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軟體系統 » 一首樂曲如何可以完成得比較好
擴展閱讀
可以在桌面養愛豆的軟體 2025-05-18 00:47:32
怎樣用公式套數據 2025-05-18 00:41:10

一首樂曲如何可以完成得比較好

發布時間: 2023-05-15 23:58:26

A. 怎麼去完成一首歌

作曲是把主要旋律寫好。編曲是寫一些樂器的譜寫好使整首曲子協調並且華麗。編曲演奏出來也就是所謂伴奏。歌手伴著伴奏唱歌也就是一首完整的歌了。流程如下:
1、作詞
2、作曲
作詞、作曲的順序可以顛倒。如果是藝術創作性質歌曲,先出詞、先出曲都行。如果是定製歌曲(比如企業歌曲),要先寫詞。主顧通過了詞,再譜曲。這樣可以省錢。因為主顧可能要你更換詞作者。也有所謂的創作歌手,先花錢從別人那裡買斷歌詞,把詞作者換成自己,而只找人作曲。
詞、曲都不太可能一次通過,得多次修改。有時為了旋律優美,可能回過頭去修改已經定稿的歌詞。因為漢語有四聲和韻腳,詞要為曲「折腰」。
詞曲創作圈子裡的人少。在北京,你認識1、2個圈裡的老人(不一定是歲數大的老年人),基本上就可以找到其他的詞曲作者。有的詞曲作者愛固定搭檔。
3、打小樣
當曲作者在譜曲時,便可能用MIDI出樣曲。但這個樣曲是給不識譜的主顧審聽用的。這第3環節里的「打小樣」指的是將主顧都認可的詞、曲合成到一起。這時,可能由作曲親自演唱,也可能由MIDI模擬。MIDI模擬的哼唱沒有具體的歌詞,就是類人聲的哼哼,目的是讓你聽拍子、音的高低、過門、情緒等等。如果顧客沒通過小樣,詞曲作者有義務做免費修改。如果顧客通過了小樣,該小樣便作為日後驗收成品的標猜咐准,理論上,詞曲作者就此可以領錢了。如果錄棚後顧客不按小樣標准收貨,要求做修改,則需要另外向詞曲作者支付稿酬。所以,打小樣對合同執行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4、編曲
編曲要解決配器問題。即由編曲的人決定都用什麼樂器來表現這首歌,每種樂器都用在哪個地方,又充當什麼聲部。有的作曲也能編曲,但有的只能寫曲子,不能給樂隊編曲。
編曲人編完曲,通常也用MIDI錄制出真實樂器的聲部,並把每一個聲部的樂器都分軌導出來,交給錄音師。音頻一般全部為干聲。音頻分軌的格式,編曲的人要和錄音師、混音師溝通。音頻分軌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對頭不對尾,即所有的音頻文件都從樂曲的開頭對齊。另一種是頭尾都對。即假如樂曲長度是3分鍾,哪怕有的軌只有幾秒鍾,其餘的地方是空白,也要按3分鍾全導出來。一些編曲的人在導出分軌後,也會縮混出一個小樣,給混音師參考。
編曲人還得給樂手打譜,就是每一樣樂器,都分別抄張譜子。弦樂,要打出總譜和分譜;節奏吉他,只標注和弦;華彩,有時要打譜,有時只標注和弦和風格注釋,由吉他手即興。
打譜完了還要抄譜,因為一個樂隊可能好幾十人。原則上每名樂手、每種樂器都得有份專門的譜子,供他演奏時看譜。
5、請樂隊(含指揮)和歌手
主要考慮價錢、檔期、主顧的偏好等因素。此環節可以與編曲同時進行。
6、錄棚
一般由曲作者或編曲人到棚里監棚,以便和樂隊、指揮等人及時交流,把握演奏風格。
錄音師錄棚時,先錄制真樂器。如果錄單曲,每種樂器都是分別錄制的。錄音師有時也是混音師,這時,他會把真樂器先簡單地合成為伴奏帶後,再錄制歌手人聲。因為有的歌手不識譜,有的則無伴奏帶會跑調。
錄制歌手人聲時,可以監棚,也可以不監棚。但如果錄制合唱時,個人認為必須得監棚,否則可能出殘品,把活兒砸在手裡。由於錄棚費較高,重錄可能導致賠本。
錄合唱,是每一個聲部都分別錄制,男聲、女聲也要分別錄制。比如一首合唱歌曲,女聲有4個聲部,男聲有4個聲部,就要分別錄到8個軌上嫌兆春。這不是分別唱8遍、錄8遍的意思。為了錄成8軌,可能要唱、錄幾十遍或上百遍。碰到錄棚狀態不好的歌手、演員,一個人就得錄20多遍。更甚的是,有的著名歌手只能一句一句地唱、一句一句地錄,最後全憑混音師幫他合成為一首天衣無縫的成名曲、打榜歌等等。
7、混音
歌手本人、作曲、編曲、製作人等人對錄音的結果滿意後,混音師將所有分軌(包括伴奏分軌、樂器、人聲等)進行混音。有時,錄音師也兼任混音師。
混音就是在機房中,而不是演出現場,通過對混音台各功能的運用,把錄制的各種零碎音頻,融合在一起,使最終的成品呈現出劇場演出的立體效果。衡量芹耐一個混音師水平的高下,關鍵就看他混出來的作品有沒有劇場感。一般,有樂隊演出經驗,知道每一種樂器處於樂隊哪個位置的混音師才能混出有立體感、劇場感的作品來。否則,你會覺得作品雖然流暢、完整,但有點發癟、扁平,欠著點飽滿感和生命力。
混音師在專業的混音機房及遠、中、近、各種參考箱等專業條件下,使用數字或模擬方式,通過為各分軌施加壓縮、均衡、激勵、失真、混響等效果器,來完成混音。
最後由製作人審定混音師完成的作品。
8,製作母帶
製作人將完成混音的音頻文件交給母帶工程師,對作品做最後一次塑形,製作成數字或模擬的母帶。有時,混音台連著CD刻錄機,可直接將母帶刻成CD。此環節可以由混音師兼任。
製作人拿到母帶,標志歌曲的音頻製作過程完畢。如果主顧驗收通過付掉餘款,則合同執行完畢。主顧將CD交到音像出版公司,即可進行出版發行。
9、製作視頻
如果製作影視作品或MV,則將CD交付視頻製作團隊。
以前錄制一首歌,必須去專業的錄音棚。近些年出現了很多私人工作室,其實就是私人搭的數字錄音室。把一個幾十平米的房間做一下符合錄音條件的裝修,然後安裝錄音設備和電腦,請來錄音師、混音師(有的音樂製作人親自操刀)就可以開工了。
以上內容引用自知乎用戶:於紅紅(歌手),非商業用途,特此聲明出處。

B. 怎樣練好一首鋼琴曲

練好鋼琴的方法1.慢練
慢練尤如『放大鏡』把樂曲中的一切細節都擴大了,使演奏者能謹慎地注意音樂的每一個細胞。
慢練是克服一切技術障礙之本。慢練的最大優點是來得及想,來得及准備,來得及根據視覺、聽覺得到的反饋信息調整和修正缺點和毛病,並能兼顧到運用正確的指法(樂譜規念碧乎定)和奏法效果。事實上慧拍,一首練習成熟了的作品,如果不再適當的慢速練習中作意識化的加強和鞏固的話,從技仔悉術上說,下意識的習慣動作會逐漸變得模糊,變得不準確,不可靠,就有可能在演奏中造成失誤;
從音樂表現上說,它會因缺乏意識的訓練而逐漸喪失表現的鮮明性,喪失細膩與精巧,從而喪失藝術表現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所以,即使在作品練習成熟之後,也不應該忽視適當的慢速練習。

2.快練
快練一方面速度較快樂曲的原速練習,另一方面稍高於原速的練習。在慢練的基礎上,可以進入快練,在練習快速的時候,速度和清晰度往往不易平衡發展,當我們突破一種速度界限時,可能清晰度會出現問題。
反過來,當照顧到清晰度時,速度又會受到一定限制。
這是完全正常的現象,沒有必要為此著急。因此,個別的不足和不盡人意的地方,暫時不管,只求整體的連貫效果,這樣就會對這種速度較快,難度較高的樂曲有一個「原本面貌」的感受和認識,並體驗其中的內涵信息。
3.「中速」練習
在慢練與快練之間還有一種:「中速度練習」,中速度練習是連接慢練與快練的方法。這三種速度的練習方法運用時可以靈活變通。
在剛開始練習新的難度較高的樂曲時,採用「3:2:1 = 慢:中:快」的練習次數比例,即「慢練」三遍,「中練」兩遍,「快練」一遍;
接著可以用「2:2:2 = 慢:中:快」的次數比例,即慢練、中練、快練次數相等,最後達到熟練時,可以採用「1:2:3 = 慢:中:快」的次數比例,即「慢練」一遍,「中練」兩遍,「快練」三遍。
一般來說,就是到了最純熟的的階段也不能完全放棄慢練方法的熟練運用,因為它是清洗「中練」、「快練」時各種「不幹凈」的「污垢」的最好的、最有效的「洗滌劑」。
許多樂器大師與教育家有關於這方面的,他們本人也採用「慢、中、快」的方法練琴教學,如俄羅斯的奧爾、匈牙利的卡爾夫萊什。

4.分解練習
顧名思義就是將一支曲子按練習目的需要和要求分解開來練習的方法。這好比我們生產一台機器是從一個一個零件做起一樣。
有這樣一些分解練習可供參考:分句、分段練對於學習一首新曲來說,音響是陌生的,技術動作還沒有習慣,如果總是從頭至尾練,花費不少時間而印象並不深刻。
用分句、分段的方法,可以更快形成音響記憶和動作記憶,有利於迅速熟悉新譜。樂譜熟悉後無論解決技術問題或音樂處理,分段分句地細細琢磨,精細練習,都是必要的,否則不可能產生有質量的演奏。
5.變節奏練習法
變節奏練習法就是將特定樂曲或片段,如音階、琶音和連續相同節奏的樂曲和片段的原節奏予以變化的練習。
這樣的練習可以增加演奏者(尤其是兒童)的練琴興趣,也有利於克服樂曲的技術困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很適合於訓練手指技術的《哈農》練習。
如將××××××××的原節奏變成經過許多有規律的變節奏練習後,好像從各個角度觀察了一個事物,也可以比喻成好象是用各種「佐料」處理了一種食品,無論多難的曲子,經過變節奏練習後,都會有明顯的提高,甚至達到樂曲原來的要求,因為在變化節奏練習中,速度增加,力度的變化,是在不知不覺的練習過程中完成的,符合人們掌握技藝客觀規律。
6.改變奏法的練習
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人注意的對象如果是內容豐富的活動變化著的,那麼就容易穩定和持久,反之內容單調,注意就容易動搖,鋼琴練習中,如果改變奏法,改變音色,這樣就容易使彈奏者的注意力穩定而持久。
當一首鋼琴作品完全熟練後試著用以下奏法再去演奏,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非連奏:其發音的狀態為:音與音之間以斷開的形態先後發聲。根據用力部位的不同,非連奏有4種方式:
(1).大臂非連奏:利用肩關節的運動,用全臂的自然力量快或較快的下鍵速度,奏出響亮有力、深厚結實的聲音。
(2).肘部非連奏:利用肘關節的運動,用前臂及手的自然重量,奏出比較結實的聲音。
(3).手腕非連奏:利用手腕靈巧的上下運動,用手的自重量,奏出比肘部非連奏更為靈活的聲音。
演奏時採用手腕小幅度靈活的上下動作,有時又結合指尖小幅度水平方向的「抓鍵」動作,奏出音與音之間半斷半連聲音效果。
(4).手指非連奏:利用掌關節靈活主動的運動,腕部非常放鬆而又有彈性,指尖與琴鍵較垂直,快觸快放,音和音之間有一定的空隙、奏出均勻、清晰、顆粒般的聲音。
2、連奏:其發音狀態為:音與間之間連續不斷地發音。根據手指觸鍵的狀態,連奏有4種方式:
(1).高抬指快觸鍵:手指抬高,快速觸鍵,獲得飽滿有力而又富有彈性的聲音。
(2).低抬指快觸鍵:指尖在掌關節和手指關節的協調用力下,力量集中,快速觸鍵、音剛發出,指尖快速離鍵,這樣的奏出的聲音音質豐滿,句子流暢,力度變化的幅度可以較大。
(3).高抬指慢觸鍵:這種觸鍵方式配合臂力的運用,能彈奏出深沉豐滿的音色。
(4).低抬指慢觸鍵:此奏法配合各種力量的協調能奏出多種力度、多種層次的聲音效果。
3、跳音奏法:其發音的狀態是音與音發音時互相斷開,與非連奏相比,跳音的觸鍵所需的時間更短、速度更快,聲音更輕巧、更富有彈性。根據發力部位的不同,跳音奏法也有4種方式:
(1).手指跳音:掌關節發力,手指快速觸鍵,快速離鍵,適合彈奏輕巧、快速的跳音,聲音靈巧、華麗。
(2).手腕跳音:通過手腕有彈性地發力,指尖觸鍵,然後手腕帶動手指快速地離鍵。常用來彈奏比手指跳音速度慢、力度強的單音、雙音和和弦,聲音飽滿而有彈性。
(3).肘部跳音:手指及手腕穩定,通過肘部發力,指尖觸鍵,然後肘部利用琴鍵的反彈力,有彈性地帶動手指快速離鍵,聲音較厚實,充滿彈性。
(4).肩部跳音:用來彈奏速度慢、力度強的跳音。以肩部為發力點,手指堅定有力地觸鍵,彈奏出輝煌和震撼人心的聲音效果。

C. 作曲家是如何作曲的,如何才能做到既簡單又好聽呢

怎麼作曲就和寫文章一樣,先是有各種動機,可以是旋律可以是節奏也可以是和聲。然後根據自己的想法把動機擴展成一篇文章,當你擴展的時候可能還會出現新的動機。

是小說還是詩歌?是陳述還是議論?人物有幾個?人物性格怎麼安排,怎麼設定。人物之間怎呢交織怎麼和情節緊密聯系。情節如何發展,怎麼更曲折具有懸念。



各國傳統音樂(例如古希臘音樂、我國 民樂)都是由這種創作型演奏家編創、傳承的,但如今這種方式已經過時了,它的效率是低下的——對於個別人來說是捷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繞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