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麼才能讓別人對你心服口服
1.用忠告去說服,而不是用命令強迫對方這樣做
首先要明白命令、說服和忠告的區別。
命令的本質:強制性迫使產生行動
說服的本質:使他人合作
忠告的本質:不帶強制性地勸告
首先給命令下一個定義:「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更具備優勢的一方,對另外一方下達強制指示,強迫對方接受自己的決定和看法。」
命令是一種單方面的決定,不以被命令者的意志為轉移。
如果只是需要對方服從自己的指示,那麼使用命令這種強制手段就能產生效果,比如「你去把這份文檔整理起來」。命令是不帶任何感情的、強制性的產生行動,命令的特點就是即時性,像按下按鈕一樣立刻起效。
在工作中,命令被頻繁地發布和使用。但是在工作以外的領域,命令就不那麼管用了。因為命令代表的是忽視被命令者的個人意志。
命令往往換來的是「暫時的合作」,比如「不許在辦公室內吸煙」。規定頒布的當天,肯定是管用的,除非頒布命令者帶著極大的權威,令人不敢忤逆。
否則隨著時間的退役和監管的不利,這種命令的效力會越來越輕。因為人類的叛逆心理使天生的,當人們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別人強迫的命令時,就會下意識地想要反抗,而忽視這種命令是否是正確的。
命令就像拍皮球,短時間內可以把皮球拍下去,但是皮球最終一定會反彈。
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但是當你的溝通對象不是軍人,你的溝通內容除了要讓對方產生行動,還要從心理上認同你,你該如何做呢?
這時你就需要「說服」和「忠告」。
大多數時候我們使用說服而不使用命令,是因為我們除了需要對方行動上的服從,還要對方的思想上的認同,從內心認可自己的態度和方法——達成共識就是目標。
用忠告去說服對方,是使人們信服口服的最好辦法。
相比命令,忠告顯得溫和得多,忠告是「不帶任何強制性的勸告」,從本質上講,忠告更貼近說服,因為忠告和說服都考慮了另一方的態度和想法。
說服的本質是「提示問題的關鍵所在,使他人接受你的意見,最終達成彼此的共識。」
2.任何指示,都需要給以明確的理由
小劉是一家工程公司的職員,一個天上午,小劉的上司突然找他,讓他做一個方案,並且第二天必須要。
小劉嘴上回答的很乾脆,可以。但心中卻不這么想:「這兩天我的工作已經堆積很多了,現在又要做一個方案,還必須明天出來,我根本沒有時間,為什麼不能早一點給我!現在也沒辦法了,我就隨便坐一個方案明天給他,誰叫他沒有早一些時間給我呢。」
小劉的上司並沒有想到小劉是怎麼對待自己的布置的工作的。他也沒有想到小劉心中會有這么多抱怨。
很明顯,小劉對於上司布置的工作「口服心不服」。這時雙方溝通當中產生的問題。是什麼原因導致出現這種情況呢?
小劉的上司在布置工作的時候有一個很關鍵的事情沒有做,就是沒有告訴小劉這份方案這么著急的原因。
可能小劉上司的想法是:「我只用告訴你方案什麼時間做好,根據我給的時間小劉就應該知道這件事情很緊急,其他事情就沒必要解釋了。」
小劉和他上司之間的溝通就沒有考慮對方的心理。
想要溝通成功就必須要考慮到對方的心理想法。如果一件有困難的工作需要他人去做,就必須提前將工作的原因講清楚,知道原因之後他人才會心甘情願的為你去做。
小劉上司正確布置工作的說法應該是:」現在我這里有一個方案非常著急,客戶明天就會來公司見面討論方案問題,我們能不能接到這個項目全靠這份方案了。現在這件事情交給你來辦,辛苦你了,盡量在明天客戶來之前給我號碼?」
如果這樣去溝通布置工作,對方還會有抵觸的心態嗎?我想應該不會有了吧。而且知道這份方案關系重大,一般人都會集中精力認真的去做。
在你想要說服他人或者給他人提出建議、安排時說出原因,這樣才能夠讓他人理解你的行為,從心理上接受你的意見或這個安排。
3.溝通適可為止
著名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剛開始時他覺得這位牧師講的非常好,讓他十分感動,所以他准備在演講結束後捐10美元。但十分鍾之後,牧師還在演講,這時馬克吐溫有些煩躁了,於是他決定演講結束後只捐5美元,當又一個十分鍾過去之後,牧師還在講,這時馬克吐溫已經非常不耐煩了,於是他決定演講完之後直接離開,不再捐錢。又過了很久,這位牧師終於講完了,開始進行募捐。這時的馬克吐溫因為忍耐時間太長,已經感到憤怒了,所以當募捐到他這里時,他不但沒有捐錢,反而從箱子中里拿出了兩美元,馬克吐溫的反應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
當同樣的刺激過多、多強,就會引起別人的反抗心理,叫做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出現得最頻繁。比如當孩子沒考好,大人出於怒火,會不停地數落孩子,剛開始數落時,孩子還有一定的羞愧和悔過的心態,但是當大人的數落超過一定的時間,比如一個小時時,孩子的這種悔過的心態就會減輕。
如果家長再三番五次,針對同一件事進行教育,那麼孩子反而會更激起反抗的心態。
2. 下屬犯錯,如何批評才能讓員工心服口服
1、批評要對人,更要對事
經常能聽到領導說:我是對事不對人。這種鬼話,我從來都不信,原來不信,現在不信,未來也不可能相信。人與人之間本身就是親疏遠近,有第一感觀,也有平時表現都在心裡給有了一個衡量的標准。
之所以說對事,不對人,無非就是想營造出好像公平的形勢,讓人們更容易接受這個事情。人本身就不同的,同樣的錯,在不同人身上後果就不會不同,對事就代表著千篇一律,對人的人話才個性化的改善。
土匪只管自己,而軍隊還要對百姓負責,所以軍隊往往更容易讓人信服,而土匪則是被人們排斥的對象。哪怕是那些劫富濟貧的土匪,只要跨出所在的區域,必然會被排斥。擁有相同的武力,土匪權力不如軍隊大,關鍵就在於承擔的責任是什麼樣的。
同理,在職場上,領導承擔不起應承擔的責任,下屬從心裡就不會信服,更別說批評了,該承擔的責任承擔起來,在批評下屬的時候,才會從潛意識中認為你是對的,否則哪怕是畏懼權力,也不會從真正的心服口服。
3. 怎麼說話才能讓別人心服口服
1.首先要以身作則,管理別人要從自我做起,自已做好,給下屬一個好榜樣
2.「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管理下屬凡事要有理,以理服人,這樣他們才能心服口服
3.有人情味,什麼叫「有人情味」呢?就是做事不要太死板,下屬有什麼錯不要過去生硬地去批評、教訓他們,要好好跟他們說,懂得與他們輕松地溝通,做一個好的管理人員也要尊重下屬哦!
4.再者,做一個管理人員固然要在員工面前豎立好「威信」,但「威信」不是要過去擺架子,自己上班以工作為中心,以公司規章制度為原則那是當然,但還要考慮下屬的意見、想法,每個人的思想是不一樣的,也要從他們的切身利益著想哦
4. 怎麼說話讓別人心服口服
1、在說服別人的時候,一定要拿出權威來說話或者利用角色互換的方式——如果你換成我,你該怎麼辦,怎麼說才會產生很好的說服效果?
2、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一定要緊扣主題,從很小的一點切入,由小至大,由淺到深,由輕到重,一層一層剝開,一直到把問題的本質說出來為止,才能達到引誘對方服氣的目的。
3、要去勸服一個人遵從自己的意見很困難,如果可以採取一些措施,比如:以重敵寡、逐漸同化等方法。比一個人苦苦相勸更能達到想要的說服效果。其次,再讓多個人輪流去勸說,就會給對方造成一些壓力,有壓力就有動力,他就會被說服。
4、聲東擊西,迂迴說法:所謂聲東擊西就是明明你想表達這種意願或者想法,直接說的話並不能起到有用的效果,人後採用迂迴的方式表達透漏你自己的意願與想法。
聲東擊西這種方法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濫用,一定要用到適合偶然的場合,如果和同事及朋友親人之間濫用聲東擊西,之只能導致惡劣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