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牛舍運動場可以修成草地嗎

牛舍運動場可以修成草地嗎

發布時間: 2022-11-21 18:19:25

㈠ 奶牛場牛舍外有何設施與要求

奶牛場牛舍外配套設施主要包括運動場、圍欄、涼棚、消毒池及糞尿池等。

(1)防疫消毒設施

牛場四周應建圍牆,有條件的也可修建防疫溝或種植樹木形成生物隔離帶。牛場大門和生產區入口都應分別建設入場車輛的消毒池及人員的消毒池通道。消毒池一般長不少於4米、寬不少於3米,深0.15米左右。消毒池應堅固,並能承載通行車輛的重量。消毒池還必須地面平整,耐酸、耐鹼、不透水。供人通行的消毒池建在室內,與更衣室相連,通道內設紫外燈等消毒設備,消毒池內鋪吸水性較強的踏腳墊放入池內進行消毒,其尺寸為長2.8米、寬1.4米、深5厘米,池底有一定坡度,並設有排水孔。同時有條件時盡量延長人走過消毒池通道的時間(最少5分鍾)。

(2)運動場

運動場是奶牛運動和休息的場所,對牛的健康極為重要,因此,在每棟牛舍的南面應設有運動場。運動場太小,易引起運動場泥濘、衛生差,導致乳房炎、腐蹄病增多。運動場的面積一般可按成年牛20~25米2/頭、育成牛12~18米2/頭、犢牛10~15米2/頭。運動場地面結構以三合土或沙質土最好,地面平坦、乾燥,並有1.5%~2.5%的坡度,排水暢通,四周有排水溝。運動場內應設有補飼槽、礦物質添加劑槽、飲水池和涼棚。在運動場靠近道路邊的圍欄附近應設水槽和補飼槽,水槽寬一般為0.5~0.7米,深0.4米,長度可按每頭奶牛0.15~0.2米計算,水槽高0.6~0.7米,槽底應設排水孔。水槽周圍奶牛站立處地面要鋪水泥地。補飼槽內可放置礦物質、食鹽和青乾草讓牛自由採食。涼棚既可防雨,也可防曬。涼棚設在運動場南側,棚蓋材料的隔熱性能要好,涼棚高3~4米,涼棚面積為5米2/頭。運動場周圍應設圍欄,圍欄要求堅固,常以鋼管建造,有條件也可採用電圍欄,欄高一般為1.2~1.5米,欄柱間距2~3米。圍欄門和牛舍門寬度基本一致。此外,運動場的周圍應種樹綠化。

奶牛場牛舍外配套設施還包括青貯窖、乾草棚、飼料加工庫和保健設施等。

㈡ 牛舍內有何主要設施及要求

根據牛的生理階段,奶牛牛舍分哺乳犢牛舍、生長牛舍、成牛舍和產房。

(1)犢牛舍

要求清潔乾燥、通風良好、光線充足,防止賊風和潮濕。為提高犢牛成活率,減少疾病,提高增重,犢牛自出生至哺乳期結束實行單體獨立飼養模式。其中可移動犢牛欄(犢牛島)應用效果最好。可移動牛欄便於清理欄下的污物,床位可保持乾燥,犢牛轉群後便於徹底清除墊草、糞便以及消毒和實施常規的衛生防疫措施。犢牛欄三面封閉,一面朝陽,無底面,有頂罩,前沿高180厘米,後沿高165厘米,長170~180厘米,舍寬70~90厘米。運動場圍欄上設置奶桶(放奶、料、水)、草欄(放置青乾草)。犢牛欄放置時,欄間要保持一定距離,防止犢牛間互相舔、吮。在氣候溫和的地方或季節,犢牛欄一般放置在室外更好(圖1)。

圖5散欄式牛舍牛床

散欄式牛舍內的走道結構要視清糞的方式而定,一般為水泥地面,並有2%~3%的斜度,以利清洗。走道的寬為2~4.8米,帶飼槽的牛床走道要寬些,當牛採食時,其尾後還有足夠的空間讓其他牛自由走動。如採用機械刮糞,則走道寬應與機械寬相適應;如採用水力沖洗牛糞,則走道應採用漏縫地板。

散欄式牛舍的飼槽多採用地面飼槽。採食隔欄大多採用硬式頸枷,每頭牛之間的寬度為65厘米左右。

擠奶廳是奶牛場採用散欄式飼養和奶牛小區的重要配套設備。擠奶廳的形式比較多,分固定式和轉動式兩種:固定式又有列式擠奶台、魚骨式擠奶台;轉動式因母牛設立的方式有串聯式、魚骨式和放射式等。

列式擠奶台:擠奶時將牛趕進擠奶廳內的擠奶台上,兩旁排列,在擠奶欄位中間設有擠奶員操作的地坑,列式擠奶棚高2.5米以上,坑道深0.8~1.0米,坑寬2~3米,坑道長度與擠奶機欄位有關,設計按擠奶機設備提供廠家要求進行。2個以上擠奶員操作,一邊擠奶,一邊進行擠奶准備。此時放出一批擠完的牛,放進一批待擠牛。擠奶員站在廳內兩列擠奶台中間的地槽內,流水作業方便,同時識別牛隻容易。根據需要可安排2×4至2×24欄位,以滿足大(多至2000頭)、中、小不同規模奶牛場的需要。

魚骨式擠奶台:擠奶台兩排擠奶機的排列形狀有如魚骨,這種擠奶台欄位一般按傾斜30°設計,這樣就使得牛的乳房部位更接近擠奶員,有利於擠奶操作,減少走動距離,提高勞動效率。同時,基建投資低於列式。一般適於中等規模的奶牛場,欄位根據需要可從2× 6至2×16不等。魚骨式擠奶廳棚高一般不低於2.5米,中間設有擠奶員操作的坑道。坑道深0.8厘米;坑寬2.0~3.0米;坑道長度與擠奶機欄位有關,設計按設備要求進行。坑道門的設計按擠奶機設備提供廠家要求建造。

轉盤式擠奶台:利用可轉動的環形擠奶台進行擠奶流水作業。其優點是奶牛魚貫進入擠奶廳,擠奶員在入口處沖洗乳房,套奶杯,操作方便,每轉一圈7~10分鍾,轉到出口處已擠完奶,勞動效率高,適於較大規模奶牛場。目前主要有魚骨式轉盤擠奶台和並列式轉盤擠奶台。

為充分發揮擠奶廳的作用,應配備與之相適應的附屬設備,如待擠區、機房、牛奶製冷間等。這些設備的自動化程度應與擠奶設備的自動化程度相適應。待擠區是將同一組擠奶的牛集中在一個區內等待擠奶。較為先進的待擠區內還配置有自動將牛趕向擠奶台集中的裝置。待擠區常設計為方形,且寬度不大於擠奶廳,面積按每頭牛1.6米2計算。牛在待擠區停留的時間一般以不超過0.5小時為宜。同時,應避免在擠奶廳入口處設置死角、門、隔牆或台階、斜坡,以免造成牛隻阻塞。待擠區的地面要易清潔、防滑、淺色、環境明亮、通風良好,且有3%~5%的坡度(由低到高至擠奶廳入口)。

在擠奶廳出口通往牛舍的走道旁設一滯留欄,柵門由擠奶員控制。在擠奶過程中,如發現有需進行治療或需進行配種的牛,則在擠完奶放牛離開擠奶台,走近滯留欄時,將柵門開放,擋住返回牛舍的走道,將牛導入滯留欄。先進的擠奶台配有牛隻自動分隔門,由電腦控制,在牛離開擠奶台後,自動識別,及時將門轉換,把牛導入滯留欄,進行配種、修蹄、治療等。在擠奶台旁通常設有機房、牛奶製冷間、更衣室、衛生間。

(3)產房

產房是專用於飼養圍產期奶牛的地方。由於圍產期奶牛的抵抗力較弱,產科疾病發病率也較高,因此,產房要求冬暖夏涼,舍內便於清潔和消毒,有條件時盡量鋪設墊草。產房內的牛床數一般可按成母牛數的10%~13%設置,採用雙列對尾式,牛床長2.2~2.4米,寬1.4~1.5米,以便於接產操作。產房一般採用鏈式頸枷或拴系。

㈢ 牛爛蹄子怎麼辦

牛爛蹄子需要消毒葯品處理,挖去壞死腐爛的組織。

治療奶牛腐蹄病清洗好病變部位是很關鍵的,可以用以下消毒葯品處理:用1000倍新潔爾滅液反復沖洗患部,修整蹄部,徹底清除壞死組織及膿汁污物,再用3%碳酸溶液反復沖洗,擦乾。

或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患部,清除污物、膿汁並挖去壞死腐爛的組織,後用5%碘酊消毒,再用消毒葯棉抹乾後用葯。或用3%來蘇兒水清洗整個患肢,先修蹄,矯正,擴創後充分暴露創面,如果腐蹄嚴重,則用3%雙氧水沖洗患部,徹底消除全部壞死組織。

預防措施:

患腐蹄病的牛,牛蹄著地就會感覺疼痛,跛行,沒有食慾,逐漸消瘦,奶量下降,嚴重時,蹄部化膿而導致敗血症。

一、合理搭配日糧,日糧中除含一定能量、蛋白質外,還要有一定的礦物質,而且鈣、磷盡可能平衡。

二、保持牛舍的清潔、乾燥,清除運動場上的碎石、尖銳物體。

三、加強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牛蹄質量,提高抵抗力。

四、定期檢查和修理牛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腐蹄病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肉牛腐蹄病

㈣ 現在農村有很多家庭的小型養牛場,家庭小型養牛場怎麼建

很多人在養牛場建設初期就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牛舍。一個能養50頭牛的標准牛棚至少需要10萬元,而一個能遮風擋雨的簡易牛棚只要幾千元。前期對圈舍的過度投入,必然會影響後期對牛品種的投入和養殖成本,從而減少養殖數量。再說養牛辛苦,不適合所有人。如果之前對住房的投入太大,我們就不容易轉行了。在圍欄投資小的情況下,可以先養一兩批牛,感覺是在擴大規模。重建相對標準的圈養還不算晚。

很多人不賺錢,是因為介紹工作做得不好。首先要確定哪種牛適合我們養殖,其次要選擇一個值得信賴的引種地。引進時,品種的選擇主要由育種方式決定。生長快的品種(如西門塔爾牛、夏洛來牛等。)均選用圈養,而小型品種(如本地黃牛、雜交黃牛等。)都是在山地放養的情況下選擇的。引進牛要堅持就近原則。引種地點越近,牛的發病率越低,適應性越好。如果需要介紹到其他地方,不要相信低價宣傳,一般都是騙人的。同時,引種後應進行應急處理和飼養過渡。

㈤ 怎樣建造牛舍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為了給牛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保障牛的健康和生長的正常運行。花較少的資金、飼料、能源和勞力,獲得更多的畜產品和較高的經濟效益。以下就牛舍的科學建設進行闡述。
牛舍建設要求:
牛舍建築,要根據當地的氣溫變化和牛場生產,用途等因素來確定.建牛舍因陋就簡,就地取材,經濟實用,還要符合獸醫衛生要求,做到科學合理.有條件的,可建質量好的、經久耐用的牛舍。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東南 好。牛舍要有一定數量和大小的窗戶,以保證太陽光線充足和空氣流通。房頂有一定厚度,隔熱保溫性能好。 舍內各種設施的安置應科學合理,以利於肉牛生長
一、牛舍的類型
1、半開放牛舍
半開放牛舍三面有牆,向陽一面敞開,有部分頂棚,在敞開一側設有圍欄,水槽、料槽設在欄內,肉牛散放其中。每舍(群)15-20頭,每頭牛佔有面積4-5平方米。這類牛舍造價低,節省勞動力,但冷冬防寒效果不佳。
2、塑料暖棚牛舍
塑料暖棚牛舍屬於半開放牛舍的一種,是近年北方寒冷地區推出的一種較保溫的半開放牛舍。與一般半開放牛舍比,保溫效果較好。塑料暖棚牛舍三面全牆,向陽一面有半截牆,有1/2-2/3的頂棚。向陽的一面在溫暖季節露天開放,寒季在露天一面用竹片、鋼筋等材料做支架,上覆單層或雙層塑料,兩層膜間留有間隙,使牛舍呈封閉的狀態,藉助太陽能和牛體自身散發熱量,使牛舍溫度升高,防止熱量散失。
修築塑膜暖棚牛舍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1)選擇合適的朝向,塑膜暖棚牛舍需坐北朝南,南偏東或西角度最多不要超過15°,舍南至少10米應無高大建築物及樹木遮蔽。
(2)選擇合適的塑料薄膜,應選擇對太陽光透過率高、而對地面長波輻射透過率低的聚氯乙烯等塑膜,其厚度以80-100微米為宜。
(3)合理設置通風換氣口,棚舍的進氣口應設在南牆,其距地面高度以略高於牛體高為宜,排氣口應設在棚舍頂部的背風面,上設防風帽,排氣口的面積為20厘米×20厘米為宜,進氣口的面積是排氣口面積的一半,每隔3米遠設置一個排氣口。
(4)有適宜的棚舍入射角,棚舍的入射角應大於或等於當地冬至時太陽高度角。
(5)注意塑膜坡度的設置,塑膜與地面的夾角應在55-65°為宜。
3、封閉牛舍
封閉牛舍四面有牆和窗戶,頂棚全部覆蓋,分單列封閉舍和雙列封閉舍。單列封閉牛舍只有一排牛床,舍寬6米,高2.6-2.8米,舍頂可修成平頂也可修成脊形頂,這種牛舍跨度小,易建造,通風好,但散熱面積相對較大。單列封閉牛舍適用於小型肉牛場。雙列封閉牛舍舍內設有兩排牛床,兩排牛床多採取頭對頭式飼養。中央為通道。舍寬12米,高2.7-2.9米,脊形棚頂。雙列式封閉牛舍適用於規模較大的肉牛場,以每棟舍飼養100頭牛為宜。
二、牛舍內設備
1、牛床:牛床是牛吃料和休息的地方,牛床的長度依牛體大小而異。一般的肉牛床設計是使牛前軀靠近料槽後壁,後肢接近牛床邊緣,糞便能直接落入糞溝內即可。成年母牛床長1.8-2米,寬1.1-1.3米;種公牛床長2-2.2米,寬1.3-1.5米;肥育牛床長1.9-2.1米,寬1.2-1.3米;6月齡以上育成牛床長1.7-1.8米,寬1-1.2米。牛床應高出地面5厘米,保持平緩的坡度為宜,以利於沖刷和保持乾燥。牛床最好以三合土為地面,即保溫又護蹄。
2、飼槽:飼槽建成固定式的、活動式的均可。水泥槽、鐵槽、木槽均可用作牛的飼槽。飼槽長度與牛床寬相同,上口寬60-70厘米,下底寬35-45厘米,近牛側槽高40-50厘米,遠牛側槽高70-80厘米,底呈弧形,在飼槽後設欄桿,用於攔牛。
3、糞溝:牛床與通道間設有排糞溝,溝寬35-40厘米,深10-15厘米,溝底呈一定坡度,以便污水流淌。
4、清糞通道:清糞通道也是牛進出的通道,多修成水泥路面,路面應有一定坡度,並刻上線條防滑。清糞道寬1.5-2米。牛欄兩端也留有清糞通道,寬為1.5-2米。
5、飼料通道:在飼槽前設置飼料通道。通道高出地面10厘米為宜。飼料通道一般寬1.5-2米。
6、牛舍的門:肉牛舍通常在舍兩端,即正對中央飼料通道設兩個側門,較長牛舍在縱牆背風向陽側也設門,以便於人、牛出入,門應做成雙推門,不設檻,其大小為2-2.2米×2-2.2米為宜。
7、運動場:飼養種牛、犢牛的舍,應設運動場。運動場多設在兩舍間的空餘地帶,四周柵欄圍起,將牛拴系或散放其內。其每頭牛應占面積為:成牛15-20平方米、育成牛10-15平方米,犢牛5-10平方米。運動場的地面以三合土為宜。在運動場內設置補飼槽和水槽。補飼槽和水槽應設置在運動場一側,其數量要充足,布局要合理,以免牛爭食、爭飲、頂撞。

㈥ 養殖肉牛需要什麼技術,設備

肉牛的養殖技術

1.飼喂次數
生產中為了降低勞動強度,提高飼喂效果,一般採用日喂2次,間隔12小時,早晚各喂1次的方法。確保牛有充分的休息、反芻時間,提高胃腸道消化機能,減少牛的運動次數。
2.飼喂方式
比較理想的喂料方式是精、粗、青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在一起飼喂,可提高飼料消化率。但對於較大型育肥牛場,由於花費的勞動力大,不可能做到這一點。這時也可採用分開飼喂的辦法,要先喂粗料,後喂精料,保證牛能吃飽,促進牛多採食,減少食槽中的剩料量。對於粗料,最好經過濕拌、浸泡、發酵、切短、粉碎等處理,以提高消化利用率。
萊州洪訓肉牛養殖交易服務公司,曾摸索出一套對長期舍飼牛誘導其增加採食量,促進生長的方法,效果較好。具體措施如下:
(1)選購架子牛時要嚴格篩選。群眾有"口方大,愛採食"的選牛經驗。 (2)育肥初期, 日糧中的粗飼料比例不能低於50%,多採食粗飼料,可以鍛煉胃腸功能,增大胃容量。飼料組成要多樣化。
(3)應先喂粗飼料,後喂精料,少喂勤添,最後喂水。
(4)如果飼喂過程中,肉牛出現厭食,可加喂質優、適口性好的青飼料,恢復和增強胃腸功能;也可改變飼料形態,如採用蒸煮、壓片等方法加工飼料,提高適口性。
(5)保證新鮮充足飲水,做到晝夜供應。
(6)日糧中增加有助於消化的葯物,使用添加劑。
(7)飼料供應量應逐漸增加,不宜太猛、太急,否則容易造成剩料浪費或引起消化不良。改變飼料應有一個過程,不要一次性改變,一般要有1周左右時間的過渡。
3.飼養方式
主要有放牧飼養、拴系舍飼和放牧舍飼相結合三種方式。
放牧飼養,在牧區可利用草地放牧,可適用於各個年齡和生產目的的牛。在農區主要是利用江灘、海灘、草山、草坡進行,這不利於快速育肥,而對犢牛、小架子牛通過放牧,可促進骨骼發育。
拴系舍飼是集約化產業化生產時最常用的飼養方式,具有生產快,經濟效益高的特點。
放牧與舍飼結合的方式在很多地區均可使用,在草料旺盛的夏秋季節可採用放牧為主,適當補飼精料的方法,而在冬季枯草期可完全舍飼。

牛場配套設施與設備

一、牛舍設施與設備
一般牛舍內的主要設施有:牛床與拴系設備、喂飼設備、飲水設備、糞便清理設備以及舍外的運動場等其他一些相關設施等。
(一)牛床
牛床必須保證奶牛舒適、安靜地休息,保持牛體清潔,便於擠奶操作(舍內擠奶時)並容易打掃。牛床應有適宜的坡度,通常為1~1.5%。目前牛床都採用水泥面層,並在後半部劃線防滑。冬季,為降低寒冷對奶牛生產的影響,需要在牛床哂納感加鋪墊物。最好採用橡膠等材料鋪作牛床面層。
1、拴系飼養牛床
2、散欄飼養牛床
(二)拴系設備
拴系設備用來限制牛在床內的活動范圍。拴系設備的形式有軟鏈式、硬關節頸架式/
(三)飼喂設備
奶牛的飼喂設施包括飼料的裝運、輸送、分配設備以及飼料通道等設施。
常用的飼喂方式有兩種:採用單一類型的全日糧配合飼料,即用青貯料和配合飼料調製成混合飼料;在採用舍飼散欄飼養時,大部分精料在擠奶時飼喂,青貯料在運動場或舍內食槽內採食,青、乾草一般在運動場上飼喂。
(四)飲水設備
牛場舍內飲水設備包括輸送管路和自動飲水器或水槽。
(五)舍內清糞設備
1、清糞通道與糞溝
2、清糞形式及設備
牛舍的清糞形式有機械清糞、水沖清糞、人工清糞。我國奶牛場多採用人工清糞。機械清糞中採用的主要設備有連桿刮板式,適於單列牛床;環行鏈刮板式,適於雙列牛床;雙翼形推糞板式,適於舍飼散欄飼養牛舍。
二、擠奶中心和擠奶設備
(一)擠奶中心的布置
擠奶廳的位置一般採用下列兩種布置形式:
1、擠奶廳設在成乳牛舍區的中央
2、擠奶廳設在多棟成乳牛舍區的一側
(二)擠奶設備
1、擠奶設備要求
為使擠奶設備不對奶牛產生有害刺激,提高產奶量、減少疾病及減少牛奶污染,對擠奶設備有下列要求。
(1) 生理方面要求
(2.)技術方面要求
2、擠奶設備類型
機械擠奶裝置按照形式來分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提桶式、管道式、擠奶廳式、移動式以及擠奶機器人。選擇哪種類型的擠奶裝置,主要由奶牛場的規模和飼養工藝方式決定。
(1)提桶式擠奶裝置:主要用於中小型養牛場的拴系牛舍中,由擠奶器和真空裝置組成。
(2)管道式擠奶裝置:適於中型養牛場的拴系牛舍中。由一下六部分組成。真空系統、真空管道、牛奶管道、擠奶杯組、牛奶收集系統和清洗消毒系統。
(3)移動式擠奶裝置:適用於奶牛活動范圍較大的放牧場擠奶。
(4)擠奶廳式擠奶裝置:擠奶廳式擠奶系統適用於專業化的奶牛場,舍飼散放和散欄飼養的奶牛場多採用這種形式。擠奶廳式擠奶裝置主要由固定式擠奶器、牛奶計量器、牛奶輸送管道以及喂飼設備、乳房自動清洗和奶杯自動摘卸等系統裝置組成。
(三)擠奶廳布置形式
擠奶廳是擠奶中心最重要部分,按不同需求配置不同形式和不同擠奶欄位的擠奶台,每個擠奶欄位上都有擠奶器、牛奶計量器、牛奶輸送設備以及洗滌設備等。常見的擠奶台有下列幾種形式。
1.橫列式
2.串列式
3.側進式
4.魚骨式
5.轉盤式
(四)蹄浴
蹄浴池直接設置在奶牛返回通道上,奶牛場可根據實際需要每周進行1~2次蹄浴。在設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由於返回通道上設置了蹄浴池,放慢奶牛返回牛舍的速度,因而蹄浴池要盡可能遠離擠奶台以減小對其影響。
(2)蹄浴池與返回通道同寬,深15cm,要求至少能盛10cm深的液體。最小長度220cm,兩端設置相應坡度。
(3)為避免大量的牛蹄污物落入蹄浴池內,污染消毒液,可以在蹄浴前讓牛隻通過清水池。
三、青貯設施與青貯設備
青貯的方式主要有四種,即採用青貯窖、青貯塔和塑料袋青貯以及地面堆貯,可根據不同的條件和用量選擇不同的青貯方法及相應的配套設施。
(一) 青貯窖
1.窖址選擇
青貯窖應建在離牛舍較近的地方,地勢要高燥、易排水,遠離水源和糞坑,切忌在低窪處或樹陰下建窖,以防漏水、漏氣和倒塌。
2.窖形和規格
小型青貯窖頂寬2.0~4.0m,深2.0~3.0m,長3.0~15.0m;大型窖寬10.0~15.0m,深3.0~3.5m,長30.0~50.0m。
3.建窖
土窖壁要光滑,如果利用時間長,最好做成永久性窖。長方形的窖四角修成弧形,便於青貯料下沉,排除殘留空氣。
4.青貯窖容積計算和青貯料重
青貯窖的寬、深取決於每日飼喂的青貯量,通常以每日取料的挖進量不少於15cm 為宜。在寬度和深度確定後,根據青貯需要量,計算出青貯窖的長度,也可根據青貯窖容積和青貯原料容重計算出青貯料重量。
5.裝卸設備
青貯窯可以由青飼切碎機在切碎的同時裝料,或由青飼料收獲機後面的拖車運回自卸裝入。
(二)地面堆貯
地面堆貯是一種較為簡便的方法。選擇乾燥、平坦的地方,最好是水泥地面。四周用塑料薄膜蓋嚴,也可以在四周壘上矮牆,鋪飼料薄膜後再添青料。一般堆高1.5~2.0m,寬1.5~2.0m,堆長3~5m。頂部用泥土或重物壓緊。這種形式貯量較少,保存期短,適用於小型養殖規模。
(三)塑料袋貯
採用塑料袋青貯方式有以下優點:投資少,見效快,綜合效益高;青貯質量好,粗蛋白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消化率高,適口性好,採食量高,氣味芳香;損失浪費極少,霉變損失,流液損失和喂飼損失均大大減少;保存期長,可長達1~2年;不受季節、日曬、降雨和地下水位的影響,可在露天堆放;可集中收割、晾曬,短時間內完成青貯生產;儲存方便,取飼方便;節省了建窖費用和維修費用;節省了建窖佔用的土地和勞力;節省了上窖勞力;不污染環境;易於運輸和商品化。必要的條件是將青貯原料切短、切細,噴入或裝入塑料袋,排盡空氣並壓緊後扎口即可。如果無抽氣機,應裝填緊密,加重物壓緊。
四、肉牛場設施與設備
(一)牛床
可以採用水泥抹面,導熱性能好,堅固耐用,易於清洗和消毒。
(二)飼槽
飼槽有固定式和活動式兩種,設置在牛床前面。
(三)水槽
水槽和飼槽一樣是不可缺少的舍內設施,可以採用自動飲水器,也可以採用裝有水龍頭的水槽。寒冷地區水槽要求防寒抗凍,必要時冬季可以採用溫水。
(四)清糞通道
清糞通道同時也是牛隻出入的通道,清糞通道一般需設置一定的坡度,並設置防滑凹槽。
(五)糞尿溝
人工清糞牛舍一般在牛床和通道之間設置糞尿溝,糞尿溝要求不滲漏和壁面光滑。溝寬30~40厘米,深10~15厘米,縱向排水坡度1~2%。
(六)飼料通道
飼料通道設置在飼槽的前端,一般以高出地面10厘米為宜,寬一般為1.5~2厘米。
(七)運動場
飼養種牛、犢牛的牛舍,應設立運動場。運動場多設在棟舍間的空餘地帶,四周用柵欄圍起來,將牛隻散放或拴系其內。運動場以三合土地面為宜。運動場應設立補飼槽和水槽。育肥牛一般要減少運動,飼喂後拴繫到運動場休息,及減少飼料消耗,提高增重。對繁殖母牛,每天應保證充足的運動量和日光浴。對於公牛應強制運動,以保證健康。
(八)其他設備
1、管理設備:主要包括刷拭牛體器具、拴系器具、清理畜舍器具、體重測試器具,另外還需要配備耳標、無血去勢器、體尺測量器械等。
2、飼料生產和輸送設備
肉牛場設備還包括獸醫防疫設備、場內外運輸設備及公用工程設備等。

㈦ 黃牛的養殖環境條件很重要,黃牛養殖的環境要求有哪些

牛舍一般有半開放式牛舍、塑料大棚牛舍和磚砌牛舍,有4頭方形奶牛,每頭奶牛佔地4-5平方米。它對地理位置要求很高,夏天通風,冬天保暖,一般只要圈舍溫度在10度以下,牛就能正常生長。

1.封閉牛舍

封閉式牛舍主要用於飼養公牛、奶牛、小牛和成年牛。牛舍最好朝南或東南。牛舍要有一定數量和尺寸的窗戶,保證充足的陽光和空氣流通。屋面有一定厚度,隔熱保溫性能好。封閉牛舍內的牛床一般為1.7-1.8米,地面應牢固、防滑、易沖刷,並向糞溝傾斜2度。飼喂槽設置在牛床前,槽底呈橢圓形,槽內表面應光滑耐用,牛舍外應有運動場。運動場的大小是根據肉牛的數量來決定的,一般每頭牛佔地約15-20平方米。

2.露天牛舍

開放式牛舍主要用於飼養育肥牛。牛舍建設方向為南北向,有利於接收陽光。牛棚上方有遮雨棚,牛棚內有槽和水槽。育肥牛不拴在牛棚里,散養,自由採食,自由飲水,自由活動。

㈧ 不同的種類建設牛舍類型不同,肉牛舍建設類型有什麼

牛舍的範例普通分三種,半開放式牛舍、塑料暖棚牛舍、封鎖牛舍,三種各有特點。第一種比擬合適南邊地域,究竟南邊想必暖和,前面兩種比擬合適北方地區,北邊在養殖方面溫度不斷是個須要處理的成績,半開放式牛舍一個養殖數目節制在20頭之內,前面兩種在數十至一百位最好。

㈨ 肉牛場建築的配置有哪些要求

(1)設計原則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為了給牛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保障牛的健康和生產的正常運行。花較少的資金、飼料、能源和勞力,獲得更多的畜產品和較高的經濟效益。為此,設計肉牛舍應掌握以下原則。

①符合牛舍環境質量要求:一個適宜的環境可以充分發揮牛的生產潛力,提高飼料利用率。一般來說,家畜的生產力20%~30%取決於環境。不適宜的環境溫度可以使牛的生產力下降10%~30%。如果沒有適宜的環境,即使喂給全價飼料,飼料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畜產品,從而降低了飼料利用率。由此可見,修建牛舍時,必須符合牛對各種環境條件的要求。牛捨生態環境質量要求見表7-3。

表7-5 不同緯度的最佳採光屋面角(°)

D.合理設置通風換氣口:棚舍的排氣口設在棚舍頂部的背風面,上設防風帽、排氣口的面積以20厘米×20厘米為宜。進氣口設在暖棚舍內牆1/2處的下部,面積是排氣口面積的一半,每隔3米遠設置一個排氣口。

④裝配式牛舍:裝配式牛舍以鋼材為原料,工廠製作,現場裝備,屬敞開式牛舍。屋頂為鍍鋅板或太陽板,屋樑為角鐵焊接;U形食槽和水槽為不銹鋼製作,可隨牛隻的體高隨意調節。

裝配式牛舍室內與普通牛舍基本相同,其適用性、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屋架、屋頂和牆體及可調節飼喂設備上。

屋架梁是由角鋼預制,待柱墩建好後裝上即可。架樑上邊是由角鋼與圓鋼焊制的檁條。

屋頂自下往上是由3毫米厚的鍍鋅鐵皮,4厘米厚的聚苯乙烯泡沫板和5毫米厚的鍍鋅鐵皮瓦構成,屋頂材料由螺絲貫串固定在檁條上,屋脊上設有可調節的風帽。

牆體四周60厘米以下為磚混結構(圍欄散養牛舍可不建牆體)。每根樑柱下面有一鋼筋水泥柱墩,其他部分為水泥沙漿面。牆體60厘米以上部分分為3種結構:屋頂兩端的月牙部分及飼養員宿舍、草料間兩邊牆體為「泰克牆」,它的基本骨架是由角鋼焊制,角鋼中間用4厘米厚泡沫板填充,骨架外面扣有金屬彩板,骨架裡面固定一層鋼網,網上水泥沙漿抹面;飼養員宿舍、草料間與牛舍隔牆為普通磚牆,外牆水泥沙漿;牛舍前後兩面60厘米以上牆體部分安裝活動卷簾。卷簾分內外2層,外層為雙簾子布中間夾腈綸棉製作的棉簾,里邊一層為單層簾子布製作的單簾,兩層卷簾中間安裝有鋼網,雙層卷簾外有防風繩固定。

裝配式牛舍系先進技術設計,適用、耐用和美觀,且製作簡單,省時,造價適中。

A.適用性強:保溫,隔熱,通風效果好。牛舍前後兩面牆體由活動卷簾代替,夏季可將卷簾拉起,使封閉式牛舍變成棚式牛舍,自然通風效果好。屋頂部安裝有可調節風帽。冬季卷簾放下時通風調節帽內蝶形葉片使舍內氨氣排出,達到通風換氣效果。

B.耐用:牛舍屋架、屋頂及牆體根據力學原理精心設計,選用優質防銹材料製作,既輕便又耐用,一般使用壽命在20年以上(卷簾除外)。

C.美觀:牛舍外牆採用金屬彩板(藍色)扣制,外觀整潔大方,十分漂亮。

D.造價適中:按建築面積計算,每平方米造價為磚混結構、木質結構牛舍的80%左右。

E.建造快:其結構簡單,工廠化預制,現場安裝。因此省時,一棟標准牛舍一般在15~20天即可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