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軟體漏洞有何危害、表現形式、修補措施有哪些
軟體漏洞是指可被利用的軟體缺陷或錯誤,及時修補漏洞可大大降低被盜雀山族號木馬入侵的危險,從而保障用戶在線生活的安全。· 漏洞有什麼危害?Windows 操作系統、IE瀏覽器以及眾多常用應用軟體合計起來, 幾乎每個月里都會有新的漏洞被發現。每當一個新的漏洞被發現,不法分子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惡意利用漏洞製作新的盜號木馬。微軟公司每個月會對系統漏洞製作漏洞補丁程序,用戶可以下載漏洞補丁程序修補漏洞。主流應用軟體廠商也會不定期發布應用軟體漏洞補丁程序,或提供修補漏洞的更新版本的應用軟體。如果用戶沒有及時安裝補丁程序或升級應用程序,一旦碰上利用這些漏洞的盜號木馬,用戶的計算機就會被快速入侵。 因此,用戶非常有必要及唯則時修補漏洞和技術升級有安全更新的應用軟體。 · 漏洞有哪些形式?漏洞主要有兩種類型:系統漏洞和應用程序漏洞。系統漏洞是指操作系統(如Windows)在邏輯設計上的缺陷或錯誤,成為不法分子製作盜號木馬利用系統漏洞入侵電腦的入口。應用程序漏洞是指應用軟體(如 Office軟體,Flash軟體,播放器軟體,P2P軟體等各類常用軟體)邏輯設計的缺陷或錯誤,導致該程序本身可被利用進行攻擊,或成為攻擊和控制用戶電腦系統的通道。 · 漏洞修補的方法有哪些?無論是修補系統漏洞還是修補應用程序漏洞,基本的檢查技術都需要打開程序文件檢查該軟體的版本號等信息。用戶可通過以下方式修復漏洞:
1) 使用微軟提供的Windows Update技術,檢查安裝微軟官方發布系統補丁,各應用軟體廠商主動發布補丁或最新版本;
2) 使用安全輔助軟體修補,如QQ電腦管家、QQ軟體管理、金山頃弊毒霸、瑞星殺毒等,方便檢查計算機里相關系統文件和應用文件的版本是否最新,是否需要修補漏洞、升級版本;
3) QQ2010內置最新漏洞檢查提醒功能,能對最新的各類漏洞提醒用戶修補。
❷ 電腦中有系統漏洞和軟體漏洞,對電腦有什麼影響沒有
漏洞是在硬體、軟體、協議的具體實現或系統安全策扒告略上存在的缺陷,春宏明從而可以使攻擊者能夠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你的電腦,他們可能會通過植入木馬、病毒等方式來攻擊或控制整個電腦,從而竊取您電腦中的重要資料和信息,甚至破壞您的系統。
軟體漏洞是軟體開發者開發軟體時的疏忽,或者是編程語言的局限性,比如c家族比java效率高但漏洞也多,電腦系統幾乎就是用c編的,所以常常要打補丁
,軟體漏洞有時是作者日後檢查的絕銷時候發現的,然後出補丁修改;還有一些人專門找別人的漏洞以從中做些非法的事,當作者知道自己的漏洞被他人利用的時候就會想辦法補救。
這些漏洞需要修復。現在有許多第三方軟體都可以查出並修復這些漏洞,比如:360安全衛士,金山清理專家等
。
❸ 漏洞有哪些危害
漏洞是系統在設計時的不足,是黑客攻擊計算戚橘機所利用的通道,所以如果掃描出了漏洞一茄仔含定要補好,不然你的電腦很容易中毒。各種殺毒軟體都有漏洞掃描。
系統漏洞分為很多等級,一般的說,在微軟的網站上定義為嚴重的都應該及時更新。比如ms06-040漏洞,可以遠程獲得你系統的許可權,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更新這個補丁的話,可能有些駭客利用這個漏洞來控制你的計算機。漏洞按危險等級可以劃分為非常嚴重——嚴重——一般——輕微。如果沒有特殊原因的話,建議你一直打開WINDOWS的自動更新。方法:開始——設置——控制面版——安全中心——自動更新——啟用。各種系統漏洞及應用軟體漏洞都比較嚴重,危害較顫笑大
❹ 電腦中有系統漏洞和軟體漏洞,對電腦有什麼影響沒有
漏洞是指應用軟體或操作系統軟體在邏輯設計上的缺陷或在編寫時產生的錯誤,這個缺陷或錯誤可以被不法者或者電腦黑客利用,通過植入木馬、病毒等方式來攻擊或控制整個電腦,從而竊取您電腦中的重要資料和信息,甚至破壞您的系統。 具體舉例來說,比如在Intel Pentium晶元中存在的邏輯錯誤,在Sendmail早期版本中的編程錯誤,在NFS協議中認證方式上的弱點,在Unix系統管理員設置匿名Ftp服務時配置不當的問題都可能被攻擊者使用,威脅到系統的安全。因而這些都可以認為是系統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漏洞與具體系統環境之間的關系及其時間相關特性漏洞會影響到很大范圍的軟硬體設備,包括作系統本身及其支撐軟體,網路客戶和伺服器軟體,網路路由器和安全防火牆等。換而言之,在這些不同的軟硬體設備中都可能存在不同的安全漏洞問題。在不同種類的軟、硬體設備,同種設備的不同版本之間,由不同腔拍設備構成的不同系統之間,以及同種系統在不同的設置條件下,都會存在各自不同的安全漏洞問題。 漏洞問題是與時間緊密相關的。一個系統從發布的那一天起,隨著用戶的深入使用,系統中存在的漏洞會被不斷暴露出來,這些早先被發現的漏洞也會不斷被系統供應商發布的補丁軟體修補,或在以後發布的新版系統中得以糾正。而在新版系統糾正了舊版本中具有漏洞的同時,也會引入一些新的漏洞和錯誤。因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舊的漏洞會不斷消失,新的漏洞會不斷出現。漏洞問題也會長期存在。因而脫離具體的時間和具體的系統環境來討論漏洞問題是毫無意義的。只能針對目標系統的作系統版本、其上運行的軟體版本以及服務運行設置等實際環境來具體談論其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及其可行的解決辦法。 同時應該看到,對漏洞問題的研究必須要跟蹤當前最新的計算機系統及其安全問題的最新發展動態。這一點如同對計算機病毒發展問題的研究相似。如果在工作中不能保持對新技術的跟蹤,就沒有談論系統安全漏洞問題的發言權,即使是以前所作的工作也會逐漸失去價值。 二、漏洞問題與不同安全級別計算機系統之間的關系 目前計算機系統安全的分級標准一般都是依據「橘皮書」中的定義。橘皮書正式名稱是「受信任計算機系統評量基準」(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橘皮書中對可信任系統的定義是這樣的:一個由完整的硬體及軟體所組成的系統,在不違反訪問許可權的情況下,它能同時服務於不限定個數的用戶,並處理從一般機密到最高機密等不同范圍的信息。 橘皮書將一個計算機系統可接受的信任程度加以分級,凡符合某些安全條件、基準規則的系統即可歸類為某種安全等級。橘皮書將計算機系統的安全性能由高而低劃分為A、B、C、D四大等級。其中: D級——最低保護(Minimal Protection),凡沒有通過其他安全等級測試項目的系統即屬於該級,如Dos,Windows個人計算機系統。C級——自主訪問控制(Discretionary Protection),該等級的安全特點在於系統的客體(如文件、目錄)可由該系統主體(如系統管理員、用戶、應用程晌鏈序)自主定義訪問權。例如:管理員可以決定系統中任意文件的許可權。當前Unix、Linux、Windows NT等作系統都為此安全等級。 B級——強制訪問控制(Mandatory Protection),該等級的安全特點在於由系統強制對客體進行安全保護,在該級安全系統中,每個系統客體(如文件、目錄等資源)及主體(如系統管理員、用戶、應用程序)都有自己的安全標簽(Security Label),系統依據用戶的安全等級賦予其對各個對象的訪問許可權。A級——可驗證訪問控制(Verified Protection),而其特點在於該等級的系統擁有正式的分析及數學式方法可完全證明該系統的安全策略及安全規格的完整性與一致性。 ' 可見,根據定義,系統的安全級別越高,理論上該系統也越安全。可以說,系統安全級別是一種理論上的安全保證機制。是指在正常情況下,在某個系統根據理論得以正確實現時,系統應該可以達到的安全程度。 系統安伍謹羨全漏洞是指可以用來對系統安全造成危害,系統本身具有的,或設置上存在的缺陷。總之,漏洞是系統在具體實現中的錯誤。比如在建立安全機制中規劃考慮上的缺陷,作系統和其他軟體編程中的錯誤,以及在使用該系統提供的安全機制時人為的配置錯誤等。安全漏洞的出現,是因為人們在對安全機制理論的具體實現中發生了錯誤,是意外出現的非正常情況。而在一切由人類實現的系統中都會不同程度的存在實現和設置上的各種潛在錯誤。因而在所有系統中必定存在某些安全漏洞,無論這些漏洞是否已被發現,也無論該系統的理論安全級別如何。 所以可以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安全漏洞問題是獨立於作系統本身的理論安全級別而存在的。並不是說,系統所屬的安全級別越高,該系統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就越少。可以這么理解,當系統中存在的某些漏洞被入侵者利用,使入侵者得以繞過系統中的一部分安全機制並獲得對系統一定程度的訪問許可權後,在安全性較高的系統當中,入侵者如果希望進一步獲得特權或對系統造成較大的破壞,必須要克服更大的障礙。三、安全漏洞與系統攻擊之間的關系 系統安全漏洞是在系統具體實現和具體使用中產生的錯誤,但並不是系統中存在的錯誤都是安全漏洞。只有能威脅到系統安全的錯誤才是漏洞。許多錯誤在通常情況下並不會對系統安全造成危害,只有被人在某些條件下故意使用時才會影響系統安全。漏洞雖然可能最初就存在於系統當中,但一個漏洞並不是自己出現的,必須要有人發現。在實際使用中,用戶會發現系統中存在錯誤,而入侵者會有意利用其中的某些錯誤並使其成為威脅系統安全的工具,這時人們會認識到這個錯誤是一個系統安全漏洞。系統供應商會盡快發布針對這個漏洞的補丁程序,糾正這個錯誤。這就是系統安全漏洞從被發現到被糾正的一般過程。系統攻擊者往往是安全漏洞的發現者和使用者,要對於一個系統進行攻擊,如果不能發現和使用系統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是不可能成功的。對於安全級別較高的系統尤其如此。 系統安全漏洞與系統攻擊活動之間有緊密的關系。因而不該脫離系統攻擊活動來談論安全漏洞問題。了解常見的系統攻擊方法,對於有針對性的理解系統漏洞問題,以及找到相應的補救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四、常見攻擊方法與攻擊過程的簡單描述 系統攻擊是指某人非法使用或破壞某一信息系統中的資源,以及非授權使系統喪失部分或全部服務功能的行為。通常可以把攻擊活動大致分為遠程攻擊和內部攻擊兩種。現在隨著互聯網路的進步,其中的遠程攻擊技術得到很大發展,威脅也越來越大,而其中涉及的系統漏洞以及相關的知識也較多,因此有重要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