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样写好看的字
1、首先,“字无百日功”,确切的说,只要坚持一百天,绝对不间断的话(比如过年时先写字后放炮,旅游时带着纸笔字帖,停电点蜡烛也要写等等),就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如果真能坚持一年的话,基本上就能练出点模样来了。
2、每天练的字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一百至二百个差不多,市面上的硬笔书法练习纸一张大约150字,正合适。
3、邓散木、启功等等无数真正的书家都明确地说过,要写就写楷书,直接写行书就白费了,特别是字不好的人。不要总想着写行书的问题,楷书写好了,行书写不难看。书法这件事欲速则不达,越是把时间花在“速成”上就越难速成。
4、钢笔的话,英雄616就可以了,不足十元,买的时候试一试,这个笔毕竟便宜,有的时候质量不大稳定,买好了的话非常好用,黄尖的英雄616通常都比较好,网上有卖。稍贵的话可买英雄100,一百多块,书写的话足够了。这两款都是暗尖,对笔有兴趣的话可单独再问钢笔爱好者。只要没有质量问题,什么笔都能练出一手好字。另外,初学者不推荐使用书法笔,它并不好用。
5、顺便说一下墨水,碳素墨水才真的黑,但是容易堵笔,这点要自己选择好。其他的都不重要,什么墨水都可以练出一手好字。
6、字帖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倾向于取法乎上,主张临写古人的碑帖,如果喜欢的话建议从小楷入手,《灵飞经》、《道德经》、《黄庭经》都比较漂亮,也很好买,中楷及其他的小楷,不是书法爱好者的话未必要追求了。另一种倾向于写硬笔字帖,这个也比较好,容易上手。不要买“成语字帖”、“故事字帖”、“散文字帖”一类,买按“笔画——偏旁——结构——章法”编排的字帖,更容易把握字的规律。楷书写好了,有时间的话可买行书字帖来练,仍然推荐“笔画——偏旁——结构——章法”一类的字帖。具体的书法家就不品评了,都好,不过要提一提庞中华,他的字帖的确很有名,但书法界普遍认为写得不怎么好。
7、握笔姿势的问题不要太纠结,姿势基本正确,不太松,不太紧就好了。正确的握笔姿势是“练”出来的,不是“摆”出来的,只有写多了,才能真正掌握握笔姿势。
8、对着字帖写叫“临”,拿纸蒙在上面写叫“摹”。这两种方法都很有效,但是一定要以临为主,总在那里“摹”,就不会有什么效果了。
9、读贴很重要,也就是要会“看”字帖,明确要领再写会进步很快。现在的字帖通常都会对字例做一点分析,足够用了。
⑵ 扁字体是什么楷书
没有扁体字这个说法,你说的应该是指字形比较扁平的楷书。魏晋时期的小楷就属于这种风格。
汉魏之际字体正在演进, “已经出现了带有较多草书笔意的新隶体。”这种新字体的书写, 又被称为隶书俗体的写法, 应该说早期的行书也以此为基础。所以说无论楷书来源于隶书, 还是来源于行书, 这两者之间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 那就是在隶书草写的书写过程中笔画不断被简化, 横画的收笔采用了“顿势的笔法”, 使用了“硬钩”, 捺笔写得直利, 点画已经敛笔顿按, 这些后来成为楷书笔画最典型的笔法特征。笔者认为在这些书写特征日益成熟的时候, 楷书就形成了。
曹魏时期的锺繇被后世称为楷书之祖。锺繇处在北方, 他的楷书被后世定性为代表了楷书的萌芽与发展。与此同时南方楷书的书写也在经历转变, 从近年来吴国出土的简牍上可以看到具有楷书书写特征的点画同样也在演进变化。南方楷书的发展以吴国为代表, 三国时期的吴简墨迹, 处在楷书的初级阶段, 呈现出楷书特征书写的字体带有许多隶式, 比如《史绰名刺》 具有明显的楷书痕迹, 有的楷式多隶意少, 有的隶式多楷式少。
吴国的楷书墨迹, 以《朱然名刺》的楷化程度为最高, 隶意最少。其特点是横画收笔顿按下敛, 竖画有垂缩之态, 撇画挺劲, 捺画有“三过折”的笔势, 折笔方峻呈圭角, 而且结字欹侧而显姿态, 十分接近后世的成熟的楷书。名刺是士流之间的用品, 其书法反映当时的书写规范和士大夫的审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