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吉林大學論文盲審要抽幾次
兩次。
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質量全過程管理的意見》(校學位字[2020]21號)要求,如博士學位申請者答辯前已達到基本要求(附件十一),通過資格審查後可提出答辯申請。對未達到基本要求的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認定其創新性水平達到授予學位要求的,也可以提交學科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審核,審核意見分為:(1)創新性水平達到要求,同意申請答辯。(2)創新性水平未達到要求,不同意申請答辯。學院將對同意申請答辯的博士研究生的學術成果進行為期3天的公示。對未達到基本要求的博士研究生必須以現場公開答辯的方式進行審核,同意答辯申請的,論文評審份數增加至5份。超期培養的博士研究生,論文評審份數為5份。
② 博士論文盲審有次數限制嗎
有啊,最多3次吧。3次不過就算不合格。
③ 本科畢業論文盲審之後還有一輪抽檢抽多少比例的嚴嗎
抽檢是隨機性的,看個人的運氣,無所謂嚴不嚴。盲審則要看您論文寫得如何,以及送到哪個專家手裡。一般來說,碩士論文盲審並不嚴,通過的機率較大,除非
④ 研究生導師論文盲審會連續兩屆嗎
抽到的可能大,就那幾個人嘛,又不是過博士論文,沒興師動眾的必要。
除了擔心你不能【自圓其說】(這是唯一真正的關鍵),別的不用太操心,尤其是別壞了情緒,挫了銳氣。
⑤ 論文盲審沒有過該怎麼辦
論文盲審不通過的話,應該與家人朋友進行溝通,再尋找問題所在並根據導師意見進行論文修改。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調整好。
論文盲審不通過的話,應該與家人朋友進行溝通,再尋找問題所在並根據導師意見進行論文修改。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調整好心態,不要焦慮。
論文盲審是指一種組織專家組評審的制度,也就是匿名送審,意味著評審導師不知道論文作者是誰。這樣打出來的分數,應是最為客觀。一般在高校,尤其是研究生院,都有這個規定對學位論文進行定期盲審,隨機抽取論文進行盲審,也是為了更好把控論文的質量。
論文盲審不通過,會導致延期答辯,甚至是延期畢業的。這對許多學生的心理壓力是比較大的,容易讓人焦慮不安,憂心重重。
論文盲審不通過有兩種情況,一個是兩個評審人都不通過,另一個是其中兩個評審一個通過、一個不通過。像第二種情況,是可以進行二次盲審的。二次盲審的結果若還是未通過,只能延期答辯。
如果最後論文盲審仍是不通過,同學們也不用太過焦慮失落。首先需要與家人、朋友進行溝通,從而調整心態,也不讓家人、朋友擔心。之後再去找盲審未通過的自身問題所在,並尋求導師的幫助與建議。最後,就評審專家與導師們的修改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
每年畢業季大家都會有各種壓力,放棄會導致失去的更多。所以論文盲審不通過,一定要相信自己,不要放棄。
⑥ 碩士論文盲審掛兩次
2020年從開始到現在,全球似乎都不順利,我國也不例外,單從高校延緩開學等種種舉措,這一屆畢業生可謂是實屬不易。而我,是其中一個。
先說一下背景吧:
上海某高校研三專碩,研二時在上海某研究院進行聯合培養,論文也是以此項目為背景。我校每年會有兩次答辯畢業機會,第一次一般在1月-3月之間,第二次在5-6月之間。我因為在研三下學期有機會留校工作了,所以想著早點畢業可以早點轉正,故申請第一批答辯。
還記得抽盲審那天,在學院辦公室里,其他老師調侃到:小鄭你的論文不會抽到盲審吧,那個掛了可就直接延畢到明年了。我當時還不以為然,覺得運氣還不至於那麼差,結果就真的抽中了我……
但是被抽到盲審時其實也不是很慌,因為我的論文導師已經改過三次了,抽中盲審只不過後續流程麻煩了點而已。學院也很負責,幫我們抽中盲審的同學每個人又找了兩位老師審一下論文,因而當時我更沒有多餘的心理負擔。
後來因為放寒假的時間較往年提前了很多,學院就把答辯放到年後了,再後來就碰上了這次疫情,學校一直不可以開學,答辯也改為線上。這段時間里可能專家也受疫情的影響,盲審結果一直沒出來,於是我就參加了答辯,答辯主席是中科院的一位研究員,對我的論文也未提出較大的修改意見,於是就順利通過答辯了。
還記得答辯主席宣布建議授予工學碩士學位的時候,心裡還是有些開心的,論文雖說未對科學界做出一些小貢獻,但也算是對三年的工作做出一個總結。
但沒想到的是,三月中旬的時候教務辦的老師給我發微信,說我盲審掛了,當時正准備晚上出去玩,收到消息的時候還以為那位老師逗我,有點懷疑的打開教務管理系統,發現真的掛了,58分,不建議答辯。
當時整個人都懵了,不知所措,點開意見,發現意見根本毫無參考價值,甚至懷疑專家根本就沒有看完全文。手抖著給導師打電話,導師也是懵懵的,說你這篇論文是做企業里項目,主要是解決企業的實際生產難題,創新點可能是少了點,但怎麼可能會掛?!那個專家的意見我看了,不都是瞎扯淡么。
你放心,我待會兒去找院長,問他怎麼處理,要是研究生院不許上訴我就和他們打官司,你也針對那個專家提的意見寫一封反駁信,把他的意見從你的論文里都找出論點給他一條一條反駁,語氣寫的強硬點。另外你和你校外導師(聯合培養期間的企業導師)通個電話,看看他的想法。
和導師通完電話,知道導師這么支持我,心情稍微好了一點。(我的碩導可以說是一個挺好的老師了,沒有架子,亦師亦友,每次和我們出去吃飯嘴上說不喝酒,但往往都是會喝多的,哈哈哈哈哈。)於是著手開始寫反駁信,寫信的過程中一直在暗罵那位專家(狗頭),教育部盲審系統怎麼會有這么不負責的人。
第二天去學院,導師一早就在學院抓著院長抱怨,說假如知道那個專家要去揍死他(哈哈哈),還一直安慰我讓我好好准備申訴的材料,說一定要去申訴,不給申訴就打官司,反正臉已經丟了,不如鬧大一點。
後來了解到我們學校的申訴流程是這樣的:
首先要三個校外專家的簽字,然後通過學院學術分委會的表決,最後才可以去研究生院將論文二次送審,但是這次就要給兩個專家,都給過才算可以畢業。
當時學院周五就要開分委會,而我收到盲審意見是周三,所以時間很緊張,於是厚著臉給我校外導師打電話,煩請他可不可以找三個行業專家審一下論文然後再簽個意見。
另外還有個不情之請,因為當時在研究院所參與的項目有一個工程院院士(編撰化工原理那位),如果能拿到他的意見,那麼就肯定可以通過申訴了。校外導師人也很爽氣,當時就答應了。隔天就給了我三個專家意見,但是院士的簽字還沒回復,其實當時也沒抱希望,畢竟院士很忙。
申訴當天,導師抱著一堆材料去和學院學術分委會匯報,可能因為導師在學院的風評一直不錯的原因,學院同意申訴了。命運有時就是這么愛捉弄人,分委會剛開完,院士就把他的意見發給我了,雖說沒派上用場,但是給了我很大鼓舞,因為院士都認為沒問題的文章,還有什麼專家可以否掉。這位院士已經八十多歲了,和他只在開項目進展會中見過幾次,學術水平沒的說,思路十分清晰,人也很和藹,給我的意見也寫得十分中肯,希望老先生健康長壽。
後來就去研究生院二次送審,導師那兒又開始抱怨(哈哈哈),說一定要規避這個所謂的專家,然後又更改了送審關鍵詞。至此,所有申訴過程結束,接下來就是漫長而煎熬的等待。
回到學院,院長就找了我談話,很委婉的表達了不能畢業就不能留校了,讓我先回去安心等結果,並做好明年畢業的准備,因為二次送審兩位專家全給過的概率很小。
當天晚上很喪,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回想這三年讀研時光,大把的時間花在了工作上,尤其研二聯合培養那段時間,早上五點多起床坐兩個小時的班車到研究院,晚上再坐兩小時的班車回宿舍,每天都很疲憊。還經常出差去外地進車間採集數據,到了最後卻不能畢業,快奔三的年紀,有的同學可能在工作上已取得了成就,覺得自己好慘,原本計劃好的路一下子被打斷了,甚至都不敢告訴家裡人自己要延畢了。一晚無眠。
因為當時學校還處於封校狀態,只有提交了申請才可以進校,所以宿舍里只有我一個人,整天渾渾噩噩,無法想像以後該怎麼辦。後來還是鼓起勇氣跟家裡打了電話,父母聽到後並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會責備我,一直跟我說沒關系,安慰我說:反正你比同屆要小,耽誤一年沒關系,不要有心理負擔,這段時間也不要亂想,人生不如意的事多了去了,你這個算什麼。很感謝我的父母,無論我做什麼事都一直不留餘力的支持我。
那段時間里,我的舍友也一直在微信群鼓勵我,是他們讓我心情好了很多。尤其後來相約自駕游,這里得感謝宿舍廣哥,單獨驅車幾百公里,就為了能讓宿舍幾個人聚到一塊,帶著我們在山東吃當地特色菜,爬山玩水。碰到三個有趣的人當舍友,是我的幸運。
從山東回來後,距離送審已經過去了三個星期,結果基本上快出來了。每天都很惶恐,微信有消息通知心裡就會緊張一下,雖然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備,但成天還是擔心受怕。
這段時間想的最多的就是之後怎麼辦,是隨便找一份要我的工作先做,還是去公司實習,或者一不做二不休准備考博……果真在第四個星期的周一,教務辦的老師給我發了微信:小鄭祝賀你兩位專家都給過了!收到消息時,心裡如釋重負,覺得自己又重新走上了規劃好的路,立刻給導師和家裡通了電話,感謝這一路鼓勵我的人。
現在已經可以順利畢業了,學院也通知我回去上班,想去買彩票,盲審如此不負責的專家被我碰到了,二次送盲通過了,想必運氣會很好吧…
最後,各位畢業生同學們,一定好好對待自己的畢業論文,延畢不是小事。假如碰到類似我這種情況,一定要去申訴,申訴還有機會,對自己要有信心,但還是希望各位不要碰到,太折騰人了。
感謝我的兩位導師,家人,三位舍友。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祝各位萬事順遂,畢業順利。
⑦ 合工大畢業論文抽幾盲審
畢業論文會進行百分之百盲審。
論文答辯未通過者,經答辯委員會同意,應在6到12個月期間內修改論文,重新申請答辯一次。逾期未完成論文修改,或重新答辯仍未通過者,以後不再受理其學位論文答辯申請。
面對一年一度的畢業論文相似度查重檢測工作,各大高校紛紛都使用了論文查重軟體,比如知網,維普,萬方等,為了應對此事,學生本人可提前使用中國知網論文查重系統進行論文查重,待重復率合格後再提交給學校查重,確保萬無一失。
⑧ 博士論文教育部盲審第二次送審過的概率大嗎
認真修改一下基本格式再送審,通過概率很大。
二次送審的專家可以看得到第一次盲審兩個專家的打分和意見。一審兩個專家的分數只有71和56,感覺應該是碩士的盲審,猜測不是研究工作量和創新性不足的問題(這個也很難改),大概率是論文基本寫作不過關,甚至在基本格式上出現了較多問題,存在很多不通順的語句之類的。
把論文格式,參考文獻,標題,英文摘要這類的都仔細檢查好,全文通讀一下保證語言過得去。
雖然兩個專家的分數都不高,所以心態得調整好,既然發生了就坦然面對吧。你的導師還不錯,給你二次送審的機會,最後,祝二審順利。
盲審辦法:
1、參加雙盲評審的研究生:博士生100%,每人送審三份。碩士生(含同等學力申請學位)按當年申請學位論文答辯人數的3~5%,每人送審二份。
2、研究生部根據每年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學科、專業研究生分布情況制定出盲審方案,並交分管校長審批。
3、研究生部根據盲審方案,抽出需進行論文盲審的研究生名單,與申請學位論文答辯的研究生名單核對無誤後,將盲審論文的信息通知本人及學科所屬學院。
4、被抽出參加盲審的研究生應在接到通知的二天內,按規定格式製作論文(隱去作者和導師姓名),碩士生論文一式二份,博士生論文一式三份,報送研究生處。
⑨ 盲審是隨機抽取嗎還是提前確定
盲審是隨機抽取。
盲審就是一種組織專家組評審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審,意味著評閱導師不知道論文作者是誰。盲審制度,就是將不署作者名的學位論文送給作者不可能知道的專家審核,這樣打出來的分數,應是最為客觀。
一般高校,特別是研究生院,均有對學位論文進行定期盲審的相關規定,多為隨機抽取一定數目的論文進行盲審。
外審是指將論文送外單位專家審閱,有的學校是學位辦統一進行,有的學校是導師個人進行。自己導師指定的審論文專家,自己送審,佔90%,由於專家和導師關系一般不錯,都能通過。
盲審和外審通後過才能取得答辯權,答辯不通過,一樣不能畢業。只要盲審2個專家通過,或者外審的2個專家通過就取得答辯權利,答辯委員會不包括外審專家,要半數通過就能夠畢業。
盲審結果處理
(一)論文送審意見全部收回,評審意見有效,若不能全部收回,缺額份數必須追加送審。
(二)論文送審意見若因特殊情況不能及時全部收回,研究生部可根據已收回的評審意見,決定是否讓研究生先進行論文答辯,再根據缺額份數收回情況及評審意見確定答辯的處理意見。
(三)博士學位論文雙盲評審中若出現一票否決的,則追加二位評閱人重審,如再出現否決意見,則該論文評審定為不合格。若出現二票否決,則該論文評審即定為不合格。碩士學位論文實行盲審意見一票否決制。
(四)通過盲審的學位論文,由研究生部通知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和導師及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定為不合格的學位論文由研究生部通知研究生本人及導師,進行論文的修改;如研究生本人及導師對盲審結果有異議,可填寫「復審申請表」申請復審。
(五)責任學位評定分委員會在接到「復審申請表」後,應組織有關專家或分委員會成員對被盲審為不合格學位論文及盲審意見進行評議,如認同盲審結果,則應責成指導教師負責指導研究生在規定的期限內對論文進行認真修改。其盲審費用由導師或研究生承擔。
(六)被盲審為不合格學位論文修改期限,博士不超過二年,碩士不超過一年,修改後的論文仍必須參加雙盲評審,原則上由原評審人員重新評審。論文若再次被否決的,則取消該論文作者學位申請資格。
(七)凡被盲審為不合格學位論文的指導教師所帶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必須全部參加下一輪雙盲評審或評議,且費用自理,同時提高所在學科雙盲評審比例。
(八)研究生指導教師若累計有兩次(不同屆)
學位論文盲審中出現不合格,則限制招生兩年,若一屆中有兩人次被盲審為不合格學位論文,則取消其導師資格。
(九)若一個二級學科點一屆研究生中有兩人次被盲審為不合格學位論文,則對該學科予以警告、整頓及減少招生計劃。
⑩ 本科論文盲審一般抽幾個人
每一個人都會被審查。
抽檢是隨機性的,看個人的運氣,無所謂嚴不嚴。盲審則要看您論文寫得如何,以及送到哪個專家手裡。一般來說,碩士論文盲審並不嚴,通過的機率較大。
盲審,是一個漢語詞語,指一種組織專家組評審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審,意味著評閱導師不知道論文作者是誰。這樣打出來的分數作假率低,高校閱卷一般使用這個方法。
盲審制度,就是將不署作者名的學位論文送給作者不可能知道的專家審核,這樣打出來的分數,應是最為客觀。一般高校,特別是研究生院,均有對學位論文進行定期盲審的相關規定,多為隨機抽取一定數目的論文進行盲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