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資訊 » 網上確認學歷學位可以不填嘛
擴展閱讀
可以馴化動物原始人游戲 2025-05-18 04:06:20
qq里可以打字的圖片 2025-05-18 03:53:44

網上確認學歷學位可以不填嘛

發布時間: 2023-02-04 05:57:05

❶ 考研網上報名的時候,學位證號碼是必填項嗎不填報名能成功嗎

學位證號碼是必填項的,不填報名不會成功的。

考研網上報名需要填寫考生信息包括:實名信息、學籍學歷、基本信息、戶籍檔案、家庭主要成員、學習與工作經歷、獎懲情況、聯系方式、報考信息。考研網上報名沒有計算機等級填寫項,如有計算機等級填寫項,帶*為必填,不帶可以不用填。

注意事項:

1、實名信息包括姓名、id類型、id號碼、手機號碼。

2、學生身份及學歷包括:考生來源、畢業學校、畢業專業、取得最終學歷的學習形式、最終學歷、畢業證書編號、取得最終學歷的畢業日期、注冊號、最終學位編號及學位證書。

3、基本信息包括:民族、性別、婚姻狀況、現役軍人、政治狀況。

3、戶籍檔案包括:出生地、出生地、居住地、居住地詳細地址、考生檔案所在地、考生檔案所在地單位、考生檔案所在地單位地址、考生檔案所在地單位郵政編碼。

4、主要家庭成員:主要家庭成員,最大200位元組,考生請如實填寫。

5、學習和工作經歷包括:目前的學習或工作單位,學習和工作經歷。

6、獎罰情況包括:何時、何地、為何、何種獎罰、考生作弊。

7、聯系方式包括:郵寄地址、郵寄地址、郵政編碼、固定電話、手機、電子郵件。

❷ 二建報名學位信息不填可以嗎

可以的。學位信息最多可填寫5條信息,無學位信息可不填寫。如果有學位信息的話,請如實准確填寫學歷、學位信息,保存後無法刪除。

❸ 中國人事考試網大專學歷已通過驗證,但是沒有學位證書,是不是不能通過,怎麼無法進入網上報名網頁

只是需要所就讀的頒證院校出具一份畢業證明信來代替你還未拿到的學位證書,這份畢業證明信需要涵蓋學習時間段、就讀專業、獲得了何種學位、是否按照相關規定完成所有課程等等信息。只是通過畢業證明信拿到的只是一份「臨時證明」,有效期加上唯一的一次延期也只有12個月,且是否與正式學歷認證有同等效力,要看用人單位是否承認。等到拿到學位證書之後,就用學位證書的原件和復印件連同「臨時證明」一起交到你當初遞交認證材料的地點換取正式的認證。學歷認證一定要學位證書原件工作人員查看還要有學位證書復印件身份證復印件等。學歷驗證可以給錢加急,快的話3天就可以拿到了,要不按照一般程序至少得15個工作日。
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育部同意,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面向全國開展對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和高等教育文憑的認證服務。學歷認證工作旨在落實中國政府的留學政策,促進教育國際交流,履行中國在有關國際公約和雙邊(多邊)協議中應承擔的義務;同時,也為了滿足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高等教育文憑獲得者在中國升學、就業及參加各類專業資格考試等實際需求;並為中國境內用人和招生單位鑒別國(境)外學歷學位證書及高等教育文憑提供依據和相關咨詢意見。

❹ 考研網上確認時沒填學歷驗證碼,但繳費報名成功了,有問題嗎

在報考研究生的過程中學歷驗證未通過肯定還是需要再次報名的,也是需要再次繳費的。

本科應屆畢業生考研不需要學歷認證,在職考研或者是社會上的人考研是需要學歷認證的。

報考研究生需要的學歷條件: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要求報名時通過學信網學歷檢驗,沒通過的可向有關教育部門申請學歷認證。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後滿2年(從畢業後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歷,且符合招生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

4、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歷身份報考。

5、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學歷認證,也稱學籍檔案服務資格認證,是一項保護公民隱私、倡導道德誠信、維護社會公平的檔案利用工作。文章從學籍檔案服務學歷認證實踐中的隱私權維護、路徑實現、管理制度構建等問題進行分析。



重要提示

普通高等教育五大學歷教育是國家教育部最為正規且用人單位最為認可的學歷教育,學歷代碼和學歷層次也是按照上述順序所編。國家網上辦理為學信網和啟征網,兩者為教育部下屬網站,因為學歷認證一個人一生可能就辦理一次,很多人在被告知要辦理學歷認證時,都不清楚情況,這里為大家掃盲,謹防被騙。

教育類別

主要包括全日制普通博士學位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碩士學位研究生(包括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全日制普通第二學士學位、全日制普通本科、全日制普通專科(高職).這五大類學歷教育是國家教育部最為正規且用人單位最為認可的學歷教育,學歷代碼也是按照上述學歷層次所編。

學歷代碼

普通高等教育學歷層次從高到低依次為:博士學歷證書代碼(II6OI7III5) 、碩士學歷證書代碼(II6OI7III5)、第二學士學位學歷證書代碼(II6OI7III5)、普通全日制本科學歷代碼(II6OI7III5)、普通全日制專科(高職)學歷代碼(II6OI7III5)。

證書編號

註明:學習形式為普通全日制的學歷證書前六位數字為各個大學的名稱代碼,第八位和第九位為(II6OI7III5),(II6OI7III5)代表就是普通全日制學習形式,第十位到第十三位的數字代表畢業年份,第十四位到第十五位為學歷層次代碼,最後六位數字為學校畢業順序編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學歷認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考研

❺ 事業單位網上資格審查寫學歷(學位)是兩個都要嗎

是。
資格審核表上學歷填寫:專科、本科、研究生。學位填寫:學士、碩士、博士。如實填寫。
就「兩歷」其一就是學習經歷,是重點審查對象。目前來講,最高學歷的材料必須要有且齊全,全日制最高學歷材料也必須要有。比如,如果高中畢業後讀的成人本科,那本科的材料必須要有,同時高中材料也必須要有。

❻ 考研網上報名最後學歷證書編碼和最後學位證書編碼沒填有影響嗎在線等

考研網上報名最後學歷證書編碼和最後學位證書編碼沒填沒有影響。

考研注意事項:

1、實名注冊,要牢記注冊的用戶名和密碼。

2、考生來源選擇,應屆生建議選擇應屆本科畢業生,內非應屆生建議選容擇「其他人員」。

3、報考類別,正常情況下選擇非定向;委培:由工作單位推薦來讀研,讀完研之後會回到工作單位的考生選擇;定向:是有合同單位,並且學費由單位出的考生選擇;自籌: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考研中很少會用到。

4、預報名的報考單位是不能更改的,除非更換注冊名。

相關信息

考研報名畢業證編號填寫的是畢業證書的印刷編號, 即NO.P00011111。

普通本科應屆生考研以本科生身份報考,成人本科應屆生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應屆生報名報考點驗學生證,考上後,研究生新生開學的9月份,教育部驗你本科畢業證,沒畢業證或畢業證弄虛作假立馬取消你研究生入學資格。



❼ 求職簡歷上可以只填「學位」不填「學歷」嗎

當然可以寫上了,您還可以把你在本科時候做過得一些工作經歷些上,現在老闆都很看重工作經驗的,學歷在高也還不是如此,工作始終都是幫老闆做事,而不是像在學習,只要成績好就行,真的好羨慕可以上大學的人,還能有很優秀的成績可以考上研究生,相信伱一定很棒,呵呵,我們單位也在招人,是外企,在天津,或許您也可以過來試試。

❽ 2022考研網報學籍學歷信息如何填寫

如下:

(1)考生來源

可選擇科學研究人員,高等教育教師,中等教育教師,其他在職人員,普通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成人應屆本科畢業生,其他人員。考生需如實填寫,並在現場確認時仔細核對。

實例:應屆生通常選擇普通全日制應屆本科畢業生,非應屆生根據是否有工作選擇其他在職人員或者其他人員。

(2)畢業學校

考生需如實選擇填寫,並在現場確認時仔細核對,網報系統中列表中沒有的選擇「其他」,後填畢業證書上的畢業學校名稱。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按照可取得的畢業證書填寫。最多50個位元組。

實例:注意第一個框是可以選擇的,但第二個框需要手動輸入。

往屆生填寫畢業證書上的學校名稱,畢業學校中沒有自己的學校或學校名稱與實際不同,則選擇「其他」,並在下面的輸入框中填寫學校名稱(以畢業證書為准)。

(3)畢業專業

考生需如實選擇填寫,並在現場確認時仔細核對,網報系統中列表中沒有的選擇「其他」,後填畢業證書上的專業名稱。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按照可取得的畢業證書填寫。最多30個位元組。

計算機實例:大類可選擇0806(電氣信息類)或者0712(電子信息科學類)。

0806(電氣信息類)包含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工程、軟體工程等專業。

(4)取得符合報考條件的最後學歷的學習形式

考生需如實選擇,可選擇普通全日制(其中包含應屆本科畢業生),成人教育(成人脫產、業余、夜大學、函授、電視教育,含成人應屆本科畢業生)。

自學考試(畢業證書中應有××省(市、區)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名稱和印章、主考學校或就讀學校名稱和印章),網路教育,獲境外學歷或學位證書者,其他,開放教育。

實例:全日制本科選擇【普通全日制】,其他類型按自身實際情況選擇。

(5)符合報考條件的最後學歷

考生務必如實選擇,可選擇研究生,本科畢業(其中含普通全日制應屆本科、成人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本科結業,高職高專。註:應屆本科畢業生只能選擇「本科畢業」。

實例:本科應屆生一般選擇【本科畢業】。其他類型按自身實際情況選擇。

(6)符合報考條件的最後學歷證書編號

考生務必按《畢業證書》上的「證書編號」填寫,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填。考生可登錄學信檔案(http://my.chsi.com.cn)查看本人學籍學歷信息,如有疑問,請盡快與畢業/就讀學校學籍管理部門聯系,否則會影響到報名甚至錄取。

實例:往屆生必須填寫(可登錄 學信檔案 驗證本人學籍或學歷); 按畢業證書上的「證書編號」填寫,普通全日制應屆本科和成人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填;國外留學生請註明「留學生」字樣。(最多輸入18個位元組的字元)。

(7)獲得符合報考條件的最後學歷畢業日期

考生需如實選擇。往屆生以畢業證書為准,應屆生以實際畢業日期為准。應屆生必須是錄取當年入學前(具體期限由招生單位規定)前畢業,應屆畢業生只能是普通全日制、成人教育及自學考試和網路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

實例:往屆生以畢業證書為准,今年應屆生(一般為2022-07)以實際將畢業年月為准。

(8)注冊學號

普通全日制應屆本科和成人應屆本科畢業生按在校注冊學號填寫,其他人員不填。

實例:你的學號。

(9)最後學位

考生需如實選擇,可選擇博士學位,碩士學位,學士學位,無。

實例:應屆畢業生或為獲得學位的畢業生請選擇「無」,其他類型按自身實際情況選擇。

(10)學位證書編號

按《學位證》上的「證書編號」填寫,高職高專、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填。

實例:按學位證上的「證書編號」填寫,高職高專、普通全日制應屆本科和成人應屆本科畢業生不填;國外留學生請註明「留學生」字樣。(最多輸入18個位元組的字元)。

補充問題。

(1)越早報名就有可能分到最近的考場嗎?

【答】考場由系統隨機分配,並不是越早報名就有可能分到最近的考場,正式的考場位置需要等到准考證開放列印才能知道(建議拿到准考證號馬上預定賓館)考試地點,華科附近的賓館價格從80直接飆升至400!

但是由於每個報考點的考生容納量有限,先到先得(隊列的性質)某些地區會出現考生報不上名的情況建議越早報名越好!

P.S:某些學校的考試位置是固定的,建議找學長學姐問問比如武漢地區的考生考華科學碩在西十二考試,專碩在東九考試。

(2)報名可以報幾個學校?

【答】只可以報一個學校的一個專業。

(3)報名必須要繳費嗎?

【答】不是必須的,在報名截止日期前交上就可以,截止日期是10月31號。繳費用的銀行卡沒有要求,不是必須要綁定注冊手機號的銀行卡才能繳費。

部分省份要求考生在網上報名(含預報名)期間進行網上繳費,其他省份一律在考研現場確認時繳費。網上報名期間都可以進行網上支付,特殊要求注意關注各省發布的網報公告。

(4)報名繳費後還可以改專業、學校嗎?

【答】生成報名號並繳費即為報名成功,報名成功後不可以修改「招生單位、報考點、考試方式」等關鍵信息,如果要修改,需要作廢前面信息,重新生成報名號,報名費會退回。

(5)要求網上繳費的省份

【答】2022各省市網報公告上都有說明,會在9月下旬(通常是在9月15日至25日期間)陸續公布。

2021考研要求預報名網上繳費的省份有: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

繳費費用在100-200之間浮動。

(6)應屆生在校外實習,可以選擇實習地報考嗎?(或:應屆生可以回戶籍所在地報考嗎?因為在家復習不想回學校考。)

【答】原則上,應屆生應選擇就讀學校所在省(區、市)的報考點。在實習地或戶籍所在地是否可以報名需要咨詢報考點,但是大概率是不可以的。

(7)往屆生沒有工作,不想回戶籍所在地考試,可以在自己選擇的報考點考試嗎?

【答】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答案。有的省市根本不看戶籍,拿著身份證和學歷證書就能報名確認有的省市卻很較真,限定必須在戶口或工作所在地報考有的省市需要工作證明(甚至還需要社保證明,比如北京)才能異地報考。

各省市報考點的規定不一樣,建議仔細查看自己選擇的那個報考點的網報公告或現場確認須知,上面都有詳細說明,或者在工作日電話咨詢報考點。

比如華科考點戶口所在地不在武漢市及周邊地區(孝感、咸寧)的往屆統考考生網上確認時須上傳工作單位開具的工作證明及派出所開具的居住證。

(8)怎樣算報名成功?

【答】統考網報報名成功後,會生成9位數字的報名號。如果選擇了無需網上繳費省份的報考點的同學,只要生成了報名號就代表報名成功了。

(9)報名最容易填寫錯誤的信息

【答】報名時務必確保信息正確,不確定信息核實完畢後再填寫。

容易填寫錯誤信息有:考試地點【參加考試的地點】、報考院校【你的目標院校】、同一專業多學院招生【同一專業可能有多個學院招生】全日制、與非全日制【千萬別選錯了】、定向與非定向【千萬別選錯了】。以上信息請務必不要出現問題。

(10)特別提醒。

選擇「江西省」考點報名的要特別注意:選擇工作所在地報考的考生須提供工作單位開具的工作證明和2021年8、9、10三個月及以上社保憑證或單位納稅憑證等證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