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烯效唑和多效唑的區別
烯效唑和多效唑的主要區別如下:
生物活性和葯性:
烯效唑:生物活性比多效唑高出大約610倍,葯性高出410倍。
多效唑:雖然也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和葯性,但相較於烯效唑較低。
葯效殘留和降解速度:
烯效唑:噴灑後的葯物殘留較少,且在土壤里降解的速度更快。
多效唑:關於其葯效殘留和降解速度的具體信息,相較於烯效唑可能較慢或殘留較多。
使用時期和安全性:
烯效唑:不可以在植物的苗期使用,否則會對植物造成傷害,表明其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安全系數在殘留低和降解快方面較高。
多效唑:適用於植物的苗期和花期前後,且可用於防治白粉病、枯萎病等病症,顯示出其應用范圍更廣和使用時期更靈活。
應用范圍:
多效唑:應用范圍較廣,主要適用於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並可用於防治病害。
烯效唑:雖然葯效強勁,但使用上需注意避免苗期,因此可能在一些特定作物或生長階段上的應用受到限制。
綜上所述,烯效唑和多效唑在生物活性、葯性、葯效殘留、使用安全性及應用范圍等方面均存在顯著差異。選擇使用哪種葯物需根據具體作物、生長階段及防治目標來決定。
② 烯效唑和多效唑哪個好
烯效唑和多效唑的適用性需結合具體作物、生長階段及使用需求判斷,總體而言:
1.作用機理對比
兩者同屬三唑類植物生長延緩劑,均通過抑制赤黴素合成調控植株高度。但多效唑的葯效持續時間更長(約6-8周),而烯效唑作用周期較短(約4-5周),後者更適用於需快速調節且需減輕土壤殘留的場景。
2.適用場景差異
•多效唑建議用於水稻、小麥等大田作物,對桃樹、蘋果等木本植物的控梢效果更穩定,其較低的使用成本(市場價約50元/公斤)適合規模化種植。
•烯效唑更推薦用於茄果類蔬菜、草莓等設施作物,特別是在苗期控旺階段,0.3-0.5ppm濃度拌種即可顯著提高壯苗率,且因半衰期僅30-45天(多效唑約需90-120天),對輪作田塊的後茬影響更小。
3.殘留與安全性評估
根據農業農村部2023年農葯殘留標准修訂數據,多效唑在土壤中的移動性較強,在PH>7的鹼性土地易出現葯害,建議每季使用不超過2次;而烯效唑的LD50值(大鼠急性經口)為1750mg/kg,比多效唑(1300mg/kg)毒性更低,更符合綠色食品生產規范。
4.性價比測算
以葡萄控梢為例:多效唑每畝成本約15元(25%可濕性粉劑80克),需噴施3次;烯效唑每畝成本約18元(5%水劑40毫升),但只需噴施2次。結合省工成本,兩者總成本差異實際小於5%。
選擇時建議優先考慮作物類型——大田作物用多效唑,設施果蔬用烯效唑。若種植區域年降雨量超過800毫米或計劃短期輪作,更推薦低殘留的烯效唑。實際使用時應嚴格遵循二次稀釋法,避免與鹼性農葯混用。
③ 烯效唑和多效唑有什麼區別
烯效唑具有控制營養生長,抑制細胞伸長、縮短節間、矮化植株,促進側芽生長和花 芽形成,增進抗逆性的作用。其活性較多效唑高6-10倍,但其在土壤中的殘留量僅為多效唑的1/10,因此對後茬作物影響小,可通過種子、根、芽、葉吸 收,並在器官間相互運轉,但葉吸收向外運轉較少。向頂性明顯。適用於水稻、小麥,增加分櫱,控制株高,提高抗倒伏能力。用於果樹控制營養生長的樹形。用於 觀賞植物控制株形,促進花芽分化和多開花等。
多效唑的農業應用價值在於它對作物生長的控制效應。具有延緩植物生長,抑制莖桿伸長,縮短節間、促進植物分櫱、促進花芽分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產量等效果。本品適用於水稻、麥類、花生、果樹、煙草、油菜、大豆、花卉、草坪等作(植)物,使用效果顯著。
但是,多效唑在土壤中殘留時間較長,常溫(20°C)儲存穩定期在兩年以上,如果多效唑使用或處理不當,即使來年在該基地上種植出口蔬菜也極易造成葯物殘留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