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什么蛐蛐的竟然还吃肉 我放了鱼肉进去 它吃了 还不怕人
这是蟋蟀,有的地方也叫蛐蛐,斗蟋蟀就是玩的这种物腔盯,蟋蟀是杂圆宏食昆虫,当然吃肉了,它不怕人说明它很胆大,罩和如果去斗蟋蟀,它肯定夺得冠军!
2. 蟋蟀也能吃
可以吃。蟋蟀含有纤维,例如壳聚糖,这是一种不同于果蔬膳食纤维的多糖。而纤维作为肠道微生物的食物来源,一些纤维例如益生元可以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繁殖,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来观察昆虫纤维是否对肠道微生物产生影响。
昆虫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蛋白纤维少、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繁殖世代短、繁殖指数高、适于工厂化生产、资源丰富等特点,而成为一理想的亟待开发的食物资源。
世界民间食用昆虫简介自人类出现以来,把昆虫作为美味食品,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就早已开始了,并且各自具有独特的食用种类、方法和习俗。在非洲,蟋蟀是非洲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及博茨瓦纳居民的佳肴。
在欧洲,欧洲居民习惯吃蝗虫、金龟子、蚂蚁等昆虫。在北美洲,墨西哥素有“食虫之乡”的美誉,食用的昆虫多达370余种,“红烩龙舌兰蚜虫”、“墨西哥鱼早盯誉子酱”和“蚂蚁菜”是3种最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在亚洲,日本人喜食蝗虫、蜂幼虫则信、蜂蛹、蚕蛹以及毛翅目昆虫的幼虫和若虫。
巴基斯坦人喜欢吃飞蛾,埃及人特别爱吃有花纹的甲虫,阿拉伯人则把蝗虫、蝎子和螳螂当作美食。而在中国,食虫历史早在3000年前的《尔雅》、《周礼》和《礼记》中就记载了蚁、蝉和蜂3种昆虫加工后供皇帝祭祀和宴饮之用。
北方人喜食蝗虫、蚕蛹、蝉和豆天蛾幼虫;江浙一带人们爱吃蚕蛹;福建、两广一带捕食龙虱;四川的屁班虫、笋子虫、油蚱蜢、偷油婆等昆虫是美食家和酒客的最爱;台湾同胞最爱吃“香酥蟋蟀”;湘西人对炸马蜂幼虫感兴趣。
(2)可以吃的蛐蛐图片扩展阅读: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博士研究生Valerie Stull的带领下,最近进行了一项为期六周的研究,涉及20名陆段年龄在18至48岁之间的男性和女性健康测试对象。
在前两周,一半的参与者吃“控制”的早餐,包括一个普通的松饼和奶昔,而另一半参与者的松饼和奶昔上加上25克的粉状蟋蟀餐。每个参与者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吃普通早餐,然后在最后两周,最开始吃蟋蟀餐的人吃正常的早餐,开始吃正常早餐的参与者吃蟋蟀餐。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谁说蟋蟀只能拿来斗蛐蛐的英国推出蟋蟀美食,营养丰富香
3. 蟋蟀的图片
蟋蟀多数中小型,少数大型。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数为杂色。身体不具鳞片。口式为下口式或前口式。
触角丝状,远长于体长;触角柄节多为圆盾形,窄于或等于额突;少数类群为长盾形,较大,宽于额突。复眼较大,一般为头长的1/4~1/2;单眼一般3枚,呈倒三角形或线状排列;中单眼位于头背侧、颜面或额突顶端。黄褐色至黑褐色。
(3)可以吃的蛐蛐图片扩展阅读;
蟋蟀的养殖方法
1、养殖环境布置
由于蟋蟀比较小,所以养殖环境对于其影响是很大的。现在养殖蟋蟀基本是仿野生的模式进行,一般用铁笼进行,铁笼的大小控制在1.5*1*0.5(米)左右,一个箱子的养殖数量在500只左右。
为了方便管理,底部和四周要通风,顶部以纱网覆盖通风即可。箱子底部要有垫料,以干草类的为佳,不要用新鲜植物垫底,容易腐烂。
2、生活环境控制
等待养殖笼搭建好之后就要进行生活环境的搭建了。蟋蟀不喜光,属于夜间活动的物体,所以养殖室的灯光需要常年比较昏暗,每天只要3-4个小时的亮光让蟋蟀稍微安静一段时间即可。
温度控制在20℃-25℃即可,这样的温度最适合蟋蟀生存,低于10℃以下蟋蟀就有可能出现冬眠的情况。通风和通光口都不能直对养殖箱,不利于蟋蟀生长。
3、食物管理
蟋蟀是杂食动物,青草、蔬菜、蚂蚁之类的物品其都会食用,所以一般不需要太担心食物不足。蟋蟀的食物有干食、稀食两种选择,干料就是蔬菜叶、青草之类的物品,稀料就是用蛋白粉、葡萄糖、蜂蜜之类的混合而成的粘稠物质。
两种食物类型可以交换使用,保持其新鲜感,喂食时间一般集中在入夜的前夕,白天可以放置一些蔬菜叶之类的青饲料来过渡。
4. 蛐蛐能吃吗,怎么吃
人工养殖的能,做成面粉,能量棒和小零食食用。
随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千奇百怪,美国出现了首家饲养昆虫的工业化农场。美国安大略湖的新千年农场中就饲养了3000万只蟋蟀。
该农场每个月要运出大约8000磅蟋蟀绝尺,这些蟋蟀最终变成了面粉、能量棒和小零食。
(4)可以吃的蛐蛐图片扩展阅读:
蟋蟀是中国东北地区、档键华北地区、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它们破坏各种作物的根、茎、叶、果实和种子,对幼苗的损害特别严重。
在南方,花生被蟋蟀破坏的花生幼苗达11%~30%,它们也危害玉米、黄麻、烟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响收成。
蟋蟀科种类体长大于3mm;体色变化较大,多为黄褐色至黑褐色,或为绿色、黄色等;体色均一者较少,多行宏巧数为杂色。
参考资料:蛐蛐-网络
5. 有谁知道这种虫子学名是什么啊,我家可多了
这是“灶马蟋”。
二、栖息环境
灶马蟋夏季常见于田野草石、土隙间、洞穴口附近,入秋后进入居民家中,。此虫生活的最适温度为20~25度。
三、生活习性
灶马蟋是杂食性鸣虫,可以喂饭粒、米粥、梨、苹果、丝瓜、菱肉和各种菜叶,并用小盂供给饮水。若食物供喂不断,它可以常年不断鸣叫。其鸣声较为单调,但却细柔而清脆,而且不厌其烦地连续不断,尤其是在夜间听它连续的"唧唧告咐"之声,具有催眠的作用,不少人习惯于听着它的鸣声入眠。
四、分布范围
灶马蟋可以说是在昆虫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中国的南北东西都有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