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戏封包应该如何截取
怎么来分析我们截获的封包?
首先我们将WPE截获的封包保存为文本文件,然后打开它,这时会看到如下的数据(这里我们以金庸群侠传里PK店小二客户端发送的数据为例来讲解):
第一个文件:SEND-> 0000 E6 56 0D 22 7E 6B E4 17 13 13 12 13 12 13 67 1BSEND-> 0010 17 12 DD 34 12 12 12 12 17 12 0E 12 12 12 9BSEND-> 0000 E6 56 1E F1 29 06 17 12 3B 0E 17 1ASEND-> 0000 E6 56 1B C0 68 12 12 12 5ASEND-> 0000 E6 56 02 C8 13 C9 7E 6B E4 17 10 35 27 13 12 12SEND-> 0000 E6 56 17 C9 12
第二个文件:SEND-> 0000 83 33 68 47 1B 0E 81 72 76 76 77 76 77 76 02 7ESEND-> 0010 72 77 07 1C 77 77 77 77 72 77 72 77 77 77 6DSEND-> 0000 83 33 7B 94 4C 63 72 77 5E 6B 72 F3SEND-> 0000 83 33 7E A5 21 77 77 77 3FSEND-> 0000 83 33 67 AD 76 CF 1B 0E 81 72 75 50 42 76 77 77SEND-> 0000 83 33 72 AC 77
我们发现两次PK店小二的数据格式一样,但是内容却不相同,我们是PK的同一个NPC,为什么会不同呢? 原来金庸群侠传的封包是经过了加密运算才在网路上传输的,那么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密文解密成明文再分析了。
因为一般的数据包加密都是异或运算,所以这里先讲一下什么是异或。 简单的说,异或就是"相同为0,不同为1"(这是针对二进制按位来讲的),举个例子,0001和0010异或,我们按位对比,得到异或结果是0011,计算的方法是:0001的第4位为0,0010的第4位为0,它们相同,则异或结果的第4位按照"相同为0,不同为1"的原则得到0,0001的第3位为0,0010的第3位为0,则异或结果的第3位得到0,0001的第2位为0,0010的第2位为1,则异或结果的第2位得到1,0001的第1位为1,0010的第1位为0,则异或结果的第1位得到1,组合起来就是0011。异或运算今后会遇到很多,大家可以先熟悉熟悉,熟练了对分析很有帮助的。
下面我们继续看看上面的两个文件,按照常理,数据包的数据不会全部都有值的,游戏开发时会预留一些字节空间来便于日后的扩充,也就是说数据包里会存在一些"00"的字节,观察上面的文件,我们会发现文件一里很多"12",文件二里很多"77",那么这是不是代表我们说的"00"呢?推理到这里,我们就开始行动吧!
我们把文件一与"12"异或,文件二与"77"异或,当然用手算很费事,我们使用"M2M 1.0 加密封包分析工具"来计算就方便多了。得到下面的结果:
第一个文件:1 SEND-> 0000 F4 44 1F 30 6C 79 F6 05 01 01 00 01 00 01 75 09SEND-> 0010 05 00 CF 26 00 00 00 00 05 00 1C 00 00 00 892 SEND-> 0000 F4 44 0C E3 3B 13 05 00 29 1C 05 083 SEND-> 0000 F4 44 09 D2 7A 00 00 00 484 SEND-> 0000 F4 44 10 DA 01 DB 6C 79 F6 05 02 27 35 01 00 005 SEND-> 0000 F4 44 05 DB 00
第二个文件:1 SEND-> 0000 F4 44 1F 30 6C 79 F6 05 01 01 00 01 00 01 75 09SEND-> 0010 05 00 70 6B 00 00 00 00 05 00 05 00 00 00 1A2 SEND-> 0000 F4 44 0C E3 3B 13 05 00 29 1C 05 843 SEND-> 0000 F4 44 09 D2 56 00 00 00 484 SEND-> 0000 F4 44 10 DA 01 B8 6C 79 F6 05 02 27 35 01 00 005 SEND-> 0000 F4 44 05 DB 00
哈,这一下两个文件大部分都一样啦,说明我们的推理是正确的,上面就是我们需要的明文!
接下来就是搞清楚一些关键的字节所代表的含义,这就需要截获大量的数据来分析。
首先我们会发现每个数据包都是"F4 44"开头,第3个字节是变化的,但是变化很有规律。我们来看看各个包的长度,发现什么没有?对了,第3个字节就是包的长度! 通过截获大量的数据包,我们判断第4个字节代表指令,也就是说客户端告诉服务器进行的是什么操作。例如向服务器请求战斗指令为"30",战斗中移动指令为"D4"等。 接下来,我们就需要分析一下上面第一个包"F4 44 1F 30 6C 79 F6 05 01 01 00 01 00 01 75 09 05 00 CF 26 00 00 00 00 05 00 1C 00 00 00 89",在这个包里包含什么信息呢?应该有通知服务器你PK的哪个NPC吧,我们就先来找找这个店小二的代码在什么地方。 我们再PK一个小喽罗(就是大理客栈外的那个咯):SEND-> 0000 F4 44 1F 30 D4 75 F6 05 01 01 00 01 00 01 75 09SEND-> 0010 05 00 8A 19 00 00 00 00 11 00 02 00 00 00 C0 我们根据常理分析,游戏里的NPC种类虽然不会超过65535(FFFF),但开发时不会把自己限制在字的范围,那样不利于游戏的扩充,所以我们在双字里看看。通过"店小二"和"小喽罗"两个包的对比,我们把目标放在"6C 79 F6 05"和"CF 26 00 00"上。(对比一下很容易的,但你不能太迟钝咯,呵呵)我们再看看后面的包,在后面的包里应该还会出现NPC的代码,比如移动的包,游戏允许观战,服务器必然需要知道NPC的移动坐标,再广播给观战的其他玩家。在后面第4个包"SEND-> 0000 F4 44 10 DA 01 DB 6C 79 F6 05 02 27 35 01 00 00"里我们又看到了"6C 79 F6 05",初步断定店小二的代码就是它了!(这分析里边包含了很多工作的,大家可以用WPE截下数据来自己分析分析)
第一个包的分析暂时就到这里(里面还有的信息我们暂时不需要完全清楚了)
我们看看第4个包"SEND-> 0000 F4 44 10 DA 01 DB 6C 79 F6 05 02 27 35 01 00 00",再截获PK黄狗的包,(狗会出来2只哦)看看包的格式:SEND-> 0000 F4 44 1A DA 02 0B 4B 7D F6 05 02 27 35 01 00 00SEND-> 0010 EB 03 F8 05 02 27 36 01 00 00
根据上面的分析,黄狗的代码为"4B 7D F6 05"(100040011),不过两只黄狗服务器怎样分辨呢?看看"EB 03 F8 05"(100140011),是上一个代码加上100000,呵呵,这样服务器就可以认出两只黄狗了。我们再通过野外遇敌截获的数据包来证实,果然如此。
那么,这个包的格式应该比较清楚了:第3个字节为包的长度,"DA"为指令,第5个字节为NPC个数,从第7个字节开始的10个字节代表一个NPC的信息,多一个NPC就多10个字节来表示。
大家如果玩过网金,必然知道随机遇敌有时会出现增援,我们就利用游戏这个增援来让每次战斗都会出现增援的NPC吧。
通过在战斗中出现增援截获的数据包,我们会发现服务器端发送了这样一个包:F4 44 12 E9 EB 03 F8 05 02 00 00 03 00 00 00 00 00 00 第5-第8个字节为增援NPC的代码(这里我们就简单的以黄狗的代码来举例)。 那么,我们就利用单机代理技术来同时欺骗客户端和服务器吧!
好了,呼叫NPC的工作到这里算是完成了一小半,接下来的事情,怎样修改封包和发送封包,我们下节继续讲解吧。
2. 举例说明幼儿科学制作活动的类型并结合各年龄段目标和教学实际效果.进行详细
摘要 幼儿科学制作活动得分类
3. 科学讨论活动适合哪些科学内容呢可举例说明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17
4. 小班种子的秘密教案
活动目标
1.与同伴分享认识的种子,知道种子的主要作用。
2.结合绘本图画讨论“肚子里的种子能不能长大”,了解种子的生长条件。
3.在互动小游戏中产生探索种子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胸前贴有写上名字的胸牌;标有“yes”和“no”的空白展板两块。
2.食品及餐盘;ppt及播放设备;小花盆和魔豆。
活动环节
1.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1)交代品尝要求。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食品给小朋友吃,品尝的时候魏老师有两点小要求:第一,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牙签的时候。注意卫生,吃完将垃圾放在旁边的空盘子里;第二,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发现了“种子”,请把种子收集好送给老师。能不能做到?
(2)分组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2.分享“秘密”,了解种子的作用
(1)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
师:你们收集到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它的子儿就是它的种子吗?
师:有的人品尝了火龙果,发现火龙果的种子了吗?
师:还有人吃的是什么?它有种子吗?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呢?请用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
(2)欣赏老师收集的植物种子图片。(播放ppt课件。)
师:魏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种子,这里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见到过的种子哦,我们一起来欣赏。
(3)幼儿讨论: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种子朋友,谁能告诉我,种子有什么用啊?
师:你们说得很棒,种子可以加工成种子食品,用来吃;而种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长出新的植物。
3.依托绘本,自主选择
(1)幼儿讨论:小胖猪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小胖猪最近就碰到一个问题——它吃瓜的时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种子种在泥土里会长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里会怎么样呢?
师:猜猜小猪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师:小胖猪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出示小猪头上有木瓜树的图片)小猪希望头上真的长出一棵木瓜树。他为什么愿意头上长树呢?
(2)玩游戏《yes or no》,了解植物的种子长大需要什么条件。
师:小猪的愿望会不会实现?我们来玩一个“yes or no”的游戏吧,认为小猪愿望会实现的人把你的胸牌贴到“yes”这一边,认为不会实现,就送到“no”这边。
(集体玩游戏《yes or no》。)
师:你选择的是什么?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到底小猪肚子里的种子有没有长大呢?
(老师讲述《子儿吐吐》的部分故事内容:他跑进厨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后飞快地钻进被窝里乖乖地躺着。满心期待头上长出木瓜树的胖脸儿,怕树长不直,连床都换头睡呢!他所做的这一切,完全都是为了树好。第二天,胖脸儿起得很早。其实,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没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树长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这一摸,树反而不长了。天亮了,该可以了吧?他紧张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头上摸——?)
师:有没有长出树呢?(再次玩游戏《yes or no》。)
师:恭喜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呀,一粒植物的种子要发芽、长大是需要很多条件的。空气、水、温暖的阳光、植物需要的温度,有时候长大还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种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长大。
4.播放动画,猜想交流
(1)猜想: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
师:植物的种子不能在肚子里长大,那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让我们再来玩一次《yes or no》的游戏,请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然后作出选择。
(2)观看ppt,了解人类的种子——精子和卵子。
师:妈妈肚子里有一粒“宝宝种子”,它是两粒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的(ppt)。一粒种子叫精子,住在爸爸的身体里面;一粒叫卵子,住在妈妈的身体里面。当精子和卵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相遇,它们就会成为好朋友,紧紧拥抱,然后发生奇妙的变化,变成一个小宝宝。
5.种植魔豆,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种子不能在我们肚子里长大,但许多动物的宝宝种子却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种子的世界真巧妙。正是因为有了小小的种子,生命才能一代一代相传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爱护每一粒种子精灵。
师:今天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你们想不想亲手种下它,然后看着它慢慢长大?那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案例评析
本节活动中巧妙利用绘本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是又不失“科学味”,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1.绘本巧妙利用
绘本《子儿吐吐》和课题不谋而合,但是,如果把绘本故事全部呈现给孩子,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讲述故事,那样就偏离了科学活动的中心,成为了绘本阅读。所以,我只抓取了绘本中的典型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又不至于削弱活动中的“科学味”。
2.游戏灵活渗透
本次活动的组织以“谈话为主”,感兴趣的孩子会一直追随话题,争先恐后地发表建议,但也会有个别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容易游离于话题之外,所以恰当、科学地选用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从学会变为会学是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我在活动中渗透了游戏《yes or no》,一方面集中了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猜想和选择”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像,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3.环节层层递进
种子有什么用?植物的种子能在肚子里长大吗?有没有一种种子可以在肚子里长大?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身心和谐发展。
纵观整个活动,老师很好地处理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1)当下与长远的关系。活动选材第一源于自己的儿子不小心吃了西瓜籽,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第二源于自己班级的孩子。及时捕捉这一契机,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孩子获得初步感知,对孩子今后长远的发展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2)活动和操作的关系。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没有给孩子们准备多少操作材料,但是已有经验的积累是活动能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一。预先让孩子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调查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经验,从而顺利进行了与新知识的对接。(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老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真实而温暖,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毫无做作之感。老师通过由浅人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猜想结果,陈述理由,孩子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5. 科学游戏怎么才能让杯子倒立不漏水
用一张纸,然后等水将纸湿润了,即可倒立不漏水。前提最好是满水的水杯,成功率较高,因为纸的收到向上的大气压大于水的重力,但是如果里面有空气也存在大气压,结果会有所不同。
6. 怎样采集树叶科学教育活动
活动流程
1.到户外观赏落叶。
2.了解制作树叶标本的基本方法与主要工具:抹布,对植物产生探究的兴趣、较厚的旧书(幼儿自带):
1.知道制作树叶标本的前期准备过程。
3.制作标本的前期准备工作所需要的工具与材料,初步了解树叶标本在生活中的作用、皱纹纸:采集、材料,要求树叶完整:清洁与干燥,并捡回自己喜欢的各种落叶。
4.感受树叶的多样与美丽。
7. 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记录方式有哪些
一、对不同年龄幼儿确定不同的记录内容
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而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科学内容和表达科学经验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
例如同样是“自然角中的种植”,教师要求小班幼儿记录的内容是“种子生长过程中主要的生长变化”及“植物在每个生长阶段典型的外形特征”,这些内容要求明确,易于小班幼儿操作。幼儿发现“今天,黄豆的种子发芽了,它的芽是绿颜色的”“黄豆长出叶子来了,叶子像桃心”等。到了中班,我们根据“在对比观察中感受植物各部分的不同,初步了解植物生长中的多样性”的目标,指导幼儿对不同植物的叶子、茎、花、果实等进行对比记录。为了引导中班幼儿发现植物生长中的不同状况,我们选取差异明显的植物来种植,并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如玉米和草莓,孩子们通过对比观察,找到了十几点差异。光叶子的不同就有不少:玉米叶子浅绿,草莓叶子深绿;玉米叶子是长形的,草莓叶子是桃心形的;玉米叶子边缘是光滑的,草莓叶子边缘是齿轮状的;玉米叶子摸起来光滑,草莓叶子粗糙。孩子们对这些特征一一加以记录,从中不仅发现了玉米和草莓叶子在颜色、形状、光滑度等方面的不同,也感受了植物的多样性。大班幼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所增强,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简单的逻辑关系,因此,大班“自然角中的种植”活动的目标是“能关注到植物生长的外部条件,如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土壤、温度、阳光等”,记录也相应地侧重于这方面内容,如“种在土里和泡在水里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种在室内和室外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等等。为了让幼儿了解冬天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教师指导孩子们进行了“种在户外和放在暖气片上的植物有什么不同”的观察记录,幼儿发现室外的温度在零下,植物根本不发芽,而室内的温度在15度左右,植物就能发芽、长叶、开花。通过对比观察和记录,幼儿获得了“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这一科学经验。
又如在“小蝌蚪变青蛙”的活动中,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思维水平与表现能力,教师指导小班幼儿记录的主要内容是“小蝌蚪长腿了”“尾巴没有了” “变成青蛙”。而中班幼儿记录的主要内容是蝌蚪变成青蛙的正确顺序和阶段,即“先长后腿,再长前腿,尾巴消失,变成青蛙”。大班幼儿主要记录“蝌蚪到青蛙的细微变化以及各变化阶段需要的天数”。
实践证明,适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能力的记录内容,不仅能巩固幼儿的科学经验,还能发展幼儿的科学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促进幼儿的自我学习。
二、为不同年龄幼儿提不同的记录工具、材料与方法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特点,这决定了教师要为不同年龄班幼儿提供不同特点与结构的实验工具、材料及方法,以支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与探究。
如在“植物长多高了”的活动中,教师为小班幼儿制作了形象直观的长颈鹿直尺,刻度用具体形象的水果图案表示。在制作直尺时,教师和孩子们讨论 “什么水果放在长颈鹿直尺的下面,什么水果放在长颈鹿直尺的上面”。孩子们说“长在地上的水果如西瓜放在最下面”“长在藤上的水果如西红柿、黄瓜放在中间”“长在树上的水果如苹果放在最上面”。结果,孩子们在表达“植物长高了”时出现了这样的记录,“黄豆苗从西瓜长到西红柿又长到苹果了”,非常直观形象。对于中班幼儿,教师则提供了卡通直尺,每隔10厘米一个卡通图案,每个图案之间被分为10等份。中班幼儿在记录中说“植物的高度超过三个小动物,30 多厘米了”,他们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表达既直观形象又逐渐趋于准确。大班幼儿具有简单的计数和计算能力,于是教师提供了数字直尺。“黄豆苗长到25厘米了” “黄豆苗长到32厘米了”,他们准确地用数字记录和表达植物的生长情况。同时,我们还根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思维及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差异,指导他们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小班幼儿思维直观形象,记录能力较弱,我们指导他们更多地采用实物黏贴、照片图片黏贴以及简单的绘画等记录方法,这些方法直观形象,简便易行,适合小班幼儿操作。而中班幼儿的思维虽然仍以具体形象为主,但已能理解一些简单的符号,所以我们指导幼儿除了运用小班幼儿常用的记录方法外,还加入了 √、×、等一些幼儿易于理解的符号,来记录具体的实验过程。大班幼儿的思维表现出了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因此我们指导他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记录,表现出抽象、概括的特点。常用的有数字统计、表格等方法。另外,教师还经常指导大班幼儿运用图表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法,使他们的记录趋于准确。
如在“种子发芽了”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我们选择了一些发芽期较短的植物。种子种下以后,孩子们都盼望种子快快发芽。于是我们让幼儿观察记录,“不同的种子发芽各需要多少天”,将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其中。针对不同年龄班的特点,我们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记录方法。小班幼儿用每天贴一粒种子图片的记录方法表示种子还没有发芽,而到发芽的那天就贴一个直观形象的芽,最后统计种子的粒数来得出种子发芽需要的天数。中班幼儿则每天贴一个小红心,小红心的个数就是种子发芽需要的天数。而大班幼儿则每天在日历上作一个记号,最后统计天数,记录种子发芽期的长短。
在以上实例中,我们指导小班幼儿用实物图片、中班幼儿用符号、大班幼儿用数字统计的方法记录种子发芽的天数,正是考虑到了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渐到抽象概括的发展特点。
三、对不同年龄幼儿,教师介入的程度和组织形式不同
不同年龄班幼儿有关观察记录的经验与能力不同,决定了教师指导的程度要有差异。
小班幼儿细致和持续观察事物的能力不足,自主性不够,他们离开教师的直接引导,就难以进行长久的观察和自觉的记录。所以,对小班幼儿的科学观察和记录,教师要采用系统的、直接参与式的引导方式,带动、启发、鼓励幼儿参与观察并记录科学发现。中班幼儿有了一些记录的经验和技能,自主性也有一定的发展,有独立探索、自我学习的需求与愿望,教师可适当放手,根据幼儿探究和记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鼓励幼儿独立探究和记录。教师还可以组织和引导幼儿就记录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如在观察蝌蚪时,教师提出“猜猜看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并把它记录下来”,这一要求大大激发了幼儿主动观察、记录的兴趣。大班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记录方法上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应给予充分的信任与表现的机会,让幼儿按小组或独立完成实验观察和记录,教师可阶段性参与幼儿的经验分享活动,帮助幼儿整理、提升经验,以引领幼儿进一步观察与记录。如大班“装米豆”活动,在“你想用什么方法将三种不同的米豆装进一个瓶子里”的问题探究中,有12名幼儿就“要摇晃瓶子才能装得更多”这一具体的做法创造了五种不同的、个性化的记录方法。教师就这一现象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幼儿十分自信地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对同伴的记录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一过程较好地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独创性、个性化的科学记录能力。
8. 如何优化自主游戏后的表征反思与分享环节
摘要 一)深入引导,拓展游戏分享内容
9. 小学科学刺激与反应快速抓尺子游戏是拿尺子下端还是上端
摘要 您好,这个游戏中比较容易抓住的是尺子的上端。由于我们在反应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个时间差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到尺子的下端想要去抓的时候,当我们这个指令传到我们手指的时候其实它中间有个时间,这时候尺子已经往下落了一段了,届时我们只能抓住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