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黑陶茶具怎麼樣 功夫茶具選購指南
選擇功夫茶具,要依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個人喜好,不可攀比。黑陶誕生於中國新石器時代,古老的中國制陶技藝,有黑如漆,聲如罄,薄如紙,亮如鏡,硬如瓷的美譽。黑陶按質地可分為三種:泥質黑陶、夾砂黑陶、細泥黑陶。黑陶表面所呈現純凈的黑色,是以獨特的無釉無彩碳化窯變的古老工藝燒制而成的,出窯後就是渾然天成,不再做任何處理,其外觀效果黑如漆、亮如鏡。
黑陶屬低溫陶器,不宜做功夫茶使用。因為黑陶含鉛量較高,最好別用黑陶茶具泡茶、喝茶。
Ⅱ 如何分辨陶瓷茶具的好壞
分色、形、聲、出水四方面:色澤感官好,形狀你一定得喜歡;一般要求出水口跟蓋口、把手在同一條水平線上!聲音:用蓋子在壺口摩擦,發出聲音越悶越好,越脆說明金屬含量高,越悶說明泥土含量高。氣密性:往壺中注水,摁住蓋子是的小口,倒不出水為氣密性好!
Ⅲ 黑陶收藏價值
黑陶藝術品造型端莊,風雅大氣, 收藏 黑陶製品,可用來陶冶心境、凈化心靈。那黑陶收藏價值有多高?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黑陶收藏價值,希望對您有用。
黑陶收藏價值
在漫長的封建時代,文物和工藝美術製品都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黑陶多被奴隸主和貴族們所利用,他們用於裝飾宮殿、點綴廳堂,成為誇耀富有、顯示地位和等級的標志,而在民間卻少有問津。新中國成立後,黑陶藝術得到了重視。
黑陶之所以會呈黑色,是因為溫度控制的關系,黑陶的燒制溫度在800攝氏度到900攝氏度之間,超過或者低於這個溫度,都燒不出黑色的效果。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燒制出來的顏色就是紅的,低於這個溫度則呈白色。黑陶的裝飾特點雖然簡單質朴,不加裝飾或少加裝飾,但要制出一件美觀典雅的黑陶可是要下一番工夫。除薄制、打磨、單色、加陶衣等各種不同的裝飾 方法 ,還在陶器上運用劃紋、壓紋、印紋等。並且陶器的提梁、耳、鼻、紐等附加部分頗具匠心。最常見的情況是陶器上的附件往往壓成平行的條紋,或加以變化,器身很單純而提梁部卻十分精巧。此外,鏤孔也是一種裝飾方法,主要用於鼎足與豆足上。至於黑陶表面呈現的光亮,則是陶坯製成後尚未乾透時,用鵝卵石或獸骨製成的光滑工具在上面打磨的結果。打磨不僅使胎體表面高低不平的結構填平補齊,而且讓原料中的雲母片、石英等物質的顆粒平行排列於坯體表面,這些礦物顆粒有反光作用,平行排列就可以減少光線的散射,增加光線的平行反射,因而出現光澤,所以黑陶表面熠熠發亮。
近年來,出於對一種古文明的追求和一種心靈的享受,黑陶的收藏逐漸時興,成為藏家的新寵。黑陶造型端莊凝重,它的圖案深藏玄機,它的黑色在心理學上的聯想“可以當做溫暖、覆蓋、藏身之所和舒適”(【美】卡洛琳•M•布魯墨:《視覺原理》),黑陶藝術品往往給人帶來凝重安適的感覺,它給人帶來一種寧靜致遠的享受,代表著一種壯美和崇高的人格。因此,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收藏一兩件黑陶製品,可以獲得一份寧靜的心境,這也是黑陶收藏在近年風生水起的根源。
實用型的文物黑陶歷經幾千年的長埋,存世的已經十分罕見,漸漸被收入博物館進行保護,當然,也有部分“滄海遺珠”遺落民間,這些便成為現在黑陶收藏家收集黑陶文物的主要 渠道 ,圈內人的互相交流也是另外一種收集渠道。在國內,目前黑陶的收藏還沒有像字畫等藏品一樣火熱,但黑陶文物的升值潛力,在國外的拍賣場上可見端倪。黑陶文物在國外沒有拍賣的限制,市場非常火爆,身價動輒百萬。目前市場上充斥著各種仿製的現代黑陶工藝品,其做工十分精美,價格也不菲,甚至能拍出十幾萬的高價。去年5月,陝西有人從洛陽以18萬的價格收藏了一尊騰空而起的黑馬,而一個剛出爐高不足30厘米的黑陶豆(古時盛熟食的一種容器),在市場竟標出19萬元的天價,福建、廣東等地不斷有人前來要收藏此“豆”。但真正的收藏家是不收藏這些工藝品的,因為它們只是仿製品,遠遠不及真品那樣具有歷史 文化 價值。黑陶的價值判斷實用型的黑陶多為出土文物,舉世罕見,不允許在市面上拍賣,但民間也不乏有黑陶文物藏品。一般來說,品相良好、形狀特別且帶有氏族圖文的黑陶較為珍貴,價位一般在萬元以上。
現在收藏市場上看到的多是現代黑陶工藝製品,價位還不是很高。一般普通的大器型的黑陶,市場價位在幾千元,普通器型的價位在幾百元錢。因此,黑陶未來的升值潛力還很大。
鑒別黑陶製品的收藏價值,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看。一看造型。造型是鑒別黑陶收藏價值的第一位。黑陶的各種造型或者代表一種身份地位,或者代表一種特定的文化內涵。二看品相。這些在當時用來作為器皿的實用型黑陶製品,在貴族死後通常用來作為陪葬品,歷經四五千年的掩埋,受到地層的疊壓、器物與泥土黏在一起,出土幾乎無完物,因此,品相成了黑陶價值鑒別的第二要素。三看圖文。有些黑陶上還 雕刻 有當時的一些圖文,有的代表氏族的圖騰,有的則是一些原始文字,這些帶有特定含義的圖文,增添了它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四看做工。古代黑陶製品的厚薄,反映了它的特定含義,薄如蛋殼的黑陶製品,是先人為祭祀和殉葬而精心製作的。現代工藝品則以其工藝的精細程度來決定陶器的價值,現在的工藝品陶器多是從雕工、刻工上下功夫。一件好的作品,裝飾和造型非常吻合,氣勢上一氣呵成,線條十分流暢,肌理的處理上也十分到位。
黑陶的收藏辨別方法
黑陶是低溫陶器,它對溫度的要求很高。黑陶燒制的溫度在攝氏800度到900度之間。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燒制出來的顏色就是紅色,如果不足這個溫度,黑陶的顏色就會發白。目前我們在市場上常見的就是這種劣質黑陶,雖然它的雕刻很精細,但不屬於收藏型的黑陶。再一個是看它是否滲水。優質黑陶用水洗不會掉顏色,劣質黑陶一洗就掉顏色。
黑陶收藏價值相關 文章 :
1. 古玩收藏鑒賞萬事通的簡介
2. 什麼是工藝品和藝術品
3. 陶器茶具與瓷器茶具的區別
Ⅳ 如何辨別紫砂壺的真假好壞
如何挑選一把好的紫砂壺應具備什麼條件?除了依個人主觀的偏好(有人愛花貨,有人愛方壺)為出發點外,可以以下幾個標准來判斷:
壺的造型結構:一把壺的完成需由多部分相組合才行。其組合是否合乎理想,合乎物理性質,是評斷這把壺的基本要件。以下就茶壺三要素壺嘴,壺把,壺身三個部分的組合加以敘述。
三點成一直線,:壺的嘴(出水口),壺把,鈕必須成一直線,換名話說,就是三點要對直(少數特殊造型除外)。
比例要勻稱:各部分組合比例,應力求勻稱,同時要展現出落落大方的空間感。
出水順,握感輕:壺嘴的出水務必順暢,手握壺把時,握感應力求輕盈,不費力。
一體成型感:壺嘴與壺身,壺把與壺身的連接部位,要處理得很自然,沒有任何破綻,宛如一體成型般。
茶壺的外觀:
茶壺的外觀可從多方面加以考慮。
美觀:近年來,市面上推出的茶壺形式琳琅滿目,或高或矮或圓或扁,或幾何形狀或瓜果形狀。然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審美觀點,因此,所謂的美並沒有一定的標准可言,只要合乎您的心意即可。
重心要穩:用手提起茶壺是否感覺順手?重心是否恰到好處?端看該壺壺身與壺把的設計是否精準。購買新壺時,不妨要求賣主在壺中裝入約壺容量3/4的水。用手平平提起茶壺,緩緩倒水,如果感覺很順手,即表示該壺重心適中,穩定,是一把好壺。如果提壺需用國緊握壺把才得以平穩的話,即表示此壺的重主位置不對。除了重心要穩之外,左右也需勻稱。抓起壺蓋時,壺口要平,要圓。
出水需急,長,圓:出水首先要剛直有勁,水束又長又圓,同時,傾倒壺水時,若能使壺中滴水不剩,即表示是一把好壺。
壺蓋,壺身緊密吻合:壺蓋與壺身的緊密度愈高,愈不會使茶香流失,壺蓋與壺身緊密吻合的茶壺才是一把好壺。壺蓋與壺身緊密度的測試方法是,茶壺裝水約1/2-3/4,用食指緊壓蓋上氣孔,傾倒壺水看看,若滴水不流即表示兩者緊密度極高;另外,用食指緊壓茶壺壺嘴,顛倒壺身,若緊密度夠,則壺蓋不會掉落。
其次,壺底壺面平滑工整,落款也工工整。通常一把壺至少會有二個以上的印章,大抵是在壺底,壺蓋,或把手上。
茶壺的品質:
茶壺的製作方法有手手拉,挖塑及灌漿三種,每一種的價值多少有些差異。外行人很難從外觀判斷是屬於何種。此時,不妨抓起壺蓋,仔細端詳壺身內部情形即可明白。一般而言,手拉壞較為粗糙,挖塑壺會留下刀刻的痕跡,灌漿壺則會有模痕。至於要判定其好壞,可從兩方面著手,即看色澤與聽聲音。
看色澤:據行家的說法,茶壺的色澤以滑潤為佳,一把好茶壺,其土胎色澤所呈現之滑潤感,的確很迷人。
聽聲音:茶壺因燒成火候的不同,硬度多少會有差異,因而聲音也就有清脆鏗鏘或混濁遲鈍之分。究竟清脆較好或是混濁聲較佳,並無一定標准。不過,根據多數行家認為,聲音較清脆鏗鏘的壺,較適合泡發酵,香氣高的茶;聲音較混濁遲鈍的壺則適合泡重發酵,韻味低沉的茶。
辨別壺身的方法是,將壺平放左手手掌上,以右手食指輕彈壺身。
在此必須特別強調的一點是,宜興陶土因含有石英成份,故製成茶壺後,放在燈光照照看,可看出點點點金光,這是其他地方陶土所沒有的特點。
Ⅳ 黑陶茶具和紫砂茶具的區別
一、特點不同
1、黑陶茶具特點:細膩、無沙、且粘性大,而且富含多種礦物元素。
2、紫砂茶具特點:結構緻密,接近瓷化,強度較大,顆粒細小, 斷口為貝殼狀或石狀,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
二、起源不同
1、黑陶茶具起源:黑陶是繼仰韶文化彩陶之後的優秀陶種,它被稱為「土與火的藝術,力與美的結晶」。世界驚嘆於這個古老的文明!黑陶文化是黃河流域的文化。它以其深厚的歷史內涵和豐富的人文內涵,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淵源。
2、紫砂茶具起源:紫砂是陶的一個特殊種類,盛產於宜興丁蜀鎮一帶,丁蜀城區東北部的蜀山古南大街。是明清以來宜興紫砂陶瓷生產、貿易的集散地。它保存了明清以來紫砂陶生產、銷售、運輸的全產業鏈和物質空間形態,成為紫砂的研究和認識。一個重要的歷史生產和文化場所。
三、分類不同
1、黑陶茶具分類:黑陶按質地可分為三種:泥質黑陶、夾砂黑陶、細泥黑陶。
2、紫砂茶具分類:主要分為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
Ⅵ 怎樣辨別黑陶
黑陶的顏色是滲碳工藝形成,是碳元素的顏色。所以製作黑陶的土不一定是黑色的,基本上市面上所有的陶土、瓷土都可以做黑陶,連紫砂土都不例外,燒制完成的紫砂壺再經過滲碳工藝也會變成黑色的壺。
Ⅶ 如何鑒別紫砂壺的真假
中國人喜歡喝茶,因此衍生出了一系列茶具。其中紫砂壺作為茶壺的一種,深受人們喜愛,那麼如何鑒別紫砂壺的真假呢?今天PChouse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看,真紫砂壺的紋理清新、圓潤,視覺有亞光的效果,有眾多分布均勻的細小類似金屬光澤的顆粒。有的手工壺內壁,有從中心圓點向四周的放射狀線,是加工工藝過程中形成的。
二摸,真紫砂壺摸上去的手感細膩但不打滑,假紫砂壺手感粗糙,或者打滑;例如普通陶土的手感粗糙,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如果稍用力按壓摩擦就手感發澀。這是分子結構不同的表現。
三轉,轉動壺蓋,真紫砂壺的壺蓋轉動靈活流暢,並發出輕微“絲絲”或者“沙沙”的悅耳的聲音,陶土的假“紫砂壺”則發出沉悶的“哧啦哧啦”聲音。
四聽,用蓋子輕敲壺體,盡管有人不贊成這么做,但是這點非常有效。真紫砂壺敲擊的聲音清脆悅耳,聲音短暫,敲擊結束聲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壺,敲擊聲音沉悶渾厚短暫;瓷器敲擊的聲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點像金屬撞擊的聲音,一般人不好區分。但是有一點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瓷器的聲音波長明顯,敲擊結束後,聲音仍然持續數毫秒,而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五證書,一般正品的紫砂壺都有製作者的手寫證書,證書通常為宣紙,毛筆書寫,書法俊秀,這是因為,書法是一個好的工藝師的必修課,好紫砂壺的增值更多體現在書法和繪畫的技藝上,加蓋印章。印章的落款與紫砂壺底的落款一致。
六試水,水澆在真紫砂壺上面,不會形成明顯的水珠,水是比較均勻的一片,然後沒多久就逐漸被紫砂吸收。
Ⅷ 怎樣鑒別景德鎮陶瓷的真偽呢
拉坯和注漿: 拉坯是手工成型的,難度較大,所以價格較 高,拉坯的瓷器因為是手工每一個都有細微 大小差異,可以看的出來。拉坯成型的瓷器 內壁有一環一環的感覺,手摸和對光都可以 看出來 注漿成型是類似機械化的生產,都是一個模 子出來,大小都一樣的所以很好看出來,另 外餐具,茶具,形狀不復雜的都是注漿成型 的,價格低廉。 手繪和貼花:手繪和貼花的瓷器價格相差比 較大,手繪的可以貴出一倍到幾十倍 釉上:最簡單的方法,貼花的是仔細看有網 格的很細小,就和書本封面印刷的一樣 釉中:不用看了,就是貼花的釉中彩瓷器一 辦都很貴的,價格也絕對不扉 釉下:找規律,貼花的花紋都是一個樣的, 手繪花紋手藝再高,畫出來的每個都不一樣 的 古陶瓷的鑒別,傳統的方法是指通過眼, 耳、手去觀察,分析,以對瓷器的燒造年 代、窯口、質量、品類年代做出准確的判 斷。初涉陶瓷收藏的人,要學習和了解陶瓷 發展史的基礎知識,以便對古陶瓷器進行鑒 別。我國有幾千年的陶瓷製造歷史,歷代流 傳的陶瓷文物浩 如煙海,每個時期的陶瓷 在胎土、釉色、器型、裝飾、工藝、色彩等 方面都有不同的特點和風格。只要我們刻苦 學習,認真實踐,對第一件陶瓷器仔細推 敲,認真辨別,就能知真假,少上當。 陶瓷是火和泥的藝術,陶瓷器的要素是胎 骨、器型、釉色、裝飾、色彩、工藝等。各 種陶瓷器分別都有它的發明創燒時期,胎土、器型 的變化以及釉色、裝飾、色彩、 工藝的改革創新都有它的成功期和普及期。 一件古陶瓷 這個創燒期就是它時代的上限。 器在釉色、器型 、裝飾、色彩、工藝等其 中一項上限年代最晚的,就是這件陶瓷斷代 的上限,這是一條不可違背的原則 。鑒定 的依據為: 1. 胎骨。隨著粉碎、淘洗、燒結技術的 不斷提高,胎骨的質量也不斷提高。早期的 胎土沒有粉碎,淘洗也不幹凈,燒成溫度只 有800度左右,所以胎土雜質多,疏鬆、吸 水率高,強度差。商至東漢中期制陶業開始 第一次飛躍,原始瓷出現,燒成溫度是 1000度左右,吸水率和強度介於陶器與瓷 器之間。東漢晚期至南北朝瓷器發明,燒成 溫度是1200度左右。元代景德鎮開始普遍 採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瓷器燒 成溫度進一步提高,同時也減少了瓷器在燒 制過程中變形。我們在鑒別陶瓷器時要善於 根據通順骨的燒結度來判斷年代。同時,也 要注意到各個地方就地取土為胎和偏遠地區 雜窯工藝技術滯後的現象。 自從人類發明陶器至今,各類 2.器型。 器型根據各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生產的需要 和社會群體審美觀念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發 展。如果我們能對各個朝代的各種器型變化 都了如指掌,我們在鑒定的時候就能穩操勝 券。例如:瓶從商、周、秦漢比較單一的器 型發展到現在梅瓶、盤口瓶、沖瓶、天球 瓶、象耳瓶、玉壺春瓶、柳葉瓶、鳳尾瓶、 轉心瓶等。每一種瓶型都有一個首先創燒的 朝代,各個時期的瓶身、瓶嘴、肢線等都會 發生變化。有些變化是明顯的,有些變化是 細微的。諳熟這些演變的規律,就能比較准 確鑒別瓶類的真偽和准確斷定它的年代。 3. 釉色。自從商周的上釉原始瓷和秦漢 的單色釉發明以來,顏色釉發展到今天已經 有100多種,每種顏色釉都有它的出生日期 和年齡。我們應該熟悉每種釉色的發明產生 朝代 ,重點掌握劃時代的幾種釉色,如低 溫銅釉綠、銅紅、鈷藍、高溫青釉、綠釉、 霽藍、霽紅、黃釉、黑釉、褐釉、茶葉末釉 等等,並且要熟悉各種釉的演變發展。如: 由霽藍演化出的雪花藍、灑藍等,由霽紅演 變來的寶石紅、郎窯紅、豇豆紅等。各種顏 色釉都會派生新的釉色,各種色釉的叫法由 於是口耳相傳,民間叫法比較混雜,我們要 多查閱資料,再根據其胎骨、器型 、工藝、光澤確定其年代。 4. 色彩。 自從原始陶器出現彩繪, 隋、唐 、五代的褐、黑、紅、綠的釉下彩 繪瓷出現,宋、遼、金的釉上紅綠彩繪燒 成,元代成熟的青花出現和釉里紅的燒製成 鬥彩,清康熙的釉上 功,明代的青花五彩、 藍彩研製成功,陶瓷器的色彩發展到今天已 是豐富多彩。鑒別色彩要用發展的眼光,一 個色彩的出現,開始並不是十全十美的,只 有經過長時間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臻於 完美。例如:元代的釉里紅一出世是紅紫中 閃黑,顏色並不悅目。到了明代初期釉里紅 是紫紅色的,直到清代釉里紅才顯得鮮嫩奪 目。如此,一件鮮艷奪目的釉里紅瓷器,我 們就不應該判定為元代的產品。再如:一件 釉上五彩瓷的五彩中有藍彩,我們斷定年代 的上限就不能超過康熙朝,因為釉上藍彩是 康熙朝發明的。 5. 裝飾。自從陶器的出現,原始人從審 美的需要出發就開始了在陶器上進行彩繪裝 飾,後來又在陶器上進行印花、刻花、畫花 等裝飾。裝飾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 審美觀念、文化藝術水平。同樣每種裝飾也 有它的發明期,元代以前,陶瓷器的裝飾主 要是印花、畫花、刻花、貼花、鏤刻等。紋 飾方面主要是花卉、動物、嬰戲。釉上、釉 下的彩繪只有黑、褐、紅、綠等幾個顏色。 元青花一出現,印花、畫花、刻花、貼花、 鏤刻等退居次要地位,紋飾彩繪才有了長足 發展。我們應該熟悉每一種裝飾藝術的產生 年代。 6. 工藝。工藝是隨著人文科學的進步不 斷發展的,每次工藝的進步和變革都得益於 科學的進步和工具的改進。而陶瓷器生產工 藝的改進和變革也有它的發明期和普及期。 由於歷史上製造陶瓷的工藝技術是由落後到 先進,制假者很容易採用落後的工具和工 藝,生產出貌似古樸的仿品。我們要認真觀 察,仔細推敲,尋找出仿古工藝中的蛛絲馬 跡。 7. 光澤。辨別瓷器的新舊最重要的是光 澤,新瓷光澤明亮,火光耀眼。一件陶瓷器 胎、釉、裝飾、色彩、器型都符合古陶瓷的 條件,但只要火光明亮,火氣十足,那麼一 票否決:這件陶瓷一定是新的。年代久遠的 陶瓷器,形成自然的「酥光」,光澤柔和,溫 潤如玉。釉上彩瓷,年代久遠的,有一種習 慣上叫「蛤蜊光」的彩暈。由於光澤在陶瓷鑒 別中占最重要的位置,作假者會用盡心機, 將釉面做舊,一般採用酸性溶液浸泡,用茶 水煮,用獸皮打磨,甚至埋在土裡,隔一段 時間再挖出來。但是人為除去「火光」的陶瓷 器光澤是不自然的,細心觀察是能識別的。 凡屬陶瓷器光澤不自然的,我們都應該有防 偽之心,不可輕信。一件古陶瓷年代不同, 兆澤柔和溫潤的程度也不同。這個程度陶瓷 鑒賞者心中有數,每個陶瓷收藏者心中也都 有一把各不相同的尺子,其鑒別斷代的准確 性取決於他本人對陶瓷理論的學習和過手過 目的陶瓷器數量。 8. 聲音。我們提倡鑒別陶瓷要「眼、 手、耳」並用。用耳就是要敲陶瓷聽其聲。 這對檢測陶瓷裂痕傷殘是有效的。但聽其聲 而知陶瓷器新舊是比較困難的。有關聽聲, 古今書籍有很多記載,如「聲如馨」、「聲音 清越」、「聲音悠揚」、「聲如擊木」等等。我認 為這些描述都是比較抽象和難以把握的,聽 聲是一種感覺。我們要養成一個習慣,對每 一件過手的陶瓷,都要用手敲擊,細辨其 聲,久而久之就能聽出感覺來。 9. 款識。款識能幫助我們比較准確地判 斷年代。我國瓷器款識最早見於南京出土的 東漢越窯青瓷虎子「赤烏十四年會稽上虞師 袁誼作」,隨著商業廣告意識的不斷增強, 後代有款識的陶瓷器越來越多,明代中後期 單從 至清代的陶瓷器的款識已經非常普及。 款識的字體判斷年代,不是很科學的方法。 歷代的窯場何止成千上萬,每個窯場負責落 款的窯工不止1人。每個人的字體又不盡相 同。因此任何年代的落款字體都不能統一。 一件陶瓷只有首先根據胎土、釉色、器型 、紋飾 、工藝、光澤等綜合判斷出相近年 代。然後再根據款識縮小判斷的時間跨度。 例如,一件陶瓷根據胎土、釉色、工藝、紋飾 、光澤等綜合判斷為明後期的產品,款 識是「大明隆慶年制」,我們就可以判斷為隆 慶朝的產品。 10. 類比。類比也是一種比較可靠的方 法。具體操作是將自己的藏品按朝代和品類 分開,然後把要鑒定的器物放到同一年代的 藏品中去做比較。再根據器物的胎骨、釉色、器型 、色彩、工藝 、裝飾 、光澤等產 的異同,辨別真假,斷定年代。 11. 手摸 。古陶瓷存世久遠,由於長時 間的空氣流動摩擦,古陶瓷的手感柔潤,沒 有新品、贗品刺手干澀的感覺。所以我們在 鑒別古陶瓷時,要養成摸挲陶瓷器的習慣
Ⅸ 黑陶茶具含鉛為什麼還有人買
陶瓷含鉛是因為掛釉,真正的黑陶是不掛釉的故不含鉛.釉是覆蓋在陶瓷製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是用礦物原料(長石,石英,滑石,高嶺土等)和化工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製成熔塊)經過研磨製成釉漿,施於坯體表面,經一定溫度煅燒而成.能增加製品的機械強度,熱穩定性和電介強度,還有美化器物,便於拭洗,不被塵土腥穢侵蝕等特點.
黑陶分為烏灰黑陶,烏黑黑陶,滲碳黑陶,蛋殼黑陶四類.
烏灰黑陶的黑色是金屬鐵和錳化合物的顏色,並不是鉛的顏色,鉛顯銀白色.
烏黑黑陶,滲碳黑陶,蛋殼黑陶的黑色和碳元素的顏色.更於鉛掛不上邊.
但是市場上總有一些利益熏心的不法商販,採用鞋油,掛釉,塗料上色等手段製作偽劣黑陶,這些偽劣黑陶中可能存在鉛這類的物質.
所以放心把正在的黑陶是不會含有任何鉛的.國家檢驗部門早在80年代就進行過黑陶檢驗,檢驗結果顯示烏黑黑陶,滲碳黑陶,蛋殼黑陶不含任何有毒物質,並且打碎後依舊可以養花種菜.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紫砂,陶瓷等就不行了,越是高檔的瓷越有毒這點已是行業共識,而純正的黑陶則不含有毒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