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小學生可以如何保護黃河
擴展閱讀
多長時間可以下款 2025-05-20 00:36:00
怎樣可以形成照片式記憶 2025-05-20 00:35:02

小學生可以如何保護黃河

發布時間: 2022-02-14 16:54:38

A. 小學生如何保護母親河

那不是他們考慮的問題,說話有權威的、有權利都不去管都不去保護。我看:小學生就更別去管。

B. 作為一名小學生怎樣保護母親河

不往河裡丟垃圾,不在河裡洗東西,多向別人宣傳保護水源的重要性

C. 小學生怎樣做到保護母親河

黃河,往小了說就是不要亂認垃圾,往大了說就是要勤儉節約。多植樹

D. 我們該怎樣保護黃河

我們要,減少用水量,減少農葯化肥的使用,不要在河堤捕魚,在平緩的地方建立沉澱池,關閉一些污染度高的工廠,在黃河邊種樹

E. 小學生怎麼保護河流

給你個參考
為了更好的保護好我們環境,響應政府提出的「藍天、碧水、綠地工程」高青縣高城鎮中心小學開展了轟轟烈烈的保護母親河運動,並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本次活動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大手拉小手保護母親河」,一年級小朋友在家長的陪同下參觀了支脈河、過清溝、小清河,感受到了母親河的美麗和寬廣;第二部分是「我心中的母親河」,我為母親河畫幾畫、寫幾筆的環保承諾簽名及保護母親河宣誓活動。到場的近100名高城鎮中心小學的孩子們在事先准備好的「我心中的母親河」的展板上,有的簽名,有的畫畫,家長們也有的上來題字,孩子們和家長們參與的熱情十分高漲;第三部分是四年級的孩子們向家長和行人倡議「我和環境共友好,攜手保護母親河」,鼓動大家都來保護母親河,讓我們的家鄉更美麗動人,對母親河保護熱心的家長紛紛駐足和我們在場的孩子們一起,進行了庄嚴的保護母親河宣誓,為環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這個學校在少先大隊的組織下,先後到過青溝和支脈河沿岸種樹500棵,還成立了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的環境觀測小組、宣傳小組、檢查小組等,定期到往張店送水的過青溝查看水質,到支脈河查看污染狀況打撈河面上的垃圾漂浮物,並寫出調查報告,寫明原因,找出源頭,提出措施。對釋放污染源的廠家,採用給廠家一封信和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的辦法。同時學校要求廣大師生,愛護環境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亂仍垃圾,養成一個講衛生的好習慣。

F. 我們小學生能為保護母親河做些什麼

能夠寫一些宣傳的語句,像自己的家長等等傳輸這種思想,以身作則。

G. 作為小學生你能為保護母親河做些什麼力所能及的事回答

保護黃河,人人有責。我們小學生要向大家宣傳保護水資源意義所在,同時我們自己也要保護環境,節約用水。

H. 學生怎麼保護黃河

黃河流域水污調查:「母親河」已成「三害」
5月下旬,記者在甘肅、寧夏、陝西等省區的黃河兩岸采訪,親眼目睹了黃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現狀和日益加劇的危害。隨著城市工業化程度的提高,黃河流域污染已形成點源與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排放疊加、各種新舊污染與二次污染相互復合的嚴峻形勢,黃河污染程度已遠甚於淮河。污染的黃河使西北和華北約1.6億城鄉人民深受其害,而受害最深的是農業、農村和農民。
從青海,經甘肅、寧夏、至內蒙古,黃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屬、造紙等高污染的工業企業林立,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由於污染治理嚴重滯後,污水處理率偏低,不少企業未能實現達標排放,部分企業偷排偷放屢禁不止,導致每年排入黃河的廢污水量不斷增加。而隨著國家西部開發進程的加快,舊的高污染還沒有徹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項目又在西部上馬。一些東部污染企業紛紛湧入西部,加劇了黃河污染形勢。

據2004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黃河流域廢水排放量達39.5億噸,比2000年增加了13.8億噸;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佔到全國排放總量的13.3%。

地處黃河上游寧夏灌區的農用水源幾乎全部來自黃河。近年來,由於寧夏及上游地區的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相繼開工建設、投入生產,大量未達到排放標準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引黃支渠,導致在一些個別時段內部分灌溉面積近似於污水灌溉。

工業污染物污染水體,被污染水體又破壞農業生態環境,在黃河流域的一些地區農作物因污水灌溉導致減產甚至絕收的現象時有發生。去年,山西省介休市松安村用被污染了的汾河水澆地,致使200畝玉米及楊樹死亡。2002年,青海省海東地區平安縣東庄村的近百畝小麥,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後被活活燒死。村民告訴記者:"現在引湟水澆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澆,水少了灌進地里,苗子准燒死。"

據水利部黃委會專家測算,目前沿黃地區引黃灌溉面積已發展到1.1億畝,用水占黃河總用水量的90%。黃河水污染不但造成農作物品質下降,還使一些農田水利設施報廢,給農業造成的損失每年最高已達33億元。

污水處理廠多數曬太陽

目前,黃河流域8省已建成污水處理廠25座,日處理能力217萬噸,而實際日處理能力只有86.8萬噸,流域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僅為13%,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

甘肅省環保局局長趙偉民介紹說,作為黃河惟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目前蘭州市的污水管網普及率只有12.2%。較小的污水處理和收集能力遠不足以處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致使黃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溝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黃河。

記者調查發現,黃河流域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行滯後,一是黃河流域內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建設污水處理廠的積極性不高;二是污水處理廠市場化機制推行慢。黃河流域城市污水處理費低,收取晚,收取面不寬,一些地區甚至不收。三是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管網不配套現象,實際處理能力遠達不到設計要求,出水水質不達標使一些污水處理廠事實上成了排污場。

陝西省渭南市是地處渭河最下游的城市,渭河從這里匯入黃河。渭南市投資1.2億元修建的城東污水處理廠去年年初就已建成,然而由於缺少運行費,只試運行了一個月就一直停運。市區每天形成的近5萬噸污水雖然收集到了污水處理廠,卻仍然未經治理排入河流,污水處理工程成了"曬太陽"工程。

陝西省環保局副局長李孝廉介紹說,陝西渭河沿岸寶雞、西安等5個大中城市,目前基本至少都建成一座污水處理廠,但都存在閑置或"吃不飽"的問題。

臭水入村、毒水澆地、臟水進肚,黃河水成「三害」

時下,正是黃河上游沿岸水稻插秧即將結束的季節,可甘肅省白銀市四龍鎮民樂村的村民卻每天站在自家的稻田邊心急如焚。民樂及周邊金山等幾個村的村民祖祖輩輩用黃河水灌溉,但讓村民欲哭無淚的是,這兩年澆水燒苗的事幾乎年年都有。5月下旬,村民們已經是今年第三次插秧了,前兩次的苗已全部被燒死。望著田裡泛著濃稠白沫的水,民樂村村民王太良說,水稻一直是他們的口糧和經濟來源,可這幾年水稻種不成,村裡有農戶挖池塘養魚,結果去年秋季引了黃河水魚就全死了,損失了10多萬元。"魚養不好,眼看著水稻也沒活氣,我們可怎麼活?"王太良說。

黃河自蘭州進入白銀,匯聚了白銀市區大量冶煉、焦化、化工等企業和生活污水後,先後流經白銀市的四龍鎮、北灣鄉、靖遠縣,涉及沿途十幾個村莊。當地村民不僅依靠黃河水澆灌,而且直接飲用經過簡單沉澱的黃河水。"用過河水鍋里經常有白色硬塊,飲過水後常拉肚子,而且頭痛。水的鹹味重,而且每周總有個別天,家裡儲水窖里還能看到漂著油花。村裡人更喜歡喝雨水。"靖遠縣大蘆鄉庄口村村民段興平說。

記者從靖遠縣大蘆鄉衛生院門診部了解到,在大蘆鄉飲用黃河水的幾個村莊里,胃腸道疾病和頭痛十分常見,找不出病因的怪病更多。"肯定和飲水有關,但還沒聽說誰檢測過水質。我們一般是查不清的頭痛按感冒治,腹瀉就反復用抗生素,直到不瀉為止。"鄉醫馬克俊說。

在黃河沿岸,直接飲用黃河水的農民已經成了各種怪病的"高危人群"。近年來,山西臨猗縣牛杜村村民因水環境被污染,年齡在40至60歲的村民中,患腦血栓、癱瘓和癌症的人數逐年增加。村民在一張控訴狀中說,由於水源被污染,到去年6月已有42人得怪病死亡,目前還有患怪病者28人。白銀市四龍鎮金山村中心小學學生王永勝告訴記者,在他們班裡28個男生中,20個男生都有白頭發。而且還有不少同學和他一樣,經常肚子痛、頭痛。

一方面是農民備受黃河污水之害,而另一方面過量施用化肥、農葯導致的農村面源污染,已成為黃河水環境污染最難治理的硬骨頭。中科院院士朱兆良說,在未來幾年裡,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由作物種植和畜禽養殖業導致的面源污染,對水質污染的"貢獻率"將日益凸顯。

一條黃河,多種「扯皮數據」;下游忙治理,上游忙排污;幹流控制緊,支流排污易……記者5月份在黃河中上游及其部分支流采訪時了解到的這些現象猶如一個個"怪圈",牽制著流域內治污成效。記者采訪的部分環保、水利專家及地方政府主管領導呼籲,建立黃河流域"和諧治污機制",真正還母親河以"清白"。

下游忙治理 上游忙排污

陝西省武功縣東方紙業集團是當地最大的造紙企業,也是當地最大的工業污染源。2005年5月,國家環保總局將「東方紙業集團公司污染渭河案」列為首批掛牌督辦的環境違法案件之一。5月中旬,記者來到武功縣,發現其境內渭河黑水流淌依舊,而在武功境內注入渭河的渭惠渠和漆水河臭氣熏天,長達數里都是泡沫,有的地段泡沫高出水面1米左右。沿途的老百姓告訴記者,東方紙業集團被勒令停產治理後,武功縣境內的造紙廠污染減輕了許多,但是上游寶雞市的造紙企業繼續偷排污水。

武功縣環保局局長徐耀華告訴記者,對於上游寶雞市來水污染問題,他們曾多次通過上級主管部門與寶雞市有關部門協調,但收效甚微。徐耀華說:「境內水源又黑又臭,老百姓發牢騷,上頭施壓,環保部門夾在中間實在憋屈。誰願意背著惡名挨罵?我也想把水弄清啊,可我一個小小的武功縣環保局局長總不能跑到人家寶雞市去搞什麼協調吧?」蘭州副市長馬琦明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對於蘭州境內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污染黃河的問題,政府花了很大力氣來協調,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效果比較明顯。但對於上游湟水河來水長期處於IV類水的問題該如何處理,政府覺得非常棘手。

同樣污染監測數據大不同

治污首先要摸清污染的「家底」,但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水利和環保兩大部門提供的黃河污染監測數據完全不同。國家環保總局提供的2004年《中國環境統計年報》數字顯示,黃河流域廢水排放量為39.5億噸,其中工業廢水約占總量40%,生活污水約占總量60%;而水利部2004年底所下發的《關於黃河限制排污總量的意見》的文件中,指出「黃河流域廢污水排放量為42.7億噸/年,其中工業廢水約占總量69%,生活污水約占總量31%」。比較可以看出,兩部門關於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比例有「天壤之別」。由此,兩部門制定的黃河污染治理方案中的重點也有所區別。

黃河只有一條,數字卻有多種,到底該以哪個為基準?記者所采訪的各路專家莫衷一是。一致的觀點是,國家對黃河流域內的水污染應由統一部門監測、管理並發布相關數據,受權的部門應摒棄部門利益。

流域問題需綜合治理

當前,黃河流域內污染正呈現逐步加重態勢,跨行政區域的水污染問題突出。如何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流域重大資源可持續的利用統籌起來考慮?基層環保人士建議,國家對於水環境應加強規劃和立法工作,考慮全流域的管理,綜合治水,統一監管,統籌協調解決,由區域管理上升到流域管理,解決目前出現的包括部門扯皮、立法分散等在內的問題。

針對黃河治污中存在的種種矛盾和利益糾葛,記者采訪的部分環保、水利和水環境專家開出了建立流域"和諧治污機制"的"葯方":盡快制定《黃河法》,確立黃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污染防治的合理機制,依法規范和管理好黃河,修改現有《水污染防治法》等相關法律中不完善的部分;確立統一的污染監測、管理和信息發布體系,避免多部門聯合導致的利益扯皮、監管不到位;建立入河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和省、市、縣界斷面水質、水量雙控制制度,強化黃河水環境保護的統一監管,建立總量控制指標、水環境質量指標考核制度,特別要加大跨界斷面水質監測和考核力度,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建立公眾參與機制,加大政府和企業的壓力,有效制裁違法排污,同時強化環境准入和淘汰制度,加大對工業污染的防治力度;在資金投入有限的情況下,優先保證上游的污染治理,有序有效地進行污染治理,確保治一段好一段,避免撒胡椒面方式造成的花錢不奏效或「花大錢收微效」的局面

近幾十年來,黃河河床淤積嚴重,行洪能力急劇降低,「懸河」形勢加劇,防洪水位逐年抬高。1950~1998年,高村、孫口、艾山、濼口、利津5個水文站3000立方米每秒流量時水位分別抬高了3.94米、4.18米、3.72米、3.90米、2.70米。尤其是1987年以來,黃河來水量較小,主河槽淤積進一步加劇,1987~1997年黃河下遊河道主河槽平均每年淤高0.12~0.16米,平槽流量由6000立方米每秒左右降為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二級懸河的不利局面進一步加劇,即便是中常洪水也可能發生滾河、斜河和順堤行洪,威脅堤防安全。

1、黃河水資源現狀

據統計,黃河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580億m3,僅相當於全國河川徑流量的2%,卻承擔著向全國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同時還擔負著向流域外遠距離調水。隨著流域內工農業的發展,兩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億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億m3左右。其中農業用水是大頭,約佔92%,工業生活用水約佔8%。從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間,黃河下游有22年斷流,而1996、1997、1998年連續三年的斷流時間均超過100天,1998年則長達144天。根據預測:正常來水年份情況下,2010年黃河流域缺水40億m3,2030年缺水110億m3,2050年缺水160億m3左右,枯水年份還要增多。由此可見,用水需求已超出了黃河水資源的承載能力,黃河流域水危機的矛盾將會越來越突出。

為了緩解黃河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和黃河下游斷流形勢,國家計委、水利部頒布實施了《黃河水量調度管理辦法》和《黃河幹流水量分配方案》,並於1999年初,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了水調局,從1999年3月17日開始,對黃河供水實行統一管理和有計劃的調配,自此以後,黃河下游未出現斷流現象。

2、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表現

自實行水量統一調度以來,黃河下游斷流現象雖然未再出現,但由於黃河屬資源性缺水地區,加之流域統一管理十分薄弱,黃河斷流問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其具體表現主要是:

2.1、在管理體制上,流域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許可權尚未明確,缺乏廣泛的水行政管理權

根據流域機構「三定」方案,流域機構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而不是一級行政單位,它只能根據水利部的授權在本流域內行使水行政管理權。既然是授權,就不可能有完全的「權」,它因授權而具有的管理職能就肯定不會跟法律確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水行政管理職能一樣,它的職能范圍要比後者窄很多,因而就不可能對本流域的水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較為突出的例子就是在每年用水高峰的4~6月份,為了爭搶黃河水,即使是黃河系統管理的引黃涵閘,也不時受到地方行政干預而難以按計劃調度運行,使原本並不復雜的引水變得復雜而無奈,給黃河水資源管理工作平添了許多被動和難度。

2.2、在用水機制上,不鼓勵節水的機制,使得黃河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現有的用水機制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節水無獎、浪費不罰、用多用少一個樣。這樣的用水機制讓人感覺到用水多少與自己的經濟利益關系不大,同時黃河水資源費尚未徵收、水價又偏低,加上節水「投入成本較大」,使用水單位感覺到節水收益甚少,甚至不但不收益還要「賠本」,在現實中,搞節水與多用水的費用比起來,在很多情況下,多用水比搞節水措施費用要低很多,在市場經濟下,誰願意去多化那份錢。所以,人們都明白黃河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已嚴重影響了沿黃兩岸人民群眾的生活、工農業的生產及發展,可是在節水上,誰也不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於是,農業灌溉中仍是大水漫灌;各類引黃灌區工程不配套,渠道及建築物老化、失修,渠道襯砌狀況差,也任由它跑、冒、滴、漏;工業用水中單位耗水量偏高,也不去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可以說黃河水資源的大量浪費與我國現行的用水機制有很大關系。

2.3、在水資源管理方式上,仍是簡單粗放、低水平的管理。

其主要表現有三:第一,黃河部門對黃河水資源缺乏強有力的約束機制和管理手段,難以控制和協調用水戶的取水,以至在取水過程中存在著用水戶的計量設施施測誤差很大,有些用水戶在取用黃河水時甚至根本沒有安裝計量設施,用水戶們瞞報、虛報或不報實際取水量的現象時常發生;第二,基層管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在引水過程中不去實測引水流量,有的只是目測或者乾脆坐在辦公室里「估計」,另外還有一部分基層管理人員對計量設施的計量方法、技術原理和操作規程等知識掌握的很少;第三、黃河部門只管放水,而很少真正掌握引水的用途、水的利用效率、水量的超指標引水以及用水戶的節水措施等。這樣的管理方式難以對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實施有效的科學管理,也難以使用水戶在水資源管理和保護方面真正信任和服從黃河水資源管理部門,從而使黃河部門的職責和權威無法真正到位。

2.4、在黃河水資源管理體繫上,黃河系統內仍存在著「多龍管水」,管理體制尚未理順

專家們早就呼籲,應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的權屬管理。這一理論當然是針對水資源的區域管理與流域管理而言的,但是,我認為它也應該包括水資源的「歸口」管理,而在我們黃河系統內,「管」水的口還真不少,比如黃河取水許可、水量調度、水質管理權分別隸屬於不同部門。就拿山東局各局屬單位來說吧,水政(水資源)科、防辦(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閘科)都從不同角度對黃河水資源進行管理,水政(水資源)科一般負責年度取水計劃、取水許可、計劃用水節約用水情況統計、水費徵收,每月要填報逐日取水量用報表,年終對全年取水進行匯總、總結;防辦(有的局是工管科、有的局是涵閘科)一般負責水量調度、水量分配、涵閘維修管理等,每月有涵閘(虹吸)逐日放水量月報表,年底還有涵閘資料整編。雖然各口管理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對水資源的管理,各口在管理中工作中難免有所重復,不但增加了工作量,不利於減員增效,也容易在實際工作中造成推諉,甚至扯皮,更主要的是多部門管理,影響了水資源管理效能的發揮。

2.5、在黃河水資源管理的法律保障上,立法滯後,配套法規不健全

由於黃河實行流域管理,黃河水利委員會只是水利部的派出機構,在制訂有關法規、政策時,既無政府可靠,又無人大可依,所以在有關法規、政策的制訂和出台上往往要相對滯後並且難度很大,使黃河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管理和保護缺乏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徵收黃河水資源費的法律依據問題,新水法規定:「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徵收管理水資源費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新水法已頒布實施近二年了,也未見關於黃河水資源費徵收的有關規定。

I. 求小學生力所能及保護黃河的辦法,急!!!!

一:保護母親河

在古代的黃河流域的自然環境是優越的,那時這里的氣候溫暖,濕潤,土地肥沃,到處都是青山綠水,植物繁多,為我們的祖先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黃河的下游是我國發展最早的國家,人口繁多,經濟發展,政治,文化比較先進,所以黃河成為我們民族的成長的搖籃.

黃河為我提供這么優越的生活環境,人們不但不感激母親河,時至今日人與環境產生了深深的矛盾.

由於人口的激增,對資源大量的開發,科技手段無節制使用,向黃河排放大量的化學用品,造成大量魚死亡,水土流失等問題.

由於黃河受到了大大污染,現在只能用一首順口溜來描述黃河流域的污染狀況: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人畜受害.這首順口溜說明我國水污染太嚴重了.

人們啊!我們要保護黃河,我們不能這樣長期下去了,如果再這樣下去,不止生態受到了污染,人類也會受到傷害.

我們要保護母親河,那是我們的發源地啊!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繁榮,人們啊!咱們該醒醒了!

我們應該讓母親河輝煌燦爛下去,他以他那豐富的乳汁哺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的成長,不能讓他毀在我們的手上,我們應該讓他更好.

只要我們民族一條心,就能成功,我們應該保護他.

我以下幾條建議:1樹立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道德觀,要讓人們認識到自然的重要性.2我們要號召大家共同看護生態,愛護黃河.

人類啊!讓我們一起動起來吧

二: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您是那樣的氣勢磅礴,您是那樣的宏偉壯觀,您是億萬華夏兒女力量的源泉!您流經全國九個省市,滋潤著祖國富饒的大地,養育千秋萬代的炎黃子孫。可是,近年來您清轍的河水已經渾濁,綠色的河床已經風化,您蘊藏的水土日趨流失……
黃河,一年的運沙量有幾萬噸,可是隨著黃河被不斷開發,岸上的樹木被砍伐,河邊的草坪在枯萎,工廠的馬達在黃河邊與波濤形成不和諧的轟鳴,河裡污染多了,水中魚蝦少了;水土流失極為嚴重,黃河頻頻斷流。草場退化沙化、鼠害猖獗、濕地萎縮、湖泊乾涸、雪山消失……生態惡化觸目驚心。
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合理和不合理地開發著黃河的資源,正是因為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開發因素,以及保護母親河行動置滯後的原由,母親河的肢體經受著嚴重的摧殘,有句順口溜真實反映了母親河命運的變化:「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人畜受害!」保護黃河刻不容緩……
據了解,國家在黃河流域已修建了以小浪底工程為代表的3千多座水庫,總庫容已相當黃河的年徑流總量;黃河下游1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水土流失面積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林業部門已決定用5元捐植一棵樹,200元捐植一畝林的方案來保護黃河;環保部門也決定要將那些污染黃河的工廠查封……這些舉措真是大快人心!我想起了《保衛黃河》的歌曲: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保衛家鄉!保衛黃河!戰爭時代要保衛黃河,和平

年代更要保護黃河,國家在行動,我們這些黃河兒女也責無旁貸。
我們作為吮吸黃河乳汁成長的孩子們,更應該投入到保衛母親河的活動中去,讓我們開展「我為母親河植一棵樹活動!」以回報母親河的養育之恩,讓母親河生命常綠.

J.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可以為黃河做些什麼

學好知識 學好文化 為以後可以為黃河做些什麼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