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何以前邵氏出品的电影尺度特别大
谢邀,这个问题上面,我们首先来看看“邵氏”是哪一群人,然后逐步分析拍得电影的特别之处。
“邵氏”是以香港 娱乐 大亨邵逸夫为主的一个姓氏,其发展在过去1925年上海天一制片厂开始的时候,邵醉翁就看好电影业的发展,随后一家家族独立电影公司开始兴起,名叫“邵氏电影”;一直到现在,香港的电影几乎都是邵氏为出品方,而许多我们熟悉的香港明星都拍过邵氏电影,不得不说,邵氏影业之前在香港算是电影行业的传奇。
邵氏电影发展至今,拍过不少经典影片,但是里面不论是打斗还是演技,都是非常大的尺度,这其实是当时 社会 发展的因素造成的,毕竟邵氏电影发展时期香港正处于一个混乱时代,那时候的香港黑道四起,几乎我们看过的每一部邵氏影片都有真正的黑 社会 人物,就拿我们之前最为熟悉的《古惑仔》系列影片来说,里面的人物就有道上的人,但不得不说《古惑仔》影片算是经典,之后不再有那么好看的影片了。
以前的邵氏电影,之所以让我们造成视觉与心灵上的冲击,在于拍摄影片尺度大,打斗戏,警匪,动作完全都是实打实的,这其实是那个时候的香港混乱导致的,不得不说也是邵氏电影发展越来越好的一个时代。
香港包括香港岛,新界,九龙三个地区,1997年回归之前是由英国管辖,从很多电影中都能看到英国的影子,比如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成龙扮演的角色就是英国皇家警察。当时香港岛归英国管辖,新界和九龙属于英租界,管理比较混乱,黑帮猖獗。
英国对香港的管辖并不彻底。而且一些黑帮为了洗黑钱通常采用拍电影的方式。他们通常拍摄情色片,警匪片,黑帮片。为了吸引眼球。拍摄尺度大得很。有时候都真枪实弹的上,而且也没有特别严格的审查制度,电影拍摄基本没有审核。
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从1958年成立到1985年停产,共生产了1200多部电影。
1958年到1965年以黄梅调电影为主,产量较小;
1966年以后以武侠片为主,最多时年产量达到四十部左右;
大约在1975年以后,尝试过间谍片、科幻片、黑帮片、赌片、奇案片等各种类型;
1985年正式停产。
1973年因李小龙逝世,动作片一时遇冷,这一时期邵氏出产过一批尺度较大的影片,主要是李翰祥的风月片和吕奇的艳情片。最大尺度也就基本限于女性裸体。这一时期香港电影还没有分级,1989年以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三级片。
1.当时的电影监管不严,带血腥暴力的电影可以通过审核,甚至由于视觉原因还比较卖座。
2.当时香港影视圈受黑道控制,黑道顾名思义,就是血腥暴力色情的代名词,按照黑道要求拍出的电影,理所当然的带着这些因素。
3. 社会 风气比较开放,香港本身受欧 美文 化影响,对于审美可能更重一些。
这点是我浅薄的看法,不足之处,还请指点。 我是小闲,喜欢我就关注下我吧!
邵氏电影作为早年电影界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是代表着一个电影王国,而邵氏电影的大尺度与邵氏四杰的为人作风以及当时香港的大环境背景息息相关!
邵氏兄弟四人都具有精明的商业头脑,在邵氏创业初期,兄弟四人,老大邵仁杰负责执导,老二邵仁枥任会计,负责一切账务的周转,老三邵仁枚和老四邵逸夫负责发行,从公司的运营和电影产品的制作四人通力合作,同时他们自己还做电影的编剧和摄影,一切收入全部纳入自己家族,而他们对于当时市场的需求极其敏感,懂得迎合时代和观众的需求!
到1958年,邵逸夫成立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主揽制片业务,当时的香港在英国人的管制下思想逐渐开化,而大尺度的电影正好迎合了当时观众的内心欲望,邵氏抓住了这个机会风月片一出赚的盆满钵满,而当时的电影在没有特效的年代又显得真实更令观众向往,于是邵氏无论是剧情片,还是武侠片风格都是以观众和票房为前提,而大尺度出现在邵氏电影中更是变得平淡无奇了!
有需求,自然就会有人做出来!
因为香港是靠黑帮电影和艳情片起家的,香港大多数五六十岁的人都演过艳情片
管的松,现在要是不加管控,尺度更大。谁不是希望大尺度啊,至少我喜欢
那年代本身就是动荡的年代,黑恶势力是很强大的,都是有可能拿着枪拍戏的而且潜规则水很深
② 邵氏电影颜色高达六颗星的恐怖片名字
1、《鬼眼》
谈到邵氏鬼片的话,自然绕不开桂治洪这位禽兽导演鼻祖,《鬼眼》也是其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女人因贪占小便宜被鬼占有的故事,起因就是一副隐形眼镜,鬼通过这副眼镜就可以控制这个女人。更可怕的是结局,鬼的尸体被找到烧掉之后还是没有消失,势必会继续寻找下一个对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告诉自己不要贪占小便宜,要不然后悔莫及。
2、《种鬼》
同样是杨权执导,由白净的徐少强、高飞、玄智慧联合主演,本片元素比较多,恐怖、犯罪、暴力、神怪、婚外情、降头等,据说导演还请来了专业的降头师做顾问,是一部良心之作。开始是婚外情,然后演变成犯罪片,再之后是复仇,卖点十足,最后还可以看到欧美的异形,不得不为当年的邵氏导演打call,80年代的片子放到现在也不过时。
3、《魔》
黑道分子陈雄(高飞 饰)也是一名拳场高手,其弟与一名泰拳王交手,不辛被对方贱招暗算致残。陈雄本人也遇上了麻烦:大陆帮派将他诱入埋伏,幸而一红光幻象中的高僧出现,解了陈雄之围。陈雄为了给亲弟报仇,远赴泰国与泰拳王约战,期间陈雄偶然经过一座寺院,恰似红光幻象中的情形。
4、《降头》
影片主要讲述了香港警察乐民在泰国与一小姐邂逅,乐民回国后一去不返,小姐为情自杀,暗恋小姐的酒吧打工仔为了报仇,用降头诅咒乐民一家人的故事。
③ 邵氏电影颜色高达六颗星的名字
邵氏电影颜色高达六颗星的名字是:《降头》。
《降头》是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于1975年出品的一部灵幻恐怖电影,由何梦华执导,狄龙、罗烈、石坚等主演。
该片是根据《降头》的原作改编,故事主要讲述的是罗烈饰演的香港警探与狄龙饰演的当地黑帮头目之间发生离奇事件的故事,其中涉及到一些古老的降头术。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颜色和特效来营造恐怖氛围,同时也使用了一些复杂的情节和反转来增加观众的紧张感和好奇心。
本片在拍摄手法上注重表现了降头术的神秘和恐怖,其中有些场景和特效设计相当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影片还涉及到了一些社会和伦理问题,这些问题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作品评价:
影片的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围绕着降头术展开,情节跌宕起伏,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惊喜和惊险。同时,影片也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融入其中,例如道教、佛教等思想,以及降头术这种神秘的民间信仰,使得影片具有了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影片的特效也非常出色,特别是在表现降头术时的特效处理上,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外,影片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角色塑造非常饱满、生动,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自己独特的困境和挑战。
④ 邵氏颜色程度十颗星的港片有哪些
邵氏电影公司是中国香港着名的电影制作公司之一,邵氏出品的电影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享有盛誉。邵氏电影公司的电影以黑白片为主,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尝试了很多其他颜色和技术,这也让他们拍摄出了不少有着独特色彩的电影作品。
根据邵氏电影公司官方公布的信息,邵氏颜色程度十颗星的港片有以下这些:
1. 《倩女幽魂》(1968年):这是一部经典的鬼片,以黑白为主色调,但在某些场景中使用了彩色滤镜,增强了视觉效果。
2. 《英雄本色》(1986年):这是一部经典的黑白港片,但在某些场景中使用了彩色滤镜,增强了视觉效果。
3. 《倩女幽魂2:人间道》(1990年):这是一部以彩色为主色调的续集,但在某些场景中使用了黑白滤镜,以增强视觉效果。
4. 《黄飞鸿之二:男儿当自强》(1991年):这是一部以彩色为主色调的武侠片,但在某些场景中使用了黑白滤镜,以增强视觉效果。
5. 《少林足球》(2001年):这是一部以彩色为主色调的励志电影,但在某些场景中使用了黑白滤镜,以增强视觉效果。
6. 《无间道》(2002年):这是一部以彩色为主色调的警匪片,但在某些场景中使用了黑白滤镜,以增强视觉效果。
7. 《无间道2:终极无间》(2004年):这是一部以彩色为主色调的续集,但在某些场景中使用了黑白滤镜,以增强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