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运动后出血怎么办
首先:大家在事先需要知道的事情,便是之所以健康人在参加运动过后出现出血,是因为运动过量而造成的,这种血尿是属于非病理性的血尿。
其次:如果发生了血尿,不要过于担心和惊慌,只要停止运动,休息几天,一般一周后病症即可逐渐消失而恢复正常,如果服用一些维生素K或C效果会更佳。
最后: “运动性血尿”关键在于运动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在长时间没有活动的情况下,不要突然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㈡ 关于运动血尿
通常在长距离训练课后,身体会出现疲劳,大腿酸痛无力等症状,这些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现象,可也有少数人,在大运动量之后,小便时会尿中带血,而到了医院检查后并没有其他病症,这个时候其实不必担心,这是“运动性血尿”,是一种正常现象。
种现象在业余体校较常见,相信不少业余跑友也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那么,什么是血尿?运动性血尿是什么原因引起?又该如何应对?
尿样的检测一直以来就是了解运动员身体状态、监控运动负荷的重要手段。
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见个别红细胞,如离心沉淀后的尿液,光学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3个以上红细胞,可称为血尿。 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显微镜下或肉眼可见的血尿称为运动性血尿。
轻度血尿为正常尿色,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红细胞,这样的情况又称为尿潜血阳性,指标在运动员的负荷监控中用到并不少;只有较重的血尿才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血尿呈褐色或浓红茶色。
运动前患有慢性隐匿性肾脏疾病,如泌尿系统结石、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
这些虽然也是运动后发生血尿,但其主要原因是原来就有病理改变,对于这种血尿主要还是治疗原有疾病。
运动性血尿是发生在泌尿系统没有任何病理改变而完全健康的人身上,主要原因是大量大强度运动后肾脏通透性增加、滤过率降低,从而红细胞外溢形成血尿。
同时大分子蛋白质外溢、随尿液排出,尿蛋白增高。所以血尿也伴随着“蛋白尿”,它们的机理是类似的。
肾脏通透性增加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又是肾脏缺血缺氧。运动时全身的血液分配进行调整,肾脏的血管收缩(儿茶酚胺的增加影响),肾脏血液流量减少。
越是剧烈运动,流经肾脏的血液量越少,而大量的血液流向身体活动的部位,如心、肺及肌肉,来保证剧烈运动的物质代谢和转运。另外,运动时肾静脉压力增高、回流受阻、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这时肾小球就会因为缺血、缺氧而通透性增加,滤过率降低。
出现肉眼可见的轻微血尿或尿潜血指标增加后,确定无其他病理性问题,可正常训练,但运动量和强度要降低。
多数情况下,运动性血尿出现在激烈运动后,人体并无其他症状和不适。血尿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最长不超过7天。出现血尿时,通常情况下不需要治疗,可以通过降低运动负荷、休息,一般可自然恢复。
如果血尿情况经常反复出现并排除病理性的问题,说明阶段性的运动符合过大,需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让身体恢复(通常以月为单位),可以进行慢跑,跑量建议为正常训练量的20%。
血尿的预防,主要还是在于运动负荷的控制。
训练和比赛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增加跑量要在完全适应前期训练的基础上,且运动量增加的同时一定要控制好强度不能太高;不提倡过于频繁地进行大量大强度运动(如连续参加比赛,频繁进行间歇跑、乳酸门槛跑等等), 提倡大、小负荷交替。
㈢ 跑步后尿血是怎么回事跑步后尿血是什么原因
跑步是一种最基础的田径运动,小时候上体育课的时候,每次热身就是跑步,跑步既可以有效热身,还能锻炼腿部力量和肌肉,以及肺活量,最主要的是跑步是最简单的运动,因此很多人都选择跑步来锻炼身体,那么跑步后出现尿血现象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这样?
1、平时不运动导致
平时根本就不进行运动锻炼的人,突然进行剧烈的跑步运动,导致身体器官一时无法适应跑步的运动状态,就可能导致身体内脏器官的不适,从而出现像尿血这样的现象。
2、运动量过大
跑步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不仅容易导致身体内脏器官受到损伤,而且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血液中乳酸增加,会使得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引发尿血的现象。再加上过量运动和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跑步,也是有可能导致患上横纹肌溶解综合症,从而出现血尿并伴有多个部位的肌肉或肢体剧烈疼痛。
3、肾脏血液减少引起
在跑步过程中,全身肌肉和关节的血管会扩张,血流量会大量增加,而提供给肾脏的血液就相对减少,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从而导致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使得肾小球的滤过率降低。而血流经过肾小球时,会由于肾小球的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红血球就可以从肾小球滤过膜中溜出,经泌尿系统排出,就形成了血尿。
4、蹬地时间过长
跑步时,长时间的蹬地动作,可能会使得肾脏上下移动受到剧烈震动,从而发生创伤,进而使得肾脏血管破裂而出现血尿。
5、腺素分泌增加
在跑步过程中,会使得肾上腺素和去甲状腺素分泌增加,会导致肾脏滤过膜通透性改变,从而引发血尿的形成。
6、跑步时间过长
进行跑步的时间过长,像长跑可能会使得肾出现下垂的现象,从而使得肾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肾淤血的情况,也是可能造成血尿的。
7、跑步后尿血怎么办
(1)停止跑步
在跑步后出现尿血情况,应当停止跑步锻炼,一般来说出现血尿后停止运动,如果是运动性血尿会在3天内会迅速消失。
(2)调整运动量
在跑步后出现血尿,即使是运动性血尿能较快消失,继续跑步运动的话,也要对运动量进行调整,不要再进行运动量过大的跑步锻炼。
(3)及时就医
跑步后出现血尿一般来说,都应去医院检查原因,特别是在出现血尿的同时,身体还伴有其他不适的情况,更应及时去医院就医检查。
8、跑步后注意事项
1.不蹲坐休息
健身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机体疲劳。该情况多见于那些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如长跑。正确的做法是在每次运动结束后,多做一些放松、整理活动,如慢行,舒腿等。
2.不在大汗淋漓时洗冷水浴(或游泳)
运动后大汗淋漓时,体表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热量大量散发。此时若遇冷水则导致毛细血管骤然收缩,易使身体的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疾病。
3.不“省略”整理活动
每次运动后感觉心力俱乏时,应适宜的放松,如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等,会有助于消除肌肉的疲劳,快速恢复体力。
4.不贪吃冷饮
运动时会损失大量热量,急需补充无可非议。但运动后人体消化系统仍处于抑制状态,贪吃大量冷饮,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泻、呕吐、并易诱发胃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