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資訊 » 轉換網路數據的工作具體是怎樣
擴展閱讀
怎樣能讓文字顯示在桌面 2025-05-15 19:52:14
什麼盤可以快速上傳文件 2025-05-15 19:44:39

轉換網路數據的工作具體是怎樣

發布時間: 2022-03-31 00:47:29

Ⅰ 網路優化主要工作內容是什麼

線網路優化是通過對現已運行的網路進行話務數據分析、現場測試數據採集、參數分析、硬體檢查等手段,找出影響網路質量的原因,並且通過參數的修改、網路結構的調整、設備配置的調整和採取某些技術手段(採用MRP的規劃辦法等),確保系統高質量的運行,使現有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以最經濟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

二 GSM無線網路優化的常規方法

網路優化的方法很多,在網路優化的初期,常通過對OMC-R數據的分析和路測的結果,制定網路調整的方案。在採用圖1的流程經過幾個循環後,網路質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僅採用上述方法較難發現和解決問題,這時通常會結合用戶投訴和CQT測試辦法來發現問題,結合信令跟蹤分析法、話務統計分析法及路測分析法,分析查找問題的根源。在實際優化中,尤其以分析OMC-R話務統計報告,並輔以七號信令儀表進行A介面或Abis介面跟蹤分析,作為網路優化最常用的手段。網路優化最重要的一步是如何發現問題,下面就是幾種常用的方法:

1.話務統計分析法:OMC話務統計是了解網路性能指標的一個重要途徑,它反映了無線網路的實際運行狀態。它是我們大多數網路優化基礎數據的主要根據。通過對採集到的參數分類處理,形成便於分析網路質量的報告。通過話務統計報告中的各項指標(呼叫成功率、掉話率、切換成功率、每時隙話務量、無線信道可用率、話音信道阻塞率和信令信道的可用率、掉話率及阻塞率等),可以了解到無線基站的話務分布及變化情況,從而發現異常,並結合其它手段,可分析出網路邏輯或物理參數設置的不合理、網路結構的不合理、話務量不均、頻率干擾及硬體故障等問題。同時還可以針對不同地區,制定統一的參數模板,以便更快地發現問題,並且通過調整特定小區或整個網路的參數等措施,使系統各小區的各項指標得到提高,從而提高全網的系統指標。

2.DT (驅車測試):在汽車以一定速度行駛的過程中,藉助測試儀表、測試手機,對車內信號強度是否滿足正常通話要求,是否存在擁塞、干擾、掉話等現象進行測試。通常在DT中根據需要設定每次呼叫的時長,分為長呼(時長不限,直到掉話為止)和短呼(一般取60秒左右,根據平均用戶呼叫時長定)兩種(可視情況調節時長),為保證測試的真實性,一般車速不應超過40公里/小時。路測分析法主要是分析空中介面的數據及測量覆蓋,通過DT測試,可以了解:基站分布、覆蓋情況,是否存在盲區;切換關系、切換次數、切換電平是否正常;下行鏈路是否有同頻、鄰頻干擾;是否有小島效應;扇區是否錯位;天線下傾角、方位角及天線高度是否合理;分析呼叫接通情況,找出呼叫不通及掉話的原因,為制定網路優化方案和實施網路優化提供依據。

3.CQT (呼叫質量測試或定點網路質量測試):在服務區中選取多個測試點,進行一定數量的撥打呼叫,以用戶的角度反映網路質量。測試點一般選擇在通信比較集中的場合,如酒店、機場、車站、重要部門、寫字樓、集會場所等。它是DT測試的重要補充手段。通常還可完成DT所無法測試的深度室內覆蓋及高樓等無線信號較復雜地區的測試,是場強測試方法的一種簡單形式。

4.用戶投訴:通過用戶投訴了解網路質量。尤其在網路優化進行到一定階段時,通過路測或數據分析已較難發現網路中的個別問題,此時通過可能無處不在的用戶通話所發現的問題,使我們進一步了解網路服務狀況。結合場強測試或簡單的CQT測試,我們就可以發現問題的根源。該方法具有發現問題及時,針對性強等特點。

5.信令分析法:信令分析主要是對有疑問的站點的A介面、Abis介面的數據進行跟蹤分析。通過對A介面採集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切換局數據不全(遺漏切換關系)、信令負荷、硬體故障(找出有問題的中繼或時隙)及話務量不均(部分數據定義錯誤、鏈路不暢等原因)等問題。通過對Abis介面數據進行收集分析,主要是對測量儀表記錄的LAY3信令進行分析,同時根據信號質量分布圖、頻率干擾檢測圖、接收電平分布圖,結合對信令信道或話音信道佔用時長等的分析,可以找出上、下行鏈路路徑損耗過大的問題,還可以發現小區覆蓋情況、一些無線干擾及隱性硬體故障等問題。

6.自動路測系統分析:採用安裝於移動車輛上的自動路測終端,可以全程監測道路覆蓋及通信質量。由於該終端能夠將大量的信令消息和測量報告自動傳回監控中心,可以及時發現問題,並對出現問題的地點進行分析,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所採用的方法同5。

在實際工作中,這幾種方法都是相輔相成、互為印證的關系。GSM無線網路優化就是利用上述幾種方法,圍繞接通率、掉話率、擁塞率、話音質量和切換成功率及超閑小區、最壞小區等指標,通過性能統計測試→數據分析→制定實施優化方案→系統調整→重新制定優化目標→性能統計測試的螺旋式循環上升,達到網路質量明顯改善的目的。

三 現階段GSM無線網路優化方法

隨著網路優化的深入進行,現階段GSM無線網路優化的目標已越來越關注於用戶對網路的滿意程度,力爭使網路更加穩定和通暢,使網路的系統指標進一步提高,網路質量進一步完善。

網路優化的工作流程具體包括五個方面:系統性能收集、數據分析及處理、制定網路優化方案、系統調整、重新制定網路優化目標。在網路優化時首先要通過OMC-R採集系統信息,還可通過用戶申告、日常CQT測試和DT測試等信息完善問題的採集,了解用戶對網路的意見及當前網路存在的缺陷,並對網路進行測試,收集網路運行的數據;然後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及處理,找出問題發生的根源;根據數據分析處理的結果制定網路優化方案,並對網路進行系統調整。調整後再對系統進行信息收集,確定新的優化目標,周而復始直到問題解決,使網路進一步完善。

通過前述的幾種系統性收集的方法,一般均能發現問題的表象及大部分問題產生的原因。

數據分析與處理是指對系統收集的信息進行全面的分析與處理,主要對電測結果結合小區設計資料庫資料,包括基站設計資料、天線資料、頻率規劃表等。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網路中存在的影響運行質量的問題。如頻率干擾、軟硬體故障、天線方向角和俯仰角存在問題、小區參數設置不合理、無線覆蓋不好、環境干擾、系統忙等。數據分析與處理的結果直接影響到網路運行的質量和下一步將採取的措施,因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當然可以看出,它與第一步相輔相成,難以嚴格區分界限。

制定網路優化方案是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改善網路運行質量的具體實施方案。

系統調整即實施網路優化,其基本內容包括設備的硬體調整(如天線的方位、俯仰調整,旁路合路器等)、小區參數調整、相鄰小區切換參數調整、頻率規劃調整、話務量調整、天饋線參數調整、覆蓋調整等或採用某些技術手段(更先進的功率控制演算法、跳頻技術、天線分集、更換電調或特型天線、新增微蜂窩、採用雙層網結構、增加塔放等)。

測試網路調整後的結果。主要包括場強覆蓋測試、干擾測試、呼叫測試和話務統計。

根據測試結果,重新制定網路優化目標。在網路運行質量已處於穩定、良好的階段,需進一步提高指標,改善網路質量的深層次優化中出現的問題(用戶投訴的處理,解決局部地區話音質量差的問題,具體事件的優化等等)或因新一輪建設所引發的問題。

四 網路優化常見問題及優化方案

建立在用戶感知度上的網路優化面對的必然是對用戶投訴問題的處理,一般有如下幾種情況:

1.電話不通的現象

信令建立過程
在手機收到經PCH(尋呼信道)發出的pagingrequest(尋呼請求)消息後,因SDCCH擁塞無法將pagingresponse(尋呼響應)消息發回而導致的呼損。

對策:可通過調整SDCCH與TCH的比例,增載入頻,調整BCC(基站色碼)等措施減少SDCCH的擁塞。

因手機退出服務造成不能分配佔用SDCCH而導致的呼損。

對策:對於盲區造成的脫網現象,可通過增加基站功率,增加天線高度來增加基站覆蓋;對於BCCH頻點受干擾造成的脫網現象,可通過改頻、調整網路參數、天線下傾角等參數來排除干擾。

鑒權過程
因MSC與HLR、BSC間的信令問題,或MSC、HLR、BSC、手機在處理時失敗等原因造成鑒權失敗而導致的呼損。

對策:由於在呼叫過程中鑒權並非必須的環節,且從安全形度考慮也不需要每次呼叫都鑒權,因此可以將經過多少次呼叫後鑒權一次的參數調大。

加密過程
因MSC、BSC或手機在加密處理時失敗導致呼損。

對策:目前對呼叫一般不做加密處理。

從手機占上SDCCH後進而分配TCH前
因無線原因(如RadioLinkFailure、硬體故障)使SDCCH掉話而導致的呼損。

對策:通過路測場強分析和實際撥打分析,對於無線原因造成的如信號差、存在干擾等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解決;對於硬體故障,採用更換相應的單元模塊來解決。

話音信道分配過程
因無線分配TCH失敗(如TCH擁塞,或手機已被MSC分配至某一TCH上,因某種原因占不上TCH而導致鏈路中斷等原因)而導致的呼損。

對策:對於TCH擁塞問題,可採用均衡話務量,調整相關小區服務范圍的參數,啟用定向重試功能等措施減少TCH的擁塞;對於占不上TCH的情況,一般是硬體故障,可通過撥打測試或分析話務統計中的CALLHOLDINGTIME參數進行故障定位,如某載頻CALLHOLDINGTIME值小於10秒,則可斷定此載頻有故障。另外嚴重的同頻干擾(如其它基站的BCCH與TCH同頻)也會造成占不上TCH信道,可通過改頻等措施解決。

2.電話難打現象

一般現象是較難占線、占線後很容易掉線等。這種情況首先應排除是否是TCH溢出的原因,如果TCH信道不足,則應增加信道板或通過增加微蜂窩或小區裂變的形式來解決。

排除以上原因後,一般可以考慮是否是有較強的干擾存在。可以是相鄰小區的同鄰頻干擾或其它無線信號干擾源,或是基站本身的時鍾同步不穩。這種問題較為隱蔽,需通過仔細分析層三信令和周圍基站信息才能得出結論。

3. 掉話現象

掉話的原因幾乎涉及網路優化的所有方面內容,尤其是在路測時發生的掉話,需要仔細分析。在路測時,需要對發生掉話的地段做電平和切換參數等諸多方面的分析。如果電平足夠,多半是因為切換參數有問題或切入的小區無空閑信道。對話務較忙小區,可以讓周圍小區分擔部分話務量。採用在保證不存在盲區的情況下,調整相關小區服務范圍的參數,包括基站發射功率、天線參數(天線高度、方位角、俯仰角)、小區重選參數、切換參數及小區優先順序設置的調整,以達到縮小擁塞小區的范圍,並擴大周圍一些相對較為空閑小區的服務范圍。通過啟用DirectedRetry(定向重試)功能,緩解小區的擁塞狀況。上述措施仍不能滿足要求的話,可通過實施緊急擴容載頻的方法來解決。

對大多採用空分天線遠郊或近郊的基站,如果主、分集天線俯仰角不一致,也極易造成掉話。如果參數設置無誤,則可能是有些點信號質量較差。對這些信號質量較差而引起的掉話,應通過硬體調整的方式增加主用頻點來解決。

4. 局部區域話音質量較差

在日常DT測試中,經常發現有很多微小的區域內,話音質量相當差、干擾大,信號弱或不穩定以及頻繁切換和不斷接入。這些地方往往是很多小區的交疊區、高山或湖面附近、許多高樓之間等。同樣這種情況對全網的指標影響不明顯,小區的話務統計報告也反映不出。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由於頻帶資源有限,基站分布相對集中,頻點復用度高,覆蓋要求嚴格,必然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局部的頻率干擾。另一方面是由於在高層建築林立的市區,手機接收的信號往往是基站發射信號經由不同的反射路徑、散射路徑、繞射路徑的疊加,疊加的結果必然造成無線信號傳播中的各種衰落及陰影效應,稱之為多徑干擾。此外,無線網路參數設置不合理也會造成上述現象。

在測試中RXQUAL的值反映了話音質量的好壞,信號質量實際是指信號誤碼率, RXQUAL=3(誤碼率:0.8%至1.6%),RXQUAL=4(誤碼率:1.6%至3.2%),當網路採用跳頻技術時,由於跳頻增益的原因,RXQUAL=3時,通話質量尚可,當RXQUAL≥6時,基本無法通話。

根據上述情況,通過對這些小區進行細致的場強覆蓋測試和干擾測試,對場強覆蓋測試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出RXLEV/RXQUAL之間對照表,如果某個小區域RXQUAL為6和7的采樣統計數高而RXLEV大於-85dBm的采樣數較高,一般可以認為該區域存在干擾。並在Neighbor-List中可分析出同頻、鄰頻干擾頻點。

5.多徑干擾

如果直達路徑信號(主信號)的接收電平與反射、散射等信號的接收電平差小於15dB,而且反射、散射等信號比主信號的時延超過4~5個GSM比特周期(1個比特周期=3.69μs),則可判斷此區域存在較強的多徑干擾。

多徑干擾造成的衰落與頻點及所在位置有關。多徑衰落可通過均衡器採用的糾錯演算法得以改善,但這種演算法只在信號衰落時間小於糾錯碼字在交織中分布佔用的時間時有效。
採用跳頻技術可以抑制多徑干擾,因為跳頻技術具有頻率分集和干擾分集的特性。頻率分集可以避免慢速移動的接收設備長時間處於陰影效應區,改善接收質量;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均衡器的優點。干擾分集使所有的移動及基站接收設備所受干擾等級平均化。使產生干擾的幾率大為減小,從而降低干擾程度。

採用天線分集和智能天線陣,對信號的選擇性增強,也能降低多徑干擾。

適當調整天線方位角,也可減小多徑干擾。
若無線網路參數設置不合理,也會影響通話質量。如在DT測試中常常發現切換前話音質量較差,即RXQUAL較大(如5、6、7),而切換後,話音質量變得很好,RXQUAL很小(如0、1),而反方向行駛通過此區域時話音質量可能很好(RXQUAL為0、1),因為佔用的服務小區不同。對於這種情況,是由於基於話音質量切換的門限值設置不合理。減小RXQUAL的切換門限值,如原先從RXQUAL≥4時才切換,改為RXQUAL≥3時就切換,可以提高許多區域的通話質量。因此,根據測試情況,找出最佳的切換地點,設置最佳切換參數,通過調整切換門限參數控制切換次數,通過修改相鄰小區的切換關系提高通話質量。總之,根據場強測試可以優化系統參數。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競爭的激烈及各運營商的越來越深化的要求,某些地方的運營商為完成任務,達到所謂的優化指標,隨意調整放大一些對網路統計指標有貢獻的參數,使網路看起來「質量很高」。然而,用戶感覺到的仍是網路質量不好,從而招致更多用戶的不滿,這是不符合網路優化的宗旨的。

總之,網路優化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進行網路優化的方法很多,有待於進一步探討和完善。好在現在國內兩大運營商都已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網路質量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同時網路的經濟效益也得到了充分發揮,既符合用戶的利益又滿足了運營商的要求,毫無疑問將是持續的雙贏局面。

Ⅱ 網路編程是什麼樣的工作,具體工作是什麼

通過使用套接字來達到進程間通信目的編程就是網路編程。
代碼,開發工具,資料庫,伺服器架設和網頁設計這5部分你都要接觸
代碼分靜態代碼和動態代碼
靜態代碼是伺服器不解析直接發送給客戶端的部分,用做布局效果,一般不用於資料庫操作
靜態代碼分html,javascript,css等,其中html語言是基礎,要學網路編程就先學html語言.javascript用於實現某些特效,css是樣式語言.這3個語言組合起來,可以設計出美妙的網頁效果
動態代碼是伺服器需要解析的部分,用作資料庫連接操作等.有php,jsp,asp和asp.net.這幾種語言你只用先學一種就可.如果是想快速入門,建議先學asp,如果想學了找工作等,建議學php或jsp,
開發工具有很多種,我推薦一種,網路3劍客,其中dw是開發代碼的,fw是做圖的.flash是做動畫的.
資料庫要結合你學的動態語言來選擇,asp和asp.net系列的,你可以使用access,大型點使用mssql.
php和mysql是很好的搭檔.
伺服器架設也是結合你學的動態語言的,windows下安裝iis很方便,iis可以運行asp,安裝.net框架後能運行asp.net.這兩者架設相對簡單,也是我推薦你入門學asp的原因.php一般安裝apache伺服器,jsp一般安裝tomat伺服器.只有架設好伺服器,才能瀏覽動態語言編寫的程序.
雖然是編程,但是總會涉及到網頁設計部分,還是要去學學怎麼簡單的作圖和動畫。

Ⅲ 網路維護具體都做什麼工作

網路維護一般要做:

1 硬體清洗,經常清掃硬體,保持硬體清潔,有效保護硬碟等易損硬體,延長計算機壽命。

2 提供系統升級方案 ,網路的實施服務;

3 硬體安裝、調試、養護及故障的檢測、排除服務;

4 網路伺服器的安裝、調試及服務。

5 維修計算機硬體,恢復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路維護、調試,計算機技術咨詢,系統集成等,區域網搭建。

網路維護是一種日常維護,包括網路設備管理(如計算機,伺服器)、操作系統維護(系統打補丁,系統升級)、網路安全(病毒防範)等。

在網路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對網路基礎設施的管理主要包括,確保網路傳輸的正常,掌握公司或者網吧主幹設備的配置及配置參數變更情況,備份各個設備的配置文件。

知識:對基礎系統軟體(如WINDOWS XP)和應用軟體(如OFFICE)熟練掌握,特別是如列印機的服務調用及注冊表修改和一些常用的網路測試命令(如PING)。

工具:

1 網路測線儀:能手牌CB0040,可以測試網路RJ45和電話RJ11介面,確認線路通斷狀態。

2 網路尋線儀:SM-868TS型,可以快速在機房尋找到對應的終端線路,網路和電話都可用。

3 電腦主板故障多功能檢測卡:MKQCP6A奇冠診斷卡三合一6位電腦故障檢測卡,可根據顯示指示數字,找出對應的電腦故障。

4 萬用表:MF-47萬用表(南京電表廠出品),優點便宜,性價比高,缺點功能不多。可測試視頻、音響線路的通斷情況。

5 電烙鐵:這個牌子你自己當地選擇,做視音頻頭時候要用到,焊錫用。

(3)轉換網路數據的工作具體是怎樣擴展閱讀:

網路應用系統的管理主要是針對為公司或網吧提供服務的功能伺服器的管理。這些伺服器主要包括:代理伺服器、游戲伺服器、文件伺服器、ERP伺服器、E-MAIL伺服器等。要熟悉伺服器的硬體和軟體配置,並對軟體配置進行備份。

公司要對ERP進行正常運行管理,防止出錯,E-MAIL進行監控,保證公司正常通信業務等,網吧要對游戲軟體、音頻和視頻文件進行時常的更新,以滿足用戶的要求。

網路安全管理應該說是網路管理中難度比較高,而且很令管理員頭疼的。因為用戶可能會訪問各類網站,並且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所以感染到病毒是再所難免的。一旦有一台機器感染,那麼就會起連鎖反應,致使整個網路陷入癱瘓。

所以,一定要防患於未然,為伺服器設置好防火牆,對系統進行安全漏洞掃描,安裝殺毒軟體,並且要使病毒庫是最新的,還要定期的進行病毒掃描。

Ⅳ 網路通信的OSI七層結構到底是怎麼工作的

你要是才學的不要太認真的,知道這幾層有什麼功能就行了,當你實際應用中多練習了,反過來再學就好了,你才學就要懂累死也理解不動

Ⅳ 電子數據交換的工作過程是怎樣的電子數據交換主要應用在哪些領域

電子數據交換的工作過程:買方標明要購買貨物的名稱、規格、數量、價格、時間等,這些數據被輸人采購應用系統,該系統的翻譯軟體製作出相應的EDI電子訂單,這份電子訂單被傳遞到賣方。

賣方的計算機接到訂單後,EDI軟體把訂單翻譯成賣方的格式,同時自動生成一份表明訂單已經收到的功能性回執。這份回執被電子傳遞到買方。買方根據訂單的數據,產生一份電子的「了解情況」文件,並電子化傳遞到賣方。

賣方的計算機收到了買方的「了解情況」文件,把它翻譯成賣方的格式,並核查進展情況。

電子數據交換主要應用在金融、保險和商檢。可以實現對外經貿的快速循環和可靠的支付,降低銀行間轉賬所需的時間,增加可用資金的比例,加快資金的流動,簡化手續,降低作業成本。

(5)轉換網路數據的工作具體是怎樣擴展閱讀

作用:

1、電子數據交換EDI標準保證了計算機網路自動傳送和計算機自動處理文件及數據得以實現。

2、電子數據交換EDI標准也保證了網路傳輸全程實現審計跟蹤,這樣大大提高了商業文件傳送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所謂的審計跟蹤,就是報文在交換過程中,系統自動對報文的接收時間、報文大小。收件人、投遞時間和收件人讀取時間等均作詳細的記錄和存檔,以便該報文發生差錯或丟失時,可應要求重構和重發,在發生糾紛時提供舉證服務。

3、標准化得EDI格式轉換保證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各種商業文件(如單證、回執、載貨清單、驗收通知、出口許可證、原產地證等)得以無障礙電子化交換,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Ⅵ 通信子網主要負責全網的(),為網路用戶提供數據、轉接、加工和轉換等通信處理工作。

信息傳輸

Ⅶ 串口數據怎麼樣就是轉化成了網路數據

可用 串口伺服器
就可以把串口轉成網路信號了
可以參考 深圳九漢科技 串口通信專家 串口伺服器

Ⅷ 網路數據是怎樣傳輸的

通過OSI七層協議進行傳輸,下面給出傳輸方式:
OSI 參 考 模 型與TCP/IP協議模型結構 OSI 參 考 模 型 也 稱 為異 質 系 統 互 聯 的 七 層 框 架 ---- ★ 物 理 層(Physical Layer) ---- 提 供 機 械、 電 氣、 功 能 和 過 程 特 性。 如 規 定 使 用 電 纜 和 接 頭 的 類 型, 傳 送 信 號 的 電 壓 等。 在 這 一 層, 數 據 還 沒 有 被 組 織, 僅 作 為 原 始 的 位 流 或 電 氣 電 壓 處 理。 ---- ★ 數 據 鏈 路 層(Data Link Layer) ---- 實 現 數 據 的 無 差 錯 傳 送。 它 接 收 物 理 層 的 原 始 數 據 位 流 以 組 成 幀( 位 組), 並 在 網 絡 設 備 之 間 傳 輸。 幀 含 有 源 站 點 和 目 的 站 點 的 物 理 地 址。 ---- ★ 網 絡 層(Network Layer) ---- 處 理 網 絡 間 路 由, 確 保 數 據 及 時 傳 送。 將 數 據 鏈 路 層 提 供 的 幀 組 成 數 據 包, 包 中 封 裝 有 網 絡 層 包 頭, 其 中 含 有 邏 輯 地 址 信 息 — — 源 站 點 和 目 的 站 點 地 址 的 網 絡 地 址。 ---- ★ 傳 輸 層(Transport Layer) 提 供 建 立、 維 護 和 取 消 傳 輸 連 接 功 能, 負 責 可 靠 地 傳 輸 數 據。 ---- ★ 會 話 層(Session Layer) ---- 提 供 包 括 訪 問 驗 證 和 會 話 管 理 在 內 的 建 立 和 維 護 應 用 之 間 通 信 的 機 制。 如 服 務 器 驗 證 用 戶 登 錄 便 是 由 會 話 層 完 成 的。 ---- ★ 表 示 層(Presentation Layer) ---- 提 供 格 式 化 的 表 示 和 轉 換 數 據 服 務。 如 數 據 的 壓 縮 和 解 壓 縮, 加 密 和 解 密 等 工 作 都 由 表 示 層 負 責。 ---- ★ 應 用 層(Application Layer) ---- 提 供 網 絡 與 用 戶 應 用 軟 件 之 間 的 接 口 服 務。 OSI/RM是ISO在網路通信方面所定義的開放系統互連模型,1978 ISO(國際化標准組織)定義了這樣一個開放協議標准。。有了這個開放的模型,各網路設備廠商就可以遵照共同的標准來開發網路產品,最終實現彼此兼容。 整個OSI/RM模型共分7層,從下往上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當接受數據時,數據是自下而上傳輸;當發送數據時,數據是自上而下傳輸。 (1)物理層 這是整個OSI參考模型的最低層,它的任務就是提供網路的物理連接。所以,物理層是建立在物理介質上(而不是邏輯上的協議和會話),它提供的是機械和電氣介面。主要包括電纜、物理埠和附屬設備,如雙絞線、同軸電纜、接線設備(如網卡等)、RJ-45介面、串口和並口等在網路中都是工作在這個層次的。 物理層提供的服務包括:物理連接、物理服務數據單元順序化(接收物理實體收到的比特順序,與發送物理實體所發送的比特順序相同)和數據電路標識。 (2)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是建立在物理傳輸能力的基礎上,以幀為單位傳輸數據,它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數據封裝和數據鏈接的建立。封裝的數據信息中,地址段含有發送節點和接收節點的地址,控制段用來表示數格連接幀的類型,數據段包含實際要傳輸的數據,差錯控制段用來檢測傳輸中幀出現的錯誤。 數據鏈路層可使用的協議有SLIP、PPP、X25和幀中繼等。常見的集線器和低檔的交換機網路設備都是工作在這個層次上,Modem之類的撥號設備也是。工作在這個層次上的交換機俗稱「第二層交換機」。 具體講,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包括:數據鏈路連接的建立與釋放、構成數據鏈路數據單元、數據鏈路連接的分裂、定界與同步、順序和流量控制和差錯的檢測和恢復等方面。 (3)網路層 網路層屬於OSI中的較高層次了,從它的名字可以看出,它解決的是網路與網路之間,即網際的通信問題,而不是同一網段內部的事。網路層的主要功能即是提供路由,即選擇到達目標主機的最佳路徑,並沿該路徑傳送數據包。除此之外,網路層還要能夠消除網路擁擠,具有流量控制和擁擠控制的能力。網路邊界中的路由器就工作在這個層次上,現在較高檔的交換機也可直接工作在這個層次上,因此它們也提供了路由功能,俗稱「第三層交換機」。 網路層的功能包括:建立和拆除網路連接、路徑選擇和中繼、網路連接多路復用、分段和組塊、服務選擇和傳輸和流量控制。 (4)傳輸層 傳輸層解決的是數據在網路之間的傳輸質量問題,它屬於較高層次。傳輸層用於提高網路層服務質量,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數據傳輸,如常說的QoS就是這一層的主要服務。這一層主要涉及的是網路傳輸協議,它提供的是一套網路數據傳輸標准,如TCP協議。 傳輸層的功能包括:映像傳輸地址到網路地址、多路復用與分割、傳輸連接的建立與釋放、分段與重新組裝、組塊與分塊。 根據傳輸層所提供服務的主要性質,傳輸層服務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A類:網路連接具有可接受的差錯率和可接受的故障通知率,A類服務是可靠的網路服務,一般指虛電路服務。 C類:網路連接具有不可接受的差錯率,C類的服務質量最差,提供數據報服務或無線電分組交換網均屬此類。 B類:網路連接具有可接受的差錯率和不可接受的故障通知率,B類服務介於A類與C類之間,在廣域網和互聯網多是提供B類服務。 (5)會話層 會話層利用傳輸層來提供會話服務,會話可能是一個用戶通過網路登錄到一個主機,或一個正在建立的用於傳輸文件的會話。 會話層的功能主要有:會話連接到傳輸連接的映射、數據傳送、會話連接的恢復和釋放、會話管理、令牌管理和活動管理。 (6)表示層 表示層用於數據管理的表示方式,如用於文本文件的ASCII和EBCDIC,用於表示數字的1S或2S補碼表示形式。如果通信雙方用不同的數據表示方法,他們就不能互相理解。表示層就是用於屏蔽這種不同之處。 表示層的功能主要有:數據語法轉換、語法表示、表示連接管理、數據加密和數據壓縮。 (7)應用層 這是OSI參考模型的最高層,它解決的也是最高層次,即程序應用過程中的問題,它直接面對用戶的具體應用。應用層包含用戶應用程序執行通信任務所需要的協議和功能,如電子郵件和文件傳輸等,在這一層中TCP/IP協議中的FTP、SMTP、POP等協議得到了充分應用 TCP/IP協議
TCP/IP協議並不完全符合OSI的七層參考模型。傳統的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是一種通信協議的7層抽象的參考模型,其中每一層執行某一特定任務。該模型的目的是使各種硬體在相同的層次上相互通信。這7層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話路層、表示層和應用層。而TCP/IP通訊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網路來完成自己的需求。這4層分別為:
應用層:應用程序間溝通的層,如簡單電子郵件傳輸(SMTP)、文件傳輸協議(FTP)、網路遠程訪問協議(Telnet)等。
傳輸層:在此層中,它提供了節點間的數據傳送服務,如傳輸控制協議(TCP)、用戶數據報協議(UDP)等,TCP和UDP給數據包加入傳輸數據並把它傳輸到下一層中,這一層負責傳送數據,並且確定數據已被送達並接收。
互連網路層:負責提供基本的數據封包傳送功能,讓每一塊數據包都能夠到達目的主機(但不檢查是否被正確接收),如網際協議(IP)。
網路介面層:對實際的網路媒體的管理,定義如何使用實際網路(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來傳送數據。
二、OSI 參 考 模 型與TCP/IP協議模型各層中的協議 TCP/IP協議中有FTP、SMTP、POP TCP/IP的通訊協議
這部分簡要介紹一下TCP/IP的內部結構,為討論與互聯網有關的安全問題打下基礎。TCP/IP協議組之所以流行,部分原因是因為它可以用在各種各樣的信道和底層協議(例如T1和X.25、乙太網以及RS-232串列介面)之上。確切地說,TCP/IP協議是一組包括TCP協議和IP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協議和其他一些協議的協議組。

Ⅸ 域名和IP地址的轉換工作是怎麼進行的

利用Java完成域名和IP地址的轉換
責任編輯:admin 更新日期:2005-8-6

利用Java完成域名和IP地址的轉換

對我們普通用戶而言,形象化的符號要比一捆枯燥的數字編碼要好記得多。比如,我們會很容易地記住字元串「www.oscar.com」,卻很難記住206.17.191.12。本文簡要地介紹了Internet命名規則和地址的劃分約定,然後介紹了如何利用Java語言完成符號名(上面的字元串)和IP地址(上面的數字串)之間的轉換工作,並給出一個實例,檢查可訪問的遠程主機。

· Internet命名規則和地址劃分約定

在Internet上,符號名(symbolic Name)用來命名主機和網路,例如www.oscar.com。這些符號名的「學名」叫做「Domain Name」,即域名。雖然域名對我們來說方便得多,但在它們用作通信標識之前,必須轉換為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IP地址是一個32位的標識符,包括一個網路標識和主機標識,以便唯一地標識主機和網路。域名轉換為IP地址的工作是由專門的系統完成,這就是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DNS)。

同一網路或不同網路主機之間進行數據的發送/接收時,IP地址就開始起作用了。如果是同一網路中主機之間的數據傳遞,則僅利用IP地址中的主機標識,來確定網路中主機的所在。另一方面,如果是不同網路中主機之間的通信,則要同時利用主機標識和網路標識來確定相應的主機。定位網路和主機,再進行數據傳送的過程稱為路由(routing)。網路中的路由器(router)包含一個IP層(IP Layer),它負責執行路由演算法,將數據包發送到目的地。在Internet上,將資料庫發送到目的地是IP層份內之事。

IP地址是Internet注冊部門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網路信息中心NIC)分配給不同的組織,各組織再下放給多個部門。IP地址要佔用4個位元組。

經過路由的數據包,也有可能會在傳送的過程中丟失。於是,人們就利用底層傳輸協議,來進行數據傳送正確與否的判斷。例如,TCP用於檢查錯誤或數據丟失,並在出錯時,再次發送相應的資料庫,直至對方主機正確接收為止。

目前,共計有3類(或3個級別)的IP地址:A類、B類和C類。另外,還有一類IP地址叫作「Multicast」,在某些Internet主機上使用。這些不同類別的IP地址滿足了不同組織的需要。例如,A類地址主要用於主機數目超過65536的大型網路系統;B類地址則用於中型網路系統,其主機數大於255,卻小於65536;C類地址則用於那些主機數量小於256的小型網路。

不同類別地址的十進製表示如下,其中的十進制數代表允許的地址范圍:

· A類

網路ID 主機ID
1~127 0~255 0~255 0~255

· B類

網路ID 主機ID
128~191 0~255 0~255 0~255

· C類

網路ID 主機ID
191~233 0~255 0~255 0~254
Multicast

· Multicast

191~233 0~255 0~255 0~254

數字0和255另有特殊的含意。數字0是為那些地址不明的主機保留的。某些情況下,如錯誤的系統配置,主機標識或網路標識不明的情況也會發生。例如,某個主機的C類地址為0.0.0.42,則說明其主機標識為42,而它所處網路的網路標識則是「未知數」0。
數字255則用於廣播發送方式,即一台主機發出的信息會傳送到網路中所有的主機上。

· 獲得IP地址

為了獲得所在網路的IP地址,或者網路中其他主機的IP地址,我們可以用java.net軟體包中的java.net.InetAddress類加以實現。例如,如果我們希望得到所在網路的IP地址,我們可以調用InetAddress類中的getLocalHost()和getAddress()方法。getLocalHost()返回一個InetAddress對象;而getAddress()則返回一個長度為4的位元組數組(IP地址為4個位元組)。

如果要編制一個基於網路的應用程序,我們也許需要知道准備運行這個程序的主機的域名或IP地址。如果這個程序只在我們自己的主機上運行,而且我們也知道主機的域名或IP地址,則我們就可以這樣進行:定義一個字元串常量即可,如:string localHost=「my-machine-name」。但大多情況下,我們編制

/*
* Program:sample1.java
*/
import java.net.*/;
public class GetN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InetAddress host=null;
host=InetAddress.getLocalHost();
System.out.println(host.getHostName());
}}

的程序將在不同的主機上運行,這樣才有實用價值。那麼,象上面那樣,定義一個localHost常量的方法就不太好用了。我們希望應用程序能夠自動檢測得到當前主機的域名。下面的程序說明了如何完成這一工作。

InetAddress是java.net軟體開發包中的一個「現成」的類。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可以說,其中的變數host就是一個InetAddress;InetAddress.getLocalHost()返回一個InetAddress。例如,某個主機域名為「sample」,其IP地址為「128.118.2.10」,那麼,InetAddress.getLocalHost()調用返回後,變數host的值就成了「sample/128.118.2.10」。如果只對其中的主機域名感興趣,則可以調用getHostname()。
簡單地說,IP地址是4個數字。為了得到數字形式的IP地址,我們可以將上面程序稍作改動。
/*
* Program:sample2.java
*/
import java.net.*;
public class GetAddres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InetAddress host=null;
host=InetAddress.getLocalHost();
byte ip〔〕=host.getAddress();
for (int i=0;i<ip.length;i++) {
if (i>0 System.out.print(".");
System.out.print(ip〔i〕& 0xff);
}
System.out.println();
}}
getAddress()返回一個長度為4的位元組數組。例如,如果IP地址為「128.118.2.10」,則上面程序中的變數ip的最後內容為:
ip〔0〕=128ip〔1〕=118ip〔2〕=2ip〔3〕=10
Inter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都擁有一個唯一的IP地址和主機名。既然如此,我們要這些地址有什麼用呢這些地址可以幫助我們定位Internet上的固定資源,也可以使路由工作順利地進行。
熟知UNIX的人都知道,UNIX系統中有一個復雜的DNS客戶程序nslookup工具。利用nslookup,我們可以根據已知的IP地址,找到相應的主機名;也可以根據主機名,找到相應的IP地址。它可算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工具。下面的示常式序則可以讓我們找到Internet上所有可以訪問主機的IP地址。
/*
* Program:nslookup.java
*/
import java.net.*/;
public class nslookup {
//Usage:java nslookup hostnam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v〔〕) throws Exception {
String host=argv〔0〕;
InetAddress address=null;
try {
address=InetAddress.getByName(host);
} catch(UnknownHost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Unknown host");
System.exit(0);
}
byte〔〕 ip〔〕=address.getAddress();
for (int i=0;i<ip.length;i++) {
if (i>0 System.out.print(".");
System.out.print(ip〔i〕& Oxff);
}
System.out.println();
}}
在JDK 1.0.2(Java Develop Kit-Java開發工具包中,編制一個程序,將主機名轉換為IP地址並不太容易。這是由於InetAddress類中getHostName方法中有一個bug。這個bug在JDK 1.1 beta版中得以修正,所以下列代碼在JDK 1.1中應該可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