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鑒別公章的真偽
一、從印章字體、名稱排列方向識別。根據規定,印章印文使用宋體字和國務院公布實行的簡化字;民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章,同時使用漢文和當地通用的民族文字。印章的名稱,應為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的法定名稱。印章所刊字數過多,可以適當採用通用的簡稱。印文的排列,應圍繞中央標志,沿公章外圍圓圈線內側,勻稱、整齊地自左而右環行,各單位職能機構或辦事機構的名稱垂直於單位名稱自左而右橫向排列。印文字體應當排列整齊、美觀,字體長短大小一致,字距相等,疏密恰當,高低一致。 如果發現印章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可以斷定為假印章。
1、 民族區域自治區印章,不使用民族文字,或使用非當地政府通用的民族文字;
2、 印章字體使用國務院已明令廢止的簡化字或國家未正式通用的私自簡化字;
3、 印章字體使用非漢字字體;
4、 印章名稱非法定名稱或採用非通用的簡稱;印章名稱該加冠的沒冠;
5、 印章字體的排列順序不符合規定;
6、 印文中字體大小不一、高底不一、疏密不一或字體偏、斜而不與半徑線方向一致的。
二、從印章所處位置識別。在證件、證明、合同等文書中,均需要加蓋印章,印章在這其中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規則。如果發現有下列情況之一時,則有可能是假章。
1、 證件的照片上未見印章或者照片上的印章與照片外印章不相吻合的;
2、 證明身份的重要證件,如機關幹部工作證、文憑等,其本人照片上未加蓋鋼印的;
3、 文書上的印章未蓋在日期之上或者顯然是先蓋後填寫日期的;
4、 印章顯得過於偏離中心甚至是倒過來蓋的。
三、從印章的外圓圈線效果識別。所有印章均有一外圓圈線,真印章的外圓圈線應該是:圈形圓,圈線粗細適當,而且均勻,其印文顯得平滑清晰,粗細一致。相反,不法分子私刻的假印章,外圓圈粗細不均,圓圈不圓,時斷時續,時輕時重,線條毛糙,模糊不清等。
四、從業務專用章的使用范圍識別。除了單位印章以外,不同管理業務中還使用專門的印章,例如財務專用章專用於銀錢往來、財務事務;戶口專用章專用於辦理戶口登記、頒發戶口證件;稅務專用章專用於各種稅務發票等,如果發現業務專用章被用來辦理其它方面的事物,就不難發現其真假。
五、從印章的防偽暗記或標記識別。為便於識別真偽和防止偽造,有的印章,特別時一些在使用方面較為重要的印章,均在刻制時作出防偽暗記或標記,如果發現印章缺少這些暗記或標記,或者與這些暗記或標記不符,則可斷定為假印章。
其實吧,說句實話
很難
B. 怎麼辨別印章的真假
對於一些正規公司的印章都是統一發下去,而且在領取印章的時候都是有著很嚴格的要求。不僅要出示有限證明,還要出示著有關證明的材料。那樣才能夠更好的證明印章的存在,也是能夠證明文件的合格。而且國家正規的印章上都是有著嚴格的水印,一般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除非用專業的鑒別水印的東西才能看到,不然是看不到的。只有水印才能夠更好的證明印章有效,不然的話是很容易導致不法分子的模仿,那個時候市場將會一篇混亂。 也許很多人都發現,假的結婚證和差的結婚證最大的區別就是印章上的區別。因為真的印章上面都是有水印的,而假的印章上不存在水印。這也是辨別真假的唯一一個關鍵性,不然的話是很不好鑒別的。北京刻章公司的工作人員認為這也是印章中的一個特點。
C. 怎樣辨別公章真偽
第一,看字體。真公章多數使用宋體字,假公章字體就比較隨意了。
第二,真公章由於是蓋印出來的,用力不均會造成呈現的顏色不均勻,假公章通過PS技術合成顏色就很均勻。
第三,看形狀。真公章的邊緣不會很光滑,一般會有些稜角、缺口或者空白;而有的假公章是扭曲的邊緣,看起來比較光滑。
第四,看角度。真公章由於人的操作習慣問題導致很難蓋得正,假公章電腦製作就蓋得很正。
第五,看位置。真公章一般都蓋在字上,覆蓋的字可以透出來,仔細看是能看清的;假公章會故意蓋在空白處,就算蓋在字上面,重疊部分也是完全覆蓋的。
D. 印章如何辨別真假
在一幅畫中印章是個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印章也是有假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去辨別真假印章,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印章如何辨別真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鑒別印章的 方法
中國書畫區別於西方的特徵之一,就是作者不單題款署名,還要鈐上一方篆刻的印章。書畫若龍,印章點睛。這一點,可謂“華夏之獨”(魯迅語)。
書畫作品上的印章,除用於鑒別真偽外,還是整個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清代著名畫家吳昌碩認為:“書畫至風雅,亦必以印為重。書畫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印章佳者如畫龍點睛,使書畫作品增色增輝。
近代 國畫 大師齊白石的《荷花倒影》圖,畫藝十分精妙。夏日池塘水面上盪起粼粼波紋,半開的荷花倒影在水中,小蝌蚪爭相戲影,一方“木人”(畫家曾為木匠,故名)朱紅印章,正好鈐在荷梗和倒影之間的空靈處。說明大師不僅題跋講究,而且善於押章用印,使其與整個畫 面相 輔相承,相得益彰。
明代唐伯虎的《枯槎鸛鵒圖》,畫面上有一株蟠曲少葉的枯槎,棲著一隻翹首鳴叫的鸛鵒,構圖簡雅,筆墨不多,右上方和左下方均為空白。右上方題詩兩行,落款後押“唐寅”名章一方,黑紅相映成趣;左下方空靈處補鈐壓角章兩枚,與名章遙相呼應,形成對稱,使構圖穩而不板,靜中有動。
一般來說,書畫作品上的印章,在構圖上起均衡穩定作用。也有一些書畫作者根據自己的創作環境、身世和情趣,以及作品表現的內容、風格,在其上押蓋別號、雅號等印章,可使人產生聯想。如宋代大書畫家米芾,籍貫湖北襄陽,所以其作品常加印“襄陽漫士”、“楚國米芾”等圖章。元代趙孟頫所居之處四面環水,其作品常鈐“水晶宮道人”印章。而齊白石常自稱“三百石富翁”,指其擁有三百枚石印,並以此而自豪。所以,書畫作者大多根據自己的追求、作品出處、內容、品位等選鈐印章,如“江山多嬌”、“大富齋”、“清雅齋”、“幽谷居士”等圖章。
書畫投資五大注意
一要重實力,輕“名頭兒”,記住“虛名不增值”。對書畫 收藏 投資危害最大的,是媒體炒作的、繼承名號的、知名度遺留的和靠年齡、資格熬出來的幾種虛假知名度。只要收藏者能保持冷靜與理智的心態,就很容易把“虛名”剔除。
二要重個體,輕群體,記住“一魚要三吃”。曾有位香港收藏界的朋友炫耀:“買了本《中南海收藏書畫集》,按照那上面的名字收。中南海收藏什麼,我就收藏什麼。”一位收藏家苦思冥想出了一條投資妙策:“按照中國書協、中國美協的會員名單,挨個兒收藏。”這種心態乍看似有道理,然而其實,中南海藏品也只是一部分具有珍藏價值和升值潛力,中國書協美協會員未必都是稱職的書畫家。有位美院資深教授、50年代的老美協會員,至今一幅四尺整紙的作品價格仍在600至800元上下。某 山水畫 家,今天畫價仍不超過百元。榮寶齋特約畫家秋聲,沒入過任何協會,作品卻能憑著其獨到的藝術實力,價格步步走高。所以,投資者千萬不要看到理事會長一級畫家,就貿然掏腰包,一定要仔細研究個體,把個體從群體中分離出來研究。
渣虧仔三要重質量,輕數量,記住“不撿藝術垃圾”。書畫藏品必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多,最終,那些質量低下的藏品將遭到無情淘汰。空好不注重質量而靠數量取勝的投資者,弄不好就會血本無歸。
四要重長線,輕短利,記住“放長線釣大魚”。北京收藏圈子裡有“山東人敢買假畫,廣東人敢花大錢”的說法。其實,書畫收藏投資的真正投資價值是長線投資效益,而高位進貨是無法作長期投資打算的。現在花5萬元買進一張黃胄的作品,碰巧了也許能5.5萬元賣出,但誰敢保證10年以後一定能賣到10萬元?賣不到10萬元,投資者就有虧本的可能。要想獲得藏品升值無限的長線效益,一是要瞪起眼往前看,二是要放開眼看世界,三是要眯起眼認真地研究作品。
五是重功力,輕地域,記住“走進大市場”。書畫收藏投資有較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北京的董壽平和廣東的關山月,如汪一南一北兩支梅。在北京,關不敵董;在廣東,董不敵關。其實,兩位大師的功力不相上下,價格的變動只因地域不同。對於投機者來說,這正好提供了賺取差價的商機。而理性的投資者則一定要注意,書畫收藏投資中藝術功力價值在逐步加大,地域差價正逐步縮小。摒棄地域和門戶之見,樹立大市場意識,就能踏准節拍,掌握先機。
書畫收藏的基本要素
書畫收藏有三個基本要素“掛、收、藏”。
掛:書畫藝術品的展示和收藏功能是並存的,只藏不展就失去了書畫藝術品的欣賞價值。但展示中的張掛是否得法,會直接影響書畫藝術品的壽命。有些人把書畫一掛就是數月,甚至一年半載,這對書畫是一種傷害。一般來說,書畫張掛不宜過久,條件許可的話,應一月一換。此外,潮濕多雨天氣里最好不要張掛,因為這樣一來,書畫容易上潮發霉,出現斑點,損壞畫面。書畫掛久了,難免落塵生蟲,還需經常用雞毛撣或軟毛刷輕輕清掃,保持畫面整潔,防塵防蟲。
收:書畫張掛一段時間後,需要收捲起來入箱存放。入箱前,應先把書畫面上的灰塵撣去,再用綢、絹一類的軟料輕輕抹凈,然後卷好,卷時要注意不能一下子卷實,先鬆鬆成卷,之後用左手執軸頭,右手輔之,慢慢卷實。卷實後用畫帶扎牢,畫帶以絲棉質為佳。捆紮不可太緊,緊了日久會留下帶痕,鬆了也不行,會有被折壓的可能。卷好紮好後還要包裹,用舊報紙包裹既經濟,效果又好,因為報紙的油墨味可以驅蟲。如果擔心日久油墨滲壞書畫,可先在報紙里卷進一張牛皮紙與書畫相隔。名貴書畫還應配製專用書畫袋,一袋裝一幅,書畫袋最好用棉織品做,因為它的透氣性較好,密不透風的塑料袋和膠袋透氣性差,書畫存放其中易發生霉變。
藏:書畫藝術品收卷後要入箱存放。存放書畫的箱子做工要精,最好為樟木質,因為樟木可以防蟲。如果能塗抹漆層,對於防止濕氣侵入效果更好,此外用鐵皮櫃存放書畫也是不錯的選擇。書畫存放箱櫃,應同時放入適量的樟腦丸或粉劑,以及吸潮劑。存放一段時間後,還需選擇好天氣,把書畫取出來掛幾天,既可讓自己和他人欣賞把玩一番,也能讓書畫透透氣。古人有春、秋曬畫的習慣,因為這兩個季節比較適合書畫的通風與晾曬,晾曬期間,除了可欣賞、品味書畫作品的藝術性,還可以發現書畫在存放過程中的不明顯變化,如受潮、蟲蛀等,並可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