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真假古瓷器如何辨別
鑒定古瓷器主要從款識、造型、紋飾和胎釉特徵方面下手,
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
提防新瓷作舊。把新瓷退去光澤,以顯出古樸的風味
根據款式鑒別
識別真偽時,首先看款識,注意款識的筆法,由於每個人的書法不同,寫官窯款的字體又必須經過選擇,仿製者過於謹慎,就難免失於局促,筆法不生動不自然。這種破綻,為鑒定瓷器提供了線索。
根據紋飾和色彩鑒定瓷器
從紋飾和色彩方面看,陶瓷器上的紋飾同造型一樣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並隨著繪瓷原料和技術的不斷豐富改進,無論在題材內容及表現形式上都有其不同時代的水平和特點。因而也就成了劃分時代、鑒別真偽的一條有力線索。
根據胎釉鑒別
從胎釉方面看,由於時代和地區的不同,在胎釉成分和燒造方法上也或多或少有著比較明顯的差別,故在鑒別瓷器時應對此細致的觀察。
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
總之,辨別瓷器既要用眼來辨其色澤、厚薄、片紋、氣泡,也要用手摩以別粗細,用指扣敲以察音響。必須耳、目,手三者並用。最後評定質量的優劣,以及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
Ⅱ 如何鑒別瓷器的真假
一、觀察瓷器胎土是否經過人工淘洗
明清瓷器在製作上比較追求工藝和程序,像胎土的處理上,一般會經過人工淘洗,燒制出來的胎質也會顯得尤為干凈。由於時間的沉澱,這些個老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
二、觀察胎的密度有無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
古瓷器在製作時都會經過人工調泥,經人工和泥制坯燒出來的胎密度適宜,無密度過大或過於疏鬆現象。反觀現代的仿品瓷器,制胎所用的泥是煉泥機煉制,燒制出來的胎密度過大,拿到手裡有過重的感覺。當然,仿冒品也有用灌漿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過於疏鬆,拿到手裡有過輕的感覺。
三、觀察胎體的厚薄程度
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都不盡相同,如明代晚期、清代康熙早期和同治時期的胎體相對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間的胎體則相對較薄。把握好每個朝代瓷器胎體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2)宋耀瓷倒流壺怎樣辨真假擴展閱讀:
瓷器的保養方法:
1、瓷器都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鑒賞藏品時要注意不要碰撞、摔落,盡量不用汗手摸。看藏品時最好戴上手套,桌上用絨布墊好,賞看時不要互相傳遞,一人賞看結束應重置於桌上,其他人再捧持觀賞。
2、剛買回來的高溫釉或釉下彩瓷器,應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時,再用洗潔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乾水分後用盒子裝上,盒中應有泡沫充墊,且加了泡沫後直徑不能超過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應松緊適當,同時應避免擠壓,以防損傷藏品。
3、瓶、罐、 尊等一般是由下而上兩段拼接而成,移動時不能一隻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確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裝飾有雙耳,在取放時 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或損壞。薄胎器皿,胎薄、質輕、嬌氣,移動、安放時更要小心,要雙手捧底,忌用單手。
Ⅲ 怎樣鑒別瓷器真假
教你怎樣鑒別瓷器
人們搞收藏都想買到真正的老物件,可現在古玩市場里,仿造的太多,魚目混珠難辨真假,不管是古玉器還是老瓷器,真正到代的很少見到,老瓷器中的官窯珍品更是難找, 收藏幾十年也難買到一件珍品。老瓷器是古代人們使用過的物件,有出土的;有傳世的。辨別一件瓷器的新老,要從各個方面考慮,看.摸.聞.聽都要用上,每個時代的瓷器都有每個時代特徵。老瓷器有官窯瓷器,有民窯瓷器。元青花.唐三彩.甜白瓷.絞胎瓷,汝窯鈞窯磁州窯;景德鎮的瓷器遠近聞名。
1、收藏瓷器時,拿到手裡先看底,新老瓷器的底不一樣,老瓷器有的有款,有的沒款,有款的也不一定是老瓷器,新仿的也有款,重要問題是鑒別是不是做舊瓷器,老瓷器底部有使用過的摩擦痕,新瓷器沒有使用痕跡。要看款的新舊程度,要分辨底部是不是用醬油燒色做舊
2、用手摸,老瓷器像玉一樣光滑,有些老瓷器的胎土裡加有瑪瑙,這樣的瓷器看著光滑養眼,摸著像一塊美玉
3、看火光,新瓷器火光稱為賊光,看著閃光耀眼。老瓷器的光,是從瓷器內部發出來的溫潤光芒,看著養眼。做過舊的瓷器雖說沒有了火光,但是看著無光澤。
4、看畫工,老瓷器大多是手工畫上去的,現代瓷器都是印花和貼花
5、看窯變,有些老瓷器底部有火石紅,有些已經形成胎紅
6、看裂紋,老瓷器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大小裂紋
7、看棕眼,有些老瓷器有縮油點,瓷器上到處都是棕眼
8、看鐵癍,有些老瓷器的胎土含有特殊原料,入窯燒好後瓷器上面有塊狀鐵
9、看蛤蜊光,有些老瓷器已經形成五光十色,這樣的瓷器最少有60年以上
10、看胎色,古代製作瓷器用的泥土和現在的不一樣,有的胎是灰色的,
11、看支釘痕,有的老瓷器有3個或5個支釘痕
中國陶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它是我國歷代文化的結晶。喜愛古陶瓷藝術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鑒定的人卻為數不多。中國歷代名窯精品層出不窮,且在如此漫長的歲月里,還有很多優秀的仿製品 。例如宋代的定、汝,官、哥、均五大名窯 ,在當時就有其它地方窯仿造,雖有精粗之分,但也能風行於世。至於元、明、清,仿製古瓷之風更是有增無減。可以說千百年來所制仿古瓷器幾乎是到處可見。偶不經心就易出錯。要鑒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了解,才能作出准確的判斷。
Ⅳ 怎樣識別陶瓷真假
要具體的陶瓷具體分析,但可以了解一般的作假方法,反推敲。
新瓷舊做一種方法是將新瓷長期埋在地底下或在泥土中摻蛋白塗在瓷器表面再埋入地下一段時間,以期整新如舊;另一種是將新瓷放入酸性或鹼性的溶液中浸泡,以獲得作舊的效果;還有一種是用牙膏和水砂
紙「上陣」對新瓷進行加工,使新瓷變得古舊,沒有亮色。其實,真正的古瓷器雖然有舊色,但這是歲月滄桑造就的,是不規則的。如果通體是一模一樣的舊色,就要多加註意了。
真坯作假這樣的做假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取破舊瓷器的底,粘接在偽造的新瓷上,款是真的,但瓷體卻是假的;另一種是取無花的舊瓷,彩繪後重燒。第一種方法用高倍放大鏡細看就能看出端倪。第二種方法得從畫風、釉彩上判斷。
補缺飾痕有的是將破損的素潔古瓷用膠黏合,然後為了掩蓋黏合痕跡,就在裂痕處畫上圖案來掩飾。要看出這些被掩蓋的痕跡,需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並從畫風和色料的品質上找出蛛絲馬跡。還有的是對缺損的古瓷進行補接,比如補耳、補足、補口,然後加釉彩重燒。雖然價值可能較高,但是其風格和色澤仍會有差異。所以,拿到一件瓷器時,要對重點部位多瞧多看。
單色釉造假近年來單色釉瓷器在收藏市場里很受歡迎,但其中有很多是贗品。比如,單色釉中的胭脂紅在古代很難燒,而現在科技發展和工藝水平提高了,有的造假者就直接燒制這些瓷器冒充舊物,且釉色幾乎能一模一樣。不過,其胎質器形可能會露餡,有的胎質過於細膩,超出了古人的工藝水平,顯然就是假貨。
Ⅳ 怎樣正確區分宋代汝窯瓷器的真假
後世仿汝窯者始於宣德官窯,署有宣德官窯款,其釉色較宋汝透亮,紋片較宋汝密而規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紋。清雍正唐英時再度仿汝窯,多數仿宋汝的天青色,紋片多為蟬翼紋,少有大紋片和無紋片的。
唐英時的仿品鑒別時也很容易,因為宋汝為無光釉,清仿品則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隱現一圈藍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偽,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則屬清代特有,且御窯廠產品多書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為鑒定提供了方便。
(5)宋耀瓷倒流壺怎樣辨真假擴展閱讀
汝瓷,河南省汝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汝瓷,始燒於唐朝中期,盛名於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產於汝州市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顯著地位。
存世的古代汝瓷,認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宮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宮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人收藏約10件。
汝窯瓷器胎均為灰白色,深淺有別,都與燃燒後的香灰相似,故俗稱「香灰胎」這是鑒定汝窯瓷器的要點之一。
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