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葯材真假優劣怎麼分辨葯師傳授2個挑選技巧
「葯食同源」是華人 社會 長久存在的 養生 飲食文化與膳食習慣,國人常將部分中葯材作為葯膳、食品原料,製成各式食品。但是,你知道中葯也有真假之分嗎?究竟想要確保吃下肚的中葯真的安全該怎麼做?就讓我們聽聽專業葯師有何建議吧!
別碰來路不明的中葯材恐藏染色、漂白、重金屬超標疑慮
葯師表示,受到氣溫驟降、國人冬令進補文化的影響,使中葯的需求也增加。而為了賣相好、長時間保存,常有不肖業者將中葯熏硫、染色;或為了達到漂白、預防蟲蛀、殺菌防霉等功效,在中葯材加工過程中使用二氧化硫熏制,更別提還可能伴隨有假貨問題的發生。
若食入過量,不但可能會造成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症狀,某些來源不明的葯材,可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屬。若經長期連續攝食,恐使金屬元素蓄積在人體內,引發免疫系統功能病變及肝、腎功能受損,對人體危害相當重大。
中葯材真、偽、優、劣怎分辨?葯師傳授2挑選技巧
葯師指出,市面上一種葯材常有多種的品質,而根據真、偽、優、劣,品級差別很大,功效往往不同,要使用正確,才能達到最佳的療效。不過,民眾到底該如何挑選才對呢?葯師表示,其實只要掌握以下2大基本原則,就能安心使用中葯,並達到強健補身的效果。
《慎選購買場所》
傳統飲片也就是經過炮製的葯材,最好到有信譽、重視衛生且具有合格販售證明的中西葯局或中葯房選購,多觀察葯材是否冷藏保存、配葯的人抓葯時有無配戴口罩、手套。並以肉眼觀察葯材,若是顏色太鮮艷,或純白無瑕的中葯很可能有問題,並看看有無發霉、蟲蛀、蟲卵、灰塵附著。
同時還可以聞聞看葯材味道,中葯材都會散發出獨特的香味,若是聞起來沒有味道,或是有過度不自然的香味,會有霉味或是走油的氣味,都可能有問題。
也可以試著用手觸摸中葯材的質地,新鮮的葯材絕對不會是濕濕黏黏的,外觀摸起來一定是乾燥的。除此之外,另一保險的方法,就是請信任的中醫師或葯師推薦值得信任的中西葯局或中葯房購買。
《留意葯材包裝》
安全葯材會標示廠商名稱及地址等,且有葯材溯源及合格檢驗報告,包含二氧化硫、黃麴毒素、重金屬、農葯等殘留容許量須符合政府規定。這些資訊可透過手機QR Code取得,可便利讀取「葯材產地」與「檢驗資訊」,一般民眾也能快速的了解到品管過程與結果。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要隨意聽信推薦,購買不明來源、不完整包裝或標示不清之商品,以確保自己的 健康 與權益。
【葯師小叮嚀】:
最後,葯師也提醒,中葯畢竟還是葯,即使相對安全、副作用較低,但過度吃補卻可能增加身體負擔。建議民眾若有感冒發炎、口乾舌燥、失眠、便秘等問題時,切記不宜吃溫補葯膳。
其他特殊體質像是,孕婦、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者,因身體狀況不同於常人,也建議在服用任何葯膳、食療前,還是要先咨詢專業醫師或葯師,釐清適當於否。了解自己的 健康 狀況和生理需求,不過度依賴所謂的補品,建立正確 健康 飲食觀念,才是聰明的飲食之道。
⑵ 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
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
隨著中醫葯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中葯治療疾病和其保健作用越來越認可,中葯飲片的需求量也隨之不斷增加,甚至出現了對名貴葯材的追捧,從而使一些不法之徒乘機發不義之財,以差充好,以假當真,甚至圖財害命。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歡迎閱讀。
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
黨參中摻土牛膝,黨參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頭部有獅子盤頭蘆,根頭下有緻密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體之半,全體有縱紋,散在有眉狀的疤痕,支根斷落後常見黑褐色膠狀物,斷面黃白色有裂或菊花紋,中央有黃色圓心,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偽品:外皮黃色或棕黃色,根頭部無獅子盤頭蘆,而具地上莖葉殘基,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表面有明顯的橫向皮孔,質柔軟,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間本心黃色,味微甜後而苦。
枸杞子中摻土枸杞,土枸杞個小,皮薄籽多。
紅參表面紅棕色半透明微有光澤,質堅硬,有韌性,折斷面紅棕色較平坦,角質狀,無木質芯,味甘微苦,多有「蘆頭」,蘆上可見「蘆碗」,常有「黃馬褂」。而蒸乾的紅蘿卜無「蘆頭」,更無「蘆碗」,粉質易折,斷面雖平坦,但可見有澱粉樣顆粒散落,表面無「黃馬褂」,自上而下有環狀紋,味甘不苦。若加水略潤呈糊狀表面。其它肉質根莖的蒸干品外觀看似紅參,但多中空或有木質芯。紅花常見摻入紅色「四季菊」(菊科植物,多為家庭觀賞花卉)的乾燥花瓣。紅花加入水浸泡後,對光透視水呈金黃色,紅花顏色不但不褪反而更加鮮艷。而四季菊花瓣水浸後色褪或暗紅色。
天麻常見摻入蒸干捏製成形的「旱薯」(薯蕷科植物,農家多以為食),天麻有「鸚哥嘴」,末端有圓臍形皰痕,淡黃色,略透明或半透明,質堅硬,不易折斷,表面有縱皺紋。而蒸干捏製成形的偽品易折,斷麵粉質,不透明,表面皺紋不自然,少數為了增重,還常有在天麻中扎入鐵釘或鐵絲者,折斷便知。
阿膠常見摻入其它動物皮或肌腱製成的膠。成品阿膠多為長方形塊狀,表面棕黑色,平滑有光澤。
西紅花為鳶尾科植物番紅花的乾燥柱頭,始載於《本草綱目》,又名番紅花,主產於西班牙等西方國家,其色暗紅,故名。因為進口葯材,葯源稀少,價格昂貴,市場上發現的偽品較多,如以蓮須切絲染色而成、紅花及化學紙漿做成的管狀花等,有的全部為偽品,有的將偽品摻雜在西紅花內充做西紅花使用,嚴重影響醫療效果,危害人類健康。
何首烏有赤、白兩種。以赤者為佳,赤首烏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綞形,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斷面千紅棕色,有粉性,皮部有「雲錦花紋」,氣微、味微苦澀;白首烏呈長圓柱形或長方綞形,表面土黃色或淡黃棕色,斷面類白色、粉性,有用「紅葯子」、「硃砂七」充當何首烏的。當歸里混獨活,當歸外皮細密,黃棕色至深棕色,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濃郁香氣,用舌舔有甜味;而獨活色深,斷麵灰白色,氣濁。
麥冬正品:紡錘形,兩端略尖,較瘦,中柱較粗,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6~22個,其他性狀見葯典。
偽品:性狀與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兩端較鈍圓,比較胖,中柱細小,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0多個。
桔梗正品:根莖有蘆頭,上面生有多數半月形蘆碗,表面白色或淡黃色,細嫩,全體有皺紋和須根痕,質輕易折斷,斷麵皮層為白色,木部黃色,棕色形成層明顯,整個斷面似菊花紋,習稱「金井玉蘭」,味微甜而後苦,有菊糖反應。
偽品:無蘆頭,頂端可見地上莖殘基,表面栓皮已颳去顯類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殘痕,較粗糙,全體有扭曲的.縱溝紋,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相間,為異型維管束,味微苦而麻舌,無菊糖反應。
胖大海正品:橢圓形,表面皺紋粗而疏,手搖無響聲,水浸泡膨脹呈海綿狀,膨脹速度較快,其體積比干品大2.5~3倍。
偽品:類圓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細密的網狀紋,手搖有滾動聲,水浸泡呈現海綿狀,但膨脹速度緩慢,其體積比干品大1.5~2倍。
山甲摻假:為鹽、礬。砂燙後取出放入重鹽水或白礬水內浸泡撈出晾乾,用塑料做的。
識別:日光下細看錶面有一層亮晶晶的白色物,用舌舔之,有明顯的鹹味或苦澀味;塑料做的,用火燒之即可鑒別。
金銀花摻假:噴灑高糖水,噴灑糖蜜混合水,附加黃褐色細砂或玉米面類雜質,噴灑鹽水。
識別:用手抓起,緊握則發現下列情況:質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為高糖水;有濕感為鹽水;手感有粉狀物附著,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類雜質;成團狀或極緩慢的鬆散開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類雜質。
茯苓摻假:一般產地加工沒有假貨,多為市場上葯販子自製假貨混入,假貨所有原料多為碎雜的茯苓面加麵粉等加工製成,為不規則塊狀混入茯苓中。
識別:外觀:真品為較規則的塊狀或片狀,表面緻密平坦或不規則的多稜角塊狀,白色或偶有帶粉紅色;假品一般無片狀,只有六棱體或多稜角不規則塊狀,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帶有粉紅色。
口嘗: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磣感或可見緊挾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磣者亦無明顯砂石狀物。
浸泡:真品經浸泡煎煮,除膨脹外,一般保持原物狀,不散碎;假品經浸泡或煎煮即溶化為碎顆粒或團粉狀。不再保持原物形狀。
冬蟲夏草摻假:一般摻假為中間插有木棍或鐵絲。
識別:用手將冬蟲夏草折斷處掰開,即可發現。也有用僵蠶冒充的,或用面做的。
雞內金摻假:主要是摻有鴨內金。
識別:雞內金較輕,個體較小,質酥脆,色黃,砂燙後起凸明顯,鴨內金較重,個體較大且厚,質堅硬,色綠,砂燙後不易凸。
全蠍摻假:鑒於加工特點,其摻假一是潮濕,二是鹽多,三是全蠍腹內有金屬或其他填充物。
識別:潮濕和鹽分直觀可見,腹內金屬物等可觀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開檢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⑶ 中葯鑒別方法是什麼
對中葯材進行快速檢驗除了可以利用熒光分析法等現代方法以外,還可以採納傳統的一些有效手段。而且,這些傳統手段一般都比較簡便,連水與火這樣的常見物質都能夠起到鑒別真偽的作用。下面我為您呈獻詳細內容。
中葯鑒別方法
一、水試法
1.牛黃:加清水調和,塗於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
2.蘇木:投入熱水中,浸液呈鮮艷的橘紅色。
3.秦皮:加熱水浸泡,浸出液在日光下可見碧藍色熒光。
4.蟾酥:斷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狀。
5.胖大海:熱水浸泡膨大呈海綿狀,可達原體積的8~10倍。
6.熊膽:投入清水杯中即可見旋轉並呈黃線下沉而不擴散。
二、火試法
1.青黛:用微火灼燒,有紫紅色的煙霧產生。
2.馬勃:置火焰上輕輕抖動,即可見細微的火星飛揚,熄滅後,產生大量白色濃煙。
3.海金沙:取少量撒於火上,即發生輕微爆鳴及明亮的火焰。
4.血竭:本品粉末置白紙上,用火隔紙烘烤即熔化,但無擴散的油跡,對光照視呈鮮艷的紅色,以火燃燒則產生嗆鼻的煙氣。
其他中葯鑒別方法
眼看主要觀察葯材的外形、色澤、表面粗細、斷面的紋理等方面。每一種葯材都有一定的外形特徵,如川芎的根莖為不整齊的結節狀團塊,何首烏橫斷面由三生維管束形成的“雲錦花紋”;通過對葯材表面顏色的觀察,可以分辨出葯材的產地和質量的好壞,如內蒙甘草,表面棕紅色質優。斷面的結構、顏色與葯材的特性直接有關,如大黃斷面的“高粱渣”、“錦紋”。
手摸主要體驗葯材質地輕重、堅實、松軟、老嫩、滑澀等,如萆,綿的質輕泡綿軟,粉的質稍堅脆,有彈性。
鼻子嗅、口嘗主要體會葯材的氣味,如訊麝香氣香竄而持久;當歸、獨活外形相似,但當歸味甜而微苦,獨活微苦而麻辣。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另外,傳統鑒別還用了一些簡單的理化方法,如西紅花浸水以後呈一條黃色直線下沉,並由底部慢慢擴散,使水雜成黃色,偽品水溶液為紅色;又如面草霜撒於水上,則浮於水面,經久不沉,水不變色,如有下沉,則說明摻有雜質,而偽品很快下沉,水變褐色。
中葯的傳統鑒別方法,方便實用,極為寶貴,但因歷史條件所限,允免有些局限性。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此提供了許多科學方法,因此,將這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可進一步提高鑒別的准確性。
⑷ 中葯飲片真偽辨別方法
中葯飲片真偽辨別方法
你知道中葯飲片真偽辨別方法有哪些嗎?你對中葯飲片真偽辨別方法了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葯飲片真偽辨別方法,歡迎閱讀。
一、模 制
即根據一些葯材的形狀先製成一定的模具,然後用其他材料入模具壓制。如用澱粉、石膏粉調制入模製造「冬蟲夏草」,以聚氯乙烯塑料熔化入模製「金錢白花蛇」、「珍珠」,甚至有人用模具生產「千年人形」何首烏。
二、造 形
將一些物品經過刀刻定形,再打光、染色或縫合加工成一定形狀,冒充正品葯材。如將園參中細長者經過整形,冒充山參及移山參;以莪術、白及等的塊莖刀刻定形後,加黃泥、明膠打磨充三七;用麝皮毛包裹動物肌肉、內臟粉末、蛋黃等縫製成類圓形毛球狀物充毛殼麝香;以鹿毛皮形成多分枝角狀,灌骨膠成形後充鹿茸;以雞蛋、明膠等物質加工成菜花狀團塊,充紫河車。
三、染色或漂白
已發現有染色現象的中葯飲片品種,染紅的有紅花、西紅花、血竭、五味子、硃砂、酸棗仁、花椒等,染色材料有胭脂紅、赤蘚紅、酸性紅、蘇丹紅IV、大紅粉(金光紅)等;染黃的有元胡、黃柏、黃連、黃芩、姜黃、蒲黃等,染色材料有檸檬黃、金橙Ⅱ、金胺O等;染黑的有制川烏、制草烏、制首烏、膽南星、黑芝麻等,染色材料有氧化鐵紅、鐵黑、墨汁等。這些染色材料都是化工染料、塗料或顏料,對人體危害極大。
已發現有漂白現象的中葯品種有秦艽、川貝母、浙貝母、鹿角、半夏、金銀花等,漂白劑通常用雙氧水、硫磺、吊白塊(亞硫酸氫鹽+水)。漂白過的中葯飲片常因漂白過度,漂白劑滯留較重,使飲片蒼白失真或久儲發黃,且多帶有刺鼻的異臭。
四、加料增重
常用的手段有3種:
一是摻入細沙、小石子或麵粉類異物,如菟絲子,海金沙等細粒狀飲片;或拌入麵粉或澱粉,如白菊花、金銀花、蒲黃等;
二是用白礬水、硫酸鎂水、糖水等飽和溶液或膠水浸泡以增重,如炮山甲、雞內金、黃連、五靈脂、小通草等;
三是給動物葯材的活物餵食夾帶砂泥的餌料,待喂飽後殺死以增重,如土鱉蟲、全蠍、海馬、地龍、僵蠶(用家蠶喂飽燙死冒充僵蠶)。此外,還有紅參摻糖增重,用金屬粉或釘子混入冬蟲夏草,或將其他動物肌肉塞入蘄蛇皮下來增重的惡劣行徑!
五、摻雜使假
較常見的情況是真貨假貨混雜、優劣商品相摻、新貨久貨互拌 (舊貨大多呈現變色變質樣)。
最常見的品種有:
川貝母摻入一定比例的平貝、皖貝或新疆貝;將部分桃仁或已嚴重泛油的杏仁混入,作苦杏仁葯用;蒲黃混入大部分非葯用部位花絲和花葯(應為花粉);將皂角刺混進大量偽品山皂刺或莖枝;將半夏中摻入水半夏;柴胡中摻入錐葉柴胡或其他混淆品;當歸摻入歐當歸;酸棗仁摻入滇棗仁;鹿角飲片摻入牛骨或其他鹿角切片;西紅花摻入紅花或經染色的蘿卜絲等假冒材料;玫瑰花摻入野薔薇;血竭摻入國產品龍血竭,或摻進染色的松香等材料冒充。
六、葯渣再用
葯渣再用是指將那些已經提取過的葯材廢料再次作為飲片商品出售的情況。如曾經泡過葯酒的人參、鹿茸、冬蟲夏草,熬過山楂汁的山楂飲片,煮過的鹿茸片渣等。這些葯渣中的有效物質已被提出利用,其葯效可想而知!雖有葯形,終無葯實。
七、變質粉飾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明確規定,不能葯用的變質葯品列入假葯處理。但一些利慾熏心者卻將變質的飲片加以粉飾掩蓋,將嚴重變質的飲片再加水煮、切片或再經炒制增色。如將變質的金銀花、太子參等葯材噴水後,把碾細的黃土粉拌入葯材表面套色;將種子、果實類中葯以油洗後蓋面上光;將變質、發霉的.梔子、大黃、山楂等炒成炭葯使用;將霉變的紫菀、麻黃、甘草、黃芪等進行蜜炙掩蓋;更多的則是把已嚴重霉變的飲片淘洗後再乾燥使用。
眾所周知,服用變質葯品將增加毒副作用,如走油酸敗飲片易引起急、慢性腸炎,導致腹瀉;化學染料易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畸, 甚至致殘、致癌;漂白劑易引起過敏、哮喘等;SO2的危害在於肝臟損傷,引起慢性鼻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吊白塊易引起鈣缺失,其次對胃腸道的刺激,對呼吸、消化系統均有危害。
帶大家認識下常見中葯材的優劣鑒別:
1、冬蟲夏草
體形如蠶,表面粗糙,環紋明顯,乾燥蟲草質脆,易折斷。蟲草折斷後,斷面有一個小中空或淡灰色的小馬蹄形印跡。蟲草整枝形多為細長或略彎曲形。真正的冬蟲夏草在密封後打開,聞起來有比較濃的腥氣味,淡草茹味。在購買葯用冬蟲夏草時,應選擇色澤正常、發育良好、無病蟲害、無殘缺、無畸形、質地良好而又乾爽者。
2、鹿茸
優:體輕,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咸。表面密生紅黃或棕黃色細茸毛,皮茸緊貼,不易剝離。鹿茸以粗壯、挺圓,頂端豐滿,毛細柔軟,色紅黃,皮色紅棕,有油潤光澤者為佳。鹿茸片呈圓形或橢圓形,外皮紅棕色,斷面蜂窩狀,組織緻密者為佳。
劣:是用動物毛皮包裹動物骨膠等仿造的,類似圓形,但厚薄不均,外皮呈灰褐色,切斷面棕紫色,無蜂窩狀細孔,偶有圓點、體重、質堅韌、不易切斷、氣淡。
3、藏紅花
優:一頭大一頭小,頭尾自然過度成喇叭狀,花香濃郁, 很特別,取兩三根浸入水中,可見橙黃色成直線下降,水染成金黃色,花不褪色,無粉狀沉澱,有沉澱定是摻雜。
劣(假):形狀不規則,頭尾過度不自然,味道淡,水泡後短時間花變色,或者變碎。市場常加加重粉,辨別時將花拿起常發現白色粉末。
4、天麻
優質:體型稍短,呈長橢圓形,「冬麻」皺紋細而少外觀飽滿,色黃白,體厚而堅實。以肥大堅實者為優,「春麻」皺紋粗大外皮多未去凈,體輕,質松泡,斷面常中空。
家種:體型稍大,呈扁圓形而偏薄,多近似於長條形。
5、山葯
懷山葯:葯用價值高,質堅粉足,經脫水後表面褶皺,久煮不散,味香、微甜、口感特好,粘液質少。
劣:常用硫磺熏制,色白且味酸。
6、百合
優:個頭大、片長、肉厚、心實味甘,營養成分豐富,葯用成分高。
劣:個頭小,片短,肉薄,為保證色白而熏硫顏色統一,味酸、或有刺鼻氣味。
7、黨參
優:產自甘肅,有細密橫紋,「身長粗壯肉質厚,味清甜潤嚼無渣。」
劣:多為黨參節,質硬脆,等級低,味酸,市場常熏硫,顏色較好,或有刺鼻氣味。
8、黃芪
優:以甘肅、內蒙為好,「金盞銀盤菊花心」。
劣:片型較大,採用壓制以加速乾燥,但經壓制後有效成分流失,或熏硫,豆腥味淡,味酸。
9、麥冬
優:產自四川綿陽,呈紡錘型,色黃白,味甘微苦,嚼之發粘,質柔韌,斷面黃白色,中央有細小木心。以肥者為好。
劣(假):熏硫後色白且均勻,味酸,質硬脆,中央無細小木心。
10、何首烏
優:上等黑豆作輔料,反復蒸曬4次至內外色一致(黑豆汁完全吸透),質堅硬,味苦而澀。
劣:非正品或摻雜(首烏藤等),炮製輔料不是採用黑豆制,炮製不到位,外表呈棕褐色,輔料未吸透,導致內外顏色不一致。味淡。
11、熟地
優:「黑如漆、光如油、甘如飴」。即內外全黑,表面有油光,味道甘甜,嚼之無砂粒感。
劣:表面呈黃褐色,切開後內部為棕褐色,有泥沙,葯效差,有的還含有沙子。
12、金銀花
優: 金銀花顏色偏綠,聞起來清香撲鼻,握之干凈者為佳。
劣(假):金黃色,聞起來有一股硫磺味道,則很可能就是硫磺熏蒸過的。或者用山銀花假冒,山銀花外形彎曲,顏色偏褐,花蕾較癟,個頭較金銀花為小,氣味沉著一些。
13、玫瑰花
優:充分膨大但未開的花蕾,香氣濃郁,蕾托柄為短圓形,顏色較深。沖泡後玫瑰花本身顏色變淡,湯色為黃色、透明,聞起來有玫瑰花香味。
劣:經染色後色澤鮮艷,沖泡後顏色鮮紅,或慘雜月季花,蕾托柄較細長。
;⑸ 如何鑒別真假鎖陽鑒別真假鎖陽的方法介紹
1、聞氣味
真正的鎖陽是一種味道很清香的中葯材,每次購買的時候可以用氣味來進行鑒別,如果是發覺鎖陽沒有任何的味道的話那就說明是一種假貨。
2、眼睛觀看
真正的鎖陽外觀是會呈現扁圓形的,而且表面也會呈現紅棕色還有深棕色的,特別是會呈現不規則的凹陷,質地也是非常堅硬的,有的鎖陽也會出現三角形的鱗片;如果是假的鎖陽沒有這樣的特徵,而且顏色也不會呈現紅棕色等。
3、口感
真正的鎖陽味道是帶有一點點的甜味的,而且也帶有中草葯的苦味的,而且放在口裡嚼的話也會越來越清香,如果是假的鎖陽吃起來就不會有這樣的甜味的,而且每次咀嚼起來的時候口感都不是特別好,發硬。
4、中葯化學鑒定方法
這種方法是可以採用化學鑒定能辨別鎖陽的真假的,也就是取鎖陽的浸出液一毫升,然後加入適量的化學制劑,在水浴當中加熱三分鍾,如果是變色呈現藍紫色就是正品。
⑹ 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
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來源、產地、商品規格、用葯習慣的炮製方法等因素,產生了同一品種在形態特徵上的差異、葯材與飲片在形態特徵上的差別,有的同一飲片又常是由多個品種混合而成,所以對真偽鑒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歡迎閱讀。
01牢記葯材主要特徵
要想區分各種葯材的真偽優劣,首先要努力學習中葯鑒別的基礎理論知識。同一種葯材,無論產地有什麼變化,規格有什麼標准,其主要特徵不會起根本的變化。每一種葯材都有其各自區別與其它葯材的主要特徵。這些特徵,是我們監管人員做好真偽鑒別必備的基本功。
形狀鑒別:防風的「蚯蚓頭」;潞黨參的「獅子盤頭蘆」;野人參「蘆長碗密棗核丁,緊皮細紋珍珠須」;海馬的「馬頭蛇尾瓦楞身」;蘄蛇的「翹鼻頭」。「方勝紋」。「連珠斑」。「佛指甲」;天麻的「鸚哥嘴」「肚臍眼」;檳榔的「大理石樣花紋」。
顏色鑒別:丹參紅色,黃連黃色,紫草紫色,烏梅黑色,血竭黑似鐵,研末紅似血。
質地鑒別:南沙參「松泡」;山葯富「粉性」;當歸「油潤」;鬱金、「角質有光澤」。
斷面鑒別:杜仲折斷時有膠絲相連;黃柏折斷面是纖維性,裂片狀分層;苦楝皮折斷面分為多層薄片,層層黃白相間;大黃在光下有「星點」;何首烏可見「雲錦狀花紋」;蒼術有「硃砂點」「起霜」現象。
氣味鑒別:肉桂的濃烈特殊香氣;阿魏的'大蒜樣臭氣;苦杏仁的苯甲醛樣香氣;穿心蓮苦至咽喉,經久不衰。
02注重葯材之間的比較
市場上銷售的多為中葯飲片,是將完整葯材通過凈制、切制或炮製製成一定的規格,故飲片不同於完整葯材的鑒別特徵,改變了形狀、大小、顏色、甚至氣味,加之機器切片改變了原手工飲片,這樣將相似葯材飲片進行比較尤顯重要。在日常監管工作,要勤看多比較,從比較中找出葯材之間的主要不同特徵,關於分析總結,不斷積累中葯飲片外觀鑒別經驗。
原葯材與飲片相似的類型有些葯材與其飲片在外形基本相似(主要是花草類中葯),記憶葯材本身的特徵及其不同點,就可正確認識中葯。如徐長卿與白薇,二者根莖切面同為結節狀,根表面淡黃棕色,橫切麵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主要區別是徐長卿根莖結節小,有丹皮樣香氣,味辛而麻舌;白薇根莖結節粗大,無香氣,味微苦。又如地骨皮和香加皮,二者同為捲筒狀或槽狀,表麵灰黃色或灰棕色,質輕脆易折斷。主要區別是地骨皮橫切面明顯分為內外兩層,無香氣;香加皮橫切面為黃白色,有濃厚的香氣。
葯材本身不相似,但飲片相似的類型本類型應以記憶飲片特徵及其不同點為主,輔助葯材本身的特點。如前胡與防風,飲片同是表麵灰棕色,根頭片表面具密集細環紋及纖維狀毛,切面有菊花心,棕色油點。主要區別是防風切麵皮部有較多放射狀裂隙,組織疏鬆,有清香;前胡根頭處表的殘留有淺紫色片狀葉鞘(紫花前胡),切面少裂隙,組織緊密,有油膩。
葯材名稱相近,功效相似的類型如草烏、川烏,均是經加工後的橫切片或縱切片,類圓形或圓錐形,表麵灰黑或灰褐色,角質樣,維管束呈點狀或條狀突起。主要區別是草烏飲片常因粉性差而干癟,頂端無或偶有殘留莖基,切面無纖維狀突起。
03掌握葯材經驗鑒別方法
老葯工們在我國傳統醫葯寶庫中積累了豐富的鑒別經驗,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除了掌握上面提到的外觀鑒別方法和經驗鑒別術語外,還要掌握某些葯材的水試及火試方法。我們在日常監管工作中要多向他們學習,虛心請教,不斷提高鑒別能力和水平。
水試方法:某些葯材遇水能產生特殊現象,如西紅花加水泡後水溶液成黃色;秦皮浸出液在日光下呈碧藍色熒光;葶藶子、車前子加水浸泡,種子粘滑,體積膨脹;天然牛黃水濕後有「掛甲」現象;蘇木投入熱水中水溶液變成紅色;乳香加水研磨後呈白色乳狀液,而沒葯加水研磨後呈黃棕色乳狀液;青黛放入水中後水不染色,且漂浮於水面之上。
火試方法:有些葯材用火燒,能產生特殊的氣味、顏色、煙霧、閃光和響聲等。如降香用火燒則香氣濃烈,有油流出,灰為白色;海金砂點燃發出爆鳴聲和閃光;青黛燃燒有紫紅色煙霧冒出;將燒紅的針插入牛黃中,牛黃分裂成層,呈片狀,氣香。
1 葯品真偽鑒別
1.1 麥冬與偽品 正品:紡錘形,兩端略尖,較瘦,中柱較粗,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6~22個,其他性狀見葯典。偽品:性狀與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兩端較鈍圓,比較胖,中柱細小,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0多個。
1.2 桔梗與偽品 正品:根莖有蘆頭,上面生有多數半月形蘆碗,表面白色或淡黃色,細嫩,全體有皺紋和須根痕,質輕易折斷,斷麵皮層為白色,木部黃色,棕色形成層明顯,整個斷面似菊花紋,習稱「金井玉蘭」,味微甜而後苦,有菊糖反應。偽品:無蘆頭,頂端可見地上莖殘基,表面栓皮已颳去顯類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殘痕,較粗糙,全體有扭曲的縱溝紋,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相間,為異型維管束,味微苦而麻舌,無菊糖反應。
1.3 胖大海與偽品 正品:橢圓形,表面皺紋粗而疏,手搖無響聲,內有子葉二片,大而菲薄,有二片胚乳,水浸泡膨脹呈海綿狀,膨脹速度較快,其體積比干品大2.5~3倍。偽品:類圓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細密的網狀紋,手搖有滾動聲,內有子葉二片肥厚,無胚乳,水浸泡呈現海綿狀,但膨脹速度緩慢,其體積比干品大1.5~2倍。偽品:扭曲成繩狀,外皮光滑,不易層層剝離,而易縱離,表面淺灰棕色無地衣斑塊,皮孔少而大並有三角形葉痕,淺棕色圓形突起,皮孔少,質堅韌不易折斷,味苦微澀,水浸液淺黃棕色無熒光,顯微特徵: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
1.4 黨參與偽品 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頭部有獅子盤頭蘆,根頭下有緻密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體之半,全體有縱紋,散在有眉狀的疤痕,支根斷落後常見黑褐色膠狀物,斷面黃白色有裂或菊花紋,中央有黃色圓心,有特殊香氣,味微甜。偽品:外皮黃色或棕黃色,根頭部無獅子盤頭蘆,而具地上莖葉殘基,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表面有明顯的橫向皮孔,質柔軟,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間本心黃色,味微甜後而苦。
1.5 蘇木與偽品 正品:黃紅色至棕紅色,水浸液呈桃紅色,加幾滴石灰水即顯玫瑰色。顯微特徵:有晶鞘纖維。偽品:紅紫色或棕紅色,水浸液呈淡棕黃色,加幾滴石灰水即顯淺黃色,加酸顯黑綠色。顯微特徵:無晶鞘纖維。
2 葯品摻假識別
2.1 摻假:(1)為鹽、礬。砂燙後取出放入重鹽水或白礬水內浸泡撈出晾乾。(2)用塑料做的。識別:(1)日光下細看錶面有一層亮晶晶的白色物。(2)用舌舔之,有明顯的鹹味或苦澀味。(3)塑料做的,用火燒之即可鑒別。
2.2 柴胡 摻假:(1)非葯用部分,柴胡葯用部分為根部。商品飲片中常混有地上莖。(2)其他假葯:A、棉花莖稈及葉柄:表面紅棕色有短距毛,斷面黃白色,木質實心。B、花生秧子桿枝梗:表面黑褐色或黑綠色,披短距毛,斷面中空。以上非葯用部位和假葯常與柴胡混合後切片冒充真品。識別:柴胡為地下根,具纖維性,切片後觀察飲片常見類網狀紋孔。上述偽品不見網狀紋孔,多為木質實心或中空。
2.3 金銀花 摻假:(1)噴灑高糖水。(2)噴灑糖蜜混合水,附加黃褐色細砂或玉米面類雜質。(3)噴灑鹽水。識別:用手抓起,緊握則發現下列情況:(1)質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為高糖水。(2)有濕感為鹽水。(3)手感有粉狀物附著,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類雜質。(4)成團狀或極緩慢的鬆散開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類雜質。
2.4 茯苓 摻假:一般產地加工沒有假貨。多為市場上葯販子自製假貨混入。假貨所有原料多為碎雜的茯苓面加麵粉等加工製成。為不規則塊狀混入茯苓中。識別:(1)外觀:真品為較規則的塊狀或片狀,表面緻密平坦或不規則的多稜角塊狀,白色或偶有帶粉紅色。假品一般無片狀,只有六棱體或多稜角不規則塊狀,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帶有粉紅色。(2)口嘗: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磣感或可見緊挾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磣者亦無明顯砂石狀物。(3)浸泡:真品經浸泡煎煮,除膨脹外,一般保持原物狀,不散碎。假品經浸泡或煎煮即溶化為碎顆粒或團粉狀。不再保持原物形狀。
2.5 冬蟲夏草 摻假:一般摻假為中間插有木棍或鐵絲。識別:用手將冬蟲夏草折斷處掰開,即可發現。
2.6 雞內金 摻假:主要是摻有鴨內金。識別:雞內金較輕,個體較小,質酥脆,色黃,砂燙後起凸明顯。鴨內金較重,個體較大且厚,質堅硬,色綠,砂燙後不易凸。
2.7 全蠍 摻假:鑒於加工特點,其摻假一是潮濕,二是鹽多,三是全蠍腹內有金屬或其他填充物。識別:潮濕和鹽分直觀可見,腹內金屬物等可觀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開檢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⑺ 常見中葯滋補品如何鑒別真偽
常見中葯滋補品如何鑒別真偽
你知道常見中葯滋補品如何鑒別真偽嗎?你對常見中葯滋補品如何鑒別真偽的方法了解嗎?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常見中葯滋補品如何鑒別真偽的知識,歡迎閱讀。
阿膠
一是看外觀:真品阿膠是棕褐色或棕黑色,形狀平整,表面光滑有光澤,對光看時邊緣是半透明的;假阿膠通常是烏黑色,沒有光澤,表面不平滑甚至有凹洞。
二是用手掰:真品阿膠質地脆硬,掰時不會彎曲,容易斷裂,斷面沒有孔隙;而假阿膠質地不脆、易彎曲、不易折斷,斷面黏膩,斷面有時有小孔。
三是聞氣味:真品阿膠有輕微豆油香味,感覺清香微甜;假阿膠則有濃郁的腥臭味。
此外還有一個小竅門,把阿膠砸碎後放入杯中加一些開水,然後蓋上蓋子放置幾分鍾後打開,正品的液體清澈,假阿膠則渾濁甚至是乳液狀。
提醒大家:阿膠雖然屬葯食同源的中葯材,但並不是人人適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適的人群,身體有內熱的人以及處於生理期女性都不適合服用阿膠哦。
燕窩
一看:燕窩應該為絲狀結構,由片塊狀結構構成的不是燕窩。購買燕窩時不要過於貪白,如果買一斤燕窩所有顏色都是一抹色的白,肯定是漂白燕窩;
二聞:真正的燕窩干貨不會有很濃烈的氣味,反而有「氨」的氣味。只有充分浸泡好,燉好的燕窩才會有蛋白的香味。注意,只可能是蛋白香味,而不是網上說的什麼水果、椰子…等等味道。所以識別燕窩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一聞.沒泡前有氨味(也有稱之腥味和化學味),燉好後有蛋清腥香味。味道會有談有濃,但必須要有,這就不會假了。
三拉:取一小塊燕窩用水浸泡,松軟後取絲條拉扯,彈性差,一拉就斷的為假貨;用手指揉搓,沒有彈力能搓成糨糊狀的是假貨。
冬蟲夏草
真品蟲體似蠶,長3~5cm,直徑3~8mm;外表黃棕色至土黃色,粗糙,環紋明顯。頭部紅棕色,長有子座;
胸腹部深黃色至黃棕色,胸節3,胸足3對,腹節10,腹足5對,中部4對明顯;
表面有環節20~30;質脆,斷面淡黃色。子座細長圓柱形,稍扭曲,一般比蟲體長,表麵灰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頭部稍膨大;
質柔韌,斷面類白色,似纖維狀。氣微腥,味微苦。
假品亞香棒蟲草:外形與冬蟲夏草相似。氣香、蟲體味微咸,子座微淡。蟲體斷面疏鬆或空癟,黃白色,中央有稍明顯灰棕色'一'字紋;
涼山蟲草:蟲體粗短,表面棕黑色,足不明顯。環紋眾多,被銹色絨毛,子座長,大大超過蟲體,可達30厘米,分枝纖細而曲折,子實體頭部圓滿柱形或棒狀。
地蠶:呈梭形,略彎曲,外表呈淡黃色或灰黑色,只有根痕環節2一11個,質脆,斷面類白色。用水浸泡易膨脹,呈明顯結節狀。
蛹草:習稱北蟲草,蟲體呈橢圓形的蛹,子座頭部橢圓形,頂端鈍圓,無不孕端,橙黃或橙紅色,柄細長,圓柱形。
分枝蟲草:外表呈黃綠色,子座單生或分枝,長5~8厘米,柄多彎曲,黑色,有縱皺或棱,上部光滑,下端有細絨毛。子實體頭部短圓柱形,茶褐色。
用玉米粉、麵粉、石膏等加工壓模偽充蟲草:此種偽品形體較粗大,外表呈黃白色或棕紅色,蟲體光滑環紋明顯,斷面整齊,淡白色,體重,久嘗粘牙。子實體無細小的縱向皺紋;摻雜蟲草。有的在蟲草斷體中用鉛絲連接,有的混入重金屬等,以圖增加重量。
三七
一是外形紡錘形至類圓柱形,表面黃棕色至棕黑色,有橫長皮孔及斷續縱皺紋。
二是折斷麵皮部與木部常分離,具放射狀紋理。
三是有人參樣氣味,味微苦甘。
老葯工概稱之為「銅皮鐵骨獅子頭」。
偽品區分要點:
藤三七:形似三七,但質較脆,嚼之粘滑。
莪術仿製品:有製作痕跡,具姜氣味。
木薯粉偽製品:無栓皮,質堅實,嚼之味苦粘牙。
此外,三七內鑲插鐵絲鉛粒,擊碎驗看,即可識別。
銀耳
一看:乾燥,色澤潔白,肉厚而朵整,圓形傘蓋,直徑3厘米以上,無蒂頭,無雜質,則為優質銀耳;色白而略帶米黃色,整朵,肉略薄,直徑1.3厘米以上,無蒂頭,無雜質,則為普通銀耳;色白或帶米黃色,但不幹燥,肉薄,有斑點,帶蒂頭,有雜質,朵形不正,直徑1.3厘米以下,則為較差銀耳。
二摸:乾燥的銀耳體輕,質硬而脆。未乾透的銀耳不但分量重,而且容易發霉變質。劣質銀耳用手摸時,觸之稍有粘手之感。
三嘗:有的人為避免銀耳發霉,使其色潔白,便用硫磺熏制。熏制後的銀耳初時潔白誘人,但久放後變深黃色或發紅,發性也差,煮不糯。在選購時,若取少許銀耳花放入口中,舌尖有刺辣感,為硫磺熏過;未熏過的無異味。
四聞:銀耳無特殊氣味,凡有微酸或有霉味的是因為貯藏過久、受潮發霉所致,不宜購買或食用。
此外,還有很多中葯材遇到水就能立刻驗明正身。
紅花(菊科植物紅花的乾燥花):用水浸泡後,水變成金黃色,花不褪色;
胖大海:熱水浸泡後,體積膨大至原來的數十倍且呈絮狀團;
牛黃:取少許加清水調和,塗於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並經久不褪,俗稱「掛甲」;入口則芳香清涼,味先苦而後微甜,嚼之不粘牙,可慢慢溶化。人工牛黃入口後無清涼感,氣微清香而略腥;
白芷:取粉末0.5克,加水3毫升,振搖後濾過,取濾液2滴,點於濾紙上,在日光下顯藍色熒光;
天麻:隔水蒸後有臊臭味(馬尿味)者為真品,且野生者較家種品味濃。
假蜂蜜
白糖加水和硫酸熬制而成的假蜂蜜,為以假亂真,造假分子還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劑、甜味劑、防腐劑、香精和色素等化學物質。很容易會引發食物中毒!
如何辯真假!
①顏色以淺白色質地為好,淡黃色或琥珀色。假蜂蜜呈淺黃色或深黃色。
②真蜂蜜有獨特花香味,假的沒有。
③用牙簽攪起蜂蜜向外拉伸,真蜜可以拉出細而透亮的「蜜絲」,絲斷後會自動回縮呈現球狀。
④真蜜入口甜膩,口感綿軟細膩。而假蜜的蜜味淡,餘味淡薄短促。
假海參
使用化工原料和非法添加物發制海參。如:火鹼、福爾*林、彈力素,為了增加海參的重量從中牟利。食用後會對人體細胞粘膜產生毒害作用還會傷及胃、腸道,攝入量大導致食物中毒,也是一些癌症的誘因。
右邊是假的`,左邊為正常。
如何辯真假!
真的干遼參顏色呈褐色,有6排刺,長短大小不一,尖頭。假遼參呈褐黑色,有4排刺,排列整齊,無天然的交錯感,刺尖較鈍;摳一摳刺針,摳不掉的為真海參,摳了以後掉渣甚至整個刺針掉下來的,為假海參。
假紅棗
有不良商販用「熱水+糖精鈉」的方式來催熟青棗,即用熱水燙紅棗子,再用糖精浸泡增加青棗甜味。「糖精棗」可損害腎臟或致癌。
左邊為假貨
如何辯真假!
①如果商販攤位上所堆放的鮮棗全是紅的,很可能就是假的;自然成熟的不可能同時變紅,棗堆中應該有半紅或者黃、青色的棗。
②假紅棗遍體暗紅、無光澤;自然紅棗圓潤有光澤,紅色也不太均勻。
③假紅棗剛吃起來可能比較甜,但吃一會兒就不甜了,因為棗肉還沒有成熟;自然紅棗則甜度一致,口感甘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