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六張家庭合照,倒映時光變遷,也見證了親情的可貴,你有這樣的家庭照嗎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的生活到底發生了哪些巨變?家庭,作為社會生活最基礎的單元,它的變化最具代表性,而最終能展現家庭變化的,則是一張張被定格的家庭照。一組家庭照,可能就是一部微型的七十年美好生活變遷史。當桂林人劉濤把一組六張、跨度近60年的照片發在家庭群和朋友圈後,引發了大家無限的感慨。
六張家庭照見證時光流轉
記者來到劉濤家中,見到了他和他的三位兄弟姐妹。「四妹有事不能來,要不然兄妹五人就能湊齊了。」劉濤邊說邊拿出相框和手機,和兄妹幾人一起介紹他收集的家庭照。這組家庭照共有六張,從1959年12月9日第一張黑白照,到2016年3月的單反自拍照,主體是兄妹五人,父母偶有「客串」。
最後一張是2016年3月,兄妹五人結伴坐飛機去北京旅遊,飛到北京的當晚,漫步在王府井大街上,劉濤用自己帶著的單反相機和三腳架,來了一組自拍照。「兄妹五人結伴去北京,這還是頭一回。」劉濤說,交通越來越便利,「說走就走」的旅行就變得易如反掌。
劉濤的家庭照多數是在照相館里拍的,除了泛黃的黑白底色能看出時代感,每個人的衣著和發型也非常有趣。
劉濤指著第一張照片說,1959年物資比較緊張,大家穿衣比較樸素,追求的是干凈整潔,照片中父親穿了中山裝,母親穿了花棉襖,兄妹四人也大都穿的棉襖,而十年以後的1969年,他就換上了當時比較時髦的海魂衫,大姐也穿上了白襯衫。
「你看第三張照片里,我爸穿的是當時還比較難買的府綢襯衫,是因為要拍照才鄭重其事地穿上了。」大姐劉軍說。
到了第四張合影中,五兄妹的穿衣打扮就更有看頭。「我穿的是軍裝,當時能有一套軍裝可了不得,和現在穿名牌西裝差不多。」老五劉江興沖沖地指著照片說。
劉濤穿的夾克也很有故事性。「花了60來塊錢,差不多是兩三個月的工資。」劉濤說,當時他身邊的年輕人群體流行「打匯」:三五個人自願組合,每個月大家都統一拿出十元或二十元交給小組中的一個人,一個月輪一次,這樣大家如果想買什麼大件物品,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集中力量辦大事」。他的這件夾克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買來的,一直穿了二十來年,拉鏈都拉壞了也捨不得扔。
大姐劉軍和三妹劉利則指著第四張照片中兩人的發型說,當時像她們這個年齡段的女孩最時髦的就是燙個「大波浪卷」。「燙個頭差不多要花掉一個月的工資,但大家還是挺捨得的。」劉軍說,當時經濟條件變好了,對美的追求才越來越高。
到了第五張彩照中,劉濤身穿一件黑色皮衣,五弟劉江則是一身筆挺的西裝,還打著領帶,姐妹三人紅衣綠襖,喜氣洋洋。「當時桂林的旅遊產業如火如荼,老五搞旅遊賺了些錢,皮衣就是他送給我的,他身上的西裝也是託人從香港買的。」劉濤說,上世紀80年代,大家的生活條件更上了一個台階,穿衣打扮的要求更高。
到了新世紀,服裝更新換代的頻率明顯提升。「隔幾天就買一件新衣服,每個季度的流行趨勢還不一樣,很少有人花一個月工資買一件衣服穿了,因為沒必要。」劉軍指著2016年兄妹幾人在王府井大街的合影表示。(圖文來源:桂林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