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運動資訊 » 幾個月小寶可以做腰運動
擴展閱讀
哪個軟體可以借款 2025-05-13 23:10:11

幾個月小寶可以做腰運動

發布時間: 2023-03-16 11:29:38

Ⅰ 五個月寶寶可以坐腰凳嗎

4個月的寶寶不建議坐腰凳。
4個月的孩子腰部發育還不完談掘善,如果過早坐腰凳可能會導致孩子的腰部損傷,可出現脊椎、肌慧侍罩肉等部位損傷,因此此時不適合坐腰凳。
一般來說,孩子要到6個月的時候才會坐,長到6個月的孩子腰部肌肉前鬧和韌帶的強度可以承受孩子坐立的時候的壓力,脊椎的發育也比較穩定,有了一定的腰部力量,此時才可以坐一些凳子。

Ⅱ 孩子的每個年齡段適合發展哪些運動


1——3歲幼兒期孩子●————

●此期間要選擇能夠幫助提高孩子運動協調能力的活動,而且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堅持運動鍛
煉,要結合一些有趣的游戲進行,同時要注意這一時期的孩子們缺乏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因此應該選擇一些簡單的運動,例如爬行、攀登、跑、跳都是很好的運動形式。
———●
3——5歲學齡期兒童●————

●此期間的孩子們更適宜進行室外活動,接受日光浴、空氣浴,做操、跑步、打球等。

●較大年齡的孩子適宜選擇以彈跳為主的運動,特別是摸高、跳繩和引體向上等運動對身高
的增長都有益,同時游泳、健身操、球類運動、等都是可以選擇的項目。
●讓他們接觸不同種類的體育項目,從而讓孩子順應自己的天性,選擇他們所偏好的體育項
目。其實,這也是培養他們喜歡體育運動的一個好方法。

●這階段的孩子也可以學著騎自行車,因為騎自行車可以鍛煉身體、鍛煉眼、手、腳的協調
能力,是一項非常不錯的全身運動。
————●
5——7歲兒童●————

●5歲到7歲的孩子,正處在幼兒時期人體第一個生長發育高峰之後的階段,各種形態的生長
和機能的發育都相對緩慢,尤其是心血管系統機能的發育比運動系統的發育還要遲緩。
●因此,在孩子5歲到7歲的階段,不論男女,均不能承受經常性的大強度、長時間的運動。可
以參加一些益智類的體育游戲來培養大家對體育的興趣,也可以考慮游泳、滑冰等項目。
●就拿滑冰來講,一般來說5歲到7歲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年齡,太小的小孩自控能力比較差,
5歲到7歲的小孩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如果是想從事專業運動員的話還要稍微再早一些,特別是一些難度動作要在小孩進入身體發育期前就要練成,這樣在進入發育期之後才能平穩過渡。
———●
8——12歲青少年時期●————

● 8歲到12歲的孩子,由於力量、速度、耐力以及靈敏性都有了一定的基礎,這個階段應
該定向的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這個階段盡量避免參加有對抗性的項目,畢竟孩子處於成長階段,避免受傷影響正常的生理發育。

● 可以以(乒、羽、網)這三項為主,其次為體育舞蹈,盡量避免高強度劇烈運動。這個年
齡階段的孩子,差不多都已經有了自己特定的體育運動愛好。有的喜歡游泳,有的喜歡打羽毛球,還有的喜歡乒乓球等等,
● 8——12歲的孩子正處在身體成長速度過快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骨骼還相對脆弱,當
受到強烈的運動力沖擊時,難免會影響到體內的骨骼,最終可能就會影響到孩子長個子。因此,家長和老師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應給予適當的運動監督。
● 必須強調的是,家長要加強學習,同時要採取一些積極地措施,在進行體育運動的同時要
有充足合理的營養支持,要注意運動保護,避免運動損傷。
● 另外家長要積極參加孩子們的運動鍛煉,除了有利於培養孩子們與家長的密切關系和情
感,更重要的是孩子們能夠持之以恆的參加運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於孩子們一生的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Ⅲ 寶寶幾個月可以坐腰登

指導意見: 你好,你所說的情況 一般來說 寶寶7-8個月可以坐腰登

Ⅳ 嬰兒肢體運動發育標准

我辛苦在時光小屋上整理下來的,很多呢,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呀。不過寶寶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具體的發育指標,家長們可以根據這些指標評判自己孩子的發育情況,並做些輔助工作,讓寶寶健康成長。 1個月內 第一周,胳膊和雙腿還沒有完全伸展開,蜷縮著身體,當他感覺到很大的聲音或突然的動作時會自動拱起背來,伸開手臂和腿,但這些運動多屬無意識和不協調的;一周後,寶寶會四肢會伸展,出現一些特定的肢體反射運動,手有抓握的能力。 專家指導:大人把手指放入小寶貝的手掌中,他們會立即有回握反應;觀察他睡覺時手是否有自發的握拳和張開的動作。 2個月 兩個月時,寶寶俯卧起來大約能支持30秒鍾時間,臉與床呈45度。由於先天反射還沒消失,會經常賺著拳頭。 專家指導:寶寶俯卧,雙手放在頭的兩側,大人在前面用玩具逗引,看寶寶會不會抬頭。 3-4個月 3個月時,寶寶俯卧抬頭與創面呈90°,俯卧時可用前臂撐起,可以自己從仰卧轉為側卧,自己的兩只小手已經能相握,抓握能長達30秒。 專家指導:讓寶寶俯卧,兩臂放在頭兩側,大人用玩具在前面逗引寶寶;讓寶寶仰卧,穿著寬松,手臂能左右活動時,兩手會在胸前接觸。 4個月時,俯卧時可以從一邊滾向另一邊,可以由俯卧滾成側卧或仰躺。 專家指導:扶著寶寶的髖部能坐、試翻身,俯卧位兩手支撐可以抬起全身;能靠坐十至十五分鍾,頭直立、平穩、背挺直;俯卧時,能昂頭與平面呈90度,仰躺時,可以伸長脖子看手夠腳;可以有限地彎曲腰以下的肌肉;能提高臀部。 5-6個月 5個月時,雙手扶著寶寶腋下,寶寶能在床上或大人腿上站立兩秒鍾以上;寶寶仰卧。 專家指導:在其上方懸掛玩具,能抓住玩具;能先後用兩手抓住兩塊積木。 6個月的寶寶在俯卧時,能用肘支撐著將胸抬起,但腹部還是靠著床面,仰卧的時候喜歡把雙腿伸直舉高。 專家指導:讓寶寶背靠枕頭而坐,看是否能夠較為平衡地坐著,還有是否能夠肚子貼在地上爬。可以用一隻手拿東西。 7-8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不用支撐坐起來了,另外寶寶的翻身動作已經很靈敏了,肢體動作相當活躍。寶寶的平衡能力發展得相當好了,頭部運動也非常靈活。用手指捏東西,會扶杯喝水,會自己吃東西。能夠翻身、能夠爬、也能夠站立。 專家指導:父母可以雙手扶著寶寶腋下,看看寶寶是否上下跳躍。觀察寶寶是否會拿著兩個東西,然後對碰。觀察寶寶是否會去捏玩具,張開手讓大人抱抱。 9個月 寶寶這個時候已經可以「坐如鍾」了,坐的穩穩當當地,坐著地時候會轉身,也會自己站起來,站起來之後可以坐下。 專家指導:扶住寶寶雙手讓其學走路。觀察寶寶坐下的時候能不能不用依靠傢俱站起來;大人扶住寶寶鼓勵其邁步,寶寶能邁2-3步。 10-12個月 這個階段的寶寶能夠獨自站起來,並且靠著學步車慢慢地走幾步;11個月的寶寶已經可以在大人用一隻手牽著的情況下走路;1歲的寶寶能獨立站片刻,不用扶也能走幾步,彎腰、招手、蹲下再站起更是不在話下,開始喜歡學走。 專家指導:寶寶一隻手可以拿兩塊小積木,手指的靈活性增強,兩只手也學會了分工合作。看看寶寶把玩具扔掉之後能不能自己撿起來,會不會用拇指和食指捏起東西。可以把書打開再合上,喜歡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手指的應用也更加靈活。雙臂能上下前後運動,能牽著大人的手上下樓梯,能自己玩搭積木;小手也開始變得靈活,會穿珠子、投豆子等。 2歲 會獨自上下樓,能金雞獨立;會簡單書寫;會拍球、抓球和滾球;會做一些生活中的精細動作。 專家指導:看寶寶能否單腳站立2秒以上;會不會兩腳交替上下樓;能寫出0和1;能做一些開瓶蓋、解紐扣、剪紙等精細動作。 3-4歲 會騎小三輪,能快速跑步,但有時還會跌掉,會使用剪刀,能端裝水較滿的水杯,能自己脫褲子衣服、穿褲子、穿沒有紐扣的衣服;能畫直線和簡單人物、風景畫。 專家指導:看寶寶能否較精確的把球投兒童式籃球架的框里;能自如的雙腳跳過障礙;能不能自己扣紐扣;會不會折紙做簡單的手工。 5-6歲 可以開始學寫字,但還寫不好;已經會邊跑邊拍球,能精確按照紙上畫好的線路裁剪圖形。能從三層台階上跳下來,落地平穩;立定跳遠在80厘米以上;單腳連續跳30下以上;會花樣拍樣;會運球跑。

Ⅳ 嬰兒在幾個月時可以用腰凳

孩子不喜歡做推車,用腰凳啊!

孩子出門喜歡朝外看風景,用腰凳啊!

媽媽臂力不夠,又腰疼,那就用腰凳啊!

奶奶爺爺抱著太累,必須用腰凳啊!

腰凳作為近幾年媽媽們解放雙手的神器。被更多的媽媽喜愛熟知,並且運用到生活中。但實際上,腰凳的使用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你用對了嗎?

圖中右邊是成人的脊椎圖呈「S」狀,左邊是新生兒最初的脊椎形狀,包括我們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也是這樣的。這個時候的脊椎呈「c」狀。

腰凳到底適不適合作為輔助工具呢?

——脊椎發育

通常是 在3—4個月的時候,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寶寶會經歷抬頭、翻身等運動發展 。經過一系列的大運動發展, 寶寶的「C」型脊椎才開始慢慢有了變化 。

等寶寶能獨立坐穩,也要到 6—7個月以後了。這個時候胸部脊柱後凸的生理彎曲出現,胸部脊柱周圍的肌肉需要支撐嬰兒的背部,也變地越來越有力了 。等這個時候我們才可以考慮開始給寶寶使用輔助工具。

在寶寶學會走路後,也就是寶寶1歲以後我們的脊椎生理彎曲才會初步完成。

使用可以讓寶寶脊椎呈現「C」型狀態的姿勢是最舒服的。 而腰凳在配合使用背板的時候,我們都會認為這是更安全的防護措施。但實際上其實對寶寶的脊椎形成的是無形的壓迫。

如果是用腰凳,做好是只用底下的腰凳,家長的手一定是需要扶著寶寶確保寶寶的安全, 讓腰凳真正發揮它「輔助」的作用。

——髖關節發育

當使用腰凳還要注意的是關於髖關節。需要保證寶寶的大腿是打開,膝蓋彎曲,重要的是呈「M」型。右圖為正確的姿勢。

我曾見過路上的媽媽用腰凳把孩子面空做向外,但是因為寶寶的重量和腰凳本身的構造吧,寶寶的上半身是貼著媽媽,但是大腿屁股時完全靠著腰凳的輔助帶,如上左圖, 腿部自身的重量會將髖關節往外上方推,可能影響髖關節發育。

髖關節由髖臼窩和股骨頭組成。 嬰兒的髖關節還沒有完全發育好,所有如果使用腰凳總是雙腿處於垂直狀態,很容易發育不良, 在寶寶們小的時候不容易被察覺,只有寶寶在會走路之後才會出現症狀,我們現在兒保科檢查的時候都有髖關節這一項,就是為了確保更早的發現問題。「 M」型的腿就更利於寶寶髖關節的發展。

有沒有更適合的輔助「神器」?

其實 背巾是更適合寶寶生長發育的輔助「神器」, 背巾能更好的和嬰兒的背部貼合,給予寶寶背部有力的支撐。這又是一個長長的話題,我們可以下次專門分出來一章寫。

總結一下我們腰凳使用的要點。

1.寶寶六個月前,脊椎發育呈「C」型,不使用不正規的腰凳,如果使用需要用躺姿。

2.寶寶六個月後,可以考慮使用坐姿的腰凳。需要注意髖關節的發育問題。

3.背巾更適合作為輔助工具使用。

題外話:

其實有一點媽媽們都要明白,不管是腰凳還是背巾,它的作用都是輔助作用。而且不管是哪種長期使用都會讓媽媽覺得很累。我們也要多藉助其他的輔助工具或者是家裡人換著去抱寶寶,避免媽媽勞累過度。我臘陵自己更推薦的是背巾,是從寶寶發育的角度出發,我家寶從三個多月出門就開始使用背巾,那一陣被我親切的稱為「哄睡神器」。很多媽媽也會因為不會使用背巾或者覺得寶寶哭鬧而棄用。剛接觸所有的新事物的時候,可能是會遇到很多問題。我曾經看到過一段關於使用背巾的話我記不清了:大概就是說作為使用者,我們的耐心、細心和淡定是決定能不能成功使用背巾。

自己的偏見想法,歡迎共同探討。

我是倩言萬語說養娃,一個支持母乳喂養,且母乳喂養35個月的母乳指導一枚。 育兒 路上,如同打怪升級。總要記錄點什麼輪虧戚心路歷程。哺乳路上,總有大大小小無數坑等著你跳。跟我一起避坑前行。

導讀:現在在外面走著,經常看到有人給孩子用腰凳。表妹生女兒後,還在月子里就在琢磨著給寶寶要買個腰凳,問我哪時孩子能開始用這個帶出去玩呢?

嬰兒幾個月可以用腰凳?

答案是:嬰兒四個月以後如果能抬頭了,就可以開始用腰凳了。


因為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並不一樣,有的抬頭抬得早,百日之時就抬頭了,大家不是看到百日照都是嬰兒抬頭照嗎?抬頭了,頭豎起來了,才能用腰凳。


有的抬頭抬得晚的嬰兒,一定要等能夠豎起頭來,才能開始坐著使用腰凳。


嬰兒腰凳的優點:

1.對媽媽來說,帶孩子出門特別省力。

2.腰凳的坐墊很大,孩子坐著很舒服。

3.增加了親密感,因為0-12歲的寶寶都特別愛讓大人抱著,用了腰凳能夠實現出外隨時抱著的願望。

嬰兒腰凳的缺點:

坐墊太大了,如果孩子不坐時,不太好收納。大家購買前要考慮好這一點。

用嬰兒腰凳的注意事項:

1.每次使用不要超過2小時,因為嬰兒和大人都會覺得很累。

2.注意嬰兒腿部的形狀,最好是M型,不然會影響嬰兒腿部的發育,造成變形。


3.有背帶的腰凳會更省力的。推薦大家一般用有背帶的腰凳。


重點提示:以上就是有關嬰兒腰凳一些內容,希望你能夠了解。

先給出我的答案,由於腰凳給的支撐主要在髖部,而缺少頭頸部的支撐,所以,至少要等到頭頸部能自己支撐(一般是三個月左右)了,才建議使用腰凳。

首先,我個人要好好地感謝一下腰凳。記得孩子42天體檢的時候,醫生反映孩子髖部發育不成熟,需要每天給孩子做打開髖部的運動(類似小青蛙那種),如果復查通不過,就必須到醫院進行康復治療,痛苦比較大。後來我在給孩子做操的同時,還購置了腰凳,每天讓孩子坐著腰凳出去遛彎,相當於把孩子髖部固定成M型,對孩子的髖部發育有很大的好處。

其次,孩子小的時候使用腰凳,建議是面向家長,然後家長用手托住孩子的背部,幫助孩子的脊柱支撐;頭應該靠在大人的胸前;然後再加上髖部的M型,能夠有效幫助孩子的骨骼成長,也有利於孩子的安全感養成。

最後,等孩子會坐後,建議大人就可以讓孩子面向外坐了。但是依然要注意下腰部分要緊貼家長的身體,腿依然要成M型,這樣孩子坐著舒服,大人重心也比較穩。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M型、M型、M型。

很榮幸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自從有了孩子後,媽媽們都會尋找著各種各樣的帶娃神器,希望可以讓自己的帶娃之路輕松一些,在眾多種帶娃神奇中,腰凳可以算得上是每個媽媽人手必備的一件「利器」了。

那麼,嬰兒到底多大才可以使用腰凳呢?


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腰凳需要等到寶寶學會坐著之後,才可以使用,實際上,在寶寶更小一些的時候,就已經可以使用腰凳了,不過,媽媽需要注意一下寶寶使用時的姿勢才可以。

六個月以下


對於六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脊柱的發育還不成熟,所以寶寶還不具備獨坐的能力,所以媽媽千萬別貿然讓寶寶坐在腰凳上。


在這個時期,媽媽可將寶寶抱在懷里,然後抬高腰凳的高度,這樣媽媽就可以將自己托著寶寶小屁股的手臂支撐在腰凳上,也就能夠起到省力的作用了。

六個月以上的寶寶


一般來說,寶寶們在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能夠自己獨坐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媽媽就可以讓寶寶自己坐在腰凳上,不過媽媽一定要注意扶助寶寶的腰身,以免寶寶會摔倒。


因此,在選擇腰凳的時候,媽媽可以選擇一些帶有背帶的款式,這樣在帶著寶寶出門的時候,媽媽還可以解放雙手,不必用雙手去扶著寶寶,媽媽也能夠拿一些其它的東西了。


市場上母嬰產品五花八門,嬰兒背帶和腰凳就是其中新興起的佼佼者,一般在出行不便或者過於繁忙騰不開手的時候使用,它們能很好的解放媽媽們的雙手,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月齡的寶寶應該用哪種嬰兒背帶或腰凳?一起來看看吧~

4個月以下:

很多家長圖方便,早早的就給寶寶用上了嬰兒背帶,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寶寶體重還比較輕,出門可以手抱或使用推車,如果一定要用,應注意讓嬰兒保持蜷縮的姿勢,並且不要連續使用超過2小時。

4-12個月:

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而定,如果頸部肌肉還未發育好,不能很好地支撐頭部,脊柱和髖關節也未發育完全,就應該使用能支撐保護頭、頸部和整個脊柱的背帶或者背巾,並採用前抱式,讓寶寶膝蓋張開並高於髖關節,隨時觀察寶寶的狀態,避免出現因背帶擠壓口鼻而窒息的危險。

10-12個月以上:

腰凳與背帶、背巾的根本區別在於,使用腰凳時寶寶是「坐」著的。當寶寶腰部的生理彎曲形成、脊柱發育為S型,而且腰、背部肌肉足夠有力後,才能夠承受「坐」這個動作和家長走路顛簸帶來的壓力和沖擊,也就代表可以使用腰凳。所以建議家長 在寶寶能夠自己扶著東西站起來,並且自己邁步之後再使用腰凳 ,以免對脊椎和髖關節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使用嬰兒背帶/腰凳要注意哪些?

① 盡量選質量好的品牌肩帶,應工要精緻、牢固,接觸嬰兒皮膚的部分必須是純棉面料,吸水性強,柔韌耐用。

② 背帶的肩帶寬度應大於7厘米,必須採用4點式安全蝴蝶扣,能承受20公斤以上重量。

③ 使用時注意寶寶的姿勢,應讓寶寶膝蓋張開並高於髖關節。

以下這兩種都是錯誤姿勢:

而正確姿勢應該是這樣的:

近兩年,腰凳這一在韓國發明的 育兒 工具在中國媽媽間也風靡起來。讓媽媽爸爸們能解放雙手帶寶寶外出自由活動,還不影響和孩子的親密接觸。

腰凳形象地說就是在寶媽們腰上給寶寶綁了一個小凳子,寶寶可以坐在上面。腰凳的外觀類似腰包,作用主要是減輕大人抱孩子時重量對腰、背、手腕等部位的壓迫。腰凳自身重量很輕,有的帶肩帶,有的不帶肩帶,脫卸方便,使用也極為簡單。

但是要注意的是,使用腰凳也許會減輕家人的負擔,但是過早使用對寶寶卻也是一種危害,有的寶寶4、5個月還不會坐就被用腰凳,曾在商場里見過一個兩個月的寶寶坐腰凳。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酷刑」。

一般建議6個月或寶寶可以扶坐最好是獨坐之後再使用腰凳。因為此前脊椎腰曲還沒有形成,太早的話,寶寶坐不穩,而且對寶寶的頸椎和腰的壓力太大,不利於脊柱和下肢的正常發育。

市面上腰凳產品手冊上都標注了使用時間雖然不同,但大多數都建議是4個月-3歲,體重小於25KG的嬰兒。 根據醫學調查得出,中國嬰兒目前在0-4個月的時候大多數處於躺著狀態,這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的腰部和頸椎正處於發育階段,等過了6個月後,寶寶的頸曲、胸曲和腰曲大多數都發育到一定成熟階段,此時就寶寶就可以用腰凳了。

但現實生活中,寶寶的發育情況有很多外部因素影響,自己每個寶寶發育也參差不齊,有的寶寶可能發育晚一些,要想用腰凳的話,自然就晚幾個月。

對於剛剛能扶坐的嬰兒,也是可以使用腰凳的,但盡量減少使用時間,可以先橫著抱一會兒,然後再使用腰凳抱一會兒,減輕媽媽的負擔。隨著寶寶的長大,腰凳使用時間也可以隨著增長,一般到6個月的時候,就無需擔心這個問題了。

腰凳一般6個月以後的寶寶可以使用。寶寶學步時用起來也不錯,可以很方便的隨上隨下。

好多寶媽們反應使用腰凳時間長了,覺得胯骨痛。最好將腰凳圍在腰部,不要圍在胯部。如果腰帶下沿落在胯骨上就會痛,所以一定要圍緊。
有媽寶們分享經驗是稍微吸氣圍緊,放鬆的時候腰腹就會貼著腰帶,比較省力。當然也別把自己勒難受了!並且,穿的衣服也對腰帶的摩擦力有影響,冬天羽絨衣,滑雪衣,夏天絲綢、雪紡等表面特別光滑的材質都容易導致腰凳下滑。毛衣、牛仔之類的固定效果很好

我生了倆孩子,買了三個背帶,最滿意用得最多的就是帶腰凳的背帶了,從孩子三個月用到現在六個多月了,以後還會經常用!

我二胎以後腰部可能出了點問題,抱孩子基本抱不了,腰很疼,又是一個人帶孩子,只好藉助嬰兒背帶。之前買過兩個不帶腰凳的背帶,孩子腿分開很大,而且非常緊地貼著大人,估計不舒服,孩子不願意用。朋友建議買了帶腰凳的背帶,因為屁股那裡有支撐,背帶里的空間大,孩子不感覺勒。

從三個月開始,我就背著孩子在家裡來回溜達。外面天氣很冷我們不出門。但是這個時候孩子還很軟,根本不會坐,所以用背帶也只是稍微省點力氣,家長一定要用胳膊抱著他,幫他保持平衡,而且時間不能長,抱一會兒就躺躺。

到了五個多月,雖然孩子依然不會獨立坐,但是有人扶著已經能夠很好地支撐身體了,我就用腰凳背著他出門了。外面依然是冬天,我買了一個非常大的羽絨服,把孩子連同腰凳一起包在衣服里,又暖和又安全。

現在春天來了,我們每天除了睡覺吃飯,基本都是腰凳一背就出門了,大人孩子都輕松。我看了我家背帶的說明書,可以用到18個月,還可以用一年多呢,是我買的性價比最高的嬰兒用品了!

腰凳其實應該在寶寶六個月大之後再去選擇使用腰凳,因為6個月之前的寶寶生長發育都還沒有完全,特別是腰部的肌肉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成長,過早的訓練寶寶坐腰凳可能會導致寶寶之後駝背等隱患,所以在這里小孫爸爸建議大家不要過早的去使用腰凳。


腰凳是什麼?


很多人應該在大街上看過一些寶爸寶媽把孩子用一個東西背在胸前或者後背上面,這個東西就是我們俗稱的「腰凳」。


腰凳的作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腰凳其實比嬰兒的手推車來得更加的方便。比如寶爸寶媽們想帶著寶寶一起出去旅行,這個時候腰凳比嬰兒推車來的更加的方便,直接可以把寶寶背在身上就可以了,嬰兒推車體積大,也不方便攜帶,去到人比較多的地方行走起來也非常的困難。


腰凳對於寶寶的好處就是如果使用正確的話可以很好地保護好寶寶的頸椎,讓寶寶遠離駝背和頸椎發育不良等困擾。


腰凳對於寶爸寶媽們的好處就是可以解放寶爸寶媽們的雙手,有的時候外出采購東西真的很多,如果這個時候再推一個嬰兒車手裡得東西肯定放不下,這個時候腰凳就派上用場了,也不至於讓寶爸寶媽們長時間弓著腰推著寶寶導致自己的腰肌勞損。


腰凳應該怎麼使用比較恰當?


腰凳的使用應該在寶寶六個月大之後再訓練寶寶去用腰凳。剛開始讓寶寶坐腰凳時間盡量控制在半個小時之內。如果寶寶坐的時間久了可能會對寶寶的腰部產生傷害。


六個月大的寶寶如果會坐腰凳了說明腰部已經發育的差不多了,雖然腰部還沒有發育成熟但是已經會坐了,在寶寶八個月之後可以延長腰凳的使用時間了,這個時候寶寶也習慣了。


如何選用腰凳?


腰凳其實在網上賣的並不貴,平價一點的在幾十塊錢到兩三百塊錢的都有。那麼我們應該去如何選擇這些形形色色的腰凳呢?


首先選用腰凳的時候應該選用材質好的,因為現在很多不良商家會用劣質的材料製造腰凳,導致一些腰凳裡面含有甲醛、苯胺、熒光劑等有害物質,威脅到寶寶的 健康 。


其次應該購買功能多一點的腰凳,功能比較齊全的腰凳可以讓寶爸寶媽橫著抱寶寶,豎著抱寶寶,讓寶寶坐等很多功能,並且可以從寶寶六個月開始用到寶寶五六歲為止。


結束語:腰凳應該在寶寶六個月之後再去使用,使用的過程中要注意一下自己使用方法是否正確,如果使用方法不正確可能會傷害到寶寶的腰部。


腰凳和背巾、背帶最大的不同在於,寶寶是坐著的,而且還得承受大人走路時帶來的顛簸沖擊。如果寶寶的脊椎和背部力量不夠強健,是沒辦法支撐坐腰凳的,且不利於脊椎和髖關節的發育。

所以建議家長 等寶寶能獨立坐起來後才使用腰凳 ,具體多大根據你家孩子定,大多數的寶寶6個月後,會穩穩的坐起來。

到用腰凳的時候,一定要用 正確的姿勢 ,腰凳可以放左側、右側或中間,扣好扣緊,孩子面朝里側坐,髖關節自然打開,跨坐在上面,雙腿自然下垂,呈M形。

如果是沒有背帶的腰凳,面朝外坐,背部貼大人胸膛。面朝里坐,手 扶孩子的背部。

如果是有背帶的腰凳, 調整好肩帶的位置,面朝里側,把孩子的手腳也調好,手放在帶子外側,腦袋要露出來,口鼻不要被遮住。

前兩天後台有媽媽回復了「腰凳」,關於腰凳能不能用,團媽當初也經歷了漫長的糾結期,所以非常能理解媽媽們的顧慮和想法,今天就來說說腰凳的事兒。

先說結論:

6個月以內,不推薦使用;

6個月以後,可以在試用後選擇質量靠譜的舒適的。

關於腰凳,專家怎麼說

1

崔玉濤

腰凳是我們有的時候帶孩子出行或是幹活時將孩子帶在身邊的一個暫時的方式,之所以說是暫時的方式,言外之意其實就是不建議長期使用。

因為是短暫的使用,所以對孩子的年齡要求就不是特別的嚴格。比如說家長工作時需要騰出雙手或是想帶孩子出去的時候,這個時候孩子不能離身,那麼就可以使用腰凳。

使用腰凳要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使用相應的腰凳,這樣安全性會較高,腰凳本身對孩子並沒有嚴格的年齡限制。

但是家長不要將腰凳當成一種逗孩子玩的工具,如長期的使用肯定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我們鼓勵如非必要的時候,我們鼓勵孩子多趴著,多爬行,這樣是有利於孩子生長發育的。

2

張思萊醫生:

建議孩子學會坐以後在使用腰凳,過早使用腰凳脊柱的支撐力量不夠。

從崔大神和張思萊醫生的說法,我們可以看出,腰凳不是不能用,但是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選擇,並且最好在會坐以後,暫時性的使用。

孩子的脊椎發育

腰凳的好處團媽就不再贅述,看中國媽媽對它的瘋狂追捧,就能明白腰凳確實是個解放雙手,獨自帶娃的神器。

但寶寶當然不能剛出生就用腰凳,說到這個,就不得不談到我們寶寶的發育特點了。

比如脊柱的發育:

剛出生的寶寶,脊柱非常柔軟,幾乎沒有彎曲,完全是直的,接近於C型,因此圖中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寶寶的樣子。

直到出生3個月左右,才開始有抬頭等動作,從而使頸部及背部肌肉得到強化,脊柱也開始形成第一個彎曲——頸椎前凸。

當寶寶6個月左右時,大多都可以不用任何支撐就能單獨坐著,這時脊柱就會形成第二個彎曲——胸椎後凸。

寶寶1歲前後,開始蹣跚學步時,脊柱才會形成第三個彎曲——腰椎前凸,表現為腰部的脊柱向前凸。

雖說寶寶1歲左右就會形成這三個彎曲,但是只有到了6、7歲時,脊柱彎曲才會徹底固定下來。

坐姿對脊柱要求非常高。6個月內的寶寶骨骼柔軟,背部肌肉也缺乏力量,支撐不住身體的重量。

大約6個月時,寶寶的脊柱才發育到相應的狀態,足以承受身體的重量。這時,才是寶寶做腰凳的比較合適的時機。

而且一定要注意的就是,要使用有背托的腰凳,過早地讓寶寶單獨依靠自身力量長時間坐,脊柱會變得脆弱並影響發育,甚至彎曲變形。

怎麼挑選合適的腰凳?

卡扣

卡扣看起來不起眼,卻事關寶寶的安全。腰凳背帶上的卡扣因要承受寶寶的重量,必須選擇強度高的卡扣。

卡扣強度差易斷裂,將造成寶寶從腰凳上掉落的危險,後果不堪設想。強度高的卡扣一般扣上時會有『咔嚓』的聲音。

設計

雙肩款式雙肩受力,背起來比較輕松,適合冬天背寶寶。單肩款受力在一側肩膀上,所以長時間使用會有些累,比較適合夏天,這樣媽媽會清涼一些。凳面的大小也不是越大越好。

太大會讓寶寶腿叉太開,而且與媽媽間留有太大空間,容易讓寶寶從側面滑落。太小又坐不穩,大小適中最好。凳面必須是上翹款式,20度上翹凳面有效保持寶寶坐在腰凳後平行於腰間,防止寶寶下滑。

布料

一般選擇棉質的牛仔布更為透氣和結實,敏感肌膚的寶寶更要注意材質,一定不能引起寶寶皮膚過敏。

怎麼用腰凳?

小寶寶的腿部在放鬆狀態下,會自然蜷縮成M的造型,抱著寶寶的時候,也最好能夠維持這種自然的造型。

這也是國外使用背帶遠多於腰凳的一大原因,寶寶的雙腿可以自然呈M姿勢。

在路上經常看到腰凳的各種錯誤用法,背帶底部過窄,寶寶的兩條腿只能垂直向下……

只要寶寶的髖關節和雙腿像上圖這樣「耷拉」著的,就都是錯!會對寶寶的髖關節和生殖器造成很大壓力,尤其是長時間使用,很可能造成寶寶髖關節和生殖器損傷。

在國外,因為背帶導致髖關節脫臼的案例也是每年都有!當然,導致傷害的原因有背法上的錯誤,也有一些純是因為背帶本身設計有缺陷!例如背帶的下緣設計過窄。

正確的背法:

寶寶坐正,坐直,雙腿分開90度,媽媽的腰部綁帶綁緊,寶寶可以適當向懷里靠攏,但不能向外傾斜。

腰凳的使用比較泛濫,但事實上不管對寶寶的髖部還是脊椎發育都不是很好,團媽最後也並沒有選擇腰凳來減輕帶娃的負擔,願意做功課的可以學學背巾的用法,普通人也可以手抱+推車模式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