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做感統訓練
做感統訓練的方法如下:
1、羊角球:讓孩子坐在球上,雙手緊握著手把,身體屈曲,向前跳動。姿勢和雙側的統合,並可促進高程度的運動企劃。平衡台:雙腳或單腳站立在平衡台上,用雙手做拍球等運動,並保持身體的平衡。強化前庭刺激,加強身體平衡能力。立和平衡能力的加強。
2、圓筒吊纜:孩子屈曲身體,用手緊抱圓筒並保持身體平衡,做前後左右大回轉。促進身體協調以及固有前庭感覺輸入統合。陽光隧道:讓孩子俯卧著身體,從隧道中爬行通過。可加強肌膚的各項接觸刺激,並調節前庭感覺。
3、袋鼠跳:孩子站在袋中,雙手提起袋邊,雙腳同時向前跳。在跳躍動作中,強化前庭刺激,抑制過敏的訊息。滑梯:俯卧在滑板上,雙手抓住滑梯兩側用力向下滑,滑下時雙臂朝前伸展,雙腿並攏頭抬高。強烈刺激前庭體系,頭部、頸肌同時收縮,促進身體保護伸展行為的成熟。
4、滑板爬:調節前庭感覺和觸覺,引發豐富的平衡反應,運動中大量的視覺情報,脊髓及四肢的本體感,使整體感覺統合運作功能積極發展。
5、跳跳床:讓孩子站在跳跳床上,雙腳並攏蹦跳,跳起來時,膝蓋彎曲,腳後跟踢至臀部。強化前庭刺激,抑制過敏訊息,矯治重力不穩和運動企劃不足。S形平衡木:將平衡木呈高低走向或左右走向安置,孩子站在平衡木上,雙手平伸抬頭挺胸,雙腳向前走。有助於孩子本體感覺的建立。
B. 感統失調怎麼訓練呢
鏈接:https://pan..com/s/1UpWOId255XVLWW7fWSxXSg
名師感統訓練課程(0-12歲)
這里有免費的名師感統訓練課程希望能幫助到您和您的寶寶。
感覺統合訓練(SensoryIntegration,簡稱SI)是指腦對個體從視、聽、觸、嗅、前庭等不同。感覺通路輸入的感覺信息進行選擇、解釋、聯系和統一的神經心理過程,是個體進行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礎。
C. 生活中的感統訓練
小時候,學校離家很近,上學很方便,沒有輔導班,也沒有書本以外的作業,除幫家裡干點活之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同伴玩耍,女孩跳皮筋、踢毽子、扔沙包、跳方格、抓石子、跳繩等,男孩子打麵包、推鐵環、打皮牛、打彈珠等,三五成群,好不熱鬧,爬高上低,一刻不閑,比現在忙著上輔導班、玩電子游戲的孩子們幸福多了。
我們那個時代不僅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多,情緒積極向上,同時在各種各樣的游戲中鍛煉了感統,大多孩子身體的各種機能協調發展,因此感統可以在生活中、游戲中練習。
感統訓練主要從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開始。
1、觸覺感統訓練游戲
擦背游戲
方法:洗澡時用海綿或毛巾輕擦孩子的背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按照順序擦或者打圈擦。
2、聽覺感統訓練游戲
蘿卜蹲游戲:爸爸媽媽孩子代號白蘿卜、紅蘿卜、綠蘿卜,口令為「白蘿卜蹲、白蘿卜蹲,白蘿卜蹲完紅蘿卜蹲」,在念口令時身體需配合蹲下。
3、視覺感統訓練游戲
塗游戲色
方法:准備彩筆一盒;家長准備好需要填色的圖形,讓孩子自由發揮,但要塗在圖形中,不要出格;反復練習;根據孩子年齡選取圖形的難易程度。
4、本體覺感統訓練游戲
倒走游戲
方法:沿著一條直線倒著走路
5、前庭覺感統訓練游戲
陽光隧道游戲
方法:俯卧著身體,從隧道中爬行通過
游戲的時候,寶媽一定要注意,不要強迫孩子,如果孩子不願意,要從培養興趣來入手,比如說陽光隧道游戲,讓孩子用手先摸摸隧道材質,吸引孩子的興趣,或者媽媽先來爬,再讓孩子跟著爬,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千萬不要心急,只有慢慢來,才會逐漸有成效。
D. 感統訓練的方法大全
. 觸覺訓練強化皮膚、大小肌肉關節神經感應,辨識感覺層次,調整大腦感覺神經的靈敏度。使用器械:按摩球、波波池、平衡觸覺板。適應症:愛哭、膽小、情緒化、怕陌生、笨手笨腳、怕人觸摸、發音不正確、偏食、挑食、注意力差、自閉、體弱多病等。
2. 前庭平衡覺訓練調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經體系自動反應機能,促進語言神經組織健全、前庭平衡覺及視聽能力完整能力。使用器械:圓筒、平衡踩踏車、按摩大龍球、滑梯、平衡台、晃動獨木橋、袋鼠袋、圓形滑車。適應症:身體靈活度不足、姿態不正、雙側協調不佳、多動、愛惹人、語言發展遲緩、視覺空間不佳、閱讀困難、自信心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跌倒、方向感不明、學習能力以及習慣培養不起來。
3. 彈跳訓練調整固有平衡、前庭平衡感覺神經體系,強化觸覺神經、關節信息,促進左右腦健全發展。使用器械:羊角球、跳床。適應症:站坐無相、姿態不正、情緒化、身體靈活度不夠、多動、注意力不集中、語言發展遲緩、閱讀困難、膽小、情緒化、笨手笨腳、視覺判斷不良、觸覺發展不佳、關節信息不足。http://gogootoo.360doc.com
4. 固有平衡訓練調整脊髓中樞神經和對地心吸力的協調,強化中耳平衡體系,協調全身神經機能,奠定大腦發展基礎。使用器械:獨腳椅、大陀螺、腳步器、豎抱筒。適應症:坐無坐相、站無站相、多動不安、容易跌倒、脾氣急躁、好惹人、語言發展不佳、缺乏組織力及推理能力、雙側協調不良、手腳不靈活、、自信心不足。
5. 本體感訓練強化固有平衡、前庭平衡、觸覺、大小肌肉雙側協調,靈活身體運動能力、健全左右腦均衡發展。使用器械:跳床、平衡台、晃動獨木橋、滑板、S形垂直平衡木、S形水平平衡木、圓形平衡板。適應症:語言發展遲緩,笨手笨腳、注意力不集中、多動不安、情緒化、組織力及創造力不足。http://gogootoo.360doc.com
感統失調康復訓練
孩子踢被子同時還有多動、壞脾氣、適應性差和生活無規律的情況,那我們當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感覺統合失調。
感覺統合失調並不是什麼奇怪的疾病,家長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的,更不需要把它「妖魔化」。中國有80%的孩子都有感統失調,表現出來的情況也都不一樣。說簡單一點,就好像有些孩子天生平衡感差,這就屬於感統失調。平衡感是可以通過運動來進行矯正的,感統失調也可以通過訓練進行矯正。
寶兒媽單把感統失調拿出來說,並不是「為了獲得點擊,只是為了讓爸媽們重視。為了讓我們的孩子發育的更好,我們應該認識到感統失調給孩子帶來的困擾。從根本上改變孩子走路摔跤、愛咬人、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玩、暈車等等不良行為。
我們先來說說,蹬被子感統失調的孩子調整對策:每晚睡覺前,先指導寶寶進行爬地推球15—20分鍾,然後讓寶寶進行兩足交替、單足跳、雙足直向跳、雙足橫向跳等多種行走方式的交替訓練,時間在20分鍾以上,可以藉助專門的腳步訓練器進行。只要堅持引導寶寶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大收獲——你會發現,寶寶不僅不蹬被子了,而且多動、壞脾氣、適應性差和生活無規律的現象也逐漸消失了。
兒童感覺統合失調會有以下表現:
⒈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表現為好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他們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給家長添麻煩,挑三揀四,很難與其他人同樂,也很難與別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慮別人的需要。有些孩子還可能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等。
⒉視覺感不良: 表現是盡管能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經常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顛倒,甚至不認識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抄錯題等。
⒊聽覺感不良: 表現為別人的話聽而不見,丟三落四,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留的作業等。
⒋動作協調不良: 表現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樣會滾翻、系鞋帶、騎車、跳繩和拍球等。
⒌本體感失調: 表現為缺乏自信、消極退縮、語言表達能力差、手腳笨拙等。
⒍觸覺過分敏感:表現為緊張、孤僻、不合群、愛惹別人、偏食或暴飲暴食、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的環境、吃手、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
我們應該怎麼來應對孩子感覺統合系統失調呢?
首先如果覺得孩子上述這些症狀非常嚴重,應該把孩子的診斷交給專業人士,比如醫生或專業領域的專家。他們會給出詳細的判斷,如: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輕度)、視覺感不良(中度)等,會對症給孩子進行康復訓練。★ 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消失,需要給予必要的矯正。★ 感覺統合失調在日常生活中訓練效果最好。★
E. 感統失調怎麼在家訓練
鏈接: https://pan..com/s/1UpWOId255XVLWW7fWSxXSg
針對感統失調的訓練有:
1、蹦床:玩蹦床可以滿足孩子的本體感覺刺激,還可以在玩蹦床時加入擊掌、拋接球等游戲來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平衡能力;
2、海洋球池:讓孩子在球池中玩耍可以讓孩子的觸覺得到刺激,強化本體感覺,而有些孩子對海洋球池會有恐懼感,可以逐漸讓他適應海洋球池的存在,一開始讓老師陪著孩子一起進去,然後慢慢撤去老師的陪伴,並讓他在海洋球池中開始活動;
3、瑜伽球:瑜伽球可以用的地方有很多,比如(1)孩子拍瑜伽球(2)讓孩子躺在墊子上用瑜伽球在孩子身上輕拍、輕壓或者讓孩躺在瑜伽球上,用適當的力氣把孩子往瑜伽球上壓來刺激孩子的本體覺(3)讓孩子坐在瑜伽球上並抬腳來鍛煉平衡能力(這里要注意的是球不能太大,否則孩子坐上去腳不能著地)
F. 感統訓練最有用的方法
感統訓練最有用的方法:
1、視覺感訓練
首先要控制孩子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避免干擾視覺發展。家長可以和孩子玩一玩吹泡泡、放風箏、游戲棒等游戲,讓孩子多一些訓練,幫助加強眼部肌肉的控制,提供視覺和前庭覺的整合練習。
2、聽覺感訓練
孩子的聽覺太弱,受不了太大的聲音。如果家長經常大聲責備孩子,會造成孩子形成自我保護,養成拒絕聽別人說話的習慣。
因此,家長首先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音調。另外,經常和孩子開展聽覺專注力的訓練,如玩一玩聽聲音找動物、聽聲音找樂器的游戲。
3、觸覺感訓練
和孩子玩撓癢癢游戲、用柔軟的刷子或稍微粗糙的毛巾給孩子按摩全身、給孩子梳頭、吹乾頭發這些生活小事都可以幫助緩解孩子觸覺過分敏感。
另外,安全玩水、玩沙、玩土,都是觸覺訓練的好辦法,給孩子換上易清洗的衣服,讓他盡情去玩吧。
4、前庭平衡訓練
可以採用一些玩具器械,幫助孩子調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經體系自動反應機能,促進語言神經組織和前庭平衡覺健全。如玩一玩滾圓筒、平衡腳踏車、按摩大龍球、滑滑梯、晃動獨木橋、平衡台等游戲。
5、本體感訓練
本體感失調容易導致孩子關節緊張、對肢體控制能力不強、重心不穩。因此,要先加強孩子的關節活動,使孩子的關節肌肉放鬆,提高孩子對關節的支配能力。
可以多開展一些大運動項目,如上下樓梯、平衡木、蹦床等,使孩子的肢體靈活起來。
G. 感統失調的孩子,要如何進行訓練呢
感統失調的孩子可以去醫院進行相關的培訓,比如訓練對物品的感知能力,或者每天花一小時去體驗溫度和空氣。
H. 感統失調在家怎樣訓練
感統失調家庭訓練方法有以下幾條:
1、觸覺刺激訓練,可以用干毛巾或絲綢等柔軟的綢布,刷孩子的手臂、足部、胸部和背部,也可以用梳子刺激頭皮,並且進行順其自然的梳頭訓練,指導孩子順應身體的動作;
2、前庭感覺刺激訓練,讓孩子兩腳分開,左腳踏左邊的圈圈,右腳踏右邊的圈圈前進,通過走圈圈游戲強化孩子的視覺運動,雙側協調及平衡感的掌握能力;
3、本體感覺刺激訓練,可以進行球類訓練,比如趴地推球、對牆拋球、排球等,通過球類訓練讓孩子在家中玩小皮球,可以發展孩子的身體運動能力、注意力、雙手和雙腳的協調能力,對感統失調的孩子有很大好處。
I. 怎麼進行感統訓練
一、本體覺感統訓練方法
本體感訓練可側重進行手指小肌肉的精細運動、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球類運動等,具體方法如下:
1、精細運動: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可自行設計抓、捏、扔等游戲,如捏橡皮泥、投球、擺積木等,鍛煉控制手部力量;
2、生活自理能力:讓孩子自己進行洗臉、吃飯、穿衣、系鞋帶等;
3、球類運動:較小的孩子可以在家拍皮球,大一些的孩子建議選擇羽毛球、籃球等肢體活動較大的運動。
二、前庭覺感統訓練方法
前庭主要掌握人的平衡感和信息處理能力,前庭感統訓練需要通過前後、上下、旋轉等有規律和無規律的豐富刺激,促進前庭系統的正常發育,可以藉助孩子比較感興趣的游戲和活動方式,例如玩旋轉木馬、跳蹦床、騎兒童腳踏車、滑滑梯、玩沙坑、盪鞦韆等活動,孩子參與訓練的積極性也會更高,在玩樂的同時得到能力提升。
三、觸覺感統訓練方法
觸覺感統訓練以強化皮膚、大小肌肉關節神經感應、調節大腦感覺神經的靈敏度為訓練目標,增加對皮膚感受的刺激,如溫度、重量、痛覺、癢覺等,同時鍛煉各部位肌肉的活動能力,通過擠壓、拉伸、碰撞等方式對關節進行訓練。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按摩和撫摸是促進寶寶觸覺發育最主要的方法,如果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做到足夠撫觸,能夠有效預防觸覺失調。
四、聽覺感統訓練方法
聽覺感統訓練一般不只是單純的對聽力進行訓練,大多情況下,孩子的聽、說、讀、寫是相互促進的,通過訓練聽覺辨別力、聽覺記憶力、聽覺排序力、聽覺理解力等方面開始進行。
1、聽覺辨別力:通過訓練聽到聲音的高低、大小、不同的音色,來增強聽覺的辨別能力,分辨聲音的方向;
2、聽覺記憶力: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內容,讓其進行仿說,如聽完立刻復述;
3、聽覺排序力:訓練孩子對事情的排序能力,如用先、後、才等表述說出通順的一句話;
4、聽覺理解力:通過改變聲音的大小、發出聲音的方位和距離,讓孩子判斷聲源的遠近和變化。
五、視覺感統訓練方法
視覺感統訓練方法主要訓練孩子准確接收視覺信息,並由大腦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訓練方式主要分為視覺精度訓練、辨別力訓練、視覺記憶力訓練、視覺整合訓練等方式。
1、視覺精度訓練:訓練其主動、准確的分辨事物的能力,例如在相似的兩張圖片中尋找出不同的地方;
2、視覺辨別力訓練:例如區別同一系列圖片中,找出與其他不同類型的一個;
3、視覺記憶力訓練:包括符號訓練、數字與字母之間的記憶訓練;
4、視覺整合訓練:需要孩子對整體的物體進行觀察、整合,常見的訓練方式如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