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查看法院執行文書
打電話到所屬法院執行局查詢情況。案件所屬法院的官網可提供查詢,但是你需要有案號和法院提供的密碼(密碼在受理通知書上會有)。上面兩種方法都不行就直接打區號+12368查詢熱線查詢
一、法院強制執行的程序
(1)審查立案。人民法院在接到申請執行書及有關法律文書後,應審查該申請執行是否合法適當,有關法律文書是否齊備,內容是否明確,被執行人是否有執行能力等等。
(2)通知履行。人民法院決定對義務人強制執行時,應當先行通知義務人在規定的期限內自動履行法定義務,否則將強制執行。
(3)准備強制執行。填寫行政強制執行證;確定強制執行的計劃和方案;需要協助執行的,應書面通知有義務協助的單位和個人。
(4)實行強制執行。應當表明身份,出示執法證件和執行根據;執行結束後,應將執行情況書面通知申請執行的機關。
二、人民法院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具體如下所述:
(1)人民法院民事、行政判決、裁定、調解書,民事制裁決定、支付令,以及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
(2)依法應由人民法院執行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理決定書;
(3)我國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和調解書;人民法院依《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有關規定作出的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裁定;
(4)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關於追償債款、物品的債權文書;
三、下列文書材料一般不歸檔:
1.沒有證明價值的信封、工作材料;
2.內容相同的重份材料;
3.法規、條例復製件;
4.一般的法律文書草稿(未定稿);
5.與本案無關的材料。
法律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
第二百三十六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調解書和其他應當由人民法院執行的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❷ 被法院強制執行在哪裡查詢到
法律分析:在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進行查詢。可以登錄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查詢,步驟如下:1、搜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2、進入【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首頁。3、點擊首頁【綜合查詢被執行人】(想要查詢案件點擊右側),進入查詢頁面。4、在【綜合查詢被執行人】頁面輸入想要查詢的被執行人的具體信息,前兩項為必填項,然後點擊查詢。5、得到查詢結果。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三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❸ 法院執行裁定書在哪裡查詢
法律分析:可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找,或者去法院查詢。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應當在互聯網公布。人民法院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應訴通知書中告知當事人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范圍,並通過政務網站、電子觸摸屏、訴訟指南等多種方式,向公眾告知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相關規定。人民法院在執行案件過程中所作出的所有裁定,都叫執行裁定書。人民法院的執行裁定文書是指人民法院為了保證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或者其他法律文書的執行而在執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文書,司法實踐中,執行裁定適用於執行全過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正式實施後,該司法解釋明確,最高法院在互聯網設立中國裁判文書網,統一公布各級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書;中西部地區基層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時間進度由高級人民法院決定。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在互聯網公布裁判文書的規定》第二條 中國裁判文書網是全國法院公布裁判文書的統一平台。各級人民法院在本院政務網站及司法公開平台設置中國裁判文書網的鏈接。
❹ 異地法院執行裁定書在哪裡查詢
可以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查找,或者去法院查詢。
在瀏覽器中搜索中國裁判文書網,找到後點擊進入。點擊後進入搜索頁面,輸入提示得搜索信息就可以進行查找了。
不管是民事訴訟、行政訴訟,還是刑事訴訟,我國均實行審判公開制度。所謂審判公開,就是指法院的審判活動要向社會公眾公開。
❺ 哪裡可以查法院執行信息
法律分析:如果需要查詢被執行人信息的,可以到「全國法院被執行人信息查詢」平台進行查詢。在該查詢系統中,可根據被執行人姓名/名稱、身份證號碼/組織機構代碼中的任意一項進行查詢,操作非常簡單方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❻ 怎麼在網上查法院執行信息呢
1、在網路上搜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站,找到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站官網選項,點擊進入。2、進入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官網首頁後,點擊綜合茶性被執行人。3、進入查詢頁面後,根據頁面提示,輸入查詢人姓名、身份證號、執行法院等信息。4、輸入成功後,確認查詢信息正確,找到查詢選項,然後單擊查詢執行者的信息。
1、在網路上搜索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站,找到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站官網選項,點擊進入。

以上就是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查詢的有關回答。
❼ 法院的執行網怎麼查怎麼進入
可以通過登錄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進行執行案件相關信息的查詢。查詢法院判決是否被執行有三種方式:
1、 打電話到所屬法院執行局查詢情況;
2、 案件所屬法院的官網可提供查詢,但是你需要有案號和法院提供的密碼(密碼在受理通知書上會有);
3、上面兩種方法都不行就直接打區號+12368查詢熱線查詢。
法院執行的程序如下:
1、申請。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當事人必須履行。一方拒絕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2、法院受理。
3、申請復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4、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執行員接到申請執行書或者移交執行書,應當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責令其在指定的期間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強制執行。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六條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三十七條在執行中,雙方當事人自行和解達成協議的,執行員應當將協議內容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申請執行人因受欺詐、脅迫與被執行人達成和解協議,或者當事人不履行和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恢復對原生效法律文書的執行。
第二百三十八條在執行中,被執行人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並經申請執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暫緩執行及暫緩執行的期限。被執行人逾期仍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有權執行被執行人的擔保財產或者擔保人的財產。
❽ 法院判決書那裡能查詢的到
有以下幾種辦法可以查詢到判決書:
一、帶上本人身份證自己到判決法院,找法院工作人員查詢。
二、委託律師作為你的代理人,律師直接到法院查詢判決結果。
三、登錄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查詢,步驟如下:
1.瀏覽器打開網址http://wenshu.court.gov.cn/Index進入中國裁判文書網,如下圖:

(8)什麼網站可以查詢法院執行書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受理執行案件應符合下列條件:
(1)申請或移送執行的法律文書已經生效;
(2)申請執行人是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權利人或其繼承人、權利承受人;
(3)申請執行人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申請;
(4)申請執行的法律文書有給付內容,且執行標的和被執行人明確;
(5)義務人在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期限內未履行義務;
(6)屬於受申請執行的人民法院管轄。
申請執行,應向人民法院提交下列文件和證件:
(1)申請執行書。申請執行書中應當寫明申請執行的理由、事項、執行標的,以及申請執行人所了解的被執行人的財產狀況。
申請執行人書寫申請執行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提出申請。人民法院接待人員對口頭申請應當製作筆錄,由申請執行人簽字或蓋章。
(2)生效法律文書副本。
(3)申請執行人的身份證明。公民個人申請的,應當出示居民身份證;法人申請人,應當提交法人營業執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其他組織申請的,應當提交營業執照副本和主要負責人身份證明。
(4)繼承人或權利承受人申請執行的,應當提交繼承或承受權利的證明文件。
(5)其他應當提交的文件或證件。
❾ 法院執行通知書網上怎麼查
法律分析:可以登錄審判法院的官網進行查詢,但並不是每個法院都有網上服務系統,如果查不到的話,可以帶著本人身份證件去審判的法院檔案室調檔案,這種內容比較全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