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識別珠山八友落款印章
(一)首先要從繪畫風格入手,重點依靠鑒定者本人在多年的藝術實踐中所取得的經驗。也就是說當看到一件瓷繪作品時,應該很快作出反應:它的筆法是否具有某人在某時期的特徵及作品中點線運行規律和形態是否符合某家面貌。因為瓷繪作品同中國畫-樣。完全依靠點線來表現,所以繪畫風格就成為鑒定""八友""及其他名家作品的主要依據。
(二)題款中的書法及印章也很重要。一般""八友""及其他名家瓷繪作品多自署名款字型大小、創作年月、地點,配以所書詩詞歌賦等。名款分單款和雙款。單款是指作者自己的名字,雙款是作者另加贈送對象的名字,更有書詩長題。總之,名款的作用與畫印一樣同是辨偽的依據之一。為此,瞭解""八友""及其他名家瓷繪作品名款在不同時期的藝術特徵和風格,對鑒別其作品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對題款中書法及印章的鑒定,主要包括其字體、結構、用筆習慣、內容以及和畫面之間的關系。如汪野亭畫格廣闊,現代仿者多見,但書法功力及其他方面均與真品相距甚遠。
(三)從器物形制與胎釉方面進行判斷。要認真觀察一件作品是否由手工製作完成,胎釉與色彩及光澤是否自然。在此僅介紹幾種常見的器形。
Ⅱ 瓷板畫找鑒定真偽專家。
劉雨岑(1904年一1969年),男,原名「玉成」,後改「雨岑」、「雨誠」,齋名「覺庵」,別號「澹湖魚」,安徽太平人,珠山八友瓷板畫大師之一。珠山八友瓷板畫鑒別要領一、從作畫用的瓷器和瓷板上加以甄別「珠山八友」都是繪瓷名家,對用於創作的瓷器都嚴格的選擇,他們所用的瓷器胎質細膩,造型完美,瓷板平整,厚薄均勻,不見疵點,看到胎質粗松,燒制變形,厚薄不勻,翹曲有疵的作品,就可定為贗品。 二、從題款的字跡上辨別「珠山八友」的作品都是書畫俱佳的精湛之作,雖各人風格不同,但留在作品上的文字都是純熟流暢,揮灑自如,那些字體大小不一,字形生硬拘謹的,絕不會是真品。另外「珠山八友」作品中有時也出現簡化字,但幾率很小,若看到建國後的簡化字,正好露出了馬腳。 三、從瓷器繪畫的品相辨認民國迄今不到百年,「珠山八友」作畫的瓷器又經反復選擇,所以畫面一般還保持著光澤亮麗,圖文清晰的特徵。若見題款文字磨損,畫面脫彩,模糊不清,多是作舊騙人。 四、從落款的干支紀年分辨「珠山八友」生卒年齡差距較大,必須對每個人的生卒詳細了解,有的作偽者不了解「珠山八友」的生卒,落款時任意選擇一個干支年款湊數。若發現「珠山八友」卒後年款,必是偽作。 五、從繪畫的風格辨認「珠山八友」的每幅作品都十分精細,山水秀逸,人物傳神,花鳥富有生氣。偽作往往生硬造作,匠氣十足,沒有一點大家風范。對少數摹仿極精的作品,要仔細觀察,必會發現拘謹死板的痕跡,與自然流暢、揮灑自如的風格相形見絀。要掌握這些鑒定要領,關鍵是要了解「珠山八友」字畫的風格和一生的風格變化,同時要了解他們的生卒年份。有些人往往不是從要領上去鑒別,而是去看瓷板背面的筋麻紋,看瓷面是否老氣,看框架配件等等,這樣鑒定必將誤入歧途。必須知道,這些都不是鑒定「珠山八友」的作品的標准,板背筋麻紋是燒制瓷板的工藝問題,有筋無筋,有紋無紋都有「珠山八友」的作品,至於框架配件純屬人為可變之物,與鑒定毫不相干。
Ⅲ 珠山八友瓷畫筆筒,請鑒定真假
「珠山八友」對傳統文人畫與傳統瓷藝,採取兼容並蓄的現實態度,將陶瓷的商品化與藝術化融為一體。他們各人的性格、閱歷、修養、氣質都有所不同,在選擇題材、描寫景物、表現技法等方面也各不相同,長期的創作,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徐仲南的蕭疏,鄧碧珊的工整,王琦的雄奇,何許人的荒寒,田鶴仙的朴茂,畢伯濤的雋永,汪野亭的蒼潤,王大凡的古雅,程意亭的綺麗,劉雨岑的韶秀,堪稱是異彩紛呈,所以不可能有這樣的落款。假的。
Ⅳ 珠山八友瓷板畫的鑒別要領
專家鑒定經驗和自身體會結合,總結出了以下的鑒別要領: 「珠山八友」的每幅作品都十分精細,山水秀逸,人物傳神,花鳥富有生氣。偽作往往生硬造作,匠氣十足,沒有一點大家風范。對少數摹仿極精的作品,要仔細觀察,必會發現拘謹死板的痕跡,與自然流暢、揮灑自如的風格相形見絀。
要掌握這些鑒定要領,關鍵是要了解「珠山八友」字畫的風格和一生的風格變化,同時要了解他們的生卒年份。有些人往往不是從要領上去鑒別,而是去看瓷板背面的筋麻紋,看瓷面是否老氣,看框架配件等等,這樣鑒定必將誤入歧途。必須知道,這些都不是鑒定「珠山八友」的作品的標准,板背筋麻紋是燒制瓷板的工藝問題,有筋無筋,有紋無紋都有「珠山八友」的作品,至於框架配件純屬人為可變之物,與鑒定毫不相干。
Ⅳ 權威專家是如何鑒定珠山八友程意亭瓷板畫的真假
17歲時就讀於江西省立甲種工業窯業學校圖畫科,先師從潘陶宇、張曉耕研習花鳥畫,後到上海拜浙派花鳥畫家程瑤笙為師。20世紀30年代初,曾在浮梁縣立初級職業學校飾瓷科任教。程意亭工粉彩花鳥,一生勤奮,傳世作品較多。 筆墨(料)特徵 程意亭以小寫意筆法作花鳥畫,清新靈動,意趣高華,恬淡沖和,風格獨具。從程氏花鳥畫的筆墨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程氏畫花鳥,多用勾描填色之法,講究骨法用筆,線條細潤勁挺,工整圓潤,剛柔相濟。特別是以「釘頭鼠尾」描法勾勒的花葉,行筆有繁有簡,有粗有細。而仿製品的勾勒多落筆隨意,收筆飄浮,凝澀枯竭,筆韻含蓄不足,少韌練之氣。 二是程氏畫鳥慣用工筆絲羽法,在勾勒的基礎上,用尖細的枯筆絲羽,再以色罩染,以求鳥的羽毛整體有厚度,工細入微,嚴謹精緻。而模仿品細膩不夠,層次缺少,工整者多板實僵硬,用工少者又顯單薄,絲羽之法難得要領。 三是程氏畫鳥頭部均較大,但鳥的形體卻很生動,有人問他是否合適,他說:「一幅花卉翎毛畫上的鳥,多半是作為主將出現,頭小就不威武,更難傳神。」而模仿品有的執意將鳥頭畫大,但人而無神,生搬硬套反而使鳥缺少靈性。 另外,程意亭花鳥畫的設色,也是鑒定其作品真偽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程氏所用顏料經過自己的漂研凋配,色澤妍麗而不嬌媚,在填色時義能輕拂丹青,以薄為貴,呈現出特有的清麗娟秀,既有文人畫清雅的一面,又有工筆重彩的艷麗,艷者無飄浮感,淡者也非蒼白無神,厚重淺淡之處,均以筆法皴擦染而成。二是填色下藝達到運用自如,駕輕就熟的程度。如程氏畫花多用胭脂紅洗染,濃淡相宜,過渡自然,顏色瑩潤;而填畫荷花卻著意淡雅,表現到赭色,既豐富畫面色彩,又增添了生活的真實。而模仿品設色、染色平板,少冷暖過渡,特別是用色生硬,往往以色料堆填以求艷麗,鑒賞者用手觸摸有起棱之感。 關於最後遺作的鑒定 程意亭英年早逝,壯志未酬。病逝時在其卧室內存有大量的白瓷板及宣紙畫稿,其長子程永建請劉雨岑先生在其完成畫作而未題款的《松鶴圖》瓷板畫上補款題雲:「先君諱意亭,畢生從事藝術,頗負聲譽,不幸慟十月之二十三日逝世,檢點遺物,僅存此瓷板而已,懇世伯劉雨岑代為題款,藉垂永久。戊子仲冬翥山程永建謹志。」此乃對程意亭先生一生最後的紀錄。但由劉雨岑先生題款的《松鶴圖》瓷板畫有兩幅存世,並在不同收藏者手中,筆者多次與相關專家研究分析,此事難以定論,有待進一步研究。 題識印款 程意亭作品題款有兩種字跡,一是程氏親筆所書,書體綿柔秀美,筆法穩健舒緩。程氏作品少見長篇題款,一般都是題寫—兩句詩文後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意亭寫」、「程甫意亭寫」、「翥山程意亭」、「意亭程甫之筆」、「翥山樵子程意亭」、「翥山樵子程意亭寫於佩古齋」、「翥山程意亭寫於珠山佛印湖畔」等。 另一類是他人代書款,書體勁拔,格式工整,多詩詞。此類題款系民國時期景德鎮專事題款之人所為,此種字體在同時期其他瓷畫名家作品中也能見到。如同時期瓷畫家葉振嘉的作品上也是此種字體,從兩種題款比較中,可看到字體完全出自一人之手。民國時期,某些瓷畫家請人代寫款的現象時有出現,因此在鑒定程氏作品時,不能只從題款來判定,尤其是此類代書款作品,要多從其他各方面來鑒定其真偽。 程氏作品常見印款為:「程印」、「程氏」、「程」、「程甫」、「意亭」等。 2012年藝術品市場會空前活躍.我們行業內相對一致的觀點是,與我們的文化傳統相關,盛世收藏並不是空話,國強民富,物質豐富必然驅動精神追求豐富,從而引起人們對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視,我們國家自古有文人雅士的收藏愛好,時代的變遷使一些古人的生活並未全部被傳承下來,比如今天人們將琴棋書畫作為一種特長,而古人作為生活的常識。諸如此類的變化,在物質生活豐富追求精神生活需要的時候,自然就引起了文化懷舊感,於是在文化層面就興起了歷史熱、研究熱、出書熱、展覽熱,古人的文化遺存除了書籍文字,還有就是歷史文物,這就是古董,它們都成了歷史文化的物證。由於物質豐富了,出於對他們欣賞研究的目的,就會催生人們對其擁有的想法,這就是收藏的出現。由於數量有限,都想收藏擁有它,那又如何得到呢?這就需要競爭,當然,也可以通過交換、饋贈的方式。但這種方法方式難以成規模,可以形成大規模的方式,就是轉讓,有償轉讓,轉和讓是在雙方對物品價位都認同的情況下,實現物品的轉手,無疑拍賣是相對科學、公平的手段,都喜歡、都想得到,藝術品的價格就上去了。
Ⅵ 如何鑒定珠山八友劉雨岑瓷板畫的真假
看你自己的來源,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是80年代出口創匯的工藝品,如果你的來源不是這個,才有可能是真品
Ⅶ 明的瓷器如何辨別真假呢
明朝瓷器分種類鑒定: 青花瓷的真偽鑒定 胎釉鑒定:鑒定古陶瓷的真偽,首先得看胎釉,如果首先看見其釉面有火刺光或帶有木然的澀感,則證明此物為仿品偽作;真品溫潤如玉,既沒有火刺光的刺眼,也沒有木然的澀感。另外,大多偽品釉面都遍布有細小毛孔縮釉點,並整個釉面宛如人出微汗,若有此現象一般可以斷為偽品。 青花紋飾及發色:古陶瓷青花紋飾一般都流暢不做作,不呆板、不生硬,並有層次;偽品則既不流暢還又做作、呆板、層次感不強,因為這是偽作者的刻意模仿的結果。青花紋飾以款識下沉者為真品,反之青花上浮則為偽品。古陶瓷的青花發色有的溫和、有的亮麗,而偽品則不是呆木就是刺目。 底足鑒定(這一點對所有古陶瓷之底足鑒定都為通用):首先底足不幹不燥顯濕潤者為偽品(剛出土者或剛從水中取出者除外);乾燥自然老化者為真品(老底者除外),這是因為古陶瓷的底足經自然老化,而逐步消去胎體內的水分而由濕變干。其次,如果在底足上看見火石紅被透明釉罩著者,那它肯定是偽品仿作,因為火石窯紅是所露之胎,即沒有施釉的胎足其內含有礦物質受到窯火燃燒而自然泛露出的,怎麼會跑到透明釉下面去了呢?分明是作偽者塗上去然後再用透明釉罩上去所致。 蛤蜊光的鑒定:有的青花瓷與彩瓷一樣,同樣也有蛤蜊光,尤其是家傳用瓷,往往使用後鐵質、油質、臟物等滲透入其釉胎之中,使之如一滴柴油掉入水中後迅速擴散所形成的七彩霞光一樣而滋生的蛤蜊光,並且還有猶如鍍金產出的金色光,其妙無窮,且洗刷不掉,因此凡有這種金色之光、蛤蜊光之器則可定為真品,反之則為偽品。 土銹鑒定:出土的古陶瓷有的久經土浸而產生土銹,這樣所產生的土銹一般難以一下洗刷掉(做偽者用萬能膠等加土做粘上去的土銹一般也難於洗刷掉,然像這樣所做成的土銹一用火燒便即現原形而掉落),反之一經洗刷就掉落者則為偽品。 (這一點適用於所有古陶瓷的土銹鑒定。) 影青瓷的真偽鑒定 胎質鑒定:影青瓷即青白瓷的真偽鑒定,首先得鑒其瓷質,因為湖田窯的器物瓷質極好、質量極高,有的幾乎達到了胎薄如紙、白似雪的境界;用手指放在器物之外迎光而視通透見指,宛如極富水頭的白玉。而仿品則沒有這種感覺,觀之察之而是不具水頭白玉、不清晰、朦朦朧朧。 釉面鑒定:溫潤如玉者為真品(湖田窯),亮麗或木然者為偽品,有一點點黑黃斑且深入胎骨者為真品,黑黃斑點在釉皮表上者為偽品;釉面有乾燥自然的小碎開片的為真品,有顯濕且機械木然的開片為偽品。 刻劃花鑒定:影青瓷的刻劃花真品飄逸豪放、收放自如,大氣磅礴,而偽品則縮手縮腳,木然呆板,極不自然。 底腳露胎器或覆燒的口沿露胎物。因影青瓷大都為出土這物,所以多少都乃有些土銹,如果這些土銹難以洗刷或火燒不下,則為真品,易洗刷或燒之即下乃是偽品。 http://www.21ceramics.com/miaolun%20gaoyun/zhongsx/images/jdzqh_p1b.jpg 彩瓷的真偽鑒定 紋飾鑒定:彩瓷上紋飾的周圍有蛤蜊光,且深入釉胎為真品。反之,清新亮麗又無蛤蜊光者則為偽品,並且紋飾周圍帶有銀色「蛤蜊光」者也為偽品。 淺降彩的真偽鑒定:真品彩感朦朧,蒼老自然、傷痕自然者真;觀感彩紋亮麗、清晰、傷痕做作、紋飾呆板、木然、做作者是偽品。 胎釉、紋飾,底足鑒定多同青花瓷的胎釉、紋飾、底足鑒定。僅一點不同,乃彩瓷多有沒有上彩的釉面及底面(有釉)有大片的洗之不掉,擦之不落的蛤蜊光者為真品。 老胎新彩瓷的鑒定:第一要鑒定紋飾的周圍有無真正的油鹽光的蛤蜊光,後看其是否穩定,是否擦洗得掉;如有若蛤蜊光不穩定,輕浮、擦之即掉,或是帶有銀色的蛤蜊光,而斷其胎又是老物,那可說明其是老胎新工。第二看色彩紋飾之上有無自然的磨損傷痕;如沒有,而彩下卻有磨損傷痕,那則證明其是老胎新彩,試問,彩怎麼會跑到傷痕上去?另外,紋飾彩上如若有磨損的傷痕那也要看自然不自然,如若彩上的傷痕與彩下釉中傷痕不符,那也是偽品。 題款的鑒定:憑筆者以往經驗,大凡題款題字的彩瓷,其款字周圍基本都有蛤蜊光,然而現如今在高科技一日千里飛速發展的今天,已經發生了變化,今天仿做的題字款瓷都已有了「蛤蜊光」,這是因為仿做者在題款題字的料中加放了鉛錫粉末等原料(彩料周圍則加金粉等原料)。所以,在仿做之後便就有了「蛤蜊光」。而如今晚清大名家和珠山八友大作價格高漲,因此就越發得注意小心。凡在這題款題名的周圍出現帶銀色「蛤蜊光」者,且用高倍放大鏡觀之,見款字之中也有點點銀光者為偽品,或為老胎後加款;題款題字的周圍有如一滴柴油掉入水中並隨之向外擴散所產生的蛤蜊光,並見擦不掉洗不凈者為真品。 用高倍放大鏡觀察,款字如見其輕浮,鮮亮醒目,有上飄之感可定為偽品;款字沉穩不輕不浮有深入釉胎之感,見蒼老者為真品,這樣的款字既使周圍沒有蛤蜊光也仍可斷為真品。 顏色釉瓷的真偽鑒定 紅釉瓷鑒定:凡帶有開片紋的紅釉瓷,不管是霽紅還是鈞紅還是窯變紅或是爐鈞紅等,如若見其釉面上的開片交叉介面處有滿是脫落而形成的點點小孔,則可斷真品,因為這是年代久遠而使開片的交叉之處釉瓷小點脫落而形成的現象,仿做之品是做不出這種自然脫落的脫瓷小孔的。如若要進行偽作,那也可一看便知是人為所做,因為其要做成這種脫瓷小孔便有人工鑿跡,斷不自然,再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這種作偽之瓷。 底部鑒定:窯變紅釉瓷的真品底部多塗有醬色釉,盡顯沉穩、蒼老、干澀者真,而顯輕浮加鮮亮或濕、臟、平滑為偽品。祭紅釉瓷因底多施釉,所以看底足就得多看圈足的露胎之處,一般圈足露胎處乾燥具澀感者真,反之是偽品。 豇豆紅瓷鑒定:綠色苔點自然分布且沉穩者真;分布不自然、做作、苔點過綠過大、醒目者是偽品。 藍釉瓷鑒定:有多橘皮紋棕眼且多聚密集的小氣泡,並發色不沉不穩者偽。發色沉穩,尤以明代藍釉為沉穩,色藍中帶灰黑,極顯蒼老古舊;清三代的藍釉除乾隆時有的藍釉與晚清民國時的藍釉即洋藍相同之外,其他也顯發色深沉,深藍加暗色。 黑釉瓷鑒定:宋代建窯、吉州窯、金溪窯都生產黑釉瓷且各有風采。建窯胎多為紫色,堅硬;吉州窯胎多為黃色,粗而松;金溪窯則黑灰有之,土黃也有,黑灰者堅硬,土黃者粗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釉沒有施到底,不但底足無釉,就是器物下部也大多無釉,所以這樣也給我們鑒定其真偽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要點,並從中可以鑒出:真品露胎處乾燥,撫之澀手,偽品則顯潮潤,撫之平滑。沒有被土銹吃掉釉的真品盡顯瑩潤玉質,有豬油感,偽品則不是耀眼就是枯澀,真品被土銹吃掉釉的倒顯干澀,並土銹深入胎皮的盡顯蒼老與滄桑;而偽品則是用硫酸、草酸等化工原料處理做舊,其雖然也顯得釉面好像被土銹吃得脫皮脫殼的,然而「土銹」無法深入釉骨之中,一洗便掉,這就是真品與偽品的土銹之分。
Ⅷ 彩瓷的真假鑒定
紋飾鑒定:彩瓷上紋飾的周圍有蛤蜊光,且深入釉胎為真品。反之,清新亮麗又無蛤蜊光者則為偽品,並且紋飾周圍帶有銀色「蛤蜊光」者也為偽品。
淺降彩的真偽鑒定:真品彩感朦朧,蒼老自然、傷痕自然者真;觀感彩紋亮麗、清晰、傷痕做作、紋飾呆板、木然、做作者是偽品。胎釉、紋飾,底足鑒定多同青花瓷的胎釉、紋飾、底足鑒定。僅一點不同,乃彩瓷多有沒有上彩的釉面及底面(有釉)有大片的洗之不掉,擦之不落的蛤蜊光者為真品。
老胎新彩瓷的鑒定:第一要鑒定紋飾的周圍有無真正的油鹽光的蛤蜊光,後看其是否穩定,是否擦洗得掉;如有若蛤蜊光不穩定,輕浮、擦之即掉,或是帶有銀色的蛤蜊光,而斷其胎又是老物,那可說明其是老胎新工。第二看色彩紋飾之上有無自然的磨損傷痕;如沒有,而彩下卻有磨損傷痕,那則證明其是老胎新彩,試問,彩怎麼會跑到傷痕上去?另外,紋飾彩上如若有磨損的傷痕那也要看自然不自然,如若彩上的傷痕與彩下釉中傷痕不符,那也是偽品。
題款的鑒定:憑筆者以往經驗,大凡題款題字的彩瓷,其款字周圍基本都有蛤蜊光,然而現如今在高科技一日千里飛速發展的今天,已經發生了變化,今天仿做的題字款瓷都已有了「蛤蜊光」,這是因為仿做者在題款題字的料中加放了鉛錫粉末等原料(彩料周圍則加金粉等原料)。所以,在仿做之後便就有了「蛤蜊光」。
而如今晚清大名家和珠山八友大作價格高漲,因此就越發得注意小心。凡在這題款題名的周圍出現帶銀色「蛤蜊光」者,且用高倍放大鏡觀之,見款字之中也有點點銀光者為偽品,或為老胎後加款;題款題字的周圍有如一滴柴油掉入水中並隨之向外擴散所產生的蛤蜊光,並見擦不掉洗不凈者為真品。用高倍放大鏡觀察,款字如見其輕浮,鮮亮醒目,有上飄之感可定為偽品;款字沉穩不輕不浮有深入釉胎之感,見蒼老者為真品,這樣的款字即使周圍沒有蛤蜊光也仍可斷為真品。
Ⅸ 官窯瓷器和民窯瓷器的差別 怎麼鑒定真假
在瓷器收藏市場,有些剛入門的藏者在官窯與民窯的鑒定上還存在混淆。事實上這兩者瓷器的區別,景德鎮王掌櫃認為主要體現在瓷器產品的製作目的、樣式設計、製作場所、原材料選擇、工藝標准、成品甄選、以及法規條例等諸多方面。下面,我們以明清兩朝為例,來進一步認識官窯與民窯的區別。
1、製作目的
通常情況下,官窯製作主要有日常用瓷與祭祀瓷兩大目的。
與官窯相比,民窯製品也以日常實用瓷為主,只是製作質量相對落後,造型不太講究。明清時期民窯外銷瓷製作空前壯大,並發展到外國商人設計紋樣,再由各地窯場按圖紙燒制、提供。現在看來,這應該是明清民窯發展超越官窯的最大亮點。
2、樣式設計
明清官窯瓷的樣式設計主要包括造型與紋飾兩方面,都由內府設計完成。「內府」是皇宮內負責監管製造器具的部門,也稱「內務府」。由於統治者對官窯器物樣式涉及、過問,導致各自時期的官窯器製作風格也與統治者審美觀密不可分。同時,設計者多是畫院名手,令圖案紋飾「皆當時殿中畫院人遺畫也」,因此,官窯的設計質量都很高。民窯在樣式設計方面相對簡單,只要大眾喜歡,商家滿意,就有發展前途。另外,由於涉及人員少,樣式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隨時變更調整。因此,與官窯相比,民窯在樣式設計方面多了隨意,少了拘謹。
3、製作場所
藍浦在《景德鎮陶錄》中記載:「洪武二年,設廠於鎮之珠山麓,制陶供上方,稱官窯,以別民窯。設大龍缸窯、青窯、色窯、風火窯、匣窯、大小橫窯六種共二十座。」 洪武三十五年,改陶廠為御廠。
清代除了景德鎮御廠製作官窯外,康雍乾三朝還在清宮造辦處使用御廠燒制好的填白瓷胎製作琺琅彩,該類製品堪稱官窯極品。由於製作時間短暫,製品數量有限,只能算在官窯制瓷歷史上的特例。
民窯燒制場所非常復雜,明清疆土遼闊,百姓在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因地制宜,其中較有成就的民窯就有景德鎮窯、龍泉窯、定窯、耀州窯、德化窯、博山窯等,數量之多,體系之廣,令筆者無法深入探討。相對而言,明清官窯製作單純很多,只是景德鎮窯系中的一個分支,涉及層面並不復雜。
4、原材料選擇
制瓷原材料主要以胎土、釉料以及彩料等為主。統治階級掌握著國家政權,為了體現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與優越性,經常利用手中權力限制民窯瓷器自由製作與發展。
1.胎土
史料證明元代已經出現被統治者壟斷使用的「御土」。到了明代,該土又被稱為「官土」、「麻倉官土」。由於統治階層對這類優質陶瓷原料壟斷、獨享,使得官窯器的瓷胎質量出類拔萃,遠優於同時期景德鎮民窯製品。
2.釉料以及彩料
官瓷瓷器表面一般都塗有一層薄薄的釉,它是以石英、長石、硼砂、黏土等為原料製成。制瓷者將其加水稀釋,塗在瓷胎表面,燒制後形成一層玻璃釉。釉通常具有保護、裝飾美化瓷器的功能。因為釉內通常會含有各類微量元素,它們在不同情況下會產生不同釉色。於是,制瓷者經常利用這一特點,調整釉內元素成分,改變釉色,以致出現銅紅、鈷蘭、鐵黑、金紅等釉色。
製作彩瓷時,還需要用到不少彩料。彩料有些被混合在釉內使用,有的則單獨使用。彩瓷初創時期,因為製作尚不普及,顯得技術先進、造價高昂,只有御廠才有相關技術與財力開發應用。更多情況下,統治者嚴禁民窯私自燒造色釉。
違反條例者,所受處罰極其殘酷。因此,僅就彩料應用,民窯已經失去使用權,更談不上與官窯競爭,瓷器色彩多樣性方面自然無法與官窯器並駕齊驅了。
5、製作工藝
對國家最高統治者而言,不論宮內日常用瓷、賜予群臣及外來使者的賞賚製品,還是國家出面的祭祀用瓷、海外貿易瓷,都關繫到國家榮譽、皇權尊嚴。為此,統治者不得不苛刻要求、不計工本、力求完美,這些因素促使景德鎮御廠匯集天下英才。於是,技藝高超的制瓷工匠,使用本朝最優良原材料,以最嚴謹製作態度,在威嚴皇權下,必然能夠製作出當時最高水準的瓷器。鑒於這些原因,中國瓷器製作史上,歷代官窯瓷一直被看做為該時期瓷器製作最高峰,不僅質量凌駕於民窯,紋飾、造型也足以引導全國制瓷發展方向。
6、甄選淘汰
通常,工部(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每年都會給御廠安排一定數目的燒制任務,御廠結合實際情況制定計劃。為確保任務圓滿完成,御廠實際燒制數目要大於製作任務,然後通過甄選淘汰,確定上交瓷器。多餘器物為防止流入民間,打碎淘汰並掩埋。瓷器製作中,不少器物燒制艱難,以明清製作龍缸為例,僅燒制就需要歷時十九天,再經過督陶官甄選,最終「上解成器者百不得五」。所以,至今景德鎮還流傳萬曆時期燒制龍缸難成,童公不忍同伴受苦,以骨為薪、捨身成器的故事。後來,童公被景德鎮制瓷工匠供奉為火神公,並修風火神廟紀念。
景德鎮珠山御廠局部發掘後,考古工作者修復了成千上萬件被當時淘汰的官窯製品,能夠側面反映出當時御廠甄選的嚴謹程度。相反,不論哪個朝代,都沒有一個民窯廠家可以承受如此苛刻、殘酷的淘汰制度。只有一國之君才能憑借國家財力,不計成本與利潤,保證總體質量,淘汰殘次、多餘製品。
7、法規條例
無論是上文所提元代統治者對御土控制,還是明正統帝對民窯彩瓷燒造限制,都是統治者為保全自身利益,限制百姓擬定的游戲規則,毫無公正性可言。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為維護帝王尊嚴,法規條例成為束縛民窯廠家,阻礙其正常製作發展的枷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謝謝
Ⅹ 如何辯別瓷板畫真假
近些年隨著民國瓷器瓷板畫價格不斷攀新高,導致民間仿品贗品眾多。下面小篇就淺談幾點關於瓷板畫鑒定方法及珠山八友瓷板畫如何辨別真偽。首先以主觀臆造手法造作出來的贗品,和民國時期手法基本相仿,是一些在繪畫風格、筆墨技巧上學得一些「珠山八友」的畫法,而大肆臆造出來的作品。此類仿品乍看有幾分像,但經不起仔細推敲,一般古玩市場上這類作品很多,由於臆造者水平的高低不同,模擬程度也有區別,市場價格也不一樣。如仿汪野亭山水瓷板畫,畫面山石依勢布形,錯落有致,平湖小橋,策驢尋幽,另有野趣,畫面樹木的勾勒點染以及用色都有幾分門道,但稍作細看,差別立辨。有點水平的主觀臆造之作,還是有一定市場,它滿足了一些不同層次人的追風逐雅。還有些主觀臆造的仿品,並不以假充真,明確寫上仿某某畫法之類的題款,模仿者本來就是作仿製品,賣給一般好古者雅玩而已。
新仿「珠山八友」瓷,多是近些年所為,在辨別時首先應從胎質、釉色著眼。因為新仿品的胎質和釉色與老的瓷器總是有距離。其次是掌握原作者繪畫技巧及風格,要細致分析其筆墨(料)特徵。一般仿者多是畫得僵硬,高手也難有意在筆先的灑脫。名家筆墨十幾年苦練得來,絕非一般之人一朝一夕能刻意求得。畫面題字較多者,尤能看出破綻,因為書法摹其形而難得其神,如王琦、王大凡等人瓷畫題字較多,書體屬行草一類,別具個性,仿品由於筆法生硬,字體筆道的料色難免有澀滯之感,填描之,中最容易露「馬腳」。由於篇幅所限,關於「珠山八友」作品真贗之比較,本文不可能一一舉例,況且「紙上得來終覺淺」,鑒定者如能多看、多聽、多研究、多分析、多比較,掌握「珠山八友」瓷畫構成要素的本質,同時還深入到古玩收藏圈裡,及時掌握各條「道」上的信息,定能把握個中玄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