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理專業考研可以考哪些專業
地理專業考研可以考自然地理學 、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學科教學(地理)。
地理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學思維和地理科學技能的訓練,同時兼顧環境科學理論與方法的培養,並通過教育理論課程和教學實踐環節,形成良好的教師素養,獲得從事地理教學、地理教學研究、地理科學研究、地理實際應用及環境教育等各種基本能力。
(1)學哪些學科可以報考地理信息系統擴展閱讀:
地理專業知識和能力:
1、具有扎實的地理學和環境學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地理科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規,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理論,具備良好的教師素養和從事地理教育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學的最新發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專業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識,並獲得廣泛的人文科學的修養;
4、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地理教學和環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5、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得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並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Ⅱ 地理科學類專業包括哪些專業
地理科學類包括以下四個專業: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
一、地理科學
專業代碼:070501 | 男女比例:31:69
1、什麼是地理科學專業?
該專業培養現代地理科學基礎理論扎實、基本知識全面、基本技能熟練,教學能力 適應現代地理教學發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學校從事地理教學、教學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機構、相關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科研、管理、規劃與開發的高素質復合型專門人才。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色覺異常II度(俗稱色盲)該專業不予錄取;任何一眼矯正到4.8鏡片度數大於800度的,不宜就讀該專業。
2、發展前景
考研方向
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可報考地理學的三個二級學科,即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也可以報考地理教育方向的地理教學論。
同時,由於地理學學科的特殊性質和地位以及其廣泛的研究領域,該專業畢業生還可根據情況選擇報考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歷史地理學、生態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環境科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等相關學科(專業)。
就業方向
地理科學專業本科畢業生主要對口工作為科學研究院,其他對口工作學校、新聞出版社、測繪等。可報考的公務員崗位國家林業局、區發改委等 。
二、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專業代碼:070502 | 男女比例:47:53
1、專業定義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專業主要研究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立足於地球表層特徵及其變化、自然資源管理、環境保護、3S技術,學習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的利用與評價、資源環境遙感等資源利用和環境發展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方法。
2、發展前景
就業方向
政府、事業類單位:國土資源整治、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環境保護與治理、生態環境規劃;建築、工程類企業:土地評價、土地規劃與設計、水處理工程。
三、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專業代碼:070503 | 男女比例:45:55
1、專業定義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主要研究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立足於宏觀、中觀區域規劃和土地管理,進行城鄉規劃設計、土地資源利用和規劃、旅遊資源規劃、區域測繪制圖等。
2、發展前景
就業方向
政府、事業類單位:規劃設計、國土資源評價及資源信息化管理、環境評價及管理、城鄉建設與管理;建築、工程類企業:城鄉規劃、區域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旅遊類企業:旅遊規劃、旅遊策劃;房地產類企業:房地產估價、房地產策劃、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測繪與制圖。
考研方向
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地質工程。
四、地理信息科學
專業代碼:070504 | 男女比例:53:47
1、專業定義
地理信息科學主要研究地理學基礎知識、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原理、遙感原理與技術等,運用3S(GPSGISRS)技術,將地球系統內部的物質進行信息化,例如:根據城市地貌製成手機查詢的電子地圖、遠程遙控無人機、實時定位導航等。
2、發展前景
就業方向
礦產、工程類企業:地質勘查、攝影測量、生產管理、技術開發;IT類企業:項目規劃設計、項目實施開發、GIS設計與開發、遙感技術、無人機;建築類企業:數字城市建設、城鎮規劃建設。
考研方向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工程、地理學、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Ⅲ 本科就讀哪些專業可以考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生啊中國海洋大學在這個專業上有哪幾位導師
學計算機的可以。
學地理信息的可以。
學人文或旅遊專業的也有。
海洋大學不知道,鄙人首都師范大學,這個專業剛剛的,歡迎學弟來搞。
地理信息系統屬於地理學科(1級)下的2級學科。大多隸屬資環、地理學院。
Ⅳ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基礎課程有哪些
主幹學科:地理學、地圖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基礎。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圖學、遙感技術、資料庫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原理、測量學、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應用、地理信息系統二次開發、程序語言相關課程等。
(4)學哪些學科可以報考地理信息系統擴展閱讀:
相對於其他地理學類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更側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培養學生用計算機解決地理信息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地理學本身。因此,本科期間,學生需要學習掌握較多的計算機知識,還需要掌握遙感技術和地圖制圖技術等基本技能。
與該專業比較相近的專業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測繪工程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Ⅳ 地理信息系統屬於哪個專業類別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屬於理科。
地理信息系統是近20年來新興的一門集地理學、計算機、遙感技術和地圖學於一體的邊緣學科。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主要培養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畢業生可報考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遙感、空間信息工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測繪工程、環境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等專業碩士研究生。
(5)學哪些學科可以報考地理信息系統擴展閱讀:
就業前景
1、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在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在國外的許多大學,而我國只有不到140所高校開設有該專業,所以從事地理信息系統設計開發的高級人才已經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2、隨著國家各個部門信息化的進程,以及國內從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開發的高科技企業的增多和發展狀大,對該專業人才的需求還將增大,缺口也將擴大。
3、畢業生可在與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的相關部門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
Ⅵ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考研的科目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考研的科目有思想政治理、英一、數學三、地理信息系統導論。
地理信息科學主要研究地理學基礎知識、地理信息系統、資料庫原理、遙感原理與技術等,運用3S(GPSGISRS)技術,將地球系統內部的物質進行信息化,例如:根據城市地貌製成手機查詢的電子地圖、遠程遙控無人機、實時定位導航等。
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學基礎知識,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嚴格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良好的專業技能訓練,能在科研、教學、企事業單位和政府相關部門從事地理信息科學的研究、教學、開發或應用的高素質復合型科技專門人才。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知識和能力:
1、掌握地理信息科學、信息科學、地球科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方法與應用軟體、遙感圖像處理和地學信息提取技術、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原理與應用,具有空間分析和數學建模的基本能力。
3、具有開闊的學術視野,了解地理信息系統與遙感領域研究發展前沿,能熟練地運用地理信息系統遙感與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技術解決地理學中的信息採集、分析處理和決策支持相關問題。
4、掌握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技能,達到規定的等級。
5、具備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身心,具有創新意識和協同攻關能力,能在教師指導下從事地理信息系統設計、開發或具體應用。
Ⅶ 地理信息系統的相關專業有哪些
地理信息系統的相關專業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系統科學與工程、 測繪工程 、城鄉規劃、房地產專業、 航運管理、 資產評估、 地質學、 土地資源管理。
專業介紹
簡單地說,地理信息系統就是把地圖信息存儲到計算機里,製成電子地圖,使人們通過計算機迅速查詢到目標。比如,應用這種技術可以製成城市電子地圖,在查詢公共汽車路線時,只需輸入起點和終點的名稱,就可以查詢出相關車次,並獲取沿途經過的道路和換乘車站等地理信息。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地理信息系統和地圖學、遙感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應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方面的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訓練,只有較好的科學素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研究、設計與開發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學、研究、開發和管理能力。
培養目標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統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與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的相關部門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