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蛔蟲在吃葯的話可以打幹凈嗎如果打不幹凈會怎樣
膽道蛔蟲症是腸道蛔蟲病中最嚴重的一種並發症。多見於6-8歲學齡兒童、農民和晚期孕婦。它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腸道蛔蟲運動活躍,並鑽入膽道而出現的急性上腹痛或膽道感染。發作時病人疼痛難以忍受,大哭大叫,十分痛苦。若治療措施跟不上,晚期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酸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一)病因與發病 1.腸道內有蛔蟲的病人,當其腸道環境發生變化時,如一些疾病引起的發燒,腹瀉或便秘,使腸道蠕動增加,蛔蟲鑽入膽道。 2.晚期妊娠時,孕婦子宮膨大壓迫腸道,使腸道運動發生障礙,小腸上段蛔蟲停滯於十二指腸而鑽入膽道。 3.膽道本身括約肌鬆弛時,也有利於蛔蟲鑽入膽道。 4.不適當的驅蟲治療,如應用驅蟲葯物時,由於葯物劑量不足,蛔蟲只處於輕度中毒狀態,為躲避葯物的作用而鑽入膽道。 5.飢餓、寒冷、疲勞和胃酸過低,腸道功能發生改變時,腸道蛔蟲亦可鑽入膽道。 (二)病人表現 病人大都有腸蛔蟲症。常突然起病,病人上腹劍突下(約通常說的心口窩處)常有鑽頂樣劇烈疼痛,並且右肩及右背部亦同時發生疼痛。疼痛難以忍受,輾轉不安,常伏在床上打滾喊叫,並伴有惡心、嘔吐,有時可吐出蛔蟲。陣發性疼痛可突然消失,疼痛時的其它一些表現也可完全消失,相隔數小時後再次發作,反復發作1-2天或數日。若不及時治療,晚期可合並膽道或胰腺的感染,此時病人可出現全身發冷,體溫升高,皮膚和粘膜發黃,腹肌緊張,並有壓痛,以及當觸摸腹肌的手突然停止觸摸時,亦有痛感,醫學上稱為反跳痛。 (三)家庭養護 1.家庭用葯 (1)發燒者給予解熱鎮痛葯,如阿司匹林,每次 l克,每日4-6次口服。 (2)疼痛時杜冷丁50毫克、阿托品0.5毫克,發作時肌肉注射,數分鍾後即可奏效。或95%的乙醇4毫升,氯仿2毫升混合後取10-30滴加入30毫升水中口服,15分鍾就能止痛。亦可用乙醚糖漿30毫升,口服止痛。 (3)病人精神緊張,煩躁不安時,可給予鎮靜劑如苯巴比妥鈉0.1克作肌肉注射,或異戊巴比妥0.1克口服,亦可用10%水合氯醛10毫升口服。 (4)應用驅蟲劑。左旋咪唑片價格低廉,服用亦方便,是驅蛔蟲的首選葯物。成人一次口服150毫克,兒童則按每公斤體重2-3毫克計算,臨睡前一次頓服或早晚兩次分服;驅蛔靈(又稱枸椽酸哌嗪),成人每次量為3-3.5克,連服2日,或每次1克,每日3次,連服3天。兒童按每公斤體重每日150毫克計算,但每日總量不得超過3克;噻嘧啶片,成人每次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0毫克,晚間頓服,療程為1-2天;甲苯咪唑片,成人每次200毫克,頓服,療程 l-2天。 (5)當膽道並發感染時,應給予抗菌素。如青黴素,一般成人每天80一160萬單位、兒童為3—5萬單位/每公斤體重,分2-3次給葯;鏈黴素成人劑量為每次0.5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兒童劑量每天15-30毫克/公斤體重,分1-2次;四環素片,成人每次0.25-0.5克,每日3-4次口服。 2.中葯及偏方 (1)烏梅18克、苦楝樹皮15克,檳榔、使君子各12克,黃柏、枳殼、木香各9克,川椒6克,水煎服。,亦可用米醋,每次30毫升,加溫開水30毫升,每日3-4次口服; (2)烏梅30克、川楝子15克、檳榔15克,花椒10克,上為基本方。偏寒者加附子、桂枝各6克,細辛3克,乾薑3克;偏熱者加梔子20克,黃蓮、黃柏各9克。用法:水煎服,急性期一晝夜服2-3劑; (3)鮮苦楝根白皮:1歲左右15克,2-3歲20克,4-6歲30克,10-14歲60克,洗凈剪碎,煎濃汁,加紅砂糖適量煮為糖漿,分3次 l天內服完,連服2-3天。 (4)新鮮蠶蛹50克、加油鹽炒食。 (5)將君子略炒,按年齡每歲每次2粒,最多每天不超過20粒,分3次服食,連服3天為一療程。 3.營養和飲食 由於病人在發作時消耗熱量較多,宜給予易消化,高熱量、高蛋白質飲食。如主食米飯、面條、面餅,還可食用些含糖分高的糕點、糖果。多吃些雞蛋,動物瘦肉、乳品、黃豆及其製品;以及多吃些含維生素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等。 4.家庭護理 (1)充分的睡眠和休息、發作和並發膽道感染時應絕對卧床休息。 (2)精神護理,病人首次發作有恐懼心理,家人應積極關心和體貼病人,並解釋病情,使其解除顧慮。 (3)周圍環境應安靜,以使病人得到更好地休息,以恢復由於發作時大量消耗的體力。 (4)當病人發生嘔吐時,家人應及時清除病人口腔內的嘔吐物,並漱口,以防口腔感染。 (5)病人疼痛加重時,可配合葯物局部應用熱水袋進行熱敷,以減輕疼痛。 (四)注意事項 1.在發作時,病人因疼痛應用止痛劑如杜冷丁葯物時,一日應用不超過2-3次,以防久用成癮。 2.並發膽道感染應用抗菌素四環素過程中,注意用葯時間不宜過長,尤其小兒患者,因四環素能引起牙釉質發育不全,牙齒發黃,骨生長緩慢等。 3.在應用中葯苦楝皮糖漿進行治療時,應嚴格控制用量以防中毒,其次對於心臟功能不全的病人及體質較弱者忌用。 4.經(內科)保守治療7天以上無緩解,甚至反而加重者,或反復發作,出現皮膚粘膜發黃及能觸及腫大的膽囊,而又找不出其它原因者,可考慮送醫院行外科手術(膽管探查術)治療。 (五)預防常識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膽道蛔蟲症來源於腸道有蛔蟲的病人,而腸蛔蟲病是一種傳染病,傳染源是蛔蟲病人或帶蟲者,感染性蟲卵通過口腔吞入腸道而成為帶蟲者。所以只有把好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才能徹底根除腸道蛔蟲的發生。 2.腸道有蛔蟲的病人,在進行驅蟲治療時,用葯劑量要足,以徹底殺死,否則因蛔蟲輕度中毒而運動活躍,到處亂竄,極有可能鑽入膽道而發生膽道蛔蟲症。
⑵ 小孩子得蛔蟲怎麼辦
1.蛔蟲幼蟲在體內遊行階段,皮膚癢可出蕁麻疹,發燒、咳嗽、肺部有炎症表現;有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右上腹痛、肝腫大,肝功能不正常,幼蟲帶入細菌可引起多發性肝膿腫,肝壓痛;白細胞總數升高,嗜酸細胞增高等。個別孩子由於幼蟲到腦子中遊行可引起抽風或腦膜炎。 2.蛔蟲成蟲在小腸中階段可刺激腸壁,分泌毒素,排泄廢物並吸取小兒的營養。常見的症狀是在臍周圍陣發性肚子疼,腹部柔軟,喜歡揉、不拒按;食慾不好,有的喜歡吃不該入口的東西,如爐渣、土塊、塑料袋等,我們叫這種現象為「異食癖」。由於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受到影響,可引起營養不良、貧血等。也可以引起精神不振、易怒、夜間咬牙。 3.平時成蟲在小腸定居,當環境不適合便亂竄起來,由此而引起一系列嚴重症狀甚至危及生命。如小兒在發燒時,蛔蟲就可以亂竄引起嚴重腹痛、嘔吐、吐出蛔蟲,蟲子多糾纏成團時,堵住腸子上下不通,發生蛔蟲性梗阻;蛔蟲見孔就鑽,可以鑽到膽道引起膽道蛔蟲症,病情嚴重,患兒因腹痛打滾哭鬧、出冷汗;如蛔蟲鑽到闌尾就可引起蛔蟲性闌尾炎,右下腹劇烈疼痛。從闌尾再鑽出可引起腹膜炎等危險病症。 怎樣發現孩子患有蛔蟲病? 1、經常出現原因不明的腹瀉、便秘或腹痛(多為肚臍周圍痛)。 2、胃口不好,不想吃飯而常想吃香甜的零食,或胃口很好卻身體消瘦 3、有時頭痛、興奮和精神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 4、晚上睡覺常流口水或磨牙齒。 5、脾氣急燥。 6、在小兒身上會出現「蟲斑「,一般有5種: (1)舌面出現紅斑,其特徵是邊緣整齊,圓形,常突出舌面,紅斑位置不定,數量不一。 (2)下唇粘膜出現顆粒,多為灰白色針頭大小的小丘疹,數量不等。 (3)鞏膜出現藍斑,呈三角形、圓形或半月形。 (4)面部出現白斑,多為圓形,邊緣整齊,中間淡白。 (5)指甲上出現「絮狀白雲」。 這些蟲斑可單獨出現,也可幾種相兼出現。 7、喜歡挖鼻孔。 有蛔蟲的孩子,不一定出現上述全部症狀,但至少有2-3種以上。發現孩子有上述症狀應懷疑是否患上了本病,需去醫院做糞便檢查。 如何防治兒童蛔蟲病? 預防本病要教育孩子養成清潔衛生的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常啃指甲,不咬指甲,不吮手指,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和不清潔的食物。另外,要注意環境衛生,搞好糞便處理。如果得了蛔蟲病,可服用驅蛔靈,每歲約一片,分二晚服完;或寶塔糖每歲服二個,連服兩個晚上。一次驅蟲不一定能達到肅清的目的,治療一個月後如再檢查大便陽性,再服驅蟲葯。目前廣泛應用腸蟲清有一定療效,有並發症時,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蛔蟲病是蛔蟲寄生於人小腸內的寄生蟲病。多見於5~15歲兒童。輕者無症狀 ,稍重者有消化道症狀、營養不良,嚴重者引起膽道蛔蟲或蛔蟲性腸梗阻。 蛔蟲是最大的腸蟲,成蟲為乳白色或略帶粉色,頭尾較細,雌蟲在人腸內產卵 ,每天約產20萬個。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溫度下,發育為感染的蟲卵,兒 童吃了感染蟲卵的蔬菜或水果後,一部分蟲卵被胃酸殺滅,一部分在小腸孵化成幼 蟲。幼蟲依次穿過腸壁、小血管、門靜脈、心肺、氣管、咽喉和食道,在小腸內發 育成成蟲。 症狀 人在感染蛔蟲後可不表現症狀僅為「蛔蟲感染」,但兒童、體弱者可出現臍帶 周圍或上腹疼痛,可反復發作,伴有食慾不振、惡心、嘔吐;小兒常有精神不集中 、哭鬧、夜間磨牙、夢驚、瘙癢、反復出現蕁麻疹,面部可見白色蟲斑,重者可致 營養不良、智力遲鈍、發育障礙、面黃消瘦等。有時可吐嘔蟲或便出蛔蟲,或在大 便中找到蛔蟲,在鏡檢下可發現蛔蟲卵,血常規檢查可見嗜酸性細胞增多。 驅除蛔蟲的常用葯 (1)阿苯達唑(腸蟲清)為廣譜驅蟲葯,對蛔、蟯、鞭、鉤蟲的成蟲及幼蟲均有 較好療效,對蛔、鞭蟲有殺滅蟲卵作用,可干擾蟲體攝取葡萄糖,抑制蟲體生長繁 殖,適用於多種線蟲的混合感染。以單劑量400mg頓服,治癒率高達100%。 (2)噻嘧啶(抗蟲靈):對寄生蟲的神經肌肉有阻滯作用,先使蟲體收縮而後麻 痹,停止運動,作用快而優於哌嗪。兒童每kg體重5~10mg,睡前頓服,連續2日。 (3)枸櫞酸哌嗪(驅蛔靈):可麻痹蟲體肌肉,使之不能附著在腸壁,並隨腸蠕 動而排出體外,蛔蟲在麻痹前不表現興奮,因此安全。兒童常吃糖錠(六一寶塔糖 ),1日每千克體重100~160mg,或1~3歲1次 1.0~1.5g,4~6歲1.5~2g,7~9歲 2~ 2.5g,9歲以上3g,睡前頓服,連服2日,一般不必同服緩瀉葯。 (4)左旋咪唑:可影響蟲體的無氧代謝,使之麻痹,並制止蟲體竄動,預防膽 道蛔蟲的發作。兒童每千克體重2~3mg,睡前頓服,1周後可重復1次。 中葯使君子可炒熟而不焦,兒童按每周歲1g計,總量不宜超過10g,睡前嚼爛 吞服,連續3日,可重復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