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適合幼兒的運動有哪些
幼年時期,是鍛煉的最好時候。家長應該多培養孩子進行一些適當的鍛煉,讓孩子可以成長的更健康、更陽光。那麼,適合幼兒運動的項目有哪些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適合幼兒的運動有哪些,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適合幼兒的運動有哪些1
1、長跑
長跑有助生長發育。國內外專家研究發現,經過一年長跑訓練後的少年兒童,身體發育正常,身高、體重的增長均高於一般少年兒童。但是少年兒童畢竟身體發育尚未成熟,各器官功能還較薄弱,因而長跑時必須負荷適當,並注意控制強度,並量力而行地安排運動量。
2、立正
實踐證明,少年兒童堅持"立正"訓練,對矯正"O"型腿和"X"型腿非常有效。具體做法是:全身保持正規的立正姿勢,並上提丹田氣。"O"型腿者要兩腳並緊,兩膝關節盡力相靠,必要時可用彈性適當的橡皮帶扎在兩膝關節上,使其增加內靠力量。"X"型腿者兩膝關節要並緊,兩腳跟盡力內靠。每天進行2次或多次,每次堅持20分鍾。
3、乒乓球
眼睛疲勞是造成近視的重要原因。而在打乒乓球的時候,雙眼必須緊緊盯著穿梭往來,忽遠忽近,旋轉多變的快速來球,使眼球不斷運動,血液循環增加,眼神經功能提高,從而能使眼睛的疲勞消除或減輕,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4、彈跳
專家認為,凡是有氧健身運動皆有健腦作用,其中以彈跳運動最佳。如跳繩、踢毽子、跳橡皮筋、舞蹈等,能供給大腦充分的能量,激發大腦的活力。 在上述項目中,以跳橡皮筋堪稱最佳。運動醫學專家論證,它可使人體腰部、腿部肌肉、關節及大腦皮層神經得到整體協調鍛煉。這一健身方法適於6~16歲的少年兒童,所需場地較小,地面平坦即可。
5、游泳
游泳時,陽光的紫外線不但可以殺菌,還能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增強新陳代謝,促進身體健康。人在水中要承受水的壓力,游泳時要克服水的阻力,呼吸比陸上困難得多,經常游泳能促進呼吸肌發育,肺活量增加,從而提高呼吸功能。
冷水的刺激可使皮膚血管擴張,提高兒童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游泳對心肺的鍛煉效果更為顯著。游泳對心臟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能促使心肌發達,收縮有力,排血量增加,還鍛煉了全身大肌肉群,使身體長得健美勻稱。
適合幼兒的運動有哪些2
1、長跑不宜強度過大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肌肉縱向發展,肌力差,強度過大的長跑易使肌肉疲勞,影響肌肉的正常發育。另一方面,兒童心臟較小,收縮力較弱,加上兒童胸廓小,肺通氣量亦小,攝氧能力差。強度過大的長跑會加重其心肺負擔,造成氧氣供應不足。因此,不但難以供應機體所要消耗的能量,而且會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
2、不宜經常拔河
拔河時,幼兒身體或後仰,或前傾,或側身,四肢用力維持在固定的位置上,特別是兩隊處於勢均力敵時,往往要持續一定的時間。而幼兒的骨和關節很嬌嫩,容易受傷和變形,在拔河這種強度大的運動下,幼兒全身肌肉處於持續的緊張狀態,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常常會導致供不應求而缺氧。在缺氧的情況下,不僅肌肉易疲勞,而且不利於肌肉的正常發育。
3、不宜掰手腕
由掰手腕比手勁而引起軟組織扭傷及肱骨骨折的事屢見不鮮。這是因為在掰手腕時,肘關節必須屈曲到近90度並支撐在桌面上,才能穩定前臂與上臂,把全身力氣用在手腕上。這時,雙方都咬緊牙關,拚命屈曲手指和腕關節,借著前臂旋前、肘關節屈曲及上臂內旋的動作,以最強的力量壓向對方。
4、極限運動
專家認為,少年兒童的體育鍛煉,一要遵循兒童自身身體生長發育的規律;二要考慮兒童少年身體的解剖生理特點。孩子處於生長發育期,器官各方面還沒有成熟,自然很難承受極具「挑戰性」的極限運動,而且很容易造成損傷,比如超過兒童身體自身承受能力幾倍的大運動量,就有可能導致兒童肌肉因長期處於極度疲勞狀,造成肌肉疲勞損傷,容易留下運動損傷後遺症。另外,正處於生長發育的孩子,關節中的軟骨還沒有完全長成,長時間過度磨損膝蓋軟骨,日後容易形成關節炎。研究表明,兒童時期的膝蓋損傷成年後患關節炎的可能性會增加三四倍。
5、力量鍛煉
兒童生長發育時都是先長身高,後長體重,而且他們的肌肉力量弱,極易疲勞。也就是說,身體發育以骨骼生長為主,還沒有進入肌肉生長的高峰期。如果這個時候讓孩子過早進行肌肉負重的力量鍛煉,一是會讓孩子局部肌肉過分強壯,影響身體各部分勻稱發育;二會使肌肉過早受刺激變發達,給心臟等器官造成較重的負擔;另外還可能使局部肌肉僵硬,失去正常彈性。所以,父母不要讓孩子從事大人常練的.引體向上、俯卧撐、仰卧起坐等力量練習。如果要練習肌肉力量,從初中一、二年級開始比較合適。
適合幼兒的運動有哪些3
1、攀爬運動
大部分幼兒園中都設有攀爬裝置,常見的有繩網或滑梯等,能鍛煉孩子的平衡能力。在攀爬過程中需調動身體各部位協調運作,特別是要求手腳、眼和身體綜合配合。堅持做攀爬動作的兒童身體更加靈活,反應較敏捷;攀爬到一個新的高度時可給視覺帶來良好的體驗,培養其空間概念,也有利於從多個角度觀察環境。
2、戶外跑步
戶外跑步並不等於長跑,是讓孩子自由地奔跑,如小孩間嬉鬧式奔跑、或抓人游戲等,不過應控制好時間。
3、球類運動
踢球、投球或運球等都有利於兒童全身發育,不過球拍類的運動如網球和羽毛球等並不適合幼兒,會影響肌肉生長。兒童5歲後運動機能才開始走向成熟,所以不能太早做劇烈運動。
4、障礙游戲
障礙游戲有躲避樹林、走獨木橋、躲閃或翻滾等,這是一類綜合項目,能訓練孩子的靈敏度,讓他們的思維更加敏捷。
5、精細動作
兒童手部精細動作也是逐步發展的,從無意識到有意識,從渾濁到分化。可以讓孩子練習擺積木或抓小球等,能促進兒童雙手協調能力發展。
6、有氧健身操和舞蹈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快速期,舞蹈操訓練能促進身體發育,跳舞時需身體各個部位配合。音樂和舞蹈動作和諧可達到動作協調性訓練,能鍛煉肢體靈活性和柔韌性,也能培養孩子的審美情感,提高身體素質。
7、團體規則游戲
小朋友間多玩耍讓孩子更好地了解周圍的世界,在玩耍過程中培養跟他人積極相處的能力,同時也能培養秩序感。同學間玩耍也能讓孩子學會以怎樣的方式去關注他人,發展其天生的好奇心,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自主性。
8、游泳
其實三歲左右的孩子就該接受游泳訓練,能刺激神經、消化、呼吸以及循環系統,同時也能刺激骨骼和肌肉系統發育,促進寶寶大腦、骨骼和肌肉發育,激發孩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