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資訊 » 怎樣分辨中葯片的真假
擴展閱讀
怎樣快速全選段落文字 2025-08-01 23:01:43

怎樣分辨中葯片的真假

發布時間: 2023-02-27 17:22:13

① 買葯怎麼分別真假

1.到有《葯品經營許可證》的葯店購葯
購葯時,要到正規的葯店購買,購買時仔細查看葯品標簽或說明書。標簽或說明書必須註明葯品的通用名稱、成分、規格、生產企業、批准文號、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適應證或者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
2.不要盲目隨從廣告
葯品廣告需包含企業名稱、產品批准文號、產品使用注意事項、廣告批准文號等內容,不得有「根治」、「安全無副作用」、「療效最佳」等絕對化用語及違反科學規律的明示或暗示包治百病等內容,不得含有治癒率、有效率及獲獎的內容等。若發現神乎其神的葯品廣告,可能存在虛假內容,誤導患者。
3.學會判斷真假葯
正規葯廠生產的葯片,外觀看起來非常平整,同一批葯品中葯片的大小薄厚都是完全一致的;而一些假冒偽劣的葯品,肉跟就可從外觀看出端倪,同一批假葯的薄厚會非常不均勻。
4.慎重對待做活動售葯、贈葯、郵購葯品
謹防一些不法葯商利用集會、贈葯以及郵購等手段,兜售假劣葯品和保健品,欺騙患者。
5.了解葯品批准文號
國葯准字H(Z、S、J)+8位阿拉伯數字組成,其中H代表化學葯品,Z代表中葯,S代表生物製品,J代表進口葯品分包裝。有關葯品批准文號可以到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查詢。

② 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

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

隨著中醫葯事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中葯治療疾病和其保健作用越來越認可,中葯飲片的需求量也隨之不斷增加,甚至出現了對名貴葯材的追捧,從而使一些不法之徒乘機發不義之財,以差充好,以假當真,甚至圖財害命。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歡迎閱讀。

如何鑒別常見中葯真偽

黨參中摻土牛膝,黨參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頭部有獅子盤頭蘆,根頭下有緻密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體之半,全體有縱紋,散在有眉狀的疤痕,支根斷落後常見黑褐色膠狀物,斷面黃白色有裂或菊花紋,中央有黃色圓心,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偽品:外皮黃色或棕黃色,根頭部無獅子盤頭蘆,而具地上莖葉殘基,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表面有明顯的橫向皮孔,質柔軟,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間本心黃色,味微甜後而苦。

枸杞子中摻土枸杞,土枸杞個小,皮薄籽多。

紅參表面紅棕色半透明微有光澤,質堅硬,有韌性,折斷面紅棕色較平坦,角質狀,無木質芯,味甘微苦,多有「蘆頭」,蘆上可見「蘆碗」,常有「黃馬褂」。而蒸乾的紅蘿卜無「蘆頭」,更無「蘆碗」,粉質易折,斷面雖平坦,但可見有澱粉樣顆粒散落,表面無「黃馬褂」,自上而下有環狀紋,味甘不苦。若加水略潤呈糊狀表面。其它肉質根莖的蒸干品外觀看似紅參,但多中空或有木質芯。紅花常見摻入紅色「四季菊」(菊科植物,多為家庭觀賞花卉)的乾燥花瓣。紅花加入水浸泡後,對光透視水呈金黃色,紅花顏色不但不褪反而更加鮮艷。而四季菊花瓣水浸後色褪或暗紅色。

天麻常見摻入蒸干捏製成形的「旱薯」(薯蕷科植物,農家多以為食),天麻有「鸚哥嘴」,末端有圓臍形皰痕,淡黃色,略透明或半透明,質堅硬,不易折斷,表面有縱皺紋。而蒸干捏製成形的偽品易折,斷麵粉質,不透明,表面皺紋不自然,少數為了增重,還常有在天麻中扎入鐵釘或鐵絲者,折斷便知。

阿膠常見摻入其它動物皮或肌腱製成的膠。成品阿膠多為長方形塊狀,表面棕黑色,平滑有光澤。

西紅花為鳶尾科植物番紅花的乾燥柱頭,始載於《本草綱目》,又名番紅花,主產於西班牙等西方國家,其色暗紅,故名。因為進口葯材,葯源稀少,價格昂貴,市場上發現的偽品較多,如以蓮須切絲染色而成、紅花及化學紙漿做成的管狀花等,有的全部為偽品,有的將偽品摻雜在西紅花內充做西紅花使用,嚴重影響醫療效果,危害人類健康。

何首烏有赤、白兩種。以赤者為佳,赤首烏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綞形,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斷面千紅棕色,有粉性,皮部有「雲錦花紋」,氣微、味微苦澀;白首烏呈長圓柱形或長方綞形,表面土黃色或淡黃棕色,斷面類白色、粉性,有用「紅葯子」、「硃砂七」充當何首烏的。當歸里混獨活,當歸外皮細密,黃棕色至深棕色,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有濃郁香氣,用舌舔有甜味;而獨活色深,斷麵灰白色,氣濁。

麥冬正品:紡錘形,兩端略尖,較瘦,中柱較粗,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6~22個,其他性狀見葯典。

偽品:性狀與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兩端較鈍圓,比較胖,中柱細小,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0多個。

桔梗正品:根莖有蘆頭,上面生有多數半月形蘆碗,表面白色或淡黃色,細嫩,全體有皺紋和須根痕,質輕易折斷,斷麵皮層為白色,木部黃色,棕色形成層明顯,整個斷面似菊花紋,習稱「金井玉蘭」,味微甜而後苦,有菊糖反應。

偽品:無蘆頭,頂端可見地上莖殘基,表面栓皮已颳去顯類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殘痕,較粗糙,全體有扭曲的.縱溝紋,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相間,為異型維管束,味微苦而麻舌,無菊糖反應。

胖大海正品:橢圓形,表面皺紋粗而疏,手搖無響聲,水浸泡膨脹呈海綿狀,膨脹速度較快,其體積比干品大2.5~3倍。

偽品:類圓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細密的網狀紋,手搖有滾動聲,水浸泡呈現海綿狀,但膨脹速度緩慢,其體積比干品大1.5~2倍。

山甲摻假:為鹽、礬。砂燙後取出放入重鹽水或白礬水內浸泡撈出晾乾,用塑料做的。

識別:日光下細看錶面有一層亮晶晶的白色物,用舌舔之,有明顯的鹹味或苦澀味;塑料做的,用火燒之即可鑒別。

金銀花摻假:噴灑高糖水,噴灑糖蜜混合水,附加黃褐色細砂或玉米面類雜質,噴灑鹽水。

識別:用手抓起,緊握則發現下列情況:質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為高糖水;有濕感為鹽水;手感有粉狀物附著,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類雜質;成團狀或極緩慢的鬆散開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類雜質。

茯苓摻假:一般產地加工沒有假貨,多為市場上葯販子自製假貨混入,假貨所有原料多為碎雜的茯苓面加麵粉等加工製成,為不規則塊狀混入茯苓中。

識別:外觀:真品為較規則的塊狀或片狀,表面緻密平坦或不規則的多稜角塊狀,白色或偶有帶粉紅色;假品一般無片狀,只有六棱體或多稜角不規則塊狀,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帶有粉紅色。

口嘗: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磣感或可見緊挾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磣者亦無明顯砂石狀物。

浸泡:真品經浸泡煎煮,除膨脹外,一般保持原物狀,不散碎;假品經浸泡或煎煮即溶化為碎顆粒或團粉狀。不再保持原物形狀。

冬蟲夏草摻假:一般摻假為中間插有木棍或鐵絲。

識別:用手將冬蟲夏草折斷處掰開,即可發現。也有用僵蠶冒充的,或用面做的。

雞內金摻假:主要是摻有鴨內金。

識別:雞內金較輕,個體較小,質酥脆,色黃,砂燙後起凸明顯,鴨內金較重,個體較大且厚,質堅硬,色綠,砂燙後不易凸。

全蠍摻假:鑒於加工特點,其摻假一是潮濕,二是鹽多,三是全蠍腹內有金屬或其他填充物。

識別:潮濕和鹽分直觀可見,腹內金屬物等可觀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開檢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

③ 中葯也有假的,如何辨真偽

現在市面上有太多的假冒偽劣產品,就連中葯這種治病救人的東西也有的是假產品。

我們平時我們在購買中葯的時候應該怎樣去區分偽劣產品怎樣區分買到了真的重要還是假的重要呢?


看中葯的顏色,每種中葯都有它們不同的顏色,如果是一個行家的話,那麼看中葯的時候你一定要看顏色,當他們看顏色的時候就知道這種中葯的質量好不好,這種中葯的效果好不好。

其實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平時去看中醫開的中葯一般都是真的,別人自己就是醫生,不可能還賣假葯哇。

④ 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

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

中葯材的來源、產地、商品規格、用葯習慣的炮製方法等因素,產生了同一品種在形態特徵上的差異、葯材與飲片在形態特徵上的差別,有的同一飲片又常是由多個品種混合而成,所以對真偽鑒別造成了一定的困難。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中葯飲片的鑒別方法,歡迎閱讀。

01牢記葯材主要特徵

要想區分各種葯材的真偽優劣,首先要努力學習中葯鑒別的基礎理論知識。同一種葯材,無論產地有什麼變化,規格有什麼標准,其主要特徵不會起根本的變化。每一種葯材都有其各自區別與其它葯材的主要特徵。這些特徵,是我們監管人員做好真偽鑒別必備的基本功。

形狀鑒別:防風的「蚯蚓頭」;潞黨參的「獅子盤頭蘆」;野人參「蘆長碗密棗核丁,緊皮細紋珍珠須」;海馬的「馬頭蛇尾瓦楞身」;蘄蛇的「翹鼻頭」。「方勝紋」。「連珠斑」。「佛指甲」;天麻的「鸚哥嘴」「肚臍眼」;檳榔的「大理石樣花紋」。

顏色鑒別:丹參紅色,黃連黃色,紫草紫色,烏梅黑色,血竭黑似鐵,研末紅似血。

質地鑒別:南沙參「松泡」;山葯富「粉性」;當歸「油潤」;鬱金、「角質有光澤」。

斷面鑒別:杜仲折斷時有膠絲相連;黃柏折斷面是纖維性,裂片狀分層;苦楝皮折斷面分為多層薄片,層層黃白相間;大黃在光下有「星點」;何首烏可見「雲錦狀花紋」;蒼術有「硃砂點」「起霜」現象。

氣味鑒別:肉桂的濃烈特殊香氣;阿魏的'大蒜樣臭氣;苦杏仁的苯甲醛樣香氣;穿心蓮苦至咽喉,經久不衰。

02注重葯材之間的比較

市場上銷售的多為中葯飲片,是將完整葯材通過凈制、切制或炮製製成一定的規格,故飲片不同於完整葯材的鑒別特徵,改變了形狀、大小、顏色、甚至氣味,加之機器切片改變了原手工飲片,這樣將相似葯材飲片進行比較尤顯重要。在日常監管工作,要勤看多比較,從比較中找出葯材之間的主要不同特徵,關於分析總結,不斷積累中葯飲片外觀鑒別經驗。

原葯材與飲片相似的類型有些葯材與其飲片在外形基本相似(主要是花草類中葯),記憶葯材本身的特徵及其不同點,就可正確認識中葯。如徐長卿與白薇,二者根莖切面同為結節狀,根表面淡黃棕色,橫切麵皮部黃白色,木部黃色。主要區別是徐長卿根莖結節小,有丹皮樣香氣,味辛而麻舌;白薇根莖結節粗大,無香氣,味微苦。又如地骨皮和香加皮,二者同為捲筒狀或槽狀,表麵灰黃色或灰棕色,質輕脆易折斷。主要區別是地骨皮橫切面明顯分為內外兩層,無香氣;香加皮橫切面為黃白色,有濃厚的香氣。

葯材本身不相似,但飲片相似的類型本類型應以記憶飲片特徵及其不同點為主,輔助葯材本身的特點。如前胡與防風,飲片同是表麵灰棕色,根頭片表面具密集細環紋及纖維狀毛,切面有菊花心,棕色油點。主要區別是防風切麵皮部有較多放射狀裂隙,組織疏鬆,有清香;前胡根頭處表的殘留有淺紫色片狀葉鞘(紫花前胡),切面少裂隙,組織緊密,有油膩。

葯材名稱相近,功效相似的類型如草烏、川烏,均是經加工後的橫切片或縱切片,類圓形或圓錐形,表麵灰黑或灰褐色,角質樣,維管束呈點狀或條狀突起。主要區別是草烏飲片常因粉性差而干癟,頂端無或偶有殘留莖基,切面無纖維狀突起。

03掌握葯材經驗鑒別方法

老葯工們在我國傳統醫葯寶庫中積累了豐富的鑒別經驗,它具有簡單、易行、迅速的特點。除了掌握上面提到的外觀鑒別方法和經驗鑒別術語外,還要掌握某些葯材的水試及火試方法。我們在日常監管工作中要多向他們學習,虛心請教,不斷提高鑒別能力和水平。

水試方法:某些葯材遇水能產生特殊現象,如西紅花加水泡後水溶液成黃色;秦皮浸出液在日光下呈碧藍色熒光;葶藶子、車前子加水浸泡,種子粘滑,體積膨脹;天然牛黃水濕後有「掛甲」現象;蘇木投入熱水中水溶液變成紅色;乳香加水研磨後呈白色乳狀液,而沒葯加水研磨後呈黃棕色乳狀液;青黛放入水中後水不染色,且漂浮於水面之上。

火試方法:有些葯材用火燒,能產生特殊的氣味、顏色、煙霧、閃光和響聲等。如降香用火燒則香氣濃烈,有油流出,灰為白色;海金砂點燃發出爆鳴聲和閃光;青黛燃燒有紫紅色煙霧冒出;將燒紅的針插入牛黃中,牛黃分裂成層,呈片狀,氣香。

1 葯品真偽鑒別

1.1 麥冬與偽品 正品:紡錘形,兩端略尖,較瘦,中柱較粗,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6~22個,其他性狀見葯典。偽品:性狀與正品基本相同,其不同點,兩端較鈍圓,比較胖,中柱細小,顯微鏡下觀察,韌皮部束10多個。

1.2 桔梗與偽品 正品:根莖有蘆頭,上面生有多數半月形蘆碗,表面白色或淡黃色,細嫩,全體有皺紋和須根痕,質輕易折斷,斷麵皮層為白色,木部黃色,棕色形成層明顯,整個斷面似菊花紋,習稱「金井玉蘭」,味微甜而後苦,有菊糖反應。偽品:無蘆頭,頂端可見地上莖殘基,表面栓皮已颳去顯類白色,留有棕色栓皮殘痕,較粗糙,全體有扭曲的縱溝紋,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相間,為異型維管束,味微苦而麻舌,無菊糖反應。

1.3 胖大海與偽品 正品:橢圓形,表面皺紋粗而疏,手搖無響聲,內有子葉二片,大而菲薄,有二片胚乳,水浸泡膨脹呈海綿狀,膨脹速度較快,其體積比干品大2.5~3倍。偽品:類圓形或近球形,表面有細密的網狀紋,手搖有滾動聲,內有子葉二片肥厚,無胚乳,水浸泡呈現海綿狀,但膨脹速度緩慢,其體積比干品大1.5~2倍。偽品:扭曲成繩狀,外皮光滑,不易層層剝離,而易縱離,表面淺灰棕色無地衣斑塊,皮孔少而大並有三角形葉痕,淺棕色圓形突起,皮孔少,質堅韌不易折斷,味苦微澀,水浸液淺黃棕色無熒光,顯微特徵: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

1.4 黨參與偽品 正品:外皮灰褐色或灰棕色,根頭部有獅子盤頭蘆,根頭下有緻密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體之半,全體有縱紋,散在有眉狀的疤痕,支根斷落後常見黑褐色膠狀物,斷面黃白色有裂或菊花紋,中央有黃色圓心,有特殊香氣,味微甜。偽品:外皮黃色或棕黃色,根頭部無獅子盤頭蘆,而具地上莖葉殘基,近根頭部有環狀橫紋,表面有明顯的橫向皮孔,質柔軟,易折斷,斷面黃白色,中間本心黃色,味微甜後而苦。

1.5 蘇木與偽品 正品:黃紅色至棕紅色,水浸液呈桃紅色,加幾滴石灰水即顯玫瑰色。顯微特徵:有晶鞘纖維。偽品:紅紫色或棕紅色,水浸液呈淡棕黃色,加幾滴石灰水即顯淺黃色,加酸顯黑綠色。顯微特徵:無晶鞘纖維。

2 葯品摻假識別

2.1 摻假:(1)為鹽、礬。砂燙後取出放入重鹽水或白礬水內浸泡撈出晾乾。(2)用塑料做的。識別:(1)日光下細看錶面有一層亮晶晶的白色物。(2)用舌舔之,有明顯的鹹味或苦澀味。(3)塑料做的,用火燒之即可鑒別。

2.2 柴胡 摻假:(1)非葯用部分,柴胡葯用部分為根部。商品飲片中常混有地上莖。(2)其他假葯:A、棉花莖稈及葉柄:表面紅棕色有短距毛,斷面黃白色,木質實心。B、花生秧子桿枝梗:表面黑褐色或黑綠色,披短距毛,斷面中空。以上非葯用部位和假葯常與柴胡混合後切片冒充真品。識別:柴胡為地下根,具纖維性,切片後觀察飲片常見類網狀紋孔。上述偽品不見網狀紋孔,多為木質實心或中空。

2.3 金銀花 摻假:(1)噴灑高糖水。(2)噴灑糖蜜混合水,附加黃褐色細砂或玉米面類雜質。(3)噴灑鹽水。識別:用手抓起,緊握則發現下列情況:(1)質脆易碎(夏天天潮除外)為高糖水。(2)有濕感為鹽水。(3)手感有粉狀物附著,為含有砂石粉或玉米面類雜質。(4)成團狀或極緩慢的鬆散開或有粘手感,可能含有糖蜜水類雜質。

2.4 茯苓 摻假:一般產地加工沒有假貨。多為市場上葯販子自製假貨混入。假貨所有原料多為碎雜的茯苓面加麵粉等加工製成。為不規則塊狀混入茯苓中。識別:(1)外觀:真品為較規則的塊狀或片狀,表面緻密平坦或不規則的多稜角塊狀,白色或偶有帶粉紅色。假品一般無片狀,只有六棱體或多稜角不規則塊狀,表面不平坦,白色或帶有粉紅色。(2)口嘗:真品嚼之粘牙,偶有牙磣感或可見緊挾砂石粒。假品不粘牙,有牙磣者亦無明顯砂石狀物。(3)浸泡:真品經浸泡煎煮,除膨脹外,一般保持原物狀,不散碎。假品經浸泡或煎煮即溶化為碎顆粒或團粉狀。不再保持原物形狀。

2.5 冬蟲夏草 摻假:一般摻假為中間插有木棍或鐵絲。識別:用手將冬蟲夏草折斷處掰開,即可發現。

2.6 雞內金 摻假:主要是摻有鴨內金。識別:雞內金較輕,個體較小,質酥脆,色黃,砂燙後起凸明顯。鴨內金較重,個體較大且厚,質堅硬,色綠,砂燙後不易凸。

2.7 全蠍 摻假:鑒於加工特點,其摻假一是潮濕,二是鹽多,三是全蠍腹內有金屬或其他填充物。識別:潮濕和鹽分直觀可見,腹內金屬物等可觀其腹部是否有凹凸不平,手捏硬而鼓可掰開檢查,亦可用磁石吸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