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導彈除了用定位系統還可以用什麼
擴展閱讀
什麼軟體可以教女生化妝 2025-08-20 20:54:57
羽絨可以做什麼 2025-08-20 20:50:04

導彈除了用定位系統還可以用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2-28 13:40:36

Ⅰ 現在中國的制導導彈還都是用的gps定位嗎

中俄的彈道導彈都是使用復合定位的;包括精密陀螺儀、天文導航、衛星導航等等!
而且中俄都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不一定要藉助GPS(雖然就GPS精度最高)。
至於說到朝鮮的導彈,也不可能完全依賴GPS ,當然,採取其他導航系統精度不太高。但是對於朝鮮來說,導彈更多的起到一個威懾作用,打韓國用慣性制導就足夠了,打日本就是定位再精確也是被攔截的下場;打美國只是在理論上可以做到。

Ⅱ 北斗衛星系統除了導航和定位還有別的功能嗎

今年5月25日,我國第三顆「北斗一號」衛星發射成功,6月1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運營服務平台」正式開通,這標志著我國已經擁有了完全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導航定位系統的大規模應用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我國為何要建自主衛星導航系統?與全球定位系統(GPS)相比,北斗系統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市場前景如何?記者日前采訪了北斗星通衛星導航技術公司總裁周儒欣。 中國必須有自主導航系統 衛星導航技術引起人們關注是從1991年海灣戰爭後開始的,美國在海灣戰爭中的一個「撒手鐧」就是GPS。周儒欣介紹,隨著GPS向民用開放,它所蘊藏的巨大商機被發掘出來。GPS不僅用於導彈、飛船的導航定位,更是廣泛用於飛機、汽車、船舶的導航定位,公安、銀行、醫療、消防等用它建立監控、報警、救援系統,企業用它建立現代物流管理系統,農業、林業、環保、資源調查、物理勘探、電信等都離不開導航定位,特別是隨著衛星導航接收機的集成微型化,出現各種融通信、計算機、GPS於一體的個人信息終端,使衛星導航技術從專業應用走向大眾應用,成為繼通信、互聯網之後的IT第三個新的增長點。衛星導航技術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這樣,美國、俄羅斯、歐盟都不惜投入巨資建設衛星導航系統。 周儒欣指出,中國的衛星導航應用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絕大多數應用都是建立在美國的GPS之上。如果一旦發生戰爭,美國關閉我們的應用,後果不堪設想。作為中國這樣的大國,必須有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衛星導航的先驅、863計劃倡導者之一陳芳允院士提出了利用兩顆衛星定位的構想。經過多年論證,證明這一構想可行。1994年國家批准建設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2000年,我國成功發射「北斗一號」兩顆工作衛星,今年又發射第三顆「北斗一號」衛星作為備用星。由此我國成為世界上繼美國、俄羅斯之後,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而歐洲的伽利略系統計劃在2008年投入運行。 北斗導航系統的五大優勢 美國GPS系統歷時16年,耗資120億美元,由24顆衛星組網,中國的北斗系統能與之抗衡嗎?北斗系統可以應用到哪些領域? 周儒欣坦承,美國的GPS是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比我們先進;北斗系統是我們用很少投資建成的區域性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但是,應當說北斗系統不僅解決了我國有無自主導航系統的問題,同時與其他導航定位系統比較,它有獨特的優勢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北斗系統主要有三大功能:快速定位,為服務區域內的用戶提供全天候、實時定位服務,定位精度與GPS相當;短報文通信,一次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的信息;精密授時,精度達20納秒。 北斗應用有五大優勢。一,它同時具備定位與通訊功能,不需要其他通訊系統支持。而GPS只能定位。二,覆蓋范圍大,沒有通訊盲區。北斗系統覆蓋了中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不僅可為中國、也可為周邊國家服務。三,特別適合於集團用戶大范圍監控管理和數據採集用戶數據傳輸應用。四,融合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和衛星增強系統兩大資源,因此也可利用GPS使之應用更加豐富。五,自主系統,安全、可靠、穩定,保密性強,適合關鍵部門應用。 專家預測,到2008年北斗系統的用戶將達到30萬,直接產值達35億元,佔中國導航定位產業的20%左右,由它帶動的相關產業將達數百億元。 推動應用,促進民族產業 周儒欣說,北斗系統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成立於1994年的北斗星通公司目標就是推動該系統的大規模應用。 周儒欣介紹,北斗系統原有設計是一個封閉式系統,這樣就限制了民用用戶的擴展使用。在北斗導航定位衛星升空之初,北斗星通公司憑借在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方面多年來的積累和對北斗導航系統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北斗一號」信息服務系統的立項申請。2001年,立項通過評審。2002年底,他們完成了系統的研製並通過了由多位院士組成的專家委員會的驗收評審。「北斗運營服務平台」的作用就是在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系統和集團用戶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北斗系統具備了大規模應用的基本條件。北斗星通公司也因此成為國內首家獲得授權的北斗導航定位系統運營服務商。 目前,他們研製的系統已成功用於陝西省防汛雨量監測速報,海南省漁船監控、青藏鐵路機車監控與管理等項目也正在進行中。 周儒欣表示,隨著「北斗一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推廣應用和我國正在著力研究開發的下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CNSS)未來的誕生,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的衛星導航定位強國。 世界導航定位衛星簡介 1.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 GPS是一個全球性、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導航定位和時間傳遞系統。空間部分由24顆衛星組成。它是一個軍民兩用系統,提供兩個等級的服務。 美國政府為了加強其在全球導航市場的競爭力,撤銷對GPS的SA干擾技術,標準定位服務定位精度雙頻工作時實際可提高到20米、授時精度提高到40納秒,以此抑制其他國家建立與其平行的系統,並提倡以GPS和美國政府的增強系統作為國際使用的標准。 2.俄羅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俄羅斯要用20年時間發射76顆GLONASS衛星。1995年完成24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加1顆備用衛星組網,耗資30多億美元,由俄羅斯國防部控制。GLONASS空間部分也由24顆衛星組成。GLONASS未達到GPS的導航精度。其應用普及情況遠不及GPS。前一時期由於經濟困難無力補網,原來在軌衛星陸續退役,目前在軌道上只有6顆星可用,不能獨立組網,只能與GPS聯合使用。 3.歐洲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計劃 歐洲1999年初正式推出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計劃。該方案由21顆以上中高度圓軌道核心星座組成,另加3顆覆蓋歐洲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輔以GPS和本地差分增強系統,首先滿足歐洲需求,位置精度達幾米。計劃在2001年4月5日歐盟交通部長會議上獲得批准,確定30顆衛星總投資為35億歐元。預計系統於2008年投入運行。伽利略系統獨立於GPS,頻段分開,但將與GPS系統兼容和相互操作。根據歐委會的文件,伽利略雖是民間系統,但仍受控使用,採取反欺騙、反濫用和反干擾措施,在戰時可以對敵方關閉

Ⅲ 沒有GPS以前,洲際導彈依靠什麼來確保精準度

如果洲際導彈沒有GPS導航定位的話,也不影響它的使用。因為GPS導航本來就是一個輔助功能,最主要的定位方式還是通過慣性制導來進行測算,並且輔助有天文星光對比及地形對比等。

綜上所述,現在的國家並不會把所有東西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因為這樣會使得導彈的使用的風險性更大,所以說GPS導航定位系統並不是洲際導彈的主要定位方式。

Ⅳ 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的區別一定需要導航系統才行嗎

所謂彈道導彈,就是導彈打出去呈拋物線,打出去是穿過大氣層,然後再穿過大氣層落下擊中目標。也就是分為:發射到大氣層飛行,大氣層外飛行,從大氣層飛回地面。要對次類導彈攔截有三種方法:應對以上三種不同狀態,分為初端攔截,中段攔截,末端攔截。初端攔截幾乎不現實,這就是說要在導彈剛起飛時打掉,中段攔截時由於導彈在大氣層外飛行,雷達探測很難,而且很高,所以不容易也沒技術。末端攔截,是最常見的選擇方法,但由於這是導彈飛行的第三階段,導彈從大氣層外幾乎垂直落下,速度相當之快,所以當它穿過大氣層,被你發現時,你的防禦系統還來不及反應,就可能已經擊中目標了!

所謂巡航導彈,與彈道導彈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在大氣層下飛行,它以一定速度,可以進行超低空飛行,所以有了其超低空掠海飛行打擊航母這一說,由於可以超低空飛行,雷達會很難搜索到。

Ⅳ 導彈定位追蹤是用什麼原理

不同種類的導彈 定位方式不同
近距離空空導彈主要是激光 紅外 以及雷達的輔助引導 個別的是根據戰斗機尾部的熱量追尋 中距離以及遠距離空空導彈採用中段慣性制導與末段主動制導相結合的復合制導體制

地地導彈也稱反坦克導彈 目前,反坦克導彈技術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第一代的典型產品有法國的SS-10和原蘇聯的AT-3等,它們的制導方式類似於現在的遙控玩具飛機,射手通過一個手柄來控制導彈飛向目標,這就對射手的訓練提出了較高要求,但也有不易受干擾的特點。第二代反坦克導彈也是有線制導,射手只需將瞄準具對准目標,導彈便會自動飛過去,大大提高了命中率,使用過程也變得更加簡單,典型產品有美國的「陶」式,歐洲的「霍特」、「米蘭」等。第三代反坦克導彈採用熱成像、毫米波等先進制導技術,改用光纖導線,或乾脆取消這根「尾巴」,導彈射出去就不再需要射手控制,做到了「發射後不用管」,其典型產品有美國的「標槍」、以色列的「長釘」等等。

反艦導彈是打擊水瓦艦艇的導彈,可由水面艦艇、潛艇、飛機、直升機發射和從岸邊的導彈陣地發射。反艦導彈射程近的約15公里,最遠的可達500公里,是目前對艦作戰的主要武器。

反艦導彈所用的動力裝置因射程而異。近程的多數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射程在40公里以上的中、遠程導彈幾乎都採用渦輪噴氣發動機加固體助推火箭。導彈的飛行速度絕大多數是亞音速,即0.7~0.9馬赫。導彈的制導方式有多種,從導彈發射到飛行中段一般採用慣性制導或自動駕駛儀制導、指令制導、波束制導;飛行末段採用主動雷達、被動雷達、紅外、電視、激光尋的制導,或者其中兩種制導方式組合的復合制導。復合制導的優點是抗干擾性好,當一種制導方式被干擾時可改用另一種。因受地球曲面的影響,艦載雷達的作用距離不超過40公里,因此,使用中、遠程反艦導彈需有飛機、直升機、無人機或其他艦艇提供目標信息,以修正中段制導,否則彈上的末制導系統將捕獲不到目標。反艦導彈的戰斗部有半穿甲型、聚能穿甲型和爆破型三種,而且威力都比較大。半穿甲戰斗部重100~230公斤,穿透艦體以後在內部爆炸,有較大的破壞力;聚能穿甲戰斗部重量在500~1000公斤,可穿透大型戰艦的厚裝甲;爆破戰斗部適合於攻擊殼體較薄的快艇一類目標。導彈的命中部位以越靠近水線越好,這樣容易將敵艦擊沉。反艦導彈大多數可掠海飛行,即導彈起飛後,先爬升到一定高度,然後下降到離海面10~50米高度作巡航飛行,末段飛行高度再降至2~7米。飛機發射的反艦導彈末段有的也採用大攻角俯沖攻擊目標。為了提高反艦導彈的突防能力,在戰術上可採用先敵發現、隱蔽發射、飽和攻擊等方式;在技術上可採用盡可能低的掠海飛行彈道、減小導彈的雷達反射面和採用抗干擾的末制導系統等。

反艦導彈的發展趨勢是增加導彈射程,改進末制導系統的抗干擾能力,用全球定位系統為中、遠程導彈提供中段制導修正,發展新一代超音速反艦導彈等。

彈道導彈是一種導彈,通常沒有翼,在燒完燃料後只能保持預定的航向,不可改變,其後的航向由彈道學法則支配。為了覆蓋廣大的距離,彈道導彈必需發射很高,進入空中或太空,進行亞軌道宇宙飛行;對於洲際導彈,中途高度大約為1200公里。當在太空時,不提供推力,導彈做自由落體。

與彈道導彈相對的概念是巡航導彈,後者可以控制自身的飛行軌道。

中遠程彈道導彈通常被用於投擲核彈頭,因為它們可攜帶有效載荷很難保證常規武器有效摧毀目標,而彈頭重入大氣層產生的高熱往往也會使生化武器失效。

許多先進的彈道導彈由多級火箭推進,它們的軌道也能在一定范圍內進行調整。

彈道導彈的射程和用途有很大區別,一般來說,彈道導彈根據射程的不同進行分類。

美國的分類方式:

洲際彈道導彈 (ICBM): 射程在5500 km以上
遠程彈道導彈 (IRBM): 射程在3000 和 5500 km之間
中程彈道導彈 (MRBM): 射程在1000 和 3000 km之間
短程彈道導彈 (SRBM): 射程在 1000 km以下。
中短程的彈道導彈也常被稱為戰區彈道導彈(TBM)。

使用射程大於被攻擊目標距離的導彈是有依據的:它能夠到達一個非常高的高度,然後再以極快的速度俯沖下來,使得防衛更加艱難.比如說一枚3000公里射程的導彈如果用來攻擊500公里的目標,它可以在到達目標時具有1200公里的高度,與洲際彈道導彈能夠到達的高度差不多.這樣,它就可以像洲際導彈一樣以每秒6公里的速度沖向目標。這種速度大約是音速17倍至18倍,幾乎不能防禦。

世界上第一種彈道導彈是納粹德國研製的V2火箭,它也是第一種投入實際使用的彈道導彈。在二戰末期,納粹曾用V-2攻擊英國的城市。

彈道導彈能按預定彈道飛行並准確飛向地面固定目標,主要是由制導系統實現的。
其制導方式有無線電指令制導、慣性制導、星光-慣性制導等。
無線電指令制導是早期彈道導彈採用的制導方式,它易受無線電干擾,地面設備復雜,不能滿足現代作戰使用要求。因此,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各國研製的彈道導彈絕大多數採用慣性制導。
慣性制導屬於自主式制導。它採用慣性測量元件,不受外界干擾。按照慣性測量裝置在導彈上的安裝方式,慣性制導可分為平台式慣性制導和捷聯式慣性制導。
平台式慣性制導的慣性測量裝置具有測量精度高、計算機運算較簡單、利用平台本身還可進行元件誤差分離、發射時調平和瞄準也較簡單等優點。因此,被廣泛採用。與平台式慣性制導相比,捷聯式慣性制導的慣性測量裝置受彈體振動的影響較大,測量精度受到一定限制,對計算機的要求較高,隨著微型計算機的發展,正日益受到重視。
慣性制導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彈道導彈的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例如60年代初期,美國研製的"民兵"ⅠA洲際彈道導彈,射程8000千米,命中精度(圓概率偏差)為1.8千米;70年代研製的"民兵"Ⅲ洲際彈道導彈,射程13000千米,命中精度已提高到0.185千米。星光-慣性制導是在慣性制導的基礎上,增加了星光測量裝置,利用宇宙空間的恆星方位來判定初始定位誤差和陀螺漂移 , 對慣性制導誤差進行修正,進一步提高了導彈命中精度。

Ⅵ 導彈共有哪些制導方式,哪種制導方式最先進,最有效

最有效的是復合制導,可以取長補短,提高制導精度和抗干擾能力
1 尋的式制導
尋的式(又稱自動尋找式)制導系統是通過彈上的導引系統(導引頭或尋的頭)感受目標輻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動形成控制命令並跟蹤目標,導引制導武器飛向目標。這種制導方式按感受能量(波長)可分為(微波)雷達尋的、紅外尋的、毫米波尋的、電視尋的和激光尋的制導;若按彈上安裝的導引系統可分為主動尋的、半主動尋的和被動尋的制導。目前,世界上多數導彈和一部分空地導彈都採用這種制導方式。它比較適合攻擊短距離目標。主動式雷達尋的制導具有"發射後不用管"的優點,能從任何角度攻擊目標,精度很高,但易受電子干擾;毫米波制導雖然具有制導系統強、精度高、抗干擾能力強的特點,但作用距離短。目前,世界各國發展較多的是激光雷達尋的制導。

2 遙控式制導
遙控式制導系統是指導引系統的全部或部分設備安裝在彈外製導站,由制導站執行全部或部分的測量武器與目標相對運動參量並形成制導指令,再通過彈上控制系統導引制導武器飛向目標。按指令傳輸方式可分為指令制導和波束制導。其中指令制導又分有線指令制導、無線指令制導和電視指令制導3種。其特點是彈上設備簡單、成本低,如使用相控陣雷達,還可以對付多個目標。波束制導則包括雷達波束和激光波束制導兩種。其弱點是射程受制導站跟蹤探測系統作用距離的限制,精度隨射程增加而降低。
3 慣性制導
慣性制導是利用慣性測量設備測量導彈參數的制導技術。它是一種自主式制導方式。慣性制導系統全部安裝在彈上,主要是陀螺儀、加速度表、制導計算機和控制系統。一般用於攻擊固定目標。根據慣性測量儀表在彈上的安裝方式,可分為平台式慣性制導和捷聯式慣性制導兩種。慣性制導的優點是抗干擾性強、隱蔽性能好、不受氣象條件限制。其弱點是制導精度隨飛行時間(距離)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工作時間較長的慣性制導系統,常用其它制導方式來修正其積累的誤差。
4 地形匹配與景象匹配製導
地形匹配與景象匹配製導系統又稱地圖匹配和景象匹配區域相關制導。是通過遙測、遙感手段按其地面坐標點標高數據繪製成數字地圖,預先存入彈載計算機內,導彈飛臨這些地區時,彈載的計算機將預存數據與實地數據進行比較,並隨時根據指令修正彈道偏差,控制導彈飛向目標。由於繪制地圖的方法不同,因此,又有轉達圖像匹配、可見光電視圖像匹配、激光雷達圖像匹配和紅外熱成像匹配製導等方式,它不受天氣影響。地形匹配製導與慣性制導配合,可大大減小慣性制導的誤差,這樣導彈就會像長著眼睛似的迂迴起伏,准確地飛向預定目標。

5 全球定位(GPS)制導
全球定位(GPS)制導系統屬於導航制導方式。它是利用空間導航衛星的准確定位功能為制導武器提供全天候、連續、實時和高精度的導航服務,保證制導武器得到位置、速度和精確的時間三維信息。安裝GPS接收機的制導武器可以取消地形匹配製導,可以縮短制定攻擊計劃所需的時間,或攻擊非預定目標。目前,美國陸軍戰術導彈ATACMS、"聯合防區外發射武器"(JSOW)、"聯合直接攻擊彈葯"(JDAM)等採用這種制導方式。
6 復合制導
復合制導又稱組合制導系統,是將各種制導方式的優長組合在一起,在其中某段或幾段採用的多種制導方式。它是一種取長補短的辦法。目的是增大制導距離,提高制導精度和抗干擾能力。使用"一體化"的復合式制導,對系統可靠性、大容量高速度計算機、減少飛行重量等方面都要有很高的要求,製造成本也相當高。

Ⅶ 洲際彈道導彈為什麼不用GPS高精度制導

你好!
呃,洲際彈道導彈進入大氣層時估計外表溫度高達數網路,你把GPS定位系統放哪裡?放導彈內部,接收不到信號。放導彈外部,你可以想像下在你家煤氣灶的火焰上使用GPS裝置的效果。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Ⅷ 空空導彈除了紅外線制導(追尾攻擊),還有什麼方式制導

空對空導彈的制導方式主要有紅外、主動雷達、半主動雷達、被動雷達(反輻射)和復合制導等,近距格鬥導彈多採用紅外尋的制導,中距攔射導彈多採用半主動雷達尋的制導,也有採取主動雷達末制導的(如AIM-120、R-77等),紅外、主動雷達、半主動雷達、被動雷達(反輻射)和復合制導等

Ⅸ GPS對導彈的作用

GPS施行導彈的精確打擊是一種方式,安放接收器引導導彈打擊是另外一種方式,
根據現場情況,決定使用哪種方式進行打擊。
比如,幾十個倉庫中間有一個倉庫存放有需要摧毀的目標,而時間比較寬裕,現場有特種部隊或者間諜在,那麼就利用特種部隊或者間諜查清楚詳細地點,安裝引導裝置,再發射導彈摧毀。
如果時間不足,特種部隊或者間諜無法接近、或者是接近失敗,目標馬上要轉移,那麼就只能用GPS制導炸彈一起炸了。

經緯度坐標只要地理成績還行的人都知道,
關鍵是要知道數字地圖。這就是為什麼大地測量的地圖信息是國家機密。
數字地圖雖然可以用衛星繪制,但是衛星繪制誤差比較大,特別是野外地形。因為參考物無法固定。
一般繪制數字地圖都是飛機載著遙感裝置、中低空飛行進行測繪的。

Ⅹ 外太空沒有衛星定位可否使用導彈

衛星導航定位只不過是近幾十年來,戰爭的發展趨勢!高科技戰爭藉助高科技武器來進行所謂的非接觸戰爭!衛星沒有發明以前和在初期根本沒有衛星定位一說啊!但是那時侯空戰不一樣發生嗎?只不過現在高技術戰爭,飛機本身依靠衛星定位來確定自己的飛行速度,高度,位置,發射的導彈要依靠衛星定位來確定地面坐標來進行精確打擊!可以說現在空戰想要保存自身很大程度上對衛星的依賴加大,但決不是說沒有衛星定位就不能進行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