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佛教考古題 : 真假菩薩如何分別
真假菩薩如何分別?太簡單了。佛早就告訴過我們。
總結八個字【真者不言、言者不真】
《楞嚴經》雲:我滅度後,敕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中略)與其同事,稱贊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末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雲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凈明誨。」
由此段經文可知,不但未證說證是大妄語,即使說自己是某某菩薩「化身」、某某佛化身,或「再來」,亦是大妄語。因此在戒經中說:不但不能自說,甚至連他人問說:「法師,聽說您已證三果(或已出三界、或已「生死自在」,或已登八地,或有神通),是嗎?」等問題,即使沒有肯定、明白地回答說:「是的。」而只頷首(點頭)、或微笑、或默然(默認),或瞬目等用以暗示,令對方「領解」作肯定的答復,或有意令對方「誤解」作肯定的答復,皆是於大妄語戒有犯!更進而言之,乃至若於此等問題,不明白地當場加以否認,亦是有犯。甚至即使聽弟子們傳言、議論等事(「聽說我們師父有他心通。」),為師者在旁聽到此言,若不加以否認、制止如是傳言,即是有犯。
再者,不但別人疑己證聖,不加否認,即是有犯,甚至也不能隨便說某人已證道證果、或妄下定論說某人為「大菩薩再來」,或某人是文殊的化身、觀音的化身等等;乃至若聽到這些傳聞,亦不可再去傳與他人,否則即屬妄傳妄語!曾經有人在講經時公開宣示他的老師(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居士)「已經生死自在了」,而且一定可以活到九十多歲以上。不幸,老先生不久就往生了。為佛弟子不應隨便宣說他人有任何果證(包括「生死自在」)——即使你是在說別人,也是犯大妄語!你既然能知、能見別人「已生死自在」,這表示甚麼呢?這暗示著:你的修行比他高,或至少你與他一般高,才能知道他修證的境界。所以,當你「贊他」的同時,即是在「自贊」,是故這之中即具有兩重大妄語:一者妄說他人所證,二者暗示自己所證——不可不懼!
再者,為何如來教敕即使真是菩薩及阿羅漢等的化身,也不可說?為什麼?因為如果說了,便有幾種後果。
一、眾生都競相來膜拜、供養,於是便於工作與名、利扯上關系。
二、你若是真菩薩化身,而有人或外道不信或嫉妒,說你是假冒的,乃至說你是魔的化身,豈不令他造大罪?
三、若你是真菩薩,而作如是宣說,但別人想作妄語,自稱他也是真菩薩,如何能禁止他說?又如何能分辨真偽?因此,此例一開,便後患無窮無盡。
因此,為杜絕此弊,【佛即教敕一律不可泄漏】。是故:【「泄即不住世,住世即不可泄」】。准上而言,即可知此鐵則:「真者不言,言者不真」。依此亦可知某教派肆言其領導人若非文殊、普賢,即彌陀、觀音等之化身;乃至有一派人對外宣稱其緇素二眾皆已成佛,且於其名上冠「佛」字;另有一派宣稱其派下數十人皆已證初地以上菩薩果位。凡此林林總總,依正教而言,都大有問題,智者請詳。
❷ 怎樣鑒定佛像的真偽
佛像是造像數量最多的一類。包括、強巴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等等。廣義概念的佛像也包括菩薩等佛教所有造像。菩薩造像在佛教造像中,佔有很大的比例。例如觀音、文殊、普賢、地藏菩薩,他們的造像顯得親切、庄嚴,表現了慈祥、優美、寧靜的審美情調。佛像種類在佛教寺院中,供俸著許多種佛像,因為其身份不同,佛像的形象、材料、種類也不相同,佛相依其身分,可分為佛、菩薩、明王、天等數種。在國內興起的收藏熱的帶動之下,仿造佛像之風較之從前更來勢兇猛,盡管博物館、拍賣行、收藏家也慎重從事,但仍有漏網之魚。中國地域廣大,歷史悠久,諸地區各時代所造佛像風格不一。至於年號干支錯訛、異字、別字在銘文中也是常見的現象。鎏金銅佛像的種類有若干,常見的有釋迦牟尼、觀音、文殊、普賢、天王、母度等。目前,在蘭州、西安等地的古董攤上常見到的一些所謂的鎏金銅佛像,令藏家真假難辨。
辨偽方法:看造像特徵以斷代。各時代的佛像有各時代的造像特徵。這是我們斷代的主要依據。漢和十六國時期,佛像方臉,面目平和,頭發平直,呈坐式。這一時期的佛多為單個,尺幅較小。例如1989年1月在四川綿陽何家山東漢晚期崖墓出土的一株銅質搖錢樹,樹幹上鑄有佛像5尊,每尊僅高6.5厘米,這是我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銅佛像。1972年,甘肅涇川縣玉都有鄉出土了一尊帶華蓋鎏金青銅佛像,高19厘米(包括傘蓋、底座),重0.5公斤,筆者考證,它的鑄造和流傳到涇川的時代應在公元四世紀末到五世紀初的十六國時期,造型上繼承了綿陽搖錢樹上的佛像特徵。北朝(北魏以後)時期,佛像頭為蓋碗式,臉長而瘦,高鼻大耳,閉目凝神,面目清癯,高額發髻,呈螺旋式,披袈裟,袒右肩。有的結跏趺坐,有的盤腿坐,掌心朝上。北魏造像還有一顯著特點是主佛兩旁常有1至2尊菩薩,多為立姿。隋唐時期銅鑄造像,頭扎蓮花冠,臉龐圓,腮發胖,高額髻,身著僧祗支,外披袈裟,寬衣下著百褶裙,垂於雙足。
❸ 佛像真偽如何鑒定
民國造假佛像故意留破綻 佛像作假,主要是兩個高潮時期,一個是清末民國這段時間,還有一個就是改革開放之後、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 民國的時候做假像和清代的時候做假像也有所不同,民國的時候,做假者看到的真品少,現在的特別多,現在出來了,而且當時有關的文物鑒定的書也少,造假者想找到可以模仿的樣本也不容易。民國時期做假佛像的人,還有一些行規,現在沒有了。例如,做假佛像的人,因為信佛或者其他的原因,造假像的時候,經常有意識地賣個關子——留下一點破綻。那意思是說,既然你玩佛像,你就應該懂,這個破綻你看不出來是你的事兒,我沒有騙你,我對這個東西就是這個價錢,你當真的買了,不是我的事兒。 假佛像往往背面露破綻 所以,現在的收藏者在鑒定佛像的時候。不僅要看佛像的正面,而且要看反面,看它的圖式是不是連貫,不連貫首先就PASS掉。因為很多圖錄不拍攝佛像的背面,所以造假者就不知道佛像後面的紋飾和正面是怎麼樣連上的,所以很多家佛像正面和背面的紋飾就不連貫。鑒定的時候,要看佛像後面的衣裳,與前面的衣裳是不是能勾在一起。如果能勾在一起,那就有問題了——誰背後邊的衣裳和前面還能勾得起呢? 現在造假佛像的時候,銅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用量就比較大,所以佛像會比較沉。 還有一個經驗,就是很多新仿造的佛像,比較粗製濫造,摸起來會扎手,而老佛像,不會存在這個問題。尤其是佛像的底部,經常是造假者忽略的地方,佛像底部打磨的好不好,體現了仿造者的水平。如果一個佛像的底部很粗製濫造,就有問題了,如果底部有的地方甚至還扎手,毛刺兒什麼的還在,這個佛像就十分可以了。因為如果是老佛像,這么多年過去了,即使當初打磨得再不好,毛刺兒也被磨得差不多了。 根據銹跡立判真偽 老佛像的整體氣韻,也是仿造者難以學到的東西,所以鑒定佛像第一眼的感覺很重要。如果你見到一尊佛像,每一個局部都很好,眼睛也好,鼻子也好,嘴也好,手也好,都做得非常到位,但組合到一起就覺得它發散,這尊佛像就值得懷疑——很可能是仿造者做得還不到家。因為現在的仿造即使仿外觀很容易仿得很像,但內在氣韻,就不是那麼容易仿的了。 鎏金打磨痕跡見真偽 如果查查字典就會發現,鎏金和鍍金其實是一個概念。其實區別在於,一般把傳統的工藝叫鎏金,把現在的工業電鍍的叫鍍金,鍍金就是把器物擱在一個電解槽里,進行電鍍,光澤非常好,又薄又勻。這個鎏金是傳統工藝,工藝麻煩,而且對身體危害特別大。 古代鎏金的方法大體可為五個過程。一、仿「金棍」。預備一根銅棍,將前端打扁,略翹起,沾上水銀,晾乾即成「金棍」。二、煞金。即溶解黃金,用水銀溶解。待金溶解後,倒入冷水盆中,使之成為稠泥狀,叫做「金泥」三、抹金,即在器物上塗抹金泥。四、開金。將燒紅的無煙木炭放在變形的鐵絲籠中,用金屬棍挑著,圍著抹金的地方烤,以蒸發金泥中的水銀,使黃金緊貼器物表面。五、壓光。用瑪瑙或硬度達到七八度的玉石做成的壓子在鍍金面反復磨壓,把鍍金壓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一般來說,鍍的金,感覺比較薄;鎏的金,感覺比較厚。鎏金之後,是需要打磨的,所以在顯微鏡下看來,鎏金佛像表面有打磨的痕跡。鍍金佛像不需要打磨,所以沒有痕跡。如果你看到一尊佛像,沒有打磨痕跡,就可以斷定是電鍍的金,就不會是老佛像。(沈洛羊 林小輝)
❹ 末法時期為什麼有人自稱菩薩如何辨別真假菩薩
作者發布於2010年法時期為什麼有人自稱菩薩? ~ 大寶積經大寶積經卷88摩訶迦葉會第二十三之一彌勒。當來末世。後五百歲。有諸眾生。自稱說言。我是菩薩。彼諸惡欲。我今說之。彌勒。具四法者。自稱菩薩。何等為四。一者求利養。二者求名聞。三者諂曲。四者邪命。彌勒。具此四法。是故自稱。我是菩薩。佛告彌勒。當來末世。後五百歲。自稱菩薩。而行狗法。。。。。。。為自活故。妄稱己身。以為菩薩。為衣食故。贊嘆如來。智慧功德。令余眾生。生於信仰。內自犯戒。惡欲惡行。==========================================[[真假菩薩]] 什麼叫[假名菩薩]? [實義菩薩]? ~ 優婆塞戒經(善生問)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二種。一者[假名菩薩]。二者[實義菩薩]。雲何名為[假名菩薩]。(佛說)善男子。眾生若發菩提心已。樂受外術。及其典籍。持諷誦讀。即以此法。教化眾生。(附註:喜歡外道法和外道經典,自己讀誦修學,還教導其他眾生)為自身命。殺害他命。(附註:為了自身利益,或飲食維持生命,而殺害生命販賣或自食)不樂修悲。樂於生死。(附註:不歡喜好學慈悲心,著迷於世俗生死欲樂)常造諸業。受生死樂。(附註:時常造作種種生死輪回業,還以此為樂)無有信心。於三寶所。(附註:對佛法僧三寶沒有信心)生疑網心。護惜身命。(附註:對佛法產生懷疑, 對身家性命產生執著貪惜)不能忍辱。語言麁穬。(附註:無法忍辱,說話惡口粗魯低俗不雅)悔恨放逸。於己身所。(附註:身心放逸沒有節度,惡性循環,心常懊悔怨恨,無法清凈)生自輕想。我不能得無上菩提。(附註:因為身心放逸,久之失去雄猛力,產生自卑,所以認為自己無法得到無上菩提)於煩惱中。生恐怖想。(附註:1.因而陷入種種煩惱中,惡性循環下,思維不見光明,所以經常感到恐怖或, 2.對於煩惱感到恐怖,沒有菩薩斷除煩惱的雄猛力)亦不勤修壞結方便。(附註: 不精進修行斷除煩惱結的方法和方便)常生慳貪嫉妒瞋心。親近惡友。懈怠亂心。樂處無明。不信六度。不樂修福。不觀生死。 (附註:不觀察生死無常)常樂受持他人惡語。是名假名菩薩。善男子。復有眾生發菩提心。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聞無量劫。苦行修道。然後乃得。聞已生悔。雖修行道。心不真實。無有慚愧。不生憐愍。樂奉外道。殺羊祀天。雖有微信。心不堅固。為五欲樂。造種種惡。猗色命財。生大憍慢。所作顛倒。不能利益。為生死樂。而行布施。為生天樂。受持禁戒。雖修禪定。為命增長。是名假名菩薩。實義菩薩者。能聽深義。樂近善友。樂供養師父母善友。樂聽如來十二部經。受持讀誦書寫思義。為法因緣。不惜身命妻子財物。其心堅固。憐愍一切。口言柔濡。先語實語。無有惡語及兩舌語。於自身所。不生輕想。舒手惠施。無有禁固。常樂修磨。利智慧刀。雖習外典。為破邪見。出勝邪見。善知方便調伏眾生。於大眾所不生恐怖。常教眾生菩提易得。能令聞者不生怖心。勤修精進輕賤煩惱。令彼煩惱不得自在。心不放逸常修忍辱。為涅盤果持戒精進。願為眾生趨走給使。令彼安隱歡娛受樂。為他受苦心不生悔。見退菩提心生憐愍。能救一切種種苦惱。能觀生死所有過罪。能具無上六波羅蜜。所作世事勝諸眾生。信心堅固修集慈悲。亦不悕求慈悲果報。於怨親中其心無二。施時平等捨身亦爾。知無常相不惜身命。以四攝法攝取眾生。知世諦故隨眾生語。為諸眾生受苦之時。其心不動如須彌山。雖見眾生多作諸惡。有少善者心終不忘。於三寶所不生疑心樂為供養。若少財時先給貧窮後施福田。先為貧苦後為富者。樂贊人善為開涅盤。所有伎藝欲令人學。見學勝己生歡喜心。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業所作諸善。終不自為恆為他人。是名實義菩薩。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為實義菩薩。是不為難。在家菩薩。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❺ 怎樣辨別明代坐蓮觀音真假
辨別明代坐蓮觀音真假主要有以下六點:
一般的鑒定要點歸納為以下六點:一看面相和體形,二看手印與坐姿,三看標識與坐騎,四看細部與裝飾,五看材料與質地,六看銘文與題記。
如果能注意到以上幾點的話,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正確的鑒定了。 首先,所謂標識和坐騎、佛像的手印、坐姿都是有定規的,只要仔細觀察和對照,就可正確地為一件造像定名,分清是佛還是菩薩,究竟是哪尊佛哪尊菩薩。
❻ 如何辨認各位菩薩
普賢菩薩騎大象,文殊菩薩騎獅子。
觀音菩薩一般都拿楊枝和凈瓶。
地藏菩薩掌中明珠,或持金錫。
這是四大菩薩。比較有自己的特點。
其他的佛菩薩辨認也有一定規律但比較不易,可以看廟中的匾額或幢幡。
像大雄寶殿就是供養的釋迦摩尼佛,三聖殿供養的是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等等···
具體辨認的話又有一定說法,比如各個佛的所在各個法會結的手印又不一樣。密宗與中土的風格又不同~~~這個就要研究了
❼ 怎樣分辯大勢至菩薩真假
大勢至菩薩摩訶薩是西方極樂世界無上尊佛阿彌陀佛的右脅侍者,又尊稱大精進菩薩,與無上尊佛阿彌陀佛尊上觀世音菩薩(無上尊佛阿彌陀佛的左脅侍)佛弟子合尊稱為「西方三聖」。
大勢至菩薩在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影響要遠遜於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幾乎沒有單獨供奉的。其形象據《觀無量壽經》載,身放紫金色光,法相與裝飾皆同於觀音菩薩。二者的主要區別是:大勢至菩薩頭上的寶冠有定瓶為標志,而觀音菩薩頭上的寶冠則以一小化佛為標志。作為阿彌陀來迎時的隨侍,觀音菩薩手拿金蓮台,大勢至菩薩則合掌。
其實菩薩真身,本沒有真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