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相機用M檔參數怎樣設置,才能拍出高清夜景美圖
相機用M檔參數怎樣設置,才能拍出高清夜景美圖?
要拍攝出高清的夜景的美圖,盡量用低感光度拍攝是最基本的條件,這樣圖片的躁點少。另外需要用三角架對焦清晰。
低感光度,慢門,滿足以上條件需要用三角架。一般在拍攝夜景多數用M檔,這樣更方便和准確曝光。
但實際拍攝中如何設置M檔才能准確曝光呢?假如我們設置感光度以ISo100為例。
如果有測光表就可以准確測出環境光,再要把測光表測出的曝光數據相應增減曝光量拍出幾張,再選出一張最合適的曝光組的圖片。當然多數情況我們是沒有測光表的,為了省錢和方便也不會有測光表。那我們就靠相機內部的測光系統來測光,現在的數碼基本上都有內部測光系統。
評價測光方式或中央重點測光,M檔時先確定曝光的光圈,一般把光圈設定在F5.6-8,再根據相機內部測光系統確定曝光時間,在取景框里我們可以看到下面的游標在移動,當移動到中間0位置時,即相相測光系統測出曝光剛好合適。 但這不是我們最終不是我們准確的曝光組合。如畫面是亮部區域較少,在基礎上相應的減少1/3-2/3EV值。如畫面亮部區域較多,在此基礎上相應用的增加1/3-2/3EV值。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亮部不至於過亮和暗部不至於過暗,使整個畫面過渡自然。
最後和各位朋友說一下,用手動檔M去拍攝,不管是拍攝夜景還是其它,為了熟練掌握,還是需要多拍積累經驗,才能更好運用M檔,運用M檔拍攝才是攝影中最大的樂趣!
你好,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拍出一張理想的高清夜景美圖,需要的因素有很多,我給你以下幾個建議。
在搞清楚M檔參數設置之前,要先明白光圈對於成像的影響。日常拍攝中,我們都了解,光圈越大,進光量越多,照片對焦點之外的虛化也越大。相反, 光圈越小,進光量越少,照片細節記錄的就越多 。明白了這個原理,我們就該知道,想要拍出高清的夜景照片,盡量要 使用小光圈去記錄更多細節。
再有就是感光度,我們都知道ISO數值越高,噪點越多,所以 盡可能的開低感光度 ,比如100,就可以了。
光圈縮小,曝光時間就增加,夜景中燈光太亮的情況下,把 快門速度增加一檔到兩檔,減少進光量,寧欠勿曝 ,最好 拍攝RAW格式 ,後期電腦中也容易調整。
其他的拍攝手法,就不多介紹了,相信你也都能掌握。
我們聊一下拍攝夜景照片,需要的兩個必備器材:
1、三腳架夜景拍攝大多需要長時間曝光,手持相機肯定會產生晃動,造成照片虛化,所以必須把 相機安放在穩定的三腳架上進行拍攝,才能保證照片質量。
2、快門線或無線快門
只是把相機裝在三腳架上還不夠,拍攝的時候,按下快門的瞬間,也會造成相機震動。所以帶著快門線, 使用快門線來操控快門,能夠有效的降低相機震動 。
相機拍攝精美夜景其實非常非常簡單,只需要按以下方法即可獲得高效高質量照片
1、確保拍攝前的天氣是絕對的好,沒有霧霾是必須的,否則先天條件就不具備
2、確保相機穩定,必須使用三腳架
3、選擇日落日出前十分鍾拍攝,這個時間非常關鍵決定照片的好壞
4、相機切換到M檔,ISO100,白平衡自動,光圈F8-16
5、曝光卡尺盡量居中,這個是核心關鍵,防止過曝就靠這個
6、對焦改為手動,准確對焦不要使用自動對焦
7、按下快門
要拍攝一張清晰度高的夜景照片,無論用M檔或者光圈優先檔等,首先是選擇空氣透明度好的夜晚,使用三腳架對相機進行固定,更要對相機進行細致的設置。
三腳架主要起到穩定的作用,三角架和雲台必須與鏡頭的焦距匹配。一般在1/30以上的快門速度需要用三腳架。在長時間曝光的情況下,靠手持拍攝長達數秒乃至數十秒的慢速快門是不現實的。
ISO感光度ISO是表示對光線的敏感度。數值越大,敏感度越高。ISO數值越大,噪點越多。由於是使用上架進行拍攝,ISO的值應該設置為最低。
注意!有的相機低於100的ISO(如:50、64、80)值是擴展出來的。小於ISO100的區域,記錄下來的被拍攝體的亮度范圍(動態范圍)略微變窄。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要使用低於100的ISO值。
長曝降噪將快門速度設置為1秒或1秒以上時(長曝光),會以等同於快門開放時間長度進行降噪處理。設計初衷這是為了減少長時間曝光時出現的較為明顯的顆粒噪點。
但長時間曝光降噪是運用演算法進行內部降噪,所以必定會對畫質產生影響,同時處理時間偏長,一般建議是關閉。
手動對焦與峰值
相機的自動對焦比用肉眼觀察後轉動對焦環的速度要快得多,可利用液晶顯示屏放大圖像檢查圖片的清晰度。
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使用手動對焦,但拍攝夜景在自動對焦難以合焦時,可以使用手動進行對焦,並建議啟用峰值顯示。
突出顯示合焦的部分(峰值)
手動對焦拍攝時,以指定得色彩突出顯示合焦得部分得輪廓。對需要精細對焦的拍攝較為方便。並可設置峰值的水平和色彩。
光圈
一般選擇使用最佳光圈F8-F11,如果選用太小的光圈鏡頭容易出現衍射現象,也降低畫面的銳度影響畫質。但有時為獲得夜景中星芒的效果,就需要選擇小光圈(F16—F22)進行拍攝。
測光夜景拍攝可以採用相機測得的曝光值乘10,一般能滿足拍攝的要求。如果需要拍攝光軌,此時的曝光值會達不到要求,可在此數值的基礎上逐漸增加曝光時間。實際拍攝過程中,需多拍幾次才獲得滿意的效果。
拍攝光軌的方向要與發光源的移動方向同向。
對焦點自由點:對非常小的被攝體或狹窄區域進行對焦。
中間:始終用中央部分的對焦區域經行對焦。拍攝風景時都建議採用中間對焦,除非要突出某個主體。
近年新出的相機,其感光度、寬容度以及相機本身和鏡頭的防抖功能,室外攝影(除夜景外)手持就可獲得好圖片。一般感光度設在200以內,若動態目標,速度要跟得上,此時光圈大一些。若靜態目標,速度可慢些,光圈小些,以減少進光量,保證畫面的層次細節與景深。需背景虛化效果時,最大光圈無疑了(人像、花卉等)
這要分兩種情況:拍景和拍人,拍景分有沒有三腳架,拍人分有沒有閃光燈。
1.有三腳架拍夜景的設置。
2.手持相機拍夜景的設置。
3.沒有閃光燈拍人像的設置。
4.有閃光燈拍人像的設置。
以上是個人對於夜拍的見解,歡迎指出不足和討論。
以下分享一下自己M擋慢門拍風景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幫助到你
M 擋慢門拍風景是很常用的,我們拿來拍水流,或者夜景。夜景拍攝的前提條件是自己有事先才好點,然後提前到達拍攝地架好三腳架。M 擋慢門拍攝,必須用到腳架,快門線。手持或者沒快門線都是不可取的。
二,正式拍攝前預拍幾張,作用是及時看到看構圖,角度,曝光等問題。長時間曝光沒有測光表的情況下預拍真的非常重要,能解決拍攝時再調整曝光,構圖等等問題。
三,准備要充足,設備方面相機,腳架,快門線,電池,卡等該准備好的別漏。拍攝點要提前才好2-3個,拍攝好一個點可以換點或者角度這樣可以出更多的作品。
以下是我拍攝的一些M 擋慢門夜景作品,供你參考
用不用M檔是另一回事,我們先來講一下,拍攝夜景的基礎器材:當然是一部可以手動暴光的相機,一般單反(微單)都具備這樣的功能,然後就是一個三腳架,其實三腳架很重要,如果經濟允許,買你可承受最貴的腳架與雲台,因為我前前後後買了7、8個腳架。如果你可以買上捷信,一步到位。然後來個快門線,如果沒有隻能利用相機自身功能。如果你希望夜景更加的與眾不同,可以買CPL、星光鏡等。
鏡頭最好24mm-35mm之間。
靜物拍攝要求,三角架,快門線必用,感光度400左右,大光圈,慢門,根據正常曝光需要設定!動態拍攝,快門優先,先保證速度125以上,拍出清晰照片,其他參數:大光圈,高感光,曝光補償!
主要看天氣
B. 怎樣在霧霾天中,拍出好的外景照片
霧霾天也能拍出好的照片啊,前提是你的藝術審美和拍照技術水平要過關,還要有優秀的後期製作技術,有了這三點,把霧霾天拍出騰雲駕霧的感覺也是有可能的。
注意控制曝光程度
因為霧景一般以淡灰色和白色為主色調,而很少使用深色調,所以霧景拍攝曝光應該適度增加或減少,根據膠片的情況通常是0.51ev值比較合適,有時候按照正常計量會經常出現曝光不足。如果圖像需要被加工成一個高輪廓的效果,它可以增加1-2ev的曝光補償,但是要注意不要讓高亮度的部分超調,因為這很適合表達柔軟和柔和的情緒。
如果減少曝光補償,就恰當地表達了深刻的效果。
總結:在霧霾天中拍出好看的外景是完全有可能的,有時候拍出的照片比天朗氣清的時候更有藝術觀賞性呢。
C. 霧天電子眼能拍到嗎
科技改變生活,電子眼,是科技發展的產物,拍攝取證圖像清晰,受天氣干擾小,霧霾天氣也不會影響其拍攝取證的效果,故而霧天電子眼能拍到。
D. 霧霾天監控攝像頭還管用嗎
太平洋安防科普知識:霧霾能見度都在幾百米左右,而在路口看到紅綠燈的距離最多不過十幾米,屬於能見范圍內的,以大霧天氣作為闖紅燈的借口是很低級的。其次,為什麼設置紅燈為停車信號燈,就是因為紅色光的波長最長,最不容易被散射,所以紅色的穿透力最強,即使在黃燈和綠燈不容易分辨的情況下,紅燈也是非常明顯的。所以,從各個方面來看,都不能以大霧天氣作為闖紅燈的借口。當然,如果真的出現能見度只有幾米的大霧天氣,估計監控攝像頭也無法清晰拍攝到有效違章照片,監控攝像頭會根據天氣和亮度自動調節,在霧天能見度較低時會自動啟動夜間模式。「雖然霧天拍攝的清晰度不如晴天,但是並不會影響處罰。某視頻監控技術專家表示,能在濃重霧霾中正常工作的安全監控設備尚未被發明出來。紅外成像等現有技術有助於攝像頭「看穿」一定程度的霧或煙塵,但霧霾就是另一回事了。霧霾的懸浮顆粒數量過多且非常「瓷實」,像一堵磚牆一樣有效阻擋了光線。「按照我們的經驗,如果能見度降至3米以下,就是最好的攝像頭也拍不到十幾米外的物體。