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柔道
柔道。據一些中、日學者考證,中國武術直接影響了日本柔道的形成。如中國台灣學者梁容芳說:"相傳元贇實傳其技,然柔之為術,元贇東渡前日本似已有之。寬永中、關口柔心已以柔術名於國內。元贇之功,為改進完成柔道。元贇寓江戶國正寺,浪人福野七郎右衛門、磯貝次郎左衛門、三浦與次右衛門,三人寓同寺,元贇授之大明捕人之武術,三人苦心研究,遂通蘊奧,遍傳各地,屢有改進,漸與日本固有之柔術混合,迭今重於體育界。"(梁容芳:《陳元贇研究》,第95頁)如日本講道館八段、早稻田大學教授山本秀雄在《柔道入門》一書中說:"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柔術來源於中國唐代拳術,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體術、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競技項目的總稱。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贇於十七世紀上半葉東渡日本,在江戶城南國正寺,傳授中國武術,致使柔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從此流派也日益繁多……"(李其彪、郝承端編譯:《柔道入門》,第2頁)最有說服力的是,在日本愛岩山還殘存一塊題為《愛岩山泉法碑》刻著"拳法之有傳也,自投化人陳元贇而始"的碑。19世紀末,日本人嘉納治五郎吸收各式術派的長處,經加工整理,並不斷改進,創立了柔道。現已普及世界各國,並被列為奧運會項目。
柔道場地介紹
比賽場地面積最小為14*14米,最大為16*16米,場地必須是用塌塌米或類似塌塌米的合適材料鋪設。顏色通常為綠色。 比賽場地分為兩個區域,區域之間應有一個約1米寬,通常為紅色的危險。危險區與比賽場地四周平行,並構成整個比賽場地的一部分。危險區以內並包括危險區稱為比賽區,其面積最小為9*9米,最大為10*10米。危險區以外稱為安全區,其寬度約3米(不能小於2.5米)。 在比賽區中央相距4米應分別標出25厘米長、6厘米寬的紅色和白色標志,指出比賽者在比賽開始和比賽結束時的位置。紅色標志應在主裁判右側,白色標志應在主裁判左側。當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鄰的比賽場地時,允許在兩個場地之間共用1個不小於3米的安全區。 比賽場地必須設在有彈性的地板或後台上。在比賽場地周圍要保留一個不小於50厘米的空間。
國際柔道聯合會(IJF)
國際柔道聯合會於1951年日本、英國、法國等12個國家發起成立,現已有110多個會員。總部設在秘書長所在地(現在東京)。1962年國際奧委會承認柔道為永久性項目。 正式用語:法語和英語。德語和日語為補充用語 。 1965年通過了國際柔道聯合會第一部章程。 柔道為奧運項目。國際柔道聯合會是籌備奧運會柔道比賽的主要咨詢者和監督者。 國際柔道聯合會的任務:支持和改善各會員之間的友好交往;舉辦世界錦標賽(盡可能兩年1屆)和奧運會比賽;在全世界普及柔道運動;發展和改進柔道技術;編寫柔道技術細則。 國際柔道聯合會每逢單年舉行世界錦標賽(成年),在雙年舉行世界青年錦標賽。 國際柔道聯合會管轄的正式比賽有:1、世界柔道錦標賽;2、奧運會柔道比賽;3、歐洲柔道比賽。1956年在東京舉行了第一屆世界柔道錦標賽,1964年第十八屆奧運會上柔道比賽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1980年舉行了第一屆世界女子柔道比賽。
--------------------------------------------------------------------------------
柔道的服裝
在練習和比賽柔道時,必須赤足穿柔道衣進行。柔道衣分為上衣、下衣(褲子)、腰帶。上衣的長度要求遮蓋住臀部,袖子長度要求稍微超過前臂的中部,袖口和前臂最粗的部位有5公分以上的空隙。下衣的長度要求稍微超過小腿的中部,褲腿和小腿最粗的部位必須有7公分以上的空隙。腰帶,為了防止上衣散開,要打結束緊。結的兩端須余有15公分的長度。比賽時,雙方運動員要系不同顏色的標志帶。 柔道衣各部位的名稱,有左里領、左前領、左里袖、左中袖、前腰帶、左橫帶、左袖口、左內襠、褲腿口、左橫 領、後領、左後帶、後腰帶等。 右面各部位名稱與左面相同, 只是有左、右之分。
--------------------------------------------------------------------------------
柔道的起源與發展
柔道誕生於日本,為日本人民所喜愛。它在日本開展得極其廣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國"的稱號。柔道是日本武術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術演變發展而來的。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從日本戰國時期到德川時代(公元十五世紀一十六世紀)。一直把柔道稱為柔術或體術。現在所用的柔道這個一名詞,是由"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簡化而來的。
柔道的歷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復雜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傳說是:在垂仁天皇時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見宿彌和當麻蹴速二人進行了一次有名的格鬥。他們的格鬥是用搏擊和角力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的。此後,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術, 發展成為現在的相撲運動;另一些人總結了格鬥中搏擊方面的經驗,發展成為柔術,進而演變成為柔道這種體育運動形式。另一種說法是:柔術起源於我國唐代拳術,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體術、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競技項目的總稱。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學過武術的陳元斌於十七世紀上半葉東渡日本,在江戶城南國正寺,傳授中國武術,致使柔術在日本廣泛開展起來,從此流派也日益繁多,在柔術的流派中,據記載,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創始的竹內流派;接著在豐臣末期(約1590年)興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時代(1623年)以後,又出現了夢想流派、制剛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當流派、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柔道的創始
明治十年(1877豐)三東京帝國大學(現在的東京大學)學生嘉納治五郎,當時十八歲,他從健體的願望出發,立志學習柔術。最初在天神真楊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門下就學,後在同流派的礬正智處學習,隨後又在飯久保恆年的起倒流派學習。經過數年努力,業藝達到很高水平。他對天神真楊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視門戶之見,博採眾家之長,經過整理改革,使柔術技藝理論和技術 趨向完善,並制訂了一套較為系統的訓練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險性的動作,確立了以投技、固技、當身技三部分為主的新的柔術體系,從而使傳統柔術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創造成為現代柔道運動。從此,對柔道成為具有教育性的體育項目開始了科學探討;並使柔道在培養高尚的意志品質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於對柔道的推崇和對自己民族文化的熱愛,非常敬仰嘉納治五郎先生,把他稱為"柔道之父"。 嘉納不僅是現代柔道運動的創造者、倡議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對國際體育界有重要影響的偉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間,嘉納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內,把專院作為道場(訓練場),教授學生,開始了以柔道為中心的訓練活動。這個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傳講道館柔道"的創業地。,第一年,來學習的學生只有九名,以後逐年增加,講道館的影響越來越大。由於柔道吸收綜合各家柔術固有之長。又有可供比賽的規范可尋,所以它不僅仍然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衛技能,而且是一項引人入勝的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增強人們體質,而且有益於精神錘煉,可以提高人的警覺、應變能力,加強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這項運動,在日本有著十分廣泛的群眾基礎。現在日本每年圍繞著全國柔道比賽大會,要舉辦名目繁多的各種類型的比賽。例如,各地區的中學生(相當於我國的初中生)柔道比賽。高等學校(相當於我國的高中生)的全國比賽、全日大學生優勝賽,以及各種形式的對抗賽等。柔道在日本不僅僅是娛樂性質的體育運動,而且是學校體育的一個教學項目。這就使日本人民從少年時代起就有機會接受系統訓練,為提高柔道技藝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享有"柔道之國"美譽的日本,在歷屆奧運會和世界比賽中,幾乎每次都獲得半數以上的金牌和團體冠軍
簡單地說,跆拳道就是不用任何武器,赤手空拳與敵手格鬥保護自身的武術。說得更詳細一些,跆拳道就是為了正當防衛,通過猛烈的精神和肉體訓練,鍛煉手、腳和身體的各個部位的方法與技術。跆拳道不僅注重威力和技術,而且強調嚴格的紀律,高超的技術和強健的精神教育,以培養正義感,剛毅,果敢品質的獨特的武術。因此真正的跆拳道人根本不同於那些僅僅學到搏鬥時用得上的極其有限的技術,以在比賽場上討得觀眾歡心為滿足的似是而非的跆拳道人。 可以說,這就是稱跆拳道為護身藝術的道理之一,跆拳道不僅教給人們思考和生活的方法,而且培養人們的剋制力和陶冶崇高的人格。所以不少人說它是近乎一種信仰的武術。 從字面上解釋,跆拳道就是:跆,意味著用腳踢,踏。拳,意味著用拳刺或破。
這意味著古代聖賢鋪平的路前進,也就是進行精神修養。總而言之,就是為了用空手赤足護身。把跳,踢,刺,擋,閃避等動作,敏捷而得當地適用於活動的目標,給以最大的打擊的技術加精神修養的武道,確實,跆拳道使先天性體弱者,經過科學的鍛煉,也具有擊敗強敵的力量和自信心。 但如果運用不當,無異於使用凶器。因此,必須經常強調精神教育,不許濫用它。
沖出這個誤區,大膽地去進攻或反擊,就會體會到,對手並非所想像的那樣可怕。
跆拳道的特點
以腿為主,以手為輔,主要關節武器化
跆拳道持術方法中主導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術在整體運用中約佔3/4,因為腿的長度和力量是人體最長最大的,其次才是手。腿的技法有很多種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遠、可左可右、可直可屈、可轉可旋,威脅力極大,是實用制敵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手法,手臂的靈活性很好,可以自如地控制完成防守和進攻動作,同進也可變化為拳、掌、肘、肩的多種用法,進行實戰。在競賽馬規則這外的跆拳道實戰中,人體的一些主要關節部位亦用來作進攻的武器,或防守戰中,人體的一些主要關節部位亦可以用來作進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這是跆拳道技術的本質,如人體的手、肘、膝、腳等關節部位,是跆拳道關戰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擊打武器。
方法簡捷,剛直相向,少用躲閃防守法 不論是在比賽時還是在實戰中,跆拳道的進攻方法都是十分簡捷而實效的。
對抗時雙方都畫直接接觸,以剛制剛,用簡練硬朗的方法直接擊打對方,變化多;防守的運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擋為主,隨即是連續的反擊動作。防守時很少使用躲閃防病守法,剛來剛往,硬拼硬打,盡可能保持或縮短雙方間的距離,以保證擊打的有效性,爭取比賽或實戰的勝利 。
內外兼修,方法獨特,以功力驗水平
跆拳道理論認為,經過專門訓練,人的關節部們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威力,特別是拳、肘、膝和腳四個部位,尤以腳和手為甚。長期專門練習跆拳道,可以達到內外合一的程度,即內功和外力達到統一的巔峰。由於無法確定人體關節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潛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過對木板、磚瓦等到物體的擊打來測量驗定練習者的功力水平。功力測驗是跆拳道訓練水平、晉級考試、表演和比賽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此顯示出跆拳道獨特的功法和特點。
跆拳道的作用 修身性,培養人優秀的意志品質
跆拳道練習推崇"以禮始,以禮終"的尚武精神,練習中要以"禮義廉恥,百折不屈"為宗旨,因此,可以培養人頑強果斷、耐勞的精神,磨煉人堅韌不拔、積極向上的品質,養成禮讓謙遜、寬厚待人的美德,造就人熱愛祖國、勇於獻身的思想,為社會和國家造就具有優秀品質的建設者。
強體防身,練就人健全的體魄,跆拳道運動緊張激烈,對抗性極強,可使人強壯筋骨,提高各關節的靈性及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縮能力,提高人的速度、反應、靈敏、力量和耐力素質,提高人體內臟器官的機能和人體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增強人體的擊打和抗擊打能力。通過攻防練習,可以學習掌握實用技擊術和防身自衛的能力,為保護自身安全和維護社會正義學習真正本領。
觀賞競技,享受擊打藝術的美感,跆拳道比賽或實戰時,雙方腿法技術在對抗中高來底往,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僅給人以美的享受,還能激發人的鬥志,鼓舞人奮發向上的精神,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是使人在欣賞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意志品質教育。
Ⅱ 北京2008奧運會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韓國、日本各派出多少名運動員參賽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包括官員、教練員、隊員等共1099人,代表團團長為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副團長為於再清、段世傑、肖天、崔大林和蔡振華。
中國運動員將在北京奧運會參加28個大項38個分項的全部比賽。其中運動員639人、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和各個體協,
澳大利亞代表團入場,他們此次派出了435名運動員,力爭拿到40至45枚獎牌,保住金牌榜前五名的位置。詳細>>>
墨西哥代表團入場,北京奧運會,墨西哥共有85名運動員獲得了參賽資格。詳細>>>
由347名運動員組成的義大利代表團入場,他們此次的目標是奪得30枚左右的奧運獎牌。詳細>>>
瑞典代表團入場,本屆奧運會,瑞典參賽運動員超過150人,遠超雅典奧運會時110人的規模。詳細>>>
由389人組成的韓國代表團入場,他們把參加北京奧運會的目標定在獲得10枚金牌並躋身獎牌榜前十名。詳細>>>
荷蘭代表團入場,本屆奧運會,240名荷蘭運動員將參加10餘個大項的角逐,其中,有望奪牌的項目包括自行車、游泳、柔道、馬術、曲棍球和帆船等。詳細>>>
埃及代表團入場,本屆奧運會,埃及組成了188人的代表團,其中運動員100名。詳細>>>
美國隊這次共派出596人參加比賽。雅典奧運會上,美國金牌數達到35枚,獎牌總數103枚,高居各隊之首。北京奧運會,美國將與中國和俄羅斯等展開激烈的獎牌競爭,他們在田徑、游泳等項目上具有絕對實力。美國代表團團長查爾斯·李曾表示,北京奧運會將成為歷史上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屆奧運會,所以很難預測美國隊的前景。詳細>>>
俄羅斯代表團中包括467名運動員,他們將參加北京奧運會244個小項的比賽,在摔跤、拳擊、藝術體操、花樣游泳、網球和田徑項目上有很強實力。在雅典奧運會上,俄羅斯代表團以27枚金牌、27枚銀牌和38枚銅牌的成績居獎牌榜第三位。在北京奧運會上,俄羅斯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中國和美國。詳細>>
>由225人組成的南非代表團入場,這是南非歷史上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奧運代表團。詳細>>>
由56名運動員組成的肯亞代表團入場。詳細>>>
)由138名運動員組成的阿根廷代表團入場,北京奧運會上,這些運動員將參加19個項目的比賽。 詳細>>>
伊拉克代表團中有4名運動員將參加奧運會比賽,分別是男子鐵餅選手海達爾·納賽爾、女子短跑運動員達納·海珊·阿卜杜勒-拉扎克、賽艇雙人雙槳運動員海德爾·諾扎德與哈姆扎·海珊。
)由292名運動員組成的西班牙代表團步入會場,此次,西班牙派出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代表團,目標是奪取6枚金牌。 詳細>>>
古巴代表團入場,本屆奧運會上,169名古巴運動員獲得參賽資格,他們將參與16個大項的角逐,目標是躋身獎牌榜前十位。詳細>>>
中國香港代表團共有34名運動員,他們將在11個項目中與對手展開角逐。此前
中華台北代表團入場,此次他們共有80名運動員和53名隨隊官員參加北京奧運會。
)由339名運動員組成的日本代表團步入會場,他們本屆奧運會的目標鎖定在10枚以上金牌、總共30枚以上獎牌。
希臘派出了由159名運動員組成的體育代表團,是有史以來派往海外參加奧運會比賽人數最多的一次。
Ⅲ 柔道是哪國的,跆拳道是哪國的,足球是哪國的,乒乓球是哪國的
柔道,顧名思義,就是「溫柔的方式」。柔道運動起源於日本武術的一種,即「柔術」。但實際上柔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運動,它強調選手對技巧掌握的嫻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對比。
柔道比賽要求選手對對手的四肢、脖子作出"鎖臂"、"扼頸"等動作,將對手扔倒或壓制在地,直到對手認輸或清楚地將對手扔倒在地,方可取得勝利。
柔道經過近代的發展之後於1964年東京奧運會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東道主可以選擇增加一個奧運會比賽項目,日本選擇了柔道),日本作為柔道的發源地在早期的確擁有優勢,而且他們號稱一名優秀的柔道高手可以擊敗任何對手,不管對手身高體重有多少。但是在無差別級比賽中,身高1米98的荷蘭選手吉新克擊敗了日本三屆全國冠軍,從而也改變了人們對柔道的幻想式看法。
賽制
女子柔道比賽於1992年進入奧運會,現在奧運會設有七個重量級別的男子和七個重量級別的女子柔道項目。在奧運會上,男選手得分並贏得比賽的時間是五分鍾,女子為四分鍾。如果雙方都沒有得分,則由三名裁判按照多數票的原則確定勝者。每個重量級別的項目都設有一塊金牌,一塊銀牌和兩塊銅牌。
在此次悉尼奧運會上,將有400名選手參加柔道比賽,他們將不再身著白色傳統服裝,而是一名選手著白色服裝、另一名選手著蘭色服裝。
每個級別的選手將首先分到兩個組進行單淘汰賽,然後小組前兩名進入半決賽,勝者爭奪冠軍。
運動員也許是為了強調柔道運動是任何身材的人都能參加的運動,悉尼奧運會上最引人注目的兩名柔道選手身材的確相差懸殊。
1996年重量級金牌得主,三屆世界冠軍,法國選手多伊萊特體重達120公斤;而日本女子48公斤級選手田村亮子將為亞特蘭大奧運會痛失金牌而力爭在悉尼重振雄風。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之前,她創造了連勝84場的紀錄,並連續四次(93年、95年、97年和99年)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
如果以1999年10月各國在世界錦標賽上的表現來看,日本、韓國、德國、比利時、法國在男子項目中將瓜分金牌,而古巴和中國在女子項目中稍微佔有一點優勢。
跆拳道為韓國之國技武術,是一種手腳並用之強身健體的武術,大約發源於1,300多年前,相傳此武術是由中國的北少林傳入,經過數百年之研究磨練,及無數次之改進,而成為現今之 「跆拳道」。
「世界跆拳道聯盟」簡稱「世盟」 「WTF」,成立於1973年,由金雲龍博士Dr.Un-Yong Kim出任總裁至今,而世界跆拳道總部,亦稱」國技院」 「KUKKIWON」則於1972年建成,位於南韓首都漢城市。
1973年第一屆世界跆拳道錦標賽及74年第一屆亞洲跆拳道錦標賽均在此總部舉行,延至今天,已舉辦了十三屆之多,其中還有泛美錦標賽,歐洲錦標賽,非洲錦標賽及其它各類型之賽事。亞運會現已將跆拳道列入為正式之比賽項目,而奧運會亦已於2000年在澳洲悉尼舉行之奧運會被正式列入為比賽項目,中國動員「陳中」在67公斤級奪取首面跆拳道奧運金牌,所以現世紀之跆拳道已有超過160多個國家加入成為會員國,近6千萬人練習跆拳道。
跆拳道是一種手腳並用之自衛武術,不但能強身健體,鍛煉個人之思考能力,身手敏捷,籍以增強自信心,其特點在於出手快,踢腳准勁,招式精簡實用,易於學習。
足球運動是一項古老的體育活動,源遠流長。據說,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中世紀以前就已經從事一種足球游戲了。他們在一個長方形場地上,將球放在中間的白線上,用腳把球踢滾到對方場地上,當時稱這種游戲為「哈巴斯托姆」。到19世紀初葉,足球運動在當時歐洲及拉 美一些國家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的英國已經相當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運動的第一個文字形式的規則《劍橋規則》誕生了。 然而眾多的資料表明,中國古代足球的出 現比歐洲更早,歷史更為悠久。我國古代足球稱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詞最早記載在《史記匪漲亓寫》里,漢代劉向《別錄》和唐人顏師曾為《漢書 .枚乘傳》均有記載。到了唐宋時期,「蹴鞠」活動已十分盛行 ,成為宮廷之中的高雅活動。1958年7月,國際足聯現任主席阿維蘭熱博士來中國時曾表示:足球起源於中國。當然,由於封建社會的局限,中國古代的蹴鞠活動最終沒有發展成為以「公平競爭」為原則的現代足球運動。這個質的飛躍是在資本 主義的英國完成的。
乒乓球1890年首次出現在英國,當時是一項貴族運動。國際乒聯1926年成立,並舉行了首屆世界錦標賽。
乒乓球運動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上世紀50年代,日本選手創造了直拍握法,並占據了乒壇霸主地位。之後,直拍技術被中國選手發揚光大並一直稱雄世界直到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乒乓球發展陷入低谷,來自歐洲的瑞典男隊開始崛起,並在1989年、1991年和1993年連續三次奪得世乒賽的男團冠軍。從9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男乒再度崛起,在1999年和2001年重新奪回了男團斯維思林杯。
乒乓球1988年首次進入奧運會,之後有了長足的發展,成為參與人數最多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國際乒聯下目前已經有超過187個協會成員。
國際乒聯近年來對乒乓球比賽的規則做了很大修改,「小球改大球」、「21分制改11分制」、「無遮擋發球」等一系列改革縮小了選手間的實力差距,增加了對抗性和比賽的偶然性。為了避免出現一個國家和地區壟斷奧運會冠亞軍,國際乒聯規定在奧運會雙打比賽中,來自同一協會的兩對選手必須分在同一半區。這樣,出現在雙打決賽賽場上的將是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兩對選手,比賽也將更具懸念。
奧運會乒乓球比賽設男女單打和男女雙打四個單項,男女各86名選手參賽,其中單打各64人,雙打32對。每個國家/地區最多隻能有男女單打各3人、雙打各兩對選手參賽。比賽採用7局4勝每局11分單敗淘汰制。
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中國的乒乓球運動在近年來的大賽中戰績顯赫。2003年第47屆世乒賽上,中國隊取得了除男單以外的其他6項冠軍,年底的國際乒聯巡迴賽上更是包攬了全部四項冠軍。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選手也囊括了全部四枚金牌。
在本屆奧運會上,中國選手馬琳、王勵勤、王楠、張怡寧仍然是四枚金牌的最有力爭奪者。他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德國的波爾、奧地利的施拉格、白俄羅斯的薩姆索諾夫和東道主選手格林卡等。
奧運項目:
男子:單打 雙打
女子:單打 雙打
乒乓球運動里程碑
19世紀
乒乓球的發明
1952年
在孟買的世界錦標賽上,日本選手首次使用橡膠面的球拍,引起了轟動。
1952年
日本人佐藤博治成為第一個贏得世界冠軍的亞洲選手,這次冠軍預示著日後亞洲人對這項運動的主宰。
1954年
亞洲選手,特別是中國和日本選手使用了由南斯拉夫人發明的直拍握法。當時,流行的握拍方法是匈牙利著名選手維克托-巴那使用的傳統握拍法。
1971年
這一年的4月13日,美國乒乓球隊到北京和中國隊進行了比賽,他們最後以1比13輸給東道主,但這次比賽開通了中美兩國的外交關系。
1981年
乒乓球作為奧運項目得到國際奧委會承認,盡管在此之前從未以表演項目在奧運會出現過。
1988年
乒乓球比賽在漢城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奧運會上。
2001年
為了增強比賽的激烈程度,每局分數從原來的21分縮減為11分,11平後領先2分者獲勝,比賽也從原來的5局3勝制改為7局4勝制。
乒乓球運動明星人物
維克托-巴納(匈牙利/英國)
神奇的紀錄!23項世界冠軍頭銜。包括5項單打冠軍。在1930至1935年間,他僅僅被同胞兼雙打搭檔薩巴多斯擊敗過一回。
鄧亞萍(中國)
最偉大的女子乒乓球運動員。雖然身高僅有1米52,她卻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女子乒乓球選手,獲得1992和1996年奧運冠軍,以及1991、1995和1997年三次世界冠軍。
瓦爾德內爾(瑞典)
天才選手!獲得了1992年奧運會男單冠軍和2000年奧運會亞軍。這位瑞典人同時也擁有1989和1997年的世界冠軍頭銜,是乒乓球史上幾位最偉大的球員之一。 除了贏得過個人冠軍,他還具有雙打方面的天賦,在團體比賽中也有出色的表現。
Ⅳ 奧運會柔道比賽的規則是什麼
比賽規則
柔道比賽按運動員體重分為8個級別。男子是60公斤級、65公斤級、71公斤級、78公斤級、86公斤級、95公斤級、95公斤以上級和不分體重的無差別級(從1988年第24屆奧運會開始,不設無差別級比賽)。女子是48公斤級、52公斤級、56公斤級、61公斤級、66公斤級、72公斤級、72公斤以上級和無差別級。
一場比賽的時間:男子為5分鍾,女子為4分鍾。比賽設3名裁判員,主裁判在場上組織運動員進行比賽,並評定技術,宣布勝負。相對兩角各有一名裁判,評定分數和運動員在場上的表現。根據運動員使用的技術,按其效果和質量評為4種分數:①一本。站立時使用的技術有速度、有力量,把對方摔成大部分的肩背著地;把對方的背固定在墊子上達30秒鍾;逼迫對方的肘關節或勒絞對方頸部使之拍墊子認輸;對方受到取消該場比賽資格的處罰;均得一本。運動員得一本後,該場比賽即結束,算是獲得「一本勝利」。②有技。站立時使用的技術未完全成功,不夠判為「一本」,把對方的背固定在墊子上的時間在25秒鍾以上,但不到30秒鍾;對方運動員受到1次警告;均判得有技。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獲得兩個有技,比賽即結束,算獲得勝利。③有效。站立時使用的技術只有部分成功,不夠判為「有技」;把對方的背固定在墊子上的時間在20秒鍾以上,不到25秒鍾;對方受到1次「注意」的處罰;均得有效。④效果。站立時使用的技術未成功,但有一定速度或力量,僅使對方的體側、胸腹、臀部著地;把對方的背固定在墊子上的時間在10秒鍾以上,不到20秒鍾;對方受到1次「指導」的處罰;均得效果。
一場比賽中未得一本時,則按有技、有效、效果的多少評定勝負。但是1個有技可以勝過所有的有效和效果。1個有效勝過所有的效果。如果雙方得分相等,則根據比賽的風格、進攻次數來判定勝負或平局。
柔道禁止擊打,不許用頭、肘、膝頂撞對方。除了肘關節外,不許對其他關節使用反關節的動作。不許抓頭發和生殖器。任何可能傷害對方頸椎或脊椎的動作均被禁止。運動員有犯規行為或是踏出比賽區,根據情節輕重受到「指導」、「注意」、「警告」、「取消該場比賽資格」的處罰。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受到兩次警告,就取消該場比賽資格,判對方獲勝。
比賽場地:場地面積最小為14米×14米,最大為16米×16米。比賽場地必須用塌塌米(一種草墊)或是類似塌塌米的平坦而有彈性的墊子鋪成,並設在有彈性的檯子上。比賽場地分比賽區和保護區,兩個區之間有1米寬的紅色區為危險區。比賽區包括紅色標志的危險區,其面積不得小於9米×9米,也不得大於10米×10米。紅色危險區外面的保護區寬度不得小於2米。比賽必須在比賽區進行。在比賽區施技成功,把對方摔出比賽區,判有效。在比賽區外施技無效。站立時,施技者一腳在保護區,或使用捨身技、寢技時身體一半以上在保護區,均判無效。
大概的就是這些了 希望LZ滿意
Ⅳ 中國柔道健將有多少人
有19人。
為提高我國柔道技戰術水平,向柔道先進國家學習,邀請日本柔道專家伯崎秀彥來我國家女子集訓隊進行指導和授課。
參加此次學習班的學員有國家集訓隊的全體運動員、教練員和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解放軍優秀運動隊的主要教練員參加。
Ⅵ 盲人柔道是啥
【簡介】
[編輯本段]
1988年韓國漢城殘奧會,盲人柔道男子項目成為正式比賽項目;雅典殘奧會女子盲人柔道也被首次納入正式比賽項目。1996年第四屆全國殘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中國在1996年第四屆全國殘運會上將其列為全國殘運會正式比賽項目。2004年雅典殘奧會上,王雲峰、薛蘭梅分別為我國奪得男子和女子盲人柔道首枚殘奧會金牌。
盲人柔道是專門為視力障礙運動員所設立的運動項目。根據視力損傷程度分為3個級別,共同參加比賽。參賽的視力障礙運動員,最低標准應符合最佳已矯正視力低於0.1或視野小於20度。根據運動員的體重進行設項,分13個級別進行比賽。男子設60公斤級、66公斤級、73公斤級、81公斤級、90公斤級、100公斤以下級、100公斤以上級;女子設48公斤級、52公斤級、57公斤級、63公斤級、70公斤級、78公斤以下級、78公斤以上級。
【項目特徵】
[編輯本段]
盲人柔道是專門為視力有障礙的運動員設立的項目。比賽分為男、女個人賽和男、女團體賽。該項目使用的規則、場地、比賽形式與健全人柔道基本相同。區別在於,在運動員預備動作時要提前相互提拉住對方的衣襟。這項運動的形式適合於盲人身體功能障礙的局限,易於在盲人體育運動中推廣。盲人柔道運動非常具有觀賞性,充分體現了盲人運動員身殘志堅的拼搏精神。有人說:「盲人柔道項目是盲人唯一可以與健全人抗衡的項目。」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盲人柔道(英文「Judo」),是根據健全人柔道運動演變而來,是專門為視力有障礙的運動員設立的項目。
1988年,在漢城舉行的第8屆殘疾人奧運會上,盲人柔道第一次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當時只有開展這個項目較早的日本、韓國等七八個國家參加該項目,並且只有男隊參加了比賽。2004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2屆殘疾人奧運會上,女子盲人柔道作為正式項目被列入比賽。
目前,盲人柔道運動的世界大賽除殘奧會以外,還設有世界盲人柔道錦標賽,每兩年舉辦一次。1980年國際盲人運動協會(IBSA)成立,其宗旨是組織和發展盲人的體育活動。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該組織的成員。這些國家和地區每年都舉辦盲人柔道錦標賽,以及各種邀請賽。 國際盲人運動協會(IBSA)的成立,積極地推動了盲人柔道運動的發展。雅典殘奧會盲人柔道比賽有29個國家和地區的120名運動員參加。
2004年,雅典殘奧會盲人柔道比賽中,我國女子選手薛蘭梅奪得70公斤級比賽的冠軍,男選手王雲峰在73公斤級的比賽中名列第一。
【場地、器材、設施】
[編輯本段]
比賽場地
盲人柔道的場地大小與健全人的場地相同,與國際柔聯的規則要求一致。比賽場地必須設在有彈性的地板或台上,最大為16米×16米,最小為14米×14米,比賽區最大為10米×10米,最小為8米×8米,比賽必須用塌塌咪或類似塌塌咪的合適的材料鋪設,顏色通常為綠色。比賽區包括1米寬的危險區,危險區通常為紅色。在危險區外有不小於3米寬的安全區,比賽區與安全區四周平行。不允許兩個場地共用一個安全區,兩區之間間隔2米。
比賽器材
(1)比賽時,運動員所穿的柔道服應符合國際柔聯的有關規定。
(2)所有B1級的運動員都必須在兩個袖子的外邊縫上一條直徑為7厘米的紅色的圈環。圈環的中心必須位於運動員肩膀以下約15厘米處。如果選手同時是聾人,則要將一條直徑為7厘米的明黃色圈環置於其柔道服背部號碼布的右上方。
(3)比賽者所系腰帶寬度不得小於5厘米,長度須保證在繞腰一周系好後,各端仍留有20~30厘米長的富餘。
【參賽運動員的分級】
[編輯本段]
在殘疾人奧運會的競賽組織工作中,對參賽運動員進行醫學功能分級是競賽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據運動員的功能能力進行系統的醫學功能分級,是殘奧會有別於奧運會的一個重要特點。進行醫學功能分級的宗旨在於維護體育的公平競爭原則,提高殘疾人體育運動的競技性和競爭性。通常情況下,在比賽之前對參賽選手進行分級鑒定。
運動員分級標准
在殘疾人奧運會的任何項目中,只要涉及盲人運動員的醫學功能分級,均為3個級別且級別標准相同。具體標准如下:
B1級:雙眼無感光,或僅有光感但在任何距離、任何方向均不能辨認手的形狀。
B2級:視力為從能識別手的形狀到0.03和/或視野小於5度。
B3級:視力從0.03以上到0.1和/或視野大於5度小於20度。
運動員分級檢測規定
進行醫學分級檢測時,測試的視力應為最佳已校正的視力。凡使用隱形眼鏡或其他視力校正鏡的運動員,在檢測時均應配戴。
運動員只有符合具體的比賽分級要求及已設定的國際級別才有資格參加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部分根據相關規定已經進行了醫學功能分級檢測並獲得永久分級確認資格的殘奧會運動員,可直接參加競賽而不需再接受醫學功能檢測的復查。但是多數的運動員需要在賽前和比賽過程中接受醫學功能分級檢測的初檢和復檢。
殘奧會盲人柔道運動員視力參賽標准
盲人柔道運動員根據視力程度分為B1、B2、B3三個視力等級,三個等級共同參加比賽。參賽的視力障礙運動員,比賽按照柔道競賽規則和盲人柔道特殊競賽規則執行。
其他規定
盲人柔道運動員可以同時是聾人。
【競賽規則要點】
[編輯本段]
執行規則
(1)執行國際柔道聯合會規則。
(2)執行國際盲人柔道規則。
抽 簽
(1)比賽前一天進行各級別的抽簽。
(2)各代表隊最多可派2名代表參加抽簽。
稱量體重
(1)參賽運動員於賽前2小時稱量體重。
(2)在正式稱量體重前1小時允許運動員使用正式稱量體重的秤進行試稱。
(3)正式稱量體重時,點名運動員只能有一次稱量機會。
(4)稱量體重時,運動員必須隨身攜帶醫學分級卡片。
(5)稱量體重時,檢查比賽服裝;每名選手應有兩套柔道服接受檢查。
引 導
(1)比賽開始前參賽隊員的教練員將其領到比賽場的安全區外,由副裁判員將運動員領進比賽區比賽開始時的位置,在運動員腰間系好帶子;比賽結束後,由副裁判員將運動員領到安全區之外交給教練員,由教練員將隊員帶出場外。
(2)在安全區外,在運動員比賽開始時所站的位置後面,為每個參賽者的教練員設置一把椅子。
(3)每場比賽結束後,主裁判員需要領著獲勝隊員到記錄台檢查記錄表,確認正確得分。
比賽時間
(1)每場比賽男女均為5分鍾。
(2)在離比賽結束還有1分鍾、30秒時,計時員必須用可聽得見的聲音宣布「離比賽結束1分鍾」、「離比賽結束30秒」。可聽得見的聲音指有別於比賽結束信號的聲音。
適用於盲聾運動員的競賽規則
(1)運動員由兩位裁判員領進場地,兩位裁判員站在主裁判員側方行禮,然後回到各自位置。
(2)運動員到達各自位置後,主裁判員讓他們舉起雙臂試抓握對方一次,然後將胳膊放在身體兩側。
(3)如果是B1級運動員,裁判員准許他可先將一隻手搭住對方。
(4)在主裁判員宣布「開始」前,雙方運動員的腳不允許移動。
(5)由於參賽運動員是盲人,所以裁判員的判決(尤其是結束時)除了做出相關的手勢外,還必須作出口語判決。如比賽結果白方獲勝,就應在做手勢的同時要用術語判定「白方」獲勝。
(6)比賽中如果運動員都是聾人,裁判員可以在運動員手掌上劃寫代表犯規、暫停或者取勝的符號。
(7)比賽的開始:鞠躬以後,比賽雙方靠近,距離一臂長度,把各自的右手放到對方的左手上,讓他們掌掌相貼(注意:右掌向下,左掌向上),主裁判員宣布「Hajime」;如果是盲聾運動員,主裁判員在雙方肩膀輕拍一次,宣布比賽開始。
(8)如果喊「matte」,裁判員需要在盲聾隊員的後背或肩膀上拍兩次,表示暫停比賽。
(9)當一個運動員施投技或寢技成功時,主裁判員要在盲聾隊員肩背上拍兩下暫停比賽,然後宣布得分。
(10)eakomi(固技開始)時,正常情況下,由裁判員立即在比賽的盲聾隊員的一隻腳上擠壓一下來表示。
(11)喊「Toketa」(固技解脫),一般情況下,是裁判員在盲聾隊員腳上擠壓兩下來表示。
(12)當裁判員喊「sono-mama」時,主裁判員的一隻手要在盲聾隊員的頭上,然後松開;但在裁判員喊「yoshi」(開始)之前必須放回到原來的位置,當裁判員喊「yoshi」時,立即把手從該隊員的頭上拿開。
(13)當隊員分開時,要告訴盲聾隊員得分情況,暫停比賽;主裁判員在得分運動員的手掌上寫K,Y或W(K-科卡,Y-有效,W-瓦扎里),用這樣的方法告訴得分隊員的得分。
(14)告訴運動員員受處罰時,要拉起他的手,在手背上寫一個S,C或「K」以告訴盲聾隊員受罰情況。
(15)消極處罰的信號是主裁判員拉住受處罰的盲聾運動員的手,使他手掌伸直,掌心向下,然後主裁判員用手做圓形動作摩擦盲聾運動員的手掌。
其他特殊規定
(1)如果一個比賽者的柔道服不符合規定,主裁判員必須令其在最短的時間內換上符合規定的柔道服。
(2)柔道服必須洗凈、乾燥,不得有難聞氣味;手指甲、腳趾甲必須修短;個人衛生必須達到高標准;長發須束紮起來。
(3)每個級別至少應有兩名運動員參賽,如該級別少於兩名運動員時則取消該級別比賽;如一個級別僅有兩名運動員時,則進行一場比賽,爭奪金、銀牌。如果一個級別有三名運動員參賽,將採用循環賽制比賽。
【觀賽禮儀】
[編輯本段]
盲人柔道屬於重競技比賽項目,這項運動本身非常具有觀賞性。這種人與人搏擊的體育項目比單純展示人體自身體能素質的比賽更能讓觀眾興奮起來。因為其中除了力量之外,還包含了大量的應用技巧;選手們除了需要具備強健的體魄,還需要有非常清晰的戰術思路。觀看選手如何制服對方、控制對方正是這項運動最吸引人的地方。
盲人柔道規則繁復,而且較之其他運動項目更注重選手間的禮儀。開賽前雙方選手要互相致禮,比賽過程中也要遵守嚴格的場上規則。從以往比賽的獲勝者看來,那些獲勝者不單在技巧上取勝,他們更有讓對手尊重的職業品質。觀眾的加油無疑是對選手最好的鼓勵。但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要是在一場高手對決的比賽中,絲毫沒看出比賽的精彩所在,亂喊好甚至叫倒好,實在是大煞風景的一件事。倒地的選手未必就是輸家,進攻猛烈的一方未必就占上風。另外由於盲人柔道是專門為視力障礙的運動員設置的比賽項目。在比賽中選手看不到裁判員所做的判罰手勢,他們主要是依靠聽覺。所以在觀看盲人柔道比賽時,除了為運動員加油助威以外,在裁判員宣判時要保持安靜,以免影響運動員比賽。
【美國的盲人柔道】
[編輯本段]
柔道是武功家族的運動之一,不同性格、不同民族、不同體質的人,包括殘疾人在內都可以參與。以強調快步和力量的運用來摔倒對手的柔道,正在盲人和弱勢群體中普及開來。
柔道起源於柔術。19世紀,一位名叫嘉納治五郎的日本人,從柔術中吸取精華,創造了柔道。嘉納治五郎以前的柔術教練和對手起初對他的新武術形式表示懷疑。然而,1882年,他的一位前任柔術教練來拜訪他時,情形發生了變化。那天,22歲的嘉納治五郎封住了教練的每一個步伐,再利用新創制的一系列摔打動作進行反擊,他幾次將教練摔倒在墊子上。對這種新穎的搏擊形式佩服得五體投地後,教練對嘉納治五郎說:"從現在起,你做我的老師,我向你學習。"
嘉納治五郎不僅在日本普及了這項運動,還把它向全世界推廣。1964年,也就是他逝世26年後,柔道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隨著進一步普及,柔道比賽1988年進入殘奧會,從此一直保留在競技項目中。
柔道,從俱樂部到國家級聯賽,在所有技術層面上,給選手提供了比賽機會。針對男女、兒童有不同的級別劃分。由於它花錢不多、終年不斷、不分性別年齡,因而成了老少皆宜、喜聞樂見的運動。
訓練課通常從嚴格的熱身運動開始,包括豐富的軟體操。盡管大多數盲人學員能獨立進行熱身鍛煉,但是當活動膝關節時,明眼學員的協助還是十分有用的。
熱身結束後,教練示範一個柔道摔打動作,接著要求他的學員們結成搭檔,在彼此身上練習這個動作。如果課上有盲人學員,教練就會在他身上施行該動作,讓他獲得實地感受。然後,那學員和他的同伴結隊開始練習摔和被摔的一系列重復動作。課間休息時,學員們如果得到允許較量的機會,練習通常相當激烈,這是模擬真實比賽氣氛最好的方式。
在地方和全國柔道聯賽中,盲人、低視力運動員和明眼人同場競技。比賽中,明眼人並不佔有明顯優勢,所以比賽規則很少修改。只是柔道的多種晃、遏、鎖等技巧都需要在進攻者強有力地抓握對手時施展,所以在進攻前必須安全地抓握對手,這一規則的建立保證了柔道對盲人更友好。
美國的一位全盲柔道世界冠軍是洛杉磯的林恩·馬寧。1978年,他在一次槍擊中失明。不到一年後,他開始定時參加柔道訓練課,接著進入一所開設柔道課程的學院學習。1980年林恩參加柔道聯賽,同明眼對手的第一場比賽以他的勝利結束。隨後,在聯賽的磨練中,他的進步神速,逐漸成長為一名世界級柔道健將。1988年,他代表美國隊參加了漢城殘奧會。在1991年荷蘭舉行的世界賽上,他奪得盲人柔道世界冠軍,美國奧委會授予他該年度的盲人男子運動員稱號。他還贏得1991年在義大利舉行的盲人柔道比賽的第一個世界盃冠軍。1992年在巴塞羅那殘奧會上,他奪得銀牌。現在林恩·馬寧已經退役,在當地一家盲人協會訓練盲人和低視力柔道學員。
柔道場上也不乏盲人女性的身影。加州的蒂娜·托馬斯25歲開始柔道生涯,既和盲人也和明眼對手同場競技。每當她穿上用腰帶系著的兩片式比賽服,走上墊子投入比賽時,她都熱血沸騰,為有向社會展示盲人潛能的機會而感到自豪。
在美國,柔道在盲人中很普及,原因除了這是一項競技運動,還有就是可以保護自己。在犯罪率居高不下的現代社會,盲人獨立外出,常常成為犯罪分子襲擊的目標。學會了柔道的盲人,可以大大減少受害的程度,提高生存的幾率。一位盲人婦女在公共汽車站候車時,一個心懷叵測的陌生人上來搭訕,她果斷使用柔道技巧,打退了那個人,保護了自己。這則故事在盲人界傳為美談。
現在,柔道作為競技、健身、防衛完美結合的運動,在林恩·馬寧、蒂娜·托馬斯的倡導和許許多多盲人的實踐中,正在美國盲人圈裡獲得更大的發展。
【中國第一枚盲人柔道奧運金牌】
[編輯本段]
2004年9月19日,來自山西的王雲峰19日在雅典殘奧會盲人柔道男子73公斤級決賽中戰勝巴西選手,獲得金牌。這也是中國選手參加殘奧會歷史上獲得的第一枚盲人柔道金牌。
【王雲峰——一飛沖天的殘奧會柔道冠軍】
[編輯本段]
「老婆,我贏了,我拿第一名了!」
盲人柔道選手王雲峰在雅典殘奧會73公斤級比賽中奪冠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借了一部手機向山西忻州的家裡報告這個好消息。
王雲峰在電話中激動地說:「告訴爸媽、告訴兒子、告訴二姨,我拿冠軍了,可惜電視不轉播,你們看不到。」當記者正想采訪他時,他卻迅速抓起背包向更衣室跑去,准備穿上領獎的服裝。也許,對於這一刻,他已經期盼得太久太久。
現年29歲的王雲峰出生於山西忻州,由於視力殘疾,他一邊讀書,一邊從事體育訓練,但一直沒有什麼成果。在家人和朋友的勸說下,王雲峰最初選擇了放棄。從1995年到1997年,整整兩年多的時間里他一直在鄉辦企業里打工,靠微薄的收入養家糊口。1997年對王雲峰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他可愛的小兒子降臨人世。也就是在這一年,他開始練習柔道,重新踏上了殘疾人競技體育的征程。但是,在此後7年時間里,王雲峰卻一直沒有取得突出的成績,無論是在盲人柔道世界錦標賽還是加拿大盲人運動會上他都沒有取得獎牌。
王雲峰的教練張貴富說,王雲峰是一個實力型選手,不是比賽型運動員。他在訓練中的水平很高,但是因為在比賽中存在心理問題,一到大賽就緊張,越緊張越是發揮失常。
在本屆殘奧會柔道比賽中,張貴富反復對他講,讓他把比賽當成一堂訓練課。為了減輕他的心理壓力,教練為他設的目標是奪取一枚獎牌。不料,他在比賽中越戰越勇,直到登上最高的領獎台。
由於所在的鄉鎮企業不景氣,王雲峰已經失業整整兩年,除了參加柔道隊訓練每天能夠獲得10元的補貼外,他幾乎沒有任何收入。王雲峰說,他希望這次獲得殘奧會冠軍能夠給他的生活帶來一些改變。
http://ke..com/view/945379.htm?pf=1
Ⅶ 柔道規則具體是什麼
柔道規則:一、級別柔道比賽按運動員體重分為8個級別。男子是60公斤級、65公斤級、71公斤級、78公斤級、86公斤級、95公斤級、95公斤以上級和不分體重的無差別級(從1988年第24屆奧運會開始,不設無差別級比賽)。女子是48公斤級、52公斤級、56公斤級、61公斤級、66公斤級、72公斤級、78公斤級及以上級和無差別級。1992年第25屆奧運會列入的女子柔道項目除無差別級外,其餘各級均列入了比賽。
二、賽制一場比賽的時間:男子為5分鍾,女子為4分鍾。比賽設3名裁判員,主裁判在場上組織運動員進行比賽,並評定技術,宣布勝負。相對兩角各有一名裁判,評定分數和運動員在場上的表現。
三、技術判定根據運動員使用的技術,按其效果和質量評為4種分數:一本。站立時使用的技術有速度、有力量,把對方摔成大部分的肩背著地;把對方的背固定在墊子上達30秒鍾;逼迫對方的肘關節或勒絞對方頸部使之拍墊子認輸;對方受到取消該場比賽資格的處罰;均得一本。運動員得一本後,該場比賽即結束,算是獲得「一本勝利」。有技。站立時使用的技術未完全成功,不夠判為「一本」,把對方的背固定在墊子上的時間在25秒鍾以上,但不到30秒鍾;對方運動員受到1次警告;均判得有技。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獲得兩個有技,比賽即結束,算獲得勝利。有效。站立時使用的技術只有部分成功,不夠判為「有技」;把對方的背固定在墊子上的時間在20秒鍾以上,不到25秒鍾;對方受到1次「注意」的處罰;均得有效。效果。站立時使用的技術未成功,但有一定速度或力量,僅使對方的體側、胸腹、臀部著地;把對方的背固定在墊子上的時間在10秒鍾以上,不到20秒鍾;對方受到1次「指導」的處罰;均得效果。一場比賽中未得一本時,則按有技、有效、效果的多少評定勝負。但是1個有技可以勝過所有的有效和效果。1個有效勝過所有的效果。如果雙方得分相等,則根據比賽的風格、進攻次數來判定勝負或平局。
四、犯規罰則運動員有犯規行為或是超出比賽區,根據情節輕重受到「指導」、「注意」、「警告」、「取消該場比賽資格」(一本犯規)的處罰。運動員在一場比賽中,受到兩次警告,就取消該場比賽資格,判對方獲勝。最為嚴重的犯規是一本犯規,但在判罰前,裁判需與邊裁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