。
(2)做好育成期的雏鸡的分笼处理。在育雏期,雏鸡在高营养的环境下,迅速生长,体型和肠胃容量均发生变化,当进入育成期后,要对雏鸡进行的重新分笼,即把生长过快以及生长缓慢的与正常上长的分开管理,确保每个雏鸡都能长成标准的蛋鸡。
3,预产期的管理。预产期是指蛋鸡的19周龄产蛋率大约为5%的阶段。这一生长阶段,使蛋鸡的内部器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肝脏体积增大,卵巢、输卵管等生殖系统得到进一步发育,预产期蛋鸡在激素的影响下,免疫力大幅度降低,很容易感染蛋鸡的输卵管,造成腹膜炎症等。因此,对于蛋鸡预产期的饲料要选用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要高一些的,由于这段时间的采食量较低,如果不提高饲料质量,很难满足蛋鸡的需要。预产期在为蛋鸡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的同时,还要对蛋鸡的肥胖加以控制,避免脂肪淤积造成对生殖腺的发育的影响。
4、产蛋期的饲养管理:在蛋鸡的产蛋期,蛋鸡管理员首先要给蛋鸡提供适量的饲料。其次,要注重鸡舍的通风的及时性,避免因蛋鸡代谢旺盛,而引发蛋鸡呼吸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量不足。产蛋期蛋鸡最明显的变化表现在体重的迅速增长,同时产蛋率也得到快速生长,相应的,蛋鸡的进食量、饮水量、以及排泄量都使之增长。
蛋鸡饲养阶段管理要点
一、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以后,这一时期是鸡发育的最重要时间,一方面要长身体,增加体重,一方面又要迅速发育生殖系统,为进入成年产蛋期做准备。开始见蛋以后产蛋率逐日增加,而且上升很快,蛋重也一天比一天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营养跟不上,不但延缓了鸡的发育而且使鸡的产蛋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就是说达不到应该达到的最高产蛋极限,高峰持续时间也短。
育成鸡转入产蛋鸡舍以后应开始饲喂产蛋前期饲料。日粮中的钙由1%增加到2%或仍用1%的钙加入2.5%的碎贝壳,使日粮总含钙量达到2%。
这一时期鸡的卵巢和第二性征(鸡冠、肉髯)发育很快,采食量显着增加,必须任其自由采食,以满足其营养需要。
划分阶段饲养的意义在于指产蛋期内对蛋鸡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的调节,以便满足产蛋鸡对不同产蛋期的蛋白质需要量,合理而经济的利用蛋白质,使其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既不造成浪费又可降低饲料成本。
目前在给产蛋鸡喂料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鸡开产以后随着产蛋率的上升而确定给饲营养水平,即当产蛋率上升一个台阶以后,饲料营养水平才跟上来,也就是说饲料的营养水平是追着产蛋率的后边跑的;另一种方法是当鸡产蛋率达到5%~10%时,就开始饲喂产蛋高峰期的饲料,饲料营养水平走在产蛋率前边,也就是预付饲料,这样有利于将产蛋高峰促上去,不致于因饲料营养水平不够而使鸡不能达到最高的产蛋能力。
二、产蛋中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在正常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60~170日龄的鸡群产蛋率应达到50%,这一时期产蛋率上升很快,一天一个样,再经过3~4周即可达到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期是鸡产蛋的黄金时期,要加强饲养管理,使其充分地发挥遗传潜力,达到理想的产蛋水平。当今优良品种的产蛋鸡,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80%以上的产蛋率可维持20周至25周或更长的时间,达到90%以上的产蛋率可维持10周左右。从鸡的生理角度上讲,过了产蛋高峰期,喂再多的优质饲料也下不了那么多蛋了。产蛋高峰期要避免一切应激因素,除本鸡舍的饲养员外,其他人员不准进入鸡舍。饲养员的衣着每天都要同一颜色,换装换色也容易引起惊群。不能断料、断水、断电,舍温不能过高过低,要无噪音,这段时间不要接种疫苗,饲料要全价、稳定,不可轻意改变。产蛋高峰期的产蛋鸡特别神经质,出现干扰必将影响产蛋甚至难以恢复,会给鸡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要点
产蛋鸡经过一段高峰产蛋期后,随着日龄的增长,产蛋机能逐渐衰减,产蛋率缓缓下降,这时要根据产蛋率的下降情况,适当调整料号减少蛋白质的喂量。产蛋率一下子下降太快也不是正常现象,要查找原因,予以克服。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建议是:产蛋率85%以上,每日每只鸡蛋白质进食量为18克,当产蛋率降至80%~75%时,每日每只鸡蛋白质喂量减至16克,产蛋率降至70%~65%时,每日每只鸡只喂14克蛋白质。加拿 大雪 佛公司的阶段饲养法是:第一阶段蛋白质日给量每鸡17~18克,高峰的顶峰阶段达19克,高峰过后分别降至16和15克。只要日粮中各种氨基酸平衡,粗蛋白质降低1%对鸡的产蛋性能无大影响。
夏季天热,鸡食欲差,采食量减少;冬季天冷,维持营养需要增加,鸡采食量增多。冬夏相比,一日采食量甚至相差20~30克,因此在配制产蛋鸡饲料时应注意以下两点:冬季要提高饲料的代谢能水平,这样才能保持产蛋率不至于下降;夏季由于采食量减少,要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对蛋白质的需要,不致由于蛋白质不够而影响产蛋率。
蛋鸡饲养阶段相关 文章 :
1. 蛋鸡的饲养周期
2. 蛋鸡的饲养成本和利润有多少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3. 蛋鸡的饲养管理
4. 蛋鸡养殖计划书范本
5. 怎样养殖蛋鸡
‘柒’ 鸡一般养多久可以下蛋,产蛋周期是多少天
蛋鸡一般需要养约120天便会下蛋,但下蛋时间与养殖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下蛋期间需要将温度保持在13-25℃,以在20℃为宜并提供营养丰富的饲料,补充产蛋所消耗的营养。同时还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因为蛋鸡的胆子很小,如果受到惊吓便容易产出畸形蛋,或者产蛋量减少。
一、鸡一般养多久可以下蛋
1、产蛋时间
蛋鸡一般需要养120天左右便会陆续开始下蛋,但是蛋鸡下蛋的时间与养殖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蛋鸡养多久才能够下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产蛋期如何管理
(1)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蛋鸡如果受到了惊吓,产蛋量便会降低或者产出畸形蛋。
(2)适宜蛋鸡产蛋的温度为13-25℃,以在20℃为宜,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均会影响产蛋量。
(3)为蛋鸡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补充产蛋所消耗的营养并根据季节调整饲料,在温度比较高的夏季,可以适当的减少能量饲料,增加含有蛋白质、钙质等营养元素的饲料,而在气温比较低的冬天,需要适当的增加能量饲料,减少蛋白质饲料。
二、鸡的产蛋周期是多少天
1、产蛋周期
蛋鸡的产蛋周期一般是1年左右,它每天一般会产蛋1-2个,但具体的产蛋量与饲养条件等因素有关,因此合理的养殖能够促使蛋鸡多产蛋。
2、多下蛋的方法
(1)饲喂玉米花粉:将玉米花粉拌入鸡饲料中饲喂给鸡,不仅能够提高产蛋率,还能提高蛋重,使蛋黄的颜色变得更亮一些。
(2)饲喂油脂:在高温条件下,蛋鸡的食欲便会下降,从而对于产蛋率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油脂4-6%,能够降低食欲下降对于蛋鸡产蛋率的影响。
(3)饲喂羽毛粉:在饲料中加入羽毛粉3%,不仅能够提高瘦肉率、产蛋率,还能减少蛋鸡的脂肪量。
(4)饲喂蜂蜜:早晚2次将蜂蜜(已用水稀释)拌在鸡饲料中饲喂给鸡,能够有效的提高产蛋率,蜂蜜的用量为1g/只。
‘捌’ 蛋鸡饲养多长时间好
这是一个关于蛋鸡的经济有效利用期的问题。它受蛋鸡的生产性能、饲料与产品价格的制约,即产蛋性能高或料价低而蛋价高时,蛋鸡可多养一段时间,相反,则缩短饲养期。
实践证明,新母鸡(性成熟后第一年)性机能强,卵巢、输卵管等生殖器官活动旺盛,产蛋最多,以后逐年下降。其规律是,若拟第一年产蛋量为100%,则以后逐年递减15%~25%。因此,对商品蛋鸡,多采用全进全出制,只养一年,即利用到500(或505)日龄,用周龄表示,为72周龄。但也有饲养到76~78周龄的。这是采用加强饲养管理的办法,延长了第一年的产蛋期,以便有利可图。
一般来说,育成一只青年母鸡约需10千克饲料,开产后养到72周龄,约需40千克饲料,全程每只鸡约需50千克饲料。鸡的育成期一般为4.5~5个月。按1万只产蛋鸡的规模计算,产蛋期12个月,2年需饲养2万只青年鸡。如果产蛋期延长到14个月,则7年需饲养6万只青年鸡就够了,也就是说7年中可少饲养1万只青年鸡,这样就减少了育雏成本。
目前,一般蛋鸡只利用到72周龄,有的只到68周龄产蛋率就低于50%,当饲料价格较高时(如蛋料比低于1∶4),便无利可图了,继续饲养只能亏本。但也有的优秀鸡种,即使饲养到78周龄,产蛋率仍达60%以上,在蛋价较高时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玖’ 蛋鸡养多久开始下蛋啊,能下多长时间蛋啊
蛋鸡一般养五个月左右开始下蛋,一共能下12个月的时间。
蛋鸡的产蛋周期与饲养管理有一定关系,正常的饲养管理,一般褐壳蛋鸡150天(白壳蛋鸡130天左右)见蛋,200天左右(白壳蛋鸡180天左右)达到产蛋高峰,产蛋高峰可持续200天左右,产蛋率慢慢下滑,当采食投入与产蛋收入持平,无利可图时就可淘汰或强制换羽。整个生产周期在500天左右。
蛋鸡的一个生产周期的产蛋数量,与蛋鸡品种有关,优良品种产蛋数高,而本地的土杂品种产蛋数少。同时与饲养管理、疾病等密切相关,患病的蛋鸡甚至没有饲养价值。
‘拾’ 蛋鸡品种,蛋鸡的养殖周期一般是多久
蛋鸡的品种主要有白来航鸡、洛岛红鸡、新汉夏鸡、澳洲黑鸡、狼山鸡、洛克鸡等种类。1、白来航鸡:体型小且全身羽毛为白色,性情活泼好动且性成熟早,年平均产蛋量一般在200个以上。2、洛岛红鸡:是一种兼用型的杂交鸡,具有良好的产蛋性能和产肉性能,年产蛋量在200个以上。3、新汉夏鸡:浅红色的羽毛,黑色的尾羽,年产蛋量为180-200个。4、澳洲黑鸡:黑羽,红冠,体型比较大,全年一般可以产蛋约150个。
一、蛋鸡品种
1、白来航鸡
(1)白来航鸡的体型通常比较小,全身羽毛为白色,冠则为鲜红色,而皮肤、喙和胫的颜色则为黄色,它的性情虽然活泼好动,但是容易受到惊吓,年平均产蛋量在200个以上,如果是优秀的品系,年平均产蛋量一般可以超过300个。
(2)白来航鸡具有性成熟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生长发育迅速等特点,一般在20周龄的时候,白来航育成鸡的羽毛已经丰满了,并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比较强的生活能力。
2、洛岛红鸡
(1)洛岛红鸡是由红色马来斗鸡、褐色来航鸡以及九斤黄鸡杂交而成,产蛋和产肉性能均好,属于一种兼用型鸡种。
(2)洛岛红鸡的性成熟期一般在180天左右,雏鸡通常在6月龄的时候就可以开产,每年的产蛋量在200个以上,蛋壳的颜色为褐色,蛋重55-65g。
3、新汉夏鸡
(1)新汉夏鸡的羽毛呈浅红色,黑色的尾羽,褐黄色的喙,黄色的背部,其体躯呈长方形,而且体躯各部位的肌肉比较发达,具有体质强健、适应性强的特点。
(2)新汉夏鸡属于一种兼用型鸡种,它年产蛋量为180-200个,蛋重为56-60g,蛋壳的颜色则为褐色。
4、澳洲黑鸡
(1)澳洲黑鸡的全身羽毛为黑色,羽毛不仅生的密集,而且还有光泽,鸡冠则为红色,其体躯沉重且呈半圆形,不过体型一般比较大,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以及抵抗力,不过性情不太活泼且觅食能力比较差,因此适合大群集体饲养。
(2)澳洲黑鸡全年一般可以产蛋150个左右,蛋重约60g,蛋壳的颜色为褐色,母鸡一般在6月龄的时候就会产蛋,而且它不仅产蛋量多,肉质通常也比较好,是一种蛋肉兼用品种。
5、狼山鸡
(1)狼山鸡具有健壮的体格,羽毛紧密且背部比较凹,其肉质鲜美且产蛋量多,年产蛋量一般可达252个,蛋重可达50.23g,属于一种蛋肉兼用型的鸡种。
(2)按照毛色一般可以将狼山鸡分为纯黑、黄色和白色这三种类型,数量以黑色狼山鸡最多,黄色狼山鸡次之,而白色狼山鸡最少,它洁白无暇的羽毛再配上鲜红色的鸡冠,通常看起来十分的赏析悦目。
6、洛克鸡
(1)按照羽色进行分类,一般可以将洛克鸡分为横斑洛克鸡、白羽洛克鸡、浅黄洛克鸡、银纹洛克鸡、鹧鸪色洛克鸡、哥伦比亚色洛克鸡、蓝色洛克鸡这7个品种,而我国主要引进了横斑洛克鸡、白羽洛克鸡以及浅黄洛克鸡这3个品种。
(2)其中横斑洛克鸡在我国又被称为芦花鸡,拥有椭圆形的体型,全身羽毛呈黑白相间的横斑纹,羽毛末端则为黑边,公鸡的白色横斑一般占了2/3左右,黑色横斑一般占了1/3,而母鸡的黑横斑和白横斑所占的比例基本相等。
二、蛋鸡的养殖周期一般是多久
1、养殖周期
蛋鸡的养殖周期一般在16周左右,但是因为养殖技术、品种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蛋鸡具体的养殖周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养殖条件
(1)在养殖蛋鸡的时候一般需要去当地的农业局办理养殖证,同时还应将鸡场建造在远离市区、村庄工厂、矿场、距离主干线1000m以上、距离支干线200m以上的地方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蛋鸡品种进行养殖,以此来确保蛋鸡能够在当地正常生长。
(2)在蛋鸡进入鸡场之前,需要将鸡场打扫干净并进行消毒,确保环境的干净,脏乱差的环境通常不利于蛋鸡的生长。
(3)需要为蛋鸡提供清洁新鲜的饮水,每天都需要清洗饮水器或者水槽,不能让蛋鸡饮用脏水,避免影响生长,同时在蛋鸡的产蛋期间还要为它提供含有丰富营养的饲料,避免它们因为营养不足而产下软蛋,或者降低产蛋量。
(4)在蛋鸡产蛋的时候一般还需要提供合适的光照,通常可以在产蛋率在10%的时候开始匀速增光,利用2-3周把光照时间增加至16小时,光照强度为10-15照度,如果增光的过早、过快以及光照太强的话均有可能导致蛋鸡发生应激反应。
(5)平时还需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如果发现病鸡的话需要及时隔离,避免它们将疾病传染给其它的健康鸡,同时还要做好驱赶寄生虫的工作,确保蛋鸡能够安心的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