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超聲檢查的應用范圍
1、二維超聲顯像主要對象是嬰兒、新生兒及幼兒,它通過利用嬰幼兒的囟門為聲窗獲得實時二維的顱腦內部結構圖像,用以診斷嬰兒缺血缺氧性腦病、腦積水、腦出血、腦內畸形、發育不全等疾病。隨著儀器的發展,多普勒血流顯像配合使用,二維超聲也逐漸用於成人顱腦檢查腦動脈血管疾病、顱內佔位性病變(星形細胞瘤、髓母細胞瘤、腦膜瘤等)以及腦動靜脈畸形。
2、經顱多普勒顱腦超聲檢測儀(TCD) TCD為連續實時式的彩色顯像和定量分析技術,可測定8-10cm以內顱內、頸部大、中動脈的血流動力學狀態。用於檢測腦梗死(缺血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血管痙攣、腦動脈瘤以及腦動靜脈畸形等疾病。 淺表部位器官的超聲診斷
主要包括甲狀腺和甲狀旁腺、乳腺、眼部、睾丸、陰囊、頜面部的疾病,以及一些骨骼、四肢肌肉關節、皮下組織筋膜的病變,如血腫、膿腫和腫瘤等。這些部位器官的檢查需要使用高頻率探頭(在7.5MHz以上,多為10-15MHz)其細微結構分辨力較好。
1、甲狀腺超聲診斷;單純性、結節性和彌漫性甲狀腺腫(甲亢);甲狀腺炎、甲狀腺腫瘤(腺瘤、囊腫、甲狀腺癌);甲狀旁腺增生、囊腫、腺瘤以及甲狀旁腺癌等疾病的超聲診斷。
2、乳腺疾病的超聲診斷:乳腺炎、乳房小葉囊性增生病,乳腺囊腫、乳腺纖維腺瘤以及乳腺癌。由於超聲具有無創性、簡便易行,是乳腺癌診斷的首選檢查方法。
3、眼部疾病的超聲診斷:眼及眼眶位於人體的表層,解剖比較簡單,界面清楚、聲衰減較少,是最適於超聲探測的部位之一。主要用於眼內腫瘤、白內障、視網膜與脈絡膜脫離,眼內出血、眼異物或眼外傷、人工晶體植入術前及術後監測等。 1、胸腔疾病的診斷。包括前上縱隔的胸腺囊腫、胸腺瘤、畸胎瘤和惡性畸胎瘤、淋巴結結核和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霍奇金氏病)等腫塊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肺部的肺氣腫、肺不張、肺膿腫以及肺實質性佔位病變(肺癌);胸膜腔積液、膿胸、胸膜腫瘤等病變。
2、消化系統臟器的超聲診斷。主要有肝、膽、膽道系統、胃腸疾病、脾臟和胰腺疾病。如常見的肝彌漫性病變(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吸蟲病等),肝膿腫、囊腫和血腫,肝包蟲病、肝臟良惡性腫瘤(肝血管瘤、原發性肝癌、轉移癌、膽管細胞癌);膽系炎症、膽系結石、膽道蛔蟲症、膽系腫瘤(膽囊癌、肝外膽管癌);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胃腸癌、腸梗阻、腸套疊等疾病。
3、泌尿生殖系統超聲診斷。包括腎臟、腎上腺、膀胱、前列腺、尿道和陰囊等部位。腎或輸尿管結石、腎功能衰竭、腎萎縮,腎血腫、囊腫、腎及腎上腺的腫瘤(腎細胞癌、腎母細胞癌、嗜咯細胞瘤);膀胱結石、膀胱腫瘤、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尿道結石、尿道狹窄;陰囊血腫、鞘膜積液、隱睾、睾丸腫瘤及附睾結核等疾病。 1、子宮及其附件(輸卵管、卵巢等)疾病。宮內節育器探查、子宮發育異常,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增生症、子宮內膜癌、卵泡發育的監測、子宮內膜異位症、畸胎瘤、卵巢漿液性或粘液性囊腺瘤(癌)。
2、妊娠子宮的診斷。早、中、晚期正常妊娠中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及其羊水、臍帶、胎盤的監測。異常的妊娠有流產、異位妊娠(宮外孕)、胎兒生長發育遲緩、胎兒畸形(無腦畸形、腦積水、脊椎裂、消化道或泌尿系畸形等)、前置胎盤、胎盤出血、羊水量異常、臍帶繞頸、滋養葉疾病(葡萄胎、惡性葡萄胎、絨毛膜癌等)。 包括常規超聲心動圖檢查、頸部動靜脈、腹腔動靜脈、腎動脈、四肢大動脈及深靜脈系的形態結構、血流動力學檢查。超聲心動圖檢查系將超聲探頭置於胸壁、食管內,對立體的心臟進行無數切面掃描、綜合分析心臟各結構的位置、形態、活動與血流特點,從而獲得心血管疾病的解剖、生理、病理及血流動力學診斷資料。近年來食管內超聲、血管內超聲、心血管三維超聲成像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拓寬其應用范圍,大大提高了診斷敏感性與特異性。
1、先天性心血管結構異常。如房缺、室缺、法樂氏三、四聯症、動脈導管未閉、心內膜墊缺損、大動脈轉位、肺靜脈畸形引流、先天性瓣葉發育畸形等。
2、心瓣膜病變。對心瓣膜狹窄、關閉不全、瓣葉鈣化、脫垂、穿孔、瓣環鈣化、贅生物附著、瓣葉發育畸形等病變均能作出明確診斷。
3、應用於高血壓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甲亢性心臟病、心肌病、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竇瘤及破裂、冠心病、心臟腫瘤(粘液瘤、橫紋肌瘤、繼發肺癌、乳腺癌、縱隔腫瘤)及心腔內血栓形成。
4、頸動脈、腹主動脈、腎動脈、四肢大動脈的內膜病變、斑塊形成或狹窄等病變;頭頸、腹腔及四肢靜脈的血栓形成、擴張、畸形等病變。 介入性超聲醫學(Interventional Ultrasound)作為現代超聲醫學的一個分支,其特點是在實時超聲監視和引導下,完成各種穿刺、活檢、注葯治療等操作,可以避免某些外科手術,從而達到與手術相媲美的效果。特別是近些年來利用自動活檢裝置(automatic biopsy device ABD)進行超聲引導下自動活檢(USGAB)技術,提高了穿刺效率以及活檢標本的質與量,減少手動操作可能引起的損傷和並發症,具有極高的准確性和安全性。
2. 什麼叫超聲檢查,主要做什麼用
B型超聲檢查(type-B ultrasonic ),俗稱「B超」,是患者在就診時經常接觸到的醫療檢查項目。在臨床上,它被廣泛應用於心內科、消化內科、泌尿科和婦產科疾病的診斷。
我就談一下有關腹部「B超」檢查的小常識。 CT、核磁共振一定優於B超嗎?答案是否定的。超聲診斷技術作為影像診斷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確有許多優於CT、核磁共振的特點。 首先,它不但能發現腹部臟器的病變情況,而且可以連貫地、動態地觀察臟器的運動和功能;可以追蹤病變、顯示立體變化,而不受其成像分層的限制。例如,目前超聲檢查已被公認為膽道系統疾病首選的檢查方法。 第二,B超對實質性器官(肝、胰、脾、腎等)以外的臟器,還能結合多普勒技術監測血液流量、方向,從而辨別臟器的受損性質與程度。例如醫生通過心臟彩超,可直觀地看到心臟內的各種結構及是否有異常。 第三,超聲設備易於移動,沒有創傷,對於行動不便的患者可在床邊進行診斷。 第四,價格低廉。超聲檢查的費用一般為35-150元/次,是CT檢查的1/10,核磁共振的1/30。這對於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是比較能夠承受的。「B超」也因此經常被用於健康查體。但所有這些是不是說「B超」各方面都優於CT、核磁共振呢?也不是。比如B超在清晰度、解析度等方面,明顯弱於後者,而且對空腔器官病變易漏診,檢查結果也易受醫師臨床技能水平的影響。 腹部B超檢查前患者應做娜些准備? 1、禁食禁水。檢查的前一天的晚餐,應以清淡少渣的食物為主,食後禁食一夜。檢查當日早晨,應禁早餐和水,以保證上午在空腹情況下檢查。這主要是為減輕胃腸內容物和氣體對超聲波聲束的干擾,保證膽囊及膽道內有足夠的膽汁充盈。有時有些患者即使禁了飲食,胃腸道內仍有大量積氣。這部分患者應在檢查前1-2天口服消脹片(二甲雙硅油片劑),對消除腸道氣體有一定作用。 2、做「B超」前兩天,應避免進行胃腸道鋇餐造影和膽道造影。對於因消化系統疾病就診的患者,有時醫生會同時開出鋇餐透視和B超檢查單,患者最好先行B超檢查,再行鋇餐造影。因為胃腸道內若有鋇劑存留,不僅影響膽囊、胰腺的超聲顯像,而且還容易發生誤診。 3、做泌尿系統B超檢查,特別是輸尿管和膀骯B超檢查時,應在檢查前1-2小時,飲溫水400-600毫升,待膀胱充盈後再檢查。如果患者須一次接收消化、泌尿檢查,最好檢查當日不排晨尿,這樣不必喝水即可達到膀胱充盈的目的。 彩色B超(彩超)一定優於黑白B超嗎?彩超檢查,是指「彩色多普勒診斷」。它是利用現代科技將多普勒信號轉變為彩色信號,並與二維黑白聲像圖疊加,實現彩色血流顯像,使得體外觀察和評價血管內空間及血流狀態成為可能。可見彩超主要用於心臟病檢查和人體各臟器內外的主要血管的血流檢測。如在診斷消化、泌尿系統疾病中,通過彩超獲取門靜脈、肝動脈、腎動脈的血流信息。如果病變尚未果及上述血管,而僅為膽系、胰腺疾思,則大可不必做彩超,以免加重經濟負擔。 B超能檢查胃腸道嗎?由於胃腸道中空氣含量較多,容易干擾B超聲束,使其結構顯示不清,且使用B超做胃腸檢查時准備工作復雜,加之鋇餐、胃腸鏡對胃、腸道疾病的診斷准確率又高於B超,所以一般B超不作為診斷胃腸道疾病的首選方法。
B超是醫院作為對病人的一項常規性檢查,至今還沒有 出現過對病人有損傷的報道,是醫學界的六大影像診斷設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