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核磁可以檢查泌尿系統出血嗎
擴展閱讀
經濟類app可以投屏到電視 2025-05-10 19:27:38
什麼app可以看孕檢報告 2025-05-10 19:24:22

核磁可以檢查泌尿系統出血嗎

發布時間: 2022-10-15 15:51:34

㈠ 核磁共振能檢查什麼

核磁共振適應症:
神經系統的病變包括腫瘤、梗塞、出血、變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幾乎成為確診的手段。
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成為首選的檢查方法。
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
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泌尿系統等明顯優於CT。
對關節軟組織病變;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病變的發現早於X線和CT。
核磁共振檢查優點:
1.MRI對人體沒有損傷;
2.MRI能獲得腦和脊髓的立體圖像,不像CT那樣一層一層地掃描而有可能漏掉病變部位;
3.能診斷心臟病變,CT因掃描速度慢而難以勝任;
4.對膀胱、直腸、子宮、陰道、骨、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檢查優於CT。
如果你想全面檢查,選擇MR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楚腳的關節,韌帶和軟骨等,效果比其他成像檢查

㈡ 核磁共振成像MRI包括哪些檢查

2.鼻咽部良性病變。3.由其他部位侵入到鼻咽部粘膜間隙的病變。4.喉部良、惡性腫瘤。檢查介紹:對鼻咽腫瘤檢查,MRI比CT對鼻咽部正常解剖以及病理解剖的顯示,比CT清晰、全面。臨床意義:MRI比CT對疾病的診斷更有意義。·肝、膽、胰、脾的MRI檢查(核磁共振檢查)正常范圍:1.肝、膽、胰、脾的原發性或轉移性腫瘤,以及肝海綿狀血管瘤。2.肝寄生蟲病:如肝包蟲病。3.彌漫性肝病:如肝硬變、脂肪肝、色素沈著症。4.肝、膽、胰、脾先天性發育異常。5.肝膿腫。6.胰腺炎及其並發症。檢查介紹:能明確病變的程度、范圍及其特徵,並能和其他腫瘤鑒別。對肝、脾囊腫、海綿狀血管瘤有確診作用。臨床意義:MRI比CT對疾病的診斷更有意義。·核磁共振成像(MRI)正常范圍:正常。檢查介紹:核磁共振成像是近年來一種新型的高科技影像學檢查方法,是80年代初才應用於臨床的醫學影像診斷新技術。它具有無電離輻射性(放射線)損害;無骨性偽影;能多方向(橫斷、冠狀、矢狀切面等)和多參數成像;高度的軟組織分辨能力;無需使用對比劑即可顯示血管結構等獨特的優點。臨床意義:適應症:神經系統的病變包括腫瘤、梗塞、出血、變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幾乎成為確診的手段。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成為首選的檢查方法。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泌尿系統等明顯優於CT。對關節軟組織病變;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病變的發現早於X線和CT。 ·脊柱MRI檢查(核磁共振檢查)正常范圍:1.椎管內腫瘤:包括髓內、髓外腫瘤、硬膜下腫瘤、髓外硬膜外腫瘤。2.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3.脊髓外傷。4.硬膜外膿腫和硬膜下膿腫。5.椎管內血管畸形。6.脊髓空洞症。7.脊髓萎縮。8.椎間盤突出。9.椎管狹窄。檢查介紹:對脊柱和脊髓疾病的診斷正確率MRI明顯比CT高,病源顯示、定位準確,可作為首選的檢查方法。臨床意義:MRI比CT對疾病的診斷更有意義。·腎上腺MRI檢查(核磁共振檢查)正常范圍:1.功能性腎上腺病變:(1)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2)嗜鉻細胞瘤;(3)皮質醇增多症:(1)腎上腺皮質增生;(2)腎上腺皮質腺瘤。2.無功能性腎上腺病變:(1)無功能性腺瘤;(2)轉移瘤;(3)囊腫;(4)骨髓脂肪瘤。檢查介紹:MRI診斷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比CT高。臨床意義:MRI比CT對疾病的診斷更有意義。·腎臟MRI檢查(核磁共振檢查)正常范圍:1.MRI能清楚地顯示腎臟,不用造影劑就可區別腎皮質與腎髓質。2.MRI能查明腫塊的位置、大小、形態、侵犯范圍;可鑒別腫塊為囊性、實質性、脂肪性,比CT敏感、定性准確。檢查介紹:MRI能查明腫塊的位置、大小、形態、侵犯范圍;可鑒別腫塊為囊性、實質性、脂肪性,比CT敏感、定性准確。臨床意義:1.MRI能清楚地顯示腎臟,不用造影劑就可區別腎皮質與腎髓質。2.MRI能查明腫塊的位置、大小、形態、侵犯范圍;可鑒別腫塊為囊性、實質性、脂肪性,比CT敏感、定性准確。3.靜脈尿路造影,MR檢查可確定病變的部位、性質或先天性發育異常。4.對腎結核的診斷優於CT。5.能較好地鑒別腎周膿腫、含尿囊腫、淋巴囊腫等。6.可判定腎臟損傷的部位、范圍、腎周血腫或尿液外滲以及術後並發症。7.無創性觀察腎移植後有無排異反應。

㈢ 核磁共振有哪些項目檢查

1、檢查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泌尿系統等疾病,疾病的診斷明顯優於CT。對關節軟組織病變;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病變的發現早於X線和CT。
2、檢查神經系統的病變,包括腫瘤,梗塞,出血,變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內容,基本上成為判斷這些疾病的檢查方法。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等的檢查方法之一。
3、檢查顱腦、脊髓等疾病是當今有效的影像診斷方法。可早期發現腫瘤、腦梗塞、腦出血、腦膿腫、腦囊蟲症及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還可確定腦積水的種類及原因。磁共振在顯示脊髓先天異常、脊髓空洞症及硬化症、推管瘢痕等均有獨到之處。
4、對於腰椎間盤突出、退行性病變等的顯示也是非常清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也可顯示得一清二楚。磁共振可勾劃輪廓清晰的心臟各房、室間隔,心瓣膜及心肌的圖像。因此,先天性心臟病及各種心肌病均是磁共振檢查的適應性。
5、用於檢查子宮、卵巢、膀胱及前列腺的腫瘤,能夠對癌腫進行分期,還能夠清楚的顯示出腫瘤。

㈣ 核磁共振能檢查哪些疾病問題

核磁共振能檢查神經系統的病變,包括腫瘤,梗塞,出血,變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內容,幾乎成為確診的手段。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等是首選的檢查方法。 核磁共振還能檢查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泌尿系統等疾病,疾病的診斷明顯優於CT。對關節軟組織病變;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病變的發現早於X線和CT。 磁共振應用的范圍很廣,對顱腦、脊髓等疾病是當今最有效的影像診斷方法。可早期發現腫瘤、腦梗塞、腦出血、腦膿腫、腦囊蟲症及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還可確定腦積水的種類及原因。磁共振在顯示脊髓先天異常、脊髓空洞症及硬化症、推管瘢痕等均有獨到之處。 磁共振成像在顯示間盤脫出、退行性病變等也是非常清晰,間盤脫出壓迫神經根也可顯示得一清二楚。磁共振可勾劃輪廓清晰的心臟各房、室間隔,心瓣膜及心肌的圖像。因此,先天性心臟病及各種心肌病均是磁共振檢查的適應性。 磁共振也可用於檢查子宮、卵巢、膀胱及前列腺的腫瘤,並可對癌腫進行分期,對肝臟、胰腺等的腫瘤也可清楚的顯示出來。

㈤ 尿里有血是什麼病

血尿是指尿中紅細胞排泄異常增多,是泌尿系統可能有嚴重疾病的訊號。離心沉澱尿中每高倍鏡視野≥3個紅細胞,或非離心尿液超過1個或1小時尿紅細胞計數超過10萬,或12小時尿沉渣計數超過50萬,均示尿液中紅細胞異常增多,則稱為血尿。輕者僅鏡下發現紅細胞增多,稱為鏡下血尿;重者外觀呈洗肉水樣或含有血凝塊,稱為肉眼血尿。通常每升尿液中有1mL血液時即肉眼可見,尿呈紅色或呈洗肉水樣。

[血尿的原因]
血尿95%以上是由於泌尿系本身疾病所致,其中以腎小球疾病(急性腎炎、急進性腎炎、膜增殖性腎炎、系膜增生性腎炎、局灶性腎小球硬化症等)、腎囊腫、結石(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結石)、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性疾病(結核、腎盂腎炎、膀胱尿道炎、前列腺炎)及腫瘤(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腫瘤)最為多見。其他如凝血異常的疾病(特發性或葯物性血小板減少、血友病、壞血病等)、全身性疾病(再障、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等)也可引起血尿。

尿液中帶血即為血尿,又稱尿血。
正常情況下,尿液中是沒有紅細胞的。醫學上把病人尿液離心沉澱後,用顯微鏡來檢查,如果每個高倍視野中有5個以上的紅細胞,就叫血尿。若是僅僅在顯微鏡下查出紅細胞,而眼睛看不出來有血的尿,叫做鏡下血尿;如果眼睛能看出尿呈「洗肉水樣」或帶血色,甚至尿中有血絲或血凝塊,叫做肉眼血尿。所以血尿並不是都能被眼睛發現的。用眼睛能看出尿中有血,大約1000毫升尿液中起碼混入1毫升血,這說明血尿較嚴重,應趕緊查明原因,積極治療。
(一) 血尿的病因
血尿常常是由泌尿器官的疾病引起的。人的尿液是在腎臟里生成的,經過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凡是這些器官有了病,發生出血,都可以引起血尿。
常見引起血尿的疾病有各種腎炎、泌尿系統感染、出血性膀胱炎、泌尿系結石、腎結核、腎腫瘤、腎及尿道損傷等等。血尿是以上這些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
(二) 血尿的鑒別診斷
當排尿開始為血尿,而後段尿液正常,一般多為尿道疾病;如排尿開始正常,快結束時出現血尿,多為膀胱炎和前列腺病;如果為「全程血尿」,血色暗紅,一般多為腎臟的疾病引起。尿血很少出現休克的表現。
血尿常見於以下疾病:
1�急性腎小球腎炎 血尿伴尿少、蛋白尿、浮腫、高血壓、發病前一周患扁桃體炎。
2�腎盂腎炎、血尿伴尿痛、尿急、尿頻、腰痛、發燒。
3�泌尿系統結石 特點是血尿伴腎絞痛,或有排尿中斷、排尿困難、尿痛等症狀。
4�腎結核 有血尿者佔90%以上,特點是尿急、尿頻、尿痛逐漸加重。
5�腎及尿路損傷 多有腰部或腹部外傷史,如挫傷、撞傷、摔傷等。
6�過敏性紫癜 這種病皮膚有出血點,胃腸道出血,關節痛。皮膚有出血點2~4周後出現血尿。
7�全身性疾病 維生素C、維生素K缺乏症,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友病可引起血尿。
8�葯物性血尿 有些葯物對腎臟有損害,服用後可引起血尿。如慶大黴素、四環素、磺胺類葯物、卡那黴素等等。
9�暫時性血尿 飲水過少引起,增加飲水,稀釋尿液後很快消失。
(三) 救護措施
(1) 卧床休息,盡量減少劇烈的活動。必要時可服用苯巴比妥、安定等鎮靜安眠葯。
(2) 大量飲水,減少尿中鹽類結晶,加快葯物和結石排泄。腎炎已發生浮腫者應少飲水。
(3) 應用止血葯物,如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K,還可合用維生素C。
(4) 慎用導致血尿的葯物,尤其是已經有腎臟病的人。
(5) 血尿是由泌尿系感染引起,可口服和注射抗生素和尿路清潔劑,如氟哌酸、呋喃嘧啶、氨苄青黴素、青黴素、滅滴靈等葯。
(6) 泌尿系結石常有劇烈腹痛,可口服顛茄片、654�2、阿托品以解痙止痛。
(7) 血尿病因復雜,有的病情很嚴重,應盡早去醫院檢查確診,進行徹底治療。腎結核和腎腫瘤在明確診斷後可做一側腎臟切除手術,以達到根治的目的。

參考資料:
血尿的原因
小便中的血液量超過正常量叫血尿。如果在1000毫升尿有1毫升煙,肉眼看起來小便呈血樣或洗肉水樣,這就稱為肉眼血尿。在尿液常規檢查時,如在顯微鏡下一個高倍視野中紅細胞超過5個,或12小時尿愛迪計數紅細胞超過100萬,而肉眼不能覺察者稱為顯微鏡下血尿。
發現紅色尿後,家長不要驚慌失措,首先要分清是真性血尿還是假性血尿。有些葯物可以引起紅色尿、如氨基比林、苯妥黃鈉、利福平、酚紅等;需與真性血尿區別。 引起血尿的原因有許多,大致包括以下情況;
1、泌尿系統疾病 如各種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病毒性腎炎、遺傳腎炎、紫癜性腎炎),結石(腎、膀胱、尿道),心及腎結核、各種先天畸形、外傷、腫瘤等。
2、全身性病症 如出血性疾病、白血病心力衰竭、敗血症、維生素C及K 缺乏、高鈣尿症、新生兒出症等。
3、物理化學因素 如食物過敏、放射線照射、葯物、毒物、運動後等。 為了明確病因,確定血尿發生的部位十分重要,尿三杯試驗可以了解血尿的來源,方法十分簡單。
取3隻杯子,在一次小便中,第一杯取前段尿,第二杯取中段 尿,第三杯取後段尿。如第一杯為血尿表示血來自尿道;第三杯血尿為終未血尿,病變多在膀胱或後尿道;第一杯、第二杯、第三杯均呈血色即全程血尿,提示病變在腎臟或在膀胱以上的泌尿道。
要明確血尿是由哪種疾病引起的,還是根據症狀和體體征,進行各種體驗、X線及CT檢查,甚至腎臟的活組織穿剌檢查才能確診。

血尿與膀胱腫瘤 申文江教授
最近公布的全國腫瘤調查表明,膀胱腫瘤發病率、殘廢率明顯增加,膀胱腫瘤已躋身於全國十大腫瘤之榜。血尿是膀胱癌不容忽視的危險信號。肉眼可見的血尿發生原因可能很多,但90%以上是泌尿器官的疾病,而且首先應當想到尿路腫瘤,如膀胱腫瘤、腎腫瘤、腎盂和輸尿管腫瘤、尿道腫瘤、男性前列腺腫瘤等。肉眼血尿是指排出的尿為鮮紅或粉紅的血色,有時甚至帶有小的凝血塊,肉眼可見的血尿中大約10%—15%是惡性腫瘤。
隨著年齡增長,患尿路惡性腫瘤時的肉眼血尿發生率增加,40歲以下的肉眼血尿中,1/10是惡性腫瘤;50—59歲則有1/4為癌;60—69歲有1/3以上是癌;70歲以上70%是癌。中老年人發生血尿必須認真對待。
在發生肉眼可見的血尿之前,可能有肉眼看不見,只能在顯微鏡下才看得見的血尿,只有在體檢時化驗尿才能發現。肉眼血尿是膀胱癌最早和最普通的症狀。血尿有兩個明顯特點,第一是無痛性,病人可以有明顯的血尿,卻無任何疼痛;第二是間歇發生血尿,腫瘤部位的血管破裂,出現潰瘍、壞死,引起血管損傷發生血尿,出現凝血後而止血,再破壞後重復出血。膀胱癌病人從首次肉眼血尿到再次肉眼血尿,不少病人間隔半年到一年。用抗生素和止血葯治療,可以暫時中止血尿,但決不可因此而掉以輕心,否則會延誤診斷與治療。
肉眼血尿的嚴重程度與膀胱腫瘤的大小、多少、惡性程度有一定關系,但不見得成正比,不能用肉眼血尿的嚴重程度估計膀胱腫瘤的病期。發生肉眼血尿,哪怕只有一次,也應詳細檢查。早期膀胱腫瘤很少有尿路剌激症狀,如果膀胱腫瘤發生感染,或是腫瘤長在膀胱的下部,可能較早期就出現尿急、尿頻、排尿疼痛、排尿困難等尿路剌激症狀。
膀胱癌患者大都在50歲以上,3/4是男性患者,而且絕大部分是吸煙者。發生肉眼血尿應當檢查尿中有無癌細胞,還要做膀胱鏡,尿路造影等項檢查,必要時可以做CT、核磁共振、B超等檢查。

如何確定血尿的來源?
發現血尿時首先應確定是否為真性血尿,即排除某些原因引起的假性血尿和紅顏色尿,前者如由於月經、痔出血或尿道口附近疾患產生出血混到尿液中所致;後者如接觸某些顏料或內服利福平等葯物以及某些毒物(酚、一氧化碳、氯仿、蛇毒)、葯物(磺胺、奎寧),擠壓傷、燒傷、瘧疾、錯型輸血等原因所致的血紅蛋白尿或肌紅蛋白尿。而一過性血尿可由花粉、化學物質或葯物過敏引起,月經期、劇烈運動後、病毒感染亦可發生,一般無重要意義,當排除上述各種情況,並作多次檢查均為血尿時才應重視,通過病史、體檢、化驗室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作出診斷。確定了為真性血尿後,應進行血尿的定位診斷,區分血尿來自腎實質還是來自尿路:①如在尿沉渣中發現管型,特別是紅細胞管型,表示出血來自腎實質;②血尿伴有較嚴重的蛋白尿幾乎都是腎小球性血尿的徵象;③如尿中能發現含有免疫球蛋白的管型則多為腎實質性出血;④腎小球疾患導致的血尿,其紅細胞絕大部分是畸形的,其形態各異,大小明顯差異,而非腎小球性血尿,其紅細胞絕大多數大小正常,僅少部分為畸形紅細胞。非腎小球性血尿的病因十分復雜,應特別警惕泌尿生殖系統的惡性腫瘤。兩類血尿對症治療原則也是相反的,腎小球性血尿常須抗凝、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或活血化瘀治療,而非腎小球性血尿常須應用止血療法。

㈥ 什麼是核磁共振,可以查出哪些病

意見建議:
核磁共振是一種物理現象,作為一種分析手段廣泛應用於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為了避免與核醫學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稱為核磁共振成像術(MRI)或核磁共振CT。
核磁共振適應症:
神經系統的病變包括腫瘤、梗塞、出血、變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幾乎成為確診的手段。
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成為首選的檢查方法。
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
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泌尿系統等明顯優於CT。
對關節軟組織病變;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病變的發現早於X線和CT。
核磁共振檢查優點:
1.對人體沒有損傷;
2.能獲得腦和脊髓的立體圖像,不像CT那樣一層一層地掃描而有可能漏掉病變部位;
3.能診斷心臟病變,CT因掃描速度慢而難以勝任;
4.對膀胱、直腸、子宮、陰道、骨、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檢查優於CT。
如果你想全面檢查,選擇核磁共振可以更清楚地看清楚腳的關節,韌帶和軟骨等,效果比其他成像檢查好。
核磁共振價錢問題全國是沒有一定共同的定價的,由於各個地區的發展不同,由於醫院里的設備也差距比較大,在300~2000元之間~

㈦ 核磁共振主要是用來檢查什麼疾病

您好:核磁共振的全名是核磁共振成像,適用於神經系統的病變如腫瘤,梗塞,出血,變性,先天畸形,感染,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等,核磁共振是最好的方法,另外還有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泌尿系統的疾病核磁共振的效果都是好於CT的.祝您早日康復.你好.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其基本原理:是將人體置於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沖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並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頻脈沖後,氫原子核按特定頻率發出射電信號,並將吸收的能量釋放出來,被體外的接受器收錄,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圖像,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於醫學影像學中的其他許多成像術,而且不同於已有的成像術,因此,它對疾病的診斷具有很大的潛在優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橫斷面,矢狀面,冠狀面和各種斜面的體層圖像,不會產生CT檢測中的偽影;不需注射造影劑;無電離輻射,對機體沒有不良影響.MRI對檢測腦內血腫,腦外血腫,腦腫瘤,顱內動脈瘤,動靜脈血管畸形,腦缺血,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積水等顱腦常見疾病非常有效,同時對腰椎椎間盤後突,原發性肝癌等疾病的診斷也很有效.能診斷心臟病變,CT因掃描速度慢而難以勝任.對軟組織有極好的分辨力.對膀胱,直腸,子宮,陰道,骨,關節,肌肉等部位的檢查優於CT.
MRI也存在不足之處.它的空間解析度不及CT,帶有心臟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屬異物的部位不能作MRI的檢查,另外價格比較昂貴.
適應症:神經系統的病變包括腫瘤,梗塞,出血,變性,先天畸形,感染等幾乎成為確診的手段.特別是脊髓脊椎的病變如脊椎的腫瘤,萎縮,變性,外傷椎間盤病變,成為首選的檢查方法.心臟大血管的病變;肺內縱膈的病變.腹部盆腔臟器的檢查;膽道系統,泌尿系統等明顯優於CT.對關節軟組織病變;對骨髓,骨的無菌性壞死十分敏感,病變的發現早於X線和CT.磁共振(MRI)對檢測腦內血腫,腦外血腫,腦腫瘤,顱內動脈瘤,動靜脈血管畸形,腦缺血,椎管內腫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積水等顱腦常見疾病非常有效,同時對腰椎間盤突出,原發性肝癌等疾病的診斷液很有效.您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是目前比較先進的也是比較昂貴的影響檢查技術,它所檢查的疾病很廣泛,一般情況下對於X線,B超,CT不能診斷的疾病可以進行診斷定位,而且價值較高.如核磁共振成像用於頭顱檢查,頸部檢查,脊柱檢查等診斷價值最高,對於腹部疾病的檢查與定位也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一般不對四肢骨骼進行檢查.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需要建議到醫院進行詳細檢查與咨詢,明確診斷後,按醫囑對症治療一定會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最後衷心的祝您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