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资讯 » 七月份制造业pmi数据怎样
扩展阅读
南充迅达可以做网站吗 2025-07-05 15:46:27

七月份制造业pmi数据怎样

发布时间: 2022-11-22 01:53:25

‘壹’ 市场需求释放不足,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行业内部该如何破局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由5个扩散指数加权而成,即产品订货(简称订单)、生产量(简称生产)、生产经营人员(简称雇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简称配送)、主要原材料库存(简称存货); 这5个指数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而定,各指数的权重分别是:订单30%、生产25%、雇员20%、配送15%、存货10%;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应重点从订单和生产方面破局。

市场决定生产在当下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在做出任何决策前都应该全面了解市场相关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双方的共赢,否则就会两败俱伤,反馈到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就是下行状态,类似此次制造业PMI指数的下滑一样。

‘贰’ 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何变化

赵庆河指出,7月份,制造业PMI为51.2%,虽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但连续5个月位于51.0%以上,制造业持续处在相对稳定的景气区间。

新订单指数为52.3%,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扩张步伐有所减缓。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9%,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仍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有所回落。从业人员指数为49.2%,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降幅有所收窄。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0%,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

‘叁’ 中信证券:怎样看待7月金融数据定向降准是否会落地

报告要点

2019年8月12日,央行发布7月金融数据,中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600亿元,预期12423亿元,前值166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0100亿元,前值22600亿元;7月M2同比8.1%,预期8.46%,前值8.5%,M1货币供应同比3.1%,前值4.4%,M0货币供应同比4.5%,前值4.3%。

弱需求得到验证,票据冲贷再现。 7月信贷数据全面逊于预期,各期限信贷均同比少增,其中短期信贷对信贷增速拖累最大,印证了我们“实体经济弱需求+货币投放中性化”的观点。考虑到目前银行准备金增速水平较低,使得银行信用扩张受到一定制约。观察中长期信贷增速,2019年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多数时间表现不良,居民部门购房需求依然是中长期信贷的支撑,而企业中长期投资需求低迷预计持续。观察短期信贷,生产活动趋弱拉低企业短贷增速,票据冲量7月再现。结合各项指标来看,生产扩张、需求收缩、库存收缩、价格上升的组合存在一定矛盾,但进一步看,改善较多的主要是生产和原材料价格指数,需求收缩则和出厂价格收缩对应,因此主要的拉动力仍在供给侧,我们认为这种组合并不稳定且更可能的情况是供给向需求靠拢。7月M1增速仅录得3.1%,同时企业短贷增速大降,结合7月PMI数据,三者相互印证经济运行较为低迷。

表外融资边际收缩。 7月非标融资降6226亿元,同比多降1340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主要拖累项。7月房地产信托贷款受到监管指导,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大幅减少与低迷的企业短期信贷、低M1增速三者互相印证。从另一个视角看,目前票据直贴利率与同期限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差重新有所扩大,但未贴现银行承兑票据项依旧维持下行。我们认为该项的低增实际是经济弱需求背景下,企业活动减弱的反映。从房地产信贷边际收紧的现状来看,叠加经济活动低迷,我们预测2019年非标融资难以快速上行。观察社融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难言乐观,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重回低点;非标融资边际再度收紧,6、7月金融风险事件有所出现,金融供改的社融收缩效应或许在7月有所体现。

经济活动显示低迷,M2增速仍需观察。 7月M2同比增速录得8.1%,同比环比均有大幅减小。M1同比增速录得3.1%,环比降低1.3%,同比减少2%。银行表外融资减少叠加信贷不足是M2增速下滑的原因。M1低增速与企业短贷低增相互印证,后续应当继续保持观察,以确定狭义货币增速的底部区间。

债市策略: 我们此前提出,预计实体经济维持弱需求状态,7月信贷社融数据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正在发力,可能为年内社融提供一定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银行间市场信用分层,影响银行信用投放。我们预计全年社融增速将在10%-11%区间内,10.5%将成为判断政策松紧的中位数。对于债市而言,我们认为债市收益率短期内下行趋势不变,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逐步向下靠近2.8-3.2%下部区间。

正文

数据:2019年8月12日,央行发布7月金融数据,中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600亿元,预期12423亿元,前值1660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0100亿元,前值22600亿元;7月M2同比8.1%,预期8.46%,前值8.5%,M1货币供应同比3.1%,前值4.4%,M0货币供应同比4.5%,前值4.3%。

弱需求得到验证,票据冲贷再现

7月,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10600亿元,同比少增3900亿元。居民部门贷款新增5112亿元,同比少增1232亿元,其中短期居民贷款增695亿元,同比少增1073亿元;中长期居民贷款增4417亿元,同比少增159亿元。企业部门贷款新增2974亿元,同比少增3527亿元,其中短期企业贷款少增2195,同比少增1160亿元;中长期企业贷款增3678亿元,同比少增1197亿元。总的来说,7月短期贷款少增1500亿元,同比少增2233亿元;票据融资增1284亿元,同比少增110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8095亿元,同比少增1356亿元。7月信贷数据全面逊于预期,各期限信贷均同比少增,其中短期信贷对信贷增速拖累最大。

流动性回笼是7月信贷少增的一个原因。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600亿,低于市场预期,印证了我们“实体经济弱需求+货币投放中性化”的观点。从流动性供给角度说,观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关系,我们发现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量对信贷有一定的领先作用。而观察央行流动性投放,2019年5月起央行货币政策投放边际上便有转向,7月净回笼流动性5100亿元,较2018年同期多回笼900亿元,考虑到目前银行准备金增速水平较低,7月央行的流动性回笼可能导致银行准备金水平进一步下降,使得银行信用扩张受到一定制约。

观察中长期信贷增速, 2019年以来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多数时间表现不良 ,中长期贷款增量结构中居民中长期信贷占比在4月后便超过企业中长期信贷。2019年7月中长期贷款增速逊于去年同期,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4417亿元提供了一定支撑,企业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3678亿元延续相对不足,居民部门购房需求依然是中长期信贷的支撑,而企业中长期投资需求低迷预计持续。

观察短期信贷, 生产活动趋弱拉低企业短贷增速,票据冲量7月再现。 企业短期信贷增速同比环比均大幅走低,7月减2195亿元,居民部门短期信贷7月仅增695亿元,从居民短贷来看,7月消费可能承压。观察7月高频数据,全国高炉开工率与6大发电集团发电耗煤量在7月间均处于下行区间,值得注意的是,7月是用电大月,发电耗煤反常走降提示我们企业生产活动趋弱。据财新网报道,在监管部门要求银行业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之际,票据转贴现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火爆局面,票据转贴现利率创下近年新低。从7月30日开始,票据转贴现市场的国股银票(国有和股份制银行承兑汇票)成交利率开始大范围地跌破2%,进入近几年少见的利率1%时期。7月31日,部分短期限国股银票转贴现成交的利率甚至跌破了1%。票据融资在月末得到了监管层支持,经历了“贴现率破1%”事件后终于环比增速转正,但同比依旧少增1100亿元。企业短期贷款7月减2195亿元,同比环比均大减。

7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7%,较前值上升0.3%;非制造业PMI为53.7%,较前值下滑0.5%;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1%,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结合各项指标来看,生产扩张、需求收缩、库存收缩、价格上升的组合存在一定矛盾,但进一步看,改善较多的主要是生产和原材料价格指数,需求收缩则和出厂价格收缩对应,因此主要的拉动力仍在供给侧,这也和6月工业增加值和利润背离的情况类似,我们认为这种组合并不稳定且更可能的情况是供给向需求靠拢。 7月M1增速仅录得3.1%,同时企业短贷增速大降,结合7月PMI数据(预测数据往往含有当前信息),三者相互印证经济运行较为低迷。

表外融资边际收缩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1.01万亿元,同比少增2154亿元,同比增速录得10.1%,较6月少增0.8%。人民币贷款增8086亿元,同比少增4775亿元;外币贷款降221亿元,同比少降552亿元。委托贷款降987亿元,同比多降37亿元;信托贷款降676亿元,同比少降529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降4563亿元,同比多降1819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增2240亿元,同比多增45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93亿元,同比多增418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增4385亿元,同比多增2534亿元。总的来看,非标融资降6226亿元,同比多降1340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是主要拖累项。

7月房地产信托贷款受到监管指导,而 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的大幅减少与低迷的企业短期信贷、低M1增速三者互相印证。 目前,非标监管边际趋紧,同时票据清查使得企业票据套利难度增大。3月10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央行行长易纲和副行长潘功胜对今年1月份、2月份社融中票据融资等较高的现象进行回应时表示, “经过人民银行的细致调研,票据融资和结构性存款之间没有大的空转和套利,但是个别现象是存在的”。央行3月11日发布2019年2月份金融数据解读指出,金融管理部门鼓励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业务发展,同时也不会容忍票据融资套利情况。2月开始的银行体系票据业务自查使得票据套利行为难以开展。

从另一个视角看,目前票据直贴利率与同期限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差重新有所扩大,但未贴现银行承兑票据项依旧维持下行。我们认为该项的低增实际是经济弱需求背景下,企业活动减弱的反映。从房地产信贷边际收紧的现状来看,叠加经济活动低迷,我们预测2019年非标融资难以快速上行。

7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有较大提升,7月单月净融资额4385亿元;企业债发行7月单月净融资2240亿元。观察社融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难言乐观,实体经济融资需求重回低点;非标融资边际再度收紧,6、7月金融风险事件有所出现,金融供改的社融收缩效应或许在7月有所体现。

M2增速大幅下降,定向降准有必要

7月M2同比增速录得8.1%,同比环比均有大幅减小。M1同比增速录得3.1%,环比降低1.3%,同比减少2%。银行表外融资减少叠加信贷不足是M2增速下滑的原因。M1低增速与企业短贷低增相互印证,后续应当继续保持观察,以确定狭义货币增速的底部区间。

考虑到货币乘数高位,同时M2增速再次下降,有必要通过定向降准政策扩大货币乘数,支持货币增速。上周末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在下一步政策安排部分,排在第一个的工具就是定向降准,所以我们认为近期定向降准政策落地的可能性加大。

债市策略

我们此前提出,预计实体经济维持弱需求状态,7月信贷社融数据印证了我们的观点。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正在发力,可能为年内社融提供一定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供给侧改革持续发力,金融风险事件在6、7月有所发生,引发银行间市场信用分层,本月社融数据的全面低迷或许有金融供给侧改革影响银行信用投放的因素在。目前外部环境趋紧,经济内需减弱,未来企业短贷需求是一个重要抓手。我们预计全年社融增速将在10%-11%区间内,10.5%将成为判断政策松紧的中位数。对于债市而言,我们认为债市收益率短期内下行趋势不变,主要的逻辑是资产荒推动的利率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逐步向下靠近2.8-3.2%下部区间。

(文章来源:明晰笔谈)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肆’ 7月份制造业PMI指数主要有哪些特点

一是制造业大多数行业保持扩张。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14个行业的PMI位于扩张区间,其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PMI均位于53.0%及以上的较高运行区间,实现较快增长。

二是供需继续增长,增速有所放缓。本月受不利天气影响较大,局部地区一些工矿企业停产,同时部分企业集中进入设备检修和技术改造期,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总体有所放缓。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0%和52.3%,低于上月0.6和0.9个百分点。

五是汇率波动加大,进出口指数回落。调查结果显示,本月反映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的企业比重环比上升3.1个百分点。受近期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等影响,部分企业出口订单和原材料进口有所回落,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9.8%和49.6%,均位于临界点以下。

‘伍’ 制造业pmi指数说明了什么

PMI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能够反映经济的变化趋势,50为荣枯分水线,低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下降,略大于50说明经济在缓慢前进。
拓展资料:
pmi指数说明了什么
PMI指数的英文全称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含义为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PMI,我们要知道, PMI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它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 ,pmi指数50是一个分界线,当pmi指数大于50,说明经济在发展,当PMI小于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PMI是一个综合的指数体系,涵盖了经济活动的多个方面,其综合指数反映了经济总体情况和总的变化趋势,而各项指标又反映了企业供应与采购活动的各个侧面。
PMI每项指标均反映了商业活动的现实情况,综合指数则反映制造业或服务业的整体增长或衰退。
PMI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PMI、服务业PMI。
PMI指数50%为荣枯分水线,是PMI指数重点的讨论核心。一般来说,PMI值算出后与上月比较,如果PMI大于50%,表示经济上升,而如果PMI小于50%,则表示经济衰退。
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受疫情影响,中国2月PMI出现大幅下跌,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2020年2月份,中国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并且,制造业进出口压力加大,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28.7%和31.9%,较上月下降20.0和17.1个百分点。
中国制造业在2004年超过德国、2006年超过日本,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2018年中国制造业新增产值40027亿美元,中国制造业产值分别是美国的184%,日本的397%,德国的481%,韩国的908%。中国制造业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而且从产值看,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强国,制造业产值每年的增速也是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的增速。
我国制造业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从1990年的2.7%增至2010年的19.8%,此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有机构测算显示,2019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比重已经提到30.9%。

‘陆’ 国家统计局: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这数据说明啥

国家统计局: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这说明了如下的内容。

一、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速度持续高于规模以上产业。七月份,与去年同期相比,高科技产品的生产增速为5.9%,较前一个月下降了2.5个百分点。

主要原因是制药行业下降幅度加大,电脑和办公设备行业出现下降;其它工业,如电子、通讯设备、航天器和设备等,仍然保持着两位数字的发展。

‘柒’ 【经济指标解读专栏】制造业PMI指数浅析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涵盖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环节,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PMI指数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收缩。

一、PMI指数原始数据调查和统计

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3000家调查样本;非制造业的36个行业大类,4000家调查样本。由于调查时间并非月底最后一天,因此每个月公布的制造业PMI实际上反映的是上个月26号到当月25日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非完全是当月的。

调查方法: 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或非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或非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抽样完成后,于每月末定期发放和收集企业采购经理关于企业本月采购和供应问题的调查问卷,再进一步整理汇编。调查问卷参见附件2。

计算方法:

1、分类指数的计算方法

制造业PMI调查指标体系包括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出厂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3个分类指数。非制造业PMI调查指标体系包括商务活动、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在手订单、存货、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业务活动预期等10个分类指数。其中,制造业PMI分类指数及其含义如下图所示:

每个分类指数都采用扩散指数方法计算,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百分比的一半。计算公式为:

制造业PMI分类指数=“增加”选项的百分比+“持平”选项的百分比×0.5

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是逆指数,意思是说这个指标的变化方向与经济增长的方向相反。当供应商配送时间上升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制造业PMI是个综合指数,由生产、新订单、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5个分类指数加权平均而成。根据这5个指标对经济先行影响的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由于供应商配送时间是逆序指数,在计算制造业PMI时进行逆序计算:

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30%+生产指数*25%+从业人员指数*20%+(10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15%+主要原材料库存*10%

其他8个分类指数虽然不构成制造业PMI组成,但是对于检测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仍然有重要意义。

2、PMI指数的季节调整

PMI指数是环比指标,必然存在季节性波动的影响。比如移动节假日(如春节)导致经济运行的季节波动,进一步导致PMI不能反映经济等活动的真实走势。不过,通过季节调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季节因素的影响。季调的原理是根据一年中不同季节的生产经营活动量指数来修正季节间的同比和环比速度,消除不可比因素的影响,国家统计局每月公布的PMI指数是季节调整后的。

关于PMI指数季调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链接,文章通过工作日调整为主、采购经理判断为辅的方法,采用X-12-ARIMA模型提高了PMI预测的精确度。但正如国家统计局领导在解读2018年2月份制造业PMI时称“从历史数据看,春节所在月份的PMI大多会出现一些调整”,季调难以完全消除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https://wenku..com/view/.html?pn=51

二、制造业PMI指数的分项分析

接下来我们分项分析官方制造业PMI指数:

1、生产指数

权重为25%,是最受关注的分类指数之一,反映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情况。从近几年的月度数据上看,有一定季节性,春节所在月份通常是年内低点,而高点多在二季度,与二季度是生产旺季相符。

目前有两个观测PMI生产情况的高频指标,一个是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包括浙电、上电、粤电、国电、大唐、华能这6家。从趋势上看,月度平均的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和PMI生产分项有一定同步性。

另一个是高炉开工率。2016年之后因环保限产,两者相关性开始减弱,但高炉开工率数据依然能为我们判断PMI生产指数的变化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2、新订单指数

新订单指数的权重为30%,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分项,反映了内需。12个月移动平均的PMI新订单指数,和名义GDP当季增速有一定相关性。

PMI新订单指数和PMI生产指数的差,可以近似看做是产出缺口,与PPI环比有一定同步性。产出缺口缩小,则PPI物价指数环比下行。

3. 原材料库存

PMI原材料库存指数,2011年4月至今,长期在50这一荣枯线以下,制造业企业中并没有看到原材料的持续累积。由于原材料用于后续的生产,我们看到PMI原材料库存指数对PMI生产项有一定的领先性。

原材料库存,还可以结合产成品库存、新订单、生产和采购量这几个PMI的分类指数,判断所处的库存周期阶段。以2018年5月至9月为例。这段时间,PMI新订单指数从53.8降到52.0,需求扩张的步伐在放缓。采购量指数从53.0降至51.5,生产指数从54.1降到53.0,意味着企业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虽然还在扩张,但是扩张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同期原材料库存指数从49.6降到47.8,原材料在加速减少,但产成品库存指数从46.1上升到47.4,去化速度放缓。这是个典型的被动补库存,对应着经济的衰退阶段。虽然企业在需求放缓之下,主动减慢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的节奏,但是仍不及需求放缓的速度,导致产成品库存去化变慢。对企业来说,这种库存累积是被动的。

4.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指数在制造业PMI中的权重为20%,仅次于新订单和生产指数。但在做宏观分析时,对这个指标的关注较少,因为它反映实际就业情况的能力较弱。2012年5月至今,PMI从业人员指数一直在50以下。但我们看到这个时期,无论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还是全国职业求人倍率,所反映的就业市场其实是一直在好转的。PMI从业人员指数对就业市场情况代表能力的减弱,与经济和就业结构变化有关。2013年制造业就业人数达到峰值5258万人,此后持续下降,从事制造业的人口转向其它行业,使得PMI从业人员指数位于荣枯线以下,但就业市场整体在好转。预计这一趋势还会持续,从业人员指数继续成为制造业PMI的拖累项。

5. 供应商配送时间

这个指标指的是企业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商,而非企业自己的供货时间。当供应商配送时间上升时,经济活动在放缓,因此在计算综合PMI时需要做反向计算。

6. 出厂价格指数

这个分项指数,2016年开始对外发布,根据该价格指数的变化方向,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PPI环比的变化方向,两者基本是同步的。

7.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

同出厂价格指数一样,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是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环比的良好预测指标。

8. 新出口订单

理论上来讲,PMI新出口订单是出口的领先指标,因为和国(境)外企业签订好订单之后,过段时间需要交付,将会在出口数据上有所体现。但无论是出口交货值环比,还是出口环比,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对它们都没有很强的领先性。而12个月移动平均的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对出口累计增速有一定领先性。

9. 进口

PMI进口订单,可以看做是内需的体现之一,它与PMI新订单指数在变化节奏上,具有很强的同步性。只能用PMI进口订单指数,大致判断下进口金额的环比,但是难以据此做量化测算。

10. 在手订单

指的是企业已经承接了,但目前还没有交付客户的产品订货数量。2010年4月以来,这个指标持续在50的荣枯线以下。从趋势上看,它领先于PMI生产指数的变动。

11.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

这个指数体现了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整体水平预计,多数时间在50以上,而且波动比较大。

 

附录1   官方和财新PMI的对比

在宏观分析中,常用的另一个采购经理指数是财新PMI,它由市场调查机构IHS Markit编制、财新传媒冠名。2015年8月之前由汇丰冠名,因此以前被称为汇丰PMI。

由于都是采购经理指数,财新PMI和制造业PMI理论上应该同步。二者在抽样方法、核心指标和权重方面都相同,但我们发现,两者经常背离,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两个指标的统计样本数量相差很大。官方制造业PMI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样本企业有3000家。而财新PMI的样本数,按照Markit公司的统计惯例,只有400家。统计样本数的不同,容易造成财新PMI更大的波动,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第二,两个指标所选择的企业规模也有差别。官方制造业PMI的样本企业以大、中型的央企、国企为主,小型企业的比例较低。而财新PMI以中小企业居多,而且都是民企。

第三,两个指标的样本企业区域和行业不同。官方制造业PMI样本企业覆盖全国,涵盖了31个制造业大类。财新PMI的样本企业,没有明确对外公布,但参考HIS Markit在全球范围内的统计经验,市场主流观点认为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占比较高的民营企业。

第四,数据录入时,官方制造业PMI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落实,具有一定的官方性和强制性,而且各级统计调查大队会审核,数据更加完整、准确。而财新PMI由商业机构HIS Markit操作,企业是自愿的,存在漏报的可能性,加之样本数相对来说要小很多,数据缺失对统计结果有比较大的影响。

第五,两个指标的季调方法有所区别。2012年3月开始,中国官方制造业按照X-13的方法进行季节性调整。而财新PMI季调方法是HIS Markit基于33个国家的历史数据生成的,这种方法可以保证财新PMI等由Markit调查发布的各国PMI之间进行跨国比较。两者不同的季调方法,也会导致统计结果上的差异。

附录2   官方PMI调查问卷(部分)

‘捌’ 7月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工业生产平稳增长 市场需求逐渐回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降幅比1-6月份收窄0.9个百分点。图为8月14日,工人在山东省青州市一规模企业生产车间内焊接作业。 王继林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贫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图为8月12日,工人在锦屏县三江镇潘寨大公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的一家服饰加工厂工作。 杨晓海摄(人民视觉)

国家统计局8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与6月份持平;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3.5%,较6月份上升1.2个百分点;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1.1%,降幅比6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指出,总的来看,7月份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改善。下阶段,将巩固扩大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成果,努力实现经济 社会 发展目标任务。

支柱型行业增长明显加快

“从7月份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可以概括为两个特点:一是经济稳定恢复,二是向好态势持续发展。”付凌晖在8月1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看恢复——

生产稳中有升,需求逐渐改善。工业方面,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与上月持平;有六成产品和行业实现增长,其中 汽车 、电子等支柱型行业增长明显加快。消费与投资方面,7月份商品零售额增长0.2%,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涨势温和。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上月持平;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的调查失业率为5.0%,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比上月略有扩大,但仍低于3%,属于温和上涨。

外贸形势好于预期。7月份,全国进出口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增长10.4%,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

看向好——

产业升级态势未变。从工业来看,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9.8%、13%,明显快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从服务业来看,7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7%,快于整体服务业的增长。

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网络销售、互联网教育、医疗等快速发展,1-7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比1-6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

市场预期整体改善。7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是51.1%,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是54.2%,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都是连续5个月高于临界点。

食品价格有条件保持稳定

最近两个月,CPI涨幅连续扩大,未来会不会继续走高?

付凌晖指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6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3.2%,占整个居民消费价格总涨幅的99.3%,是推动7月份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从结构上来看,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猪肉价格上涨,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是2.3个百分点;二是鲜菜价格7月份同比上涨7.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近0.2个百分点。”付凌晖说。

谈及猪肉价格上涨,付凌晖表示,一方面是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餐饮服务逐渐恢复,相关的猪肉需求有所扩大;另一方面是南方汛情对生猪生产和调运产生不利影响,影响猪肉价格涨幅较大。“从调查情况看,生猪存栏量在逐季上升,但从供给情况看,生猪生产供给还处于紧平衡,价格高位运行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鲜菜价格主要是受短期因素冲击,鲜菜生长周期比较短,对整体价格不会产生明显推动。”

付凌晖指出,食品价格中最主要的是粮食。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比较充足。今年夏粮实现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0.9%,创 历史 新高。“总的看,这些年农业投入逐步增加,粮食生产稳定有比较好的基础。全年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

“从工业消费品看,目前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加上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不存在。总体看,全年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付凌晖说。

促进经济平稳 健康 发展

怎么看未来经济恢复的情况?付凌晖认为,供给端的恢复增长是有支撑的,一系列复工复产政策和企业纾困政策持续促进生产恢复。从总量上看,工业生产由下降转为增长;从结构上看,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快,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等新产品也保持较快增长。

“同时,需求也在加快回暖,7月份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在收窄,商品零售额增速由负转正;1-7月份投资降幅明显收窄,对于生产的带动作用逐步增强。”付凌晖说,从全年来看,保持稳定增长有很多有利条件。现在疫情防控局势平稳,为经济恢复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宏观政策力度加大,如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金融系统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全年新增减税降费2.5万亿元,这些措施对企业纾困和下半年经济恢复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付凌晖表示,此外,企业复工复产取得积极成效,活力增强。制造业PMI连续5个月保持在临界点以上,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5%,这些都有利于经济恢复。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0年08月15日 第 03 版)

‘玖’ 8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49.5,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8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49.5,这一数据说明了如下的问题。

一、中国制造业PMI为49.5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上升3.9和4.4个百分点,分别达到44.3%和44.5%。

但8月份反映原材料成本较高的企业占比下降2.4个百分点至48.4%,年内首次低于50%,说明近期采取的保价措施有效,价格仍处于低位,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四、就业市场仍未有明显改善

尽管生产需求疲软,但就业市场仍然没有得到显着的改善。八月份的就业数据略高于之前的水平,但是仍然在萎缩的范围内。一些公司表示,由于公司计划缩减规模和需求疲软,因此投资品类用工收缩最为明显。

当前中国经济仍处于大面积的上半年大流行后的恢复期,但局部地区的爆发和高温对经济复苏造成了干扰,经济下滑的压力加大,经济复苏的根基还不稳固,因此,就业问题仍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拾’ 七月行情一波三折的震荡,八月行情也任道重远,A股哪些关键信号值得关注

首先是A股相对抗跌,尤其是创业板值得关注。我们无法预测这种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和方向。这对股市的影响也很小。虽然没有办法让它倒下,但大家都会久久忘记这小浪的影响。影响我们A股最重要的是看我们国内的情况。可能是受俄罗斯股市一天内跌幅高达50%、美联储要加息、经济增长预期可能下降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认为有必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坚决维护金融稳定大局。因此您不必担心A股的系统性风险。

要知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0%,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处于临界点以下,制造业景气度下降。延续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免征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两部委印发“十四五”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商务部等13部门出台多项措施促进消费绿色智能家电!通过这些重磅消息,我们可以发现,从金融市场确定下半年任务,到增量资本的消息,维稳行情即将上演,但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