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判斷卡介苗是否接種成功
卡介苗接種後的局部反應與其他疫苗有所不同,絕大部分兒童接種卡介苗後3~4周(初種)或1~2周(復種)會出現局部反應,經過紅腫浸潤、膿皰形成、破潰、結痂這樣一個過程,一般在3個月左右脫痂,局部形成疤痕。這是卡介苗接種後的正常反應過程,是有效接種的標志,如不出現此反應,反而提示接種失敗,應考慮補種。
Ⅱ 怎樣檢驗卡介苗的免疫效果
卡介苗的免疫效果可受疫苗效價、接種技術、當地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情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世界衛生組織把卡介苗接種作為預防結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來推廣應用,對降低結核病的發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在出生時已接種了卡介苗,那麼在他(她)滿3個月時應當到指定的醫院去做結核菌素試驗,以檢查接種的卡介苗是否已產生效果。
Ⅲ 怎樣復檢卡介苗接種是否合格
在新生兒滿3個月時,進行復查(做結核菌素試驗或PPD),了解卡介苗接種後是否有效。很簡單的,大夫在寶貝的左手腕處做了皮試,隔幾天再去醫院檢查做皮試處是否有紅色的硬結,如果有說明種上了,沒有的話去醫院重新接。
卡介苗接種後的局部反應與其他疫苗有所不同,絕大部分兒童接種卡介苗後3~4周(初種)或1~2周(復種)會出現局部反應,經過紅腫浸潤、膿皰形成、破潰、結痂這樣一個過程,一般在3個月左右脫痂,局部形成疤痕。這是卡介苗接種後的正常反應過程,是有效接種的標志,如不出現此反應,反而提示接種失敗,應考慮補種。
卡介苗接種後,還要注意不要接觸肺結核病人,並於種後三個月到市疾控中心卡介苗室復查接種效果,來復查時提醒各位家長注意,如果孩子患小病(咳嗽、感冒、發燒),皮膚病(奶癬、濕疹),腹瀉(大便次數2次以上/天),痊癒後再順延一周,如住院者出院一個月後方可來復查。通過復查可以測定所種卡介苗是否成功,如不成功可以補種,以達到預防結核病的目的。
Ⅳ 怎樣鑒別「卡介苗」是否種上拜託各位大神
卡介苗接種是否成功,只要做一下PPD(結核菌素)試驗就清楚了,若呈陽性反映,說明已接種成功或感染了結核菌。若呈陰性反應,就要注射卡介苗。 卡介苗對血型播散型結核(粟粒性結核病)和結核性腦膜炎,有較強的保護作用。是將減毒的結核菌,人為的造成感染,從而使人體產生抗體。注射卡介苗後,就對結核菌有了抵抗力,就是發病,也不得較重的血播和粟粒結核。 卡介苗接種反應卡介苗卡介苗是一種用來預防兒童結核病的預防接種疫苗。接種後可使兒童產生對結核病的特殊抵抗力。由於這一疫苗是由兩位法國學者卡邁爾與介蘭發明的,為了紀念發明者,將這一預防結核病的疫苗定名為「卡介苗」。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已將卡介苗列為計劃免疫必須接種的疫苗之一。 卡介苗接種的主要對象的新生嬰幼兒,接種後可預防發生兒童結核病,特別是能防治那些嚴重類型的結核病,如結核性腦膜炎。接種卡介苗對兒童的健康成長很有好處。 卡介苗接種被稱為「出生第一針」,所以在產院、產科新生嬰兒一出生就應該接種。如果出生時沒能及時接種,在1歲以內一定要到當地結核病防治所卡介苗門診或者衛生防疫站計劃免疫門診去補種。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孩子要到當地結核病防治所去檢查卡介苗接種是否成功。如果結核菌素試驗呈陰性,說明接種不成功,要及時補種。有的新生兒由於各種原因出生時未能及時接種卡介苗,應爭取在3個月內盡早接種;如果超過3個月則要先做結核菌素實驗,確定未被結核感染才可補種卡介苗。 卡介苗接種反應卡介苗接種後的反應與一般的預防注射不同。通常在接種後3周左右,接種部位會出現紅腫,中間逐漸軟化,形成白色小膿皰,膿皰破潰後,膿汁排出,經過1-2 周才結痂,癒合後可留有圓形瘢痕。上述過程一般要持續2個月左右。接種卡介苗後還會常引起接種部位附近的淋巴結腫大(多為腋下淋巴結腫大),這是正常反映,隨著接種部位的癒合,腫大淋巴結也會自行消退。可以用熱敷的方法促其消退,如果有膿瘍形成,可以請醫生用注射器將膿液抽出,促進癒合,一般不會對孩子的健康有影響。 接種卡介苗後局部有膿泡或潰爛時,不必擦葯或包紮。但局部要保持清潔,衣服不要穿得太緊,如有膿液流出,可用無菌紗布或棉花輕輕拭凈,不要擠壓,平均約兩至三個月自然會癒合結痂,痂皮要等它自然脫落,不可提早把它摳去。另外,接種中偶可發生下列反應: (1) 淋巴結炎症:接種後1-2個月左右,頸部、腋下、鎖骨上下等淋巴結腫大(大於1.0cm)。反應過強者,淋巴結腫大明顯,可形成膿瘍或破潰,或在接種處有小膿疤。皮內注射者反應往往較劃痕法者強,另外舊結核菌素(OT)試驗呈陽性者,接種後也可產生較強反應。 (2) 類狼瘡反應:與結核菌菌株剩餘毒力有關。 (3) 疤痕:因豐富的肉芽組織形成疤痕突起,有時呈疤痕瘤,多見於不作OT試驗而直接皮上劃痕接種者。
Ⅳ 如何判斷卡芥苗是否接種成功
接種卡介苗後一般無全身反應,一個月左右接種部位出現紅腫、化膿、結痂、脫痂後留有圓形疤痕。如果有這些情況一般就種上了。 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可以進行復查,確定是否產生了抵抗結核病的免疫力。免疫復查是通過結核菌素試驗來判斷接種效果,需要帶寶寶及寶寶晨尿。如果陰性反應表明接種失敗,修要補種卡介苗。
Ⅵ 怎樣檢查接種卡介苗效果
如果你的孩子在出生時已接種了卡介苗,那麼在他(她)滿3個月時應當到指定的醫院去做結核菌素試驗,以檢查接種的卡介苗是否已產生效果。
當前做結核菌素試驗多採用「人型結核菌素純蛋白衍化物(PPD)」進行試驗,故稱做PPD試驗,具體的做法是在小兒的前臂掌側中部,進行皮內注射PPD,就像做青黴素皮試那樣,所不相同之處是觀察結果的時間不同,在注射PPD48~72小時後,再檢查注射部位的反應。如果注射部位只有針眼大小的痕跡,而無硬結,則為陰性反應,此時應請醫生做進一步檢查,以探明其原因,是否與小兒機體本身免疫功能不足有關,還是與卡介苗接種過程技術操作有關,然後再做處理。如果注射部位出現紅腫並有直徑約5~10毫米大小的硬結,則呈陽性反應,大約95%以上的小兒為陽性反應,這說明卡介苗接種後已產生了對抗結核病的免疫力。如果注射部位的硬結超過20毫米,或在紅腫、硬結上出現水泡、壞死或有淋巴管炎,均屬於強陽性反應,這時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結核感染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
當你的孩子患有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感、肺炎、急性眼結膜炎、急性中耳炎、廣泛性皮膚病及有過敏史者均不要做PPD試驗。
Ⅶ 如何檢查卡介苗接種後的效果
在嬰兒接種卡介苗3個月後,即嬰兒滿3個月時應到指定的醫療衛生保健機構進行卡介苗接種後效果的檢查。當前採用「人型結核菌純蛋白衍化物(PPD)」進行效果檢查。具體做法是在嬰兒的前臂掌側中部,將PPD進行皮內注射,類似做青黴素皮試。所不同的是觀察結果的時間不同。注射PPD後,經48~72小時進行復查。如果注射部位只有針眼大小的痕跡而無硬結則為陰性反應,說明卡介苗接種後無效果,此時應請醫生做進一步檢查以探明原因,是否與嬰兒自身免疫功能不足有關,是否卡介苗接種過程技術操作有問題,然後再做處理。如果注射部位出現紅腫並有直徑約為5~10毫米大小的硬結則為陽性反應,大約95%的嬰兒是陽性反應,這說明卡介苗接種後在體內又產生了對結核菌的抵抗力。如果注射部位的硬結直徑超過20毫米或在紅腫,硬結上有水泡、壞死出現,屬於強陽性反應,這時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確定嬰兒體內結核菌感染情況,相應的處理。 接種部膿腫或潰瘍超過6個月不愈的話,家長應該再檢查一下孩子是否腋下淋巴結明顯腫大,建議你帶孩子去結核病防治所檢查,如確為膿包,需要用消毒注射器將膿液抽出,一般2~3次即可痊癒。如膿包有破潰趨勢可切開引流,手術切口會比自然破潰破口整齊,引流通暢的話癒合也快,局部可用利福平粉劑塗敷。如果孩子腋下淋巴結直徑超過1cm則可局部熱敷或加用抗結核葯物。 摘自《兒科專家幫您帶寶寶(嬰兒篇)》,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編
Ⅷ 怎麼知道卡介苗接種成功了
是否種植成功確實能用肉眼看出來,種植成功過後會紅腫起膿,最後結疤。不成功應該復種。 我家寶寶是在結核病防止中心檢查的,首先大夫用小尺子測量孩子胳膊接種部位癒合後結痂部分的尺寸,然後在小手腕上打一針,類似我們在醫院打的青黴素皮試,觀察腫塊的吸收情況,最後再確定是否已經接種成功。
Ⅸ 小孩卡介苗是否接種成功如何查詢
為了判斷卡劃苗接種是否成功,一般在接種後8~14周,應到所屬區結核病防治所再作結核菌素(ot)試驗,局部出現紅腫0.5~1.0厘米正常,如果超過1.5厘米,需排除結核菌自然感染。一般新生兒接種卡介苗後,2~3月就可以產生有效免疫力,大約3~5年後,在小學一年級時,再做ot試驗,如呈陰性,可再種卡介苗一次。
Ⅹ 怎樣檢查卡介苗接種效果
如果注射部位只有針眼大小的痕跡,無硬結,則為陰性反應,此時應請醫生做進一步檢查,以探明其原因,看看是否與小兒機體本身免疫功能不足有關,還是與卡介苗接種過程技術操作有關,然後再做處理。如果注射部位出現紅腫並有直徑5~10毫米大小的硬結,則呈陽性反應,大約95%以上的小兒為陽性反應,這說明卡介苗接種後已產生了對抗結核病的免疫力。如果注射部位的硬結超過20毫米,或在紅腫、硬結上出現水皰、壞死或有淋巴管炎,均屬於強陽性反應,這時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結核感染的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