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艾灸肚臍每次多長時間可以
擴展閱讀
索尼拍視頻可以拍照嗎 2025-08-15 18:19:58

艾灸肚臍每次多長時間可以

發布時間: 2023-05-06 23:37:08

① 艾熏肚臍有什麼好處 艾熏肚臍的注意事項

艾熏肚臍是一個在中醫里很重要的存在,許多女性身體都不好,需要調理,而用艾熏來熏肚臍會打通筋脈,好處多多,不過注意事項有很多。

艾灸肚臍有什麼好處

臍,俗稱肚臍眼。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後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認為,「臍」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祥陸而發生疾病,通過刺激謹晌頃或施葯於神闕穴,便有調整陰陽平衡、氣血和暢的功能,收到祛邪治病之功效。

實驗研究也證明,通過葯熨、艾灸等刺激,有助於調節人體神經系統及內分泌活動,尤其是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從而能起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之作用。

大多女性朋友謹仔身體比較涼,四肢寒冷,再加上夏季貪涼,導致痛經;現在社會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導致身體虛脫乏力;不小心吃壞肚子,或因著涼導致拉肚子,以上症狀皆可艾灸神闕穴治癒。

灸神闕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可能會燙傷局部皮膚,所以我們還可以用熱水袋熱敷來代替艾灸。但水溫不宜太高,感覺溫熱舒適即可,熱敷期間若水袋溫度降低就應立即更換。

艾灸肚臍的方法

第一法:灸肚臍專用器具,其設計獨特肚臍爐灸專門針對肚臍做艾灸。每次灸20~35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第二法:艾炷神闕隔姜灸。把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

第三法:隨身灸,使用隨身灸,利用配套布帶將隨身灸器固定於臍部位置,調節風門,以控制施灸溫度,以能接受溫度為宜,每次灸20~35分鍾(隨身灸配套的一支艾條一般可使用30-4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第四法:陳年艾條直接灸。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艾灸肚臍注意事項

不過在艾灸肚臍時,一定要注意以下5大方面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後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於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脈搏每分鍾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艾灸肚臍並非人人適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② 小孩艾灸肚臍眼一次多長時間

小孩艾灸肚臍眼一次多長時間

小孩艾灸肚臍眼每天施灸15-30分鍾,皮膚泛紅為度,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

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雀態裂,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適合於體質虛弱,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症狀的孩子。

正確艾灸小孩肚臍眼的方法

艾灸神闕不僅可以治病,更可以健身,作為保健灸,主要體現在艾灸神闕穴對人體的整體性調節作用上。

由於臍通百脈,以艾的溫通作用與火的陽熱屬性及所灸葯物的屬性,通過腧穴經絡,內達臟腑,調節臟腑經絡,使機體陰陽平衡,氣血調和,達到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和延年益壽的目的。

艾灸精選蘄艾絨高比例35:1熱量溫和、艾煙小、濃郁的艾香味,易操作,點燃後貼在穴位,避免被燙傷和手酸不願意堅持長期艾灸的煩惱。

小孩艾灸肚臍的注意事項

1、小孩保健艾灸效果極好,而且方法簡單方便容易操作,小孩沒有痛苦,無副作用,非常適用於家庭推廣使用。

2、小孩保健艾灸可根據小孩不同的具體情況進閉清行不同的施灸方法,一般要堅持1-6個月,直至小孩健壯為止。

3、小孩皮膚對溫熱疼痛感覺敏感度較差,加上小孩好動,不能配合,故在施灸時要格外小心,大人要將自己的手放在小孩施灸部位,以感知小孩灸溫的強弱,謹防燙傷頃閉。

4、最好在空氣流通,清潔乾燥的房間中進行。

5、對於還不會說話的小孩要密切觀察,隔姜、蒜灸時,要輕輕移動薑片、蒜片,謹防燙傷。

③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怎麼操作

艾灸肚臍眼作為時下十分流行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過自己也要知道基本的操作方式,小心遇到騙子,現在電信詐騙多,庸醫那是更加哪跡氏的多,自己多懂點不是壞處。本期的 中醫養生 ,講講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艾炷直接灸
人平躺著,用艾灸罐又叫艾灸盒直接灸肚臍眼,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或者用艾條直接灸,就是將點燃的艾條懸在肚臍的上方約1厘米左右,以覺得有溫熱的感覺為度,不可太熱。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有過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功效:對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隔姜灸
取新鮮生薑一塊,將新鮮生薑切成約0.3~0.5cm厚的薄片(大小比肚臍略大)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平放在肚臍上,上置艾炷點燃施灸,感到灼痛時,可將薑片連同艾炷稍許上提,使之離開皮膚片刻,稍停放下,亦可隨即更換艾炷。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隔姜灸是溫里通氣的,有人肚子里特別脹,大便老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於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主要功效: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臍,俗稱肚臍眼。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州拍帶脫落後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

隔鹽灸
用食鹽作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只適於臍部。其方法是:也是平躺著,以純凈乾燥的食鹽適量研細或炒熱,填平臍孔,再放上薑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臍部凸出,可用濕面條圍臍如井口,再填鹽於臍中,如隔姜灸樣施灸。加放薑片的目的是隔開食鹽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鹽遇火起爆,導致燙傷。一般施灸3~9壯,對於急性病症可根據病情多灸,不拘壯數。

主要功效:此法對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和虛脫等證,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陽、肢冷脈伏之脫症,可用大艾炷連續施灸,不計壯數,直至汗止脈起,體溫回升,症狀改善為度。

肚臍艾李散灸的操作方法:
步驟1:先按「足叄里」的穴位。
步驟2:利用艾草來熏腳部「叄陰交」的穴位約叄至四分鍾。
步驟3:然後熏肚部中間的「神闕」穴位。
步驟4:邊熏肚臍附近「氣池」的穴位,再一邊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從小腿至大腿位置作推拿,過程為15分鍾。然後再做另一支腳。
步驟5:以拳頭手位從腳側位置向上推,以疏通經絡和去水腫。
步驟6: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按肚和作推脂。
步驟7:雙手按肚部的「劍凸」以下的穴位,避開肚臍位,向下推。
步驟8:再按肚臍右邊的「中樞」穴位。
步驟9:最後進行滅脂動作。

④ 艾灸熏肚臍的最佳時間 什麼艾灸經常熏肚臍的好處有哪些

1.艾灸熏肚臍的最佳時間

早上9點至11點,下午5至7點。

艾灸熏肚臍其具體穴位為神闕穴,根據中醫理論其神闕之穴在臍,臍為先天之結蒂,又為後天之氣猜陵舍,是元氣常存的位置,而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結合子午流注脾經流注時間為早上9點至11點,腎經流注時間為下午5至7點,因此綜合上述結論,其艾灸熏肚臍的最佳時間就是這兩個時間段了。

2.什麼時間不能艾灸熏肚臍

如果在上述最佳時間段不能艾灸熏肚臍的,那隻要自己方便的情況下,避開以下時間段熏肚臍也是可以的,如:

1、過飢、過飽的時候,艾灸熏肚臍容易腹部和腸胃不適。

2、酒醉的時候,艾灸熏肚臍可加重醉酒症狀。

3、晚上10點以後,需進行睡眠,如艾灸熏肚臍會影響睡眠治療。

3.艾灸熏肚臍多久最好

20分鍾為佳。

艾灸用做保健養生是比較靈活的,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般情況顫態下,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大約15分鍾左右,而用艾灸器或艾灸罐比較溫和,灸的時間可以稍長,20分鍾最好。

另外若是給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盡量要短些,避免身體不耐受。

4.艾灸怎麼熏肚臍

1、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2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

2、神闕隔姜灸

把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姜茄兆源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

5.艾灸經常熏肚臍的好處

1、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艾灸肚臍,能夠起到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於腸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2、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適用於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症。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艾灸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血,固經安胎。臨床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黃褐斑等症。

4、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經常用艾灸臍能激發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等。用於艾條可以調理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症。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臍能夠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幫助入睡。臨床上艾條常用於調理自汗、盜汗、帶下、久泄、驚悸、失眠等症。

6、防病駐顏、養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後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艾灸肚臍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經常用艾條艾灸,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艾灸肚臍可以用於調理虛勞諸疾、神經衰弱、預防保健之功效。

⑤ 艾灸肚臍

艾灸肚臍具有綠色自然、簡單易行、效果突出等諸多優點,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現代綠色養生方法。那麼艾灸肚臍都有什麼作用呢?艾灸肚臍的方法有哪些?在艾灸肚臍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讓我們一起了解下艾灸肚臍吧!

艾灸肚臍的作用

艾灸肚臍是綠色養生的方法,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腫、溫補下元、通經活絡、行氣止痛等作用。

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於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2、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3、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艾灸肚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血,固經安胎。臨床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4、通經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溫熱葯貼臍後,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於腸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5、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於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6、防病駐顏,養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後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臍療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虛搏銷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於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艾灸肚臍的方法

在肚臍上隔葯灸,利用肚臍皮膚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點,藉助艾火的純陽熱力,透入肌膚,刺激組織,以銀握調和氣血,疏通經絡,從而達到防病健體的目的。具有綠色自然、簡單易行、效果突出等諸多優點,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現代綠色養生方法。那艾灸肚臍有哪些方法呢?主要有艾炷直接灸、神闕隔姜灸等方法。

第一法: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 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第二法:神闕隔差游姜灸

把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

艾灸肚臍的注意事項

中醫認為,肚臍有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的養生要穴,名叫「神闕穴」。神闕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當人體氣血陰陽失調誘發疾病時,通過葯熨、艾灸等刺激神闕穴,能調整陰陽平衡、調和氣血,達到扶正祛病、益壽延年功效。不過在艾灸肚臍時,一定要注意以下5大方面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溫灸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否則易燙傷。

4、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灸臍,溫灸後要喝比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於排泄器官排出體內毒素。

5、脈搏每分鍾超過90次以上禁灸,過飢、過飽、酒醉禁灸,孕婦禁用,臍部有損傷或發炎者,禁止使用艾灸等。艾灸肚臍並非人人適宜,以上提到的禁忌人群,一定要禁用或慎用。

⑥ 艾灸肚臍什麼時候好

1

艾灸肚臍什麼時候好

艾灸肚臍沒有特定哪個具體的時間是最好的,但是注意太飽太餓都不能灸。

一般在就肚臍在飯前飯後、早晚皆可,飯前只要不是太餓就行,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以灸。

2

艾灸肚臍灸多久最好

關於艾灸肚臍的時間芹鉛長短:如果是按療程艾灸,前三次最好每日連續灸,每個穴位15—20分鍾,以後可以隔日一灸10天為一個療程。小孩子和老人艾灸的時間要短些。

艾灸用做保健養生是比較靈活的,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舒適度選擇艾灸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用艾灸條灸的時間可以短些,用艾灸器或艾灸罐因為比較溫和滲老灸的時間可以稍長。

3

艾灸肚臍的功效和作用

健脾和胃,生清降濁

艾灸肚臍可增強脾胃機能,使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用於胃痛、反胃、痞滿、嘔吐、泄瀉等。

通調三焦,利水消腫

艾灸肚臍能激發三焦的氣化功能,使氣機暢通、經絡隧道疏通,能促進代謝,縮減脂肪。用治小便不利、腹水、水腫、肥胖等。

調理沖任,溫補下元 

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人的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葯物溫臍可以調理沖任,理氣養血,固經安胎。臨床用於婦女月經不調、痛經、帶下、崩漏、不孕及黃褐斑、面色萎暗等證。

通經叢首升活絡,行氣止痛

臍通百脈,艾灸肚臍後,能夠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適用於腸麻痹、痹症,手足麻木及諸酸痛證。

斂汗固表,澀精補虛

艾灸肚臍能收斂人體的精、氣、神、津,調節臟腑陰陽平衡,調整體質,使氣血調暢,營衛通利,幫助入睡。臨床常用於治療自汗、盜汗、帶下、久泄、夢遺、滑精、驚悸、失眠等。

防病駐顏,養生延年

臍為先天之命蒂,後天之氣舍,是強壯保健的要穴。艾灸肚臍可增強人體抗病能力,有活化細胞、潤膚駐顏、緊致肌膚的作用。具有補脾腎,益精氣,抗老駐顏之功。用於虛勞諸疾,神經衰弱和預防保健,回春延年。

4

推薦艾灸肚臍的方法

艾炷直接灸

將燃燒的艾炷直接懸在臍中上方(1厘米左右)施灸,以覺得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

神闕隔姜灸

把薑片上穿刺數孔,覆蓋於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中啄灸,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度。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此法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

神闕隔葯灸

隨著亞健康的泛濫,人們對養生的要求提高。艾灸也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隔葯灸。這一艾灸精華和現代中葯科研成果精華的結合,形成了現代的間接灸法—隔葯灸。隔葯灸的關鍵在艾灸和中葯。葯、針、灸是中醫的三大法寶,隔葯灸是將兩者優勢的高度結合。她不僅滿足一般人的需求,而且能滿足更高的需求。

比如術後腹脹者可取炒萊菔子適量研細末,即根據不同病症選擇中葯材。患者取仰卧位,神闕穴常規消毒後,將葯粉包敷在神闕穴上,以艾灸儀施灸,以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度。一般灸20分~30分,6小時~12小時1次,治療2次無效者,可改用其他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