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时,强度应该如何控制
糖尿病人运动强度不宜过大,由低强度的运动开始,推荐每日30分钟的中小强度的运动量如:爬山、平地慢跑,骑车等,最好每天坚持。
在运动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心率来监控运动强度,最佳运动强度计算方法为:运动时心率=170-年龄。比如60岁的老年人,运动中心率保持在110次/分比较适宜。同时还要注意在运动中的自我感觉,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但有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者,不适合此公式,这些人要量力而行,以不出现心慌、心绞痛、呼吸困难、全身不适为标准。
不管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应采用有氧运动。运动的量,按照美国糖尿病的预防研究表明:每周至少150分钟是最适合糖尿病病人的,也就是说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半个小时的运动量。当然,这个运动量对于中年人是比较合适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适当地减少,但也需要保证3~4天/周,每次20~30分钟的运动量。运动也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自身条件比较好的病友可以把运动时间延长,可以达到每天1个小时左右。对于从来没参加过运动的患者,可从每天5~10分钟、每周2~3次开始,逐渐增加。
糖尿病人不能选择那些激烈的运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像散步、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可以选择,并能够坚持。不能长期坚持的运动对其治疗是没有意义的,达不到控制和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⑵ 糖尿病可以剧烈运动吗 运动对糖尿病人的影响
1糖尿病可以剧烈运动吗
不可以。
合理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有益无害,但是如果进行过度剧烈的运动,则会对患者有害,其危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
导致血糖升高
剧烈运动会造成应激状态,导致升糖激素增加,从而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3
导致体内酮体生成增多
糖尿病人进行剧烈运动时,分解脂肪增多,导致体内酮体生成增多,如果患者再同时伴随体内胰岛素水平很低的话,则可诱发酮症。
4
对眼睛造成伤害
糖尿病患者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可诱发眼底出血,再进行剧烈运动的话,对眼睛伤害很大,严重的甚至有可能造成失明。
⑶ 血糖高怎样运动好 揭示五大降糖运动
适量的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然而,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至关重要,因为不当的运动方式可能会加重病情。那么,血糖高时该如何进行运动呢?
首要原则是个体差异,即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能水平来选择运动方式。建议的运动方式包括快慢步行、室内运动、床上肢体运动以及太极拳等。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尝试慢跑、跳绳、骑自行车、游泳或跳韵律操等更为剧烈的运动。此外,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每周五天,每天30分钟,这样的运动频率和时间对大多数患者来说较为适宜。
在运动强度方面,患者需量力而行,避免进行高强度运动,以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运动前后进行适当的准备和放松活动同样重要。运动前,可以进行5分钟的热身活动,如活动颈、肩、腰等;运动后,进行5分钟的放松活动,如行走或慢跑,有助于身体恢复。
除了上述建议,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运动时还需考虑其他因素。例如,慢跑是一种温和的心脑血管运动,有助于刺激心脏和血管。跑步时出汗有助于健康,尤其是有益于糖尿病患者调节体内环境。散步则是一种悠闲的运动方式,不会造成过度劳累和血压升高,同时便于应对突发情况。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散步和慢跑是较为推荐的运动方式,因为它们有助于有效控制血糖,且相对安全。高强度运动可能增加意外伤害的风险,因此患者应量力而行,避免过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