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冠时期用什么消毒
我是做消毒剂这块的,来回答一下您的问题。先来看消毒剂的定义:是通过无害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霉菌、真菌),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病原微生物一旦进入人体内,就只能交给抗生素来对付。
新型冠状病毒得以传播的本质是我们当前缺乏切断病原微生物传播途径的有效方法,我们目前的预防手段是被动式的,哪里出现新冠病例,就在哪个区域进行消杀,很难真正实现切断新冠病毒传播途径,并通过持续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将新冠病毒消灭于进入人体之前。
当前新冠病毒预防的困境与痛点主要体现在:
1、被动式防护,如何变“事后消杀”为“主动防御”:
“事后消杀”问题重重,新冠病毒在哪里我们的消毒措施就跟随到哪里,而病毒主要附着在物表(包括人类的皮肤、脸部、口罩等)、织物以及室内空气气溶胶中,80%的病毒和细菌通过手传播。因此我们消毒手段就需要对所有物表、织物、室内空气进行全面覆盖的消毒。不去考虑我们常规使用的乙醇类、碘类、过氧化类、含氯类消毒液不符合国家标准对于物表、室内空气消毒的安全性、健康性要求的客观事实。现实情况中我们被新冠病毒带着跑,疲于应付、被动式防御的手段,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此这般严防死守还存在防控不精准的问题。
2、常规消毒剂安全性的不足:
目前防疫主要使用含氯消毒液、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液。而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漂白粉/水、次氯酸钠,氯本身对人体是有一定的毒性,因其含有强氧化的作用,长期吸入会造成眼结膜、球结膜、鼻腔内黏膜周围的受伤和表皮层脱落,对肺有刺激性,皮肤长期接触出现红肿、皮疹,对不锈钢、皮革、纺织物、涂饰板材等造成加速老化变色。
二氧化氯消毒液,主要释放氯气,有刺激性气味,长期吸入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能会导致咳嗽、喷嚏、流眼泪。
含氯消毒液均为有毒性、致突变致蛋白突变性(即致微核为阳性)、有刺激性、有腐蚀性、挥发气体有毒级和刺激性的消毒液)。
过氧乙酸消毒液,有刺激性气味,并带有乙酸气味,对热不稳定,易燃烧,高浓度存放的过氧乙酸可由剧烈碰撞或高热引起爆炸。过氧乙酸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眼睛、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均有明显刺激性和腐蚀性,对金属类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过氧化氢(双氧水)消毒液,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粘膜接触中毒。含氯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作用30min后还需要用清水擦拭干净。
乙醇类消毒液长期使用对皮肤有潜在的刺激性副作用,能够溶解人体皮肤细胞膜的磷脂,会给皮肤及毛囊细胞造成损坏,造成毛发脱落,皮肤萎缩、血管扩张等反应,不能用于物表消毒和频繁用于手部消毒。
3、常规消毒剂持续防护能力的不足:
乙醇类、碘类、过氧化类、含氯类等消毒液都是“瞬时消毒”特性,也就是说“生效即失效”,在消毒数秒至20分钟后立即失效,而新冠病毒目前已经蔓延全球,且在不断变异出新的毒株,常规消毒剂已经无法满足常态化新冠病毒防疫中消毒作业的覆盖率与杀灭的长时有效性。
以上表明,当前常规使用的消毒剂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效果不甚理想。为此,在疫情当下提升防疫消毒质量和消毒效率,迫切需要绿色、安全、无刺激性、无残留、持续主动的、消毒效率更高的,且能降低防疫消毒劳动强度的新型科技国标消毒产品。
根据目前已知的消毒类产品,胍(gua)类消毒剂拥有常规消毒剂所不具备的性能,包括长效、安全、无刺激性、广谱、母婴适用、不产生耐药性等特点,喷洒一次可实现对病毒连续30天的长效灭杀,使我们在新冠病毒的日常防护中做到主动防御。
❷ 新冠肺炎期间内,我们除了用酒精杀毒还能用什么杀毒
除了用酒精杀毒以外,我认为最好的杀毒方法应该就是用肥皂来杀毒。正常情况下,肥皂是对于大多数的病毒或细菌都有着顽强的杀灭作用,比如说在前一段时间非洲闹得非常严重的埃博拉病毒也逃不过肥皂的性能,由于非洲人比较贫穷,而肥皂具有良好的杀毒作用,却又价格非常低廉,那么他们每天消毒的标准就是回到家中之后必须用肥皂洗手,就这样慢慢的他们战胜了埃博拉病毒,因此我建议大家除了用酒精消毒以外,每天也要做到经常用肥皂洗手甚至洗脸。当然除肥皂以外,以下几种杀毒方式也可以给大家做参考:
3、高锰酸钾、白灰
另外大家都知道高锰酸钾具有杀灭大量细菌的作用吧,所以如果我们在家中实在是没有消毒工具的话,那么也可以考虑利用高锰酸钾去给物体消毒,不过高锰酸钾杀毒的话,一定要尽量浸泡5分钟以上才能达到完美消毒的效果。另外如果实在什么都没有的话,可以在地上撒一些白灰,因为自古以来白灰就是杀菌消毒的一种工具。
❸ 疫情期间买的水果怎么消毒
可以用医用酒精消毒。
新冠肺炎期间水果蔬菜可以先用75%的酒精喷洒消毒,然后在流水下冲洗至少1分钟,然后再可以食用。
我们可以对采购的果蔬外包装进行消毒,但是蔬果本身不建议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也会影响口感,一般只需要清洗干净即可。
❹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病毒性肺炎传播用什么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病毒性肺炎传播用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病毒对热敏感,56°C,30分钟、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化氢消毒液,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病毒是不能独立存在和繁殖的,离开生命体,它就无法长时间存活,更无法繁殖。
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
(4)新冠肺炎期间可以用什么消毒扩展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通用预防指南:
一、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1、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2、建议春节期间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
3、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二、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1、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2、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健康监测与就医
1、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2、若出现可疑症状,应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四、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1、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
2、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3、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4、注意营养,适度运动。
5、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即野味);尽量避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禽类、海产品、野生动物等)的市场。(六)家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